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 | 蒋亚民
百姓之心,比城池坚固。
丞相之心,比江山壮阔。
文 | 蒋亚民
编辑 | 李雪 瞭望智库
1
以战止战,隆中大战略
207年,襄阳隆中的冬天分外寒冷,立于凛风之中数个时辰的刘备心内分外焦灼——为终结这乱世,大丈夫亡命沙场二十余年,如今47岁、老之将至,脚下尚无尺土可立足。
此时,静坐于案前的诸葛亮心内也不平静,他需要给自己、也给门外那位焦急等待许久的知名长者一个答案:拒绝他,延续此前耕读交游的田园生活、以旁观者的姿态终老?或是,追随他,被卷进这激烈的纷争,实践所学、拯救苍生于水火?
这次,千里马选择了伯乐。
于是,一个河北中年和一个山东青年的历史性会晤,改变了彼此的余生。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时局:
“北方,曹操实力雄厚、挟天子号令诸侯,且刚刚在与乌桓的战争中取得大胜,士气正锐,在不具备相当的实力之前,不可与其争锋;
江东,孙氏父子选贤任能、苦心经营,群众基础非常好,不可逆人心与之为敌,应将其视为可以联合的盟友;
荆州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北靠汉水、沔水,东接吴郡、会稽郡,西通巴、蜀,但刘表守不住,对您而言,这是天赐良机;
益州,沃野千里,当年高皇帝就是以此为根据地成就了伟业,然而,刘璋昏懦,任张鲁北据资源优渥的汉中。”
进而,他顺势道出早已成竹在胸的大战略:
“您出身皇族、德高望重,是群贤渴望的英主,应占据荆州、益州,依天险固守,同时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待时机成熟,您应兵分两路:派大将挥荆州之师直捣南阳、洛阳,您亲率益州之众兵出秦川,老百姓必然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若此,您统一大业可成。”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诸葛亮居然勘破了这个老将二十余年都未曾看清的局势——廓清了敌、我、友,确定了未来的发展路线。
望着这个比自己小了20岁的翩翩公子,刘备心潮澎湃。
2
联吴抗曹,妙计得荆州
208年正月,远征乌桓取得大胜的曹操回到邺城,立即着手进行南下的战备工作:
凿玄武池以训练水军;
派遣张辽等大将驻军于许都以准备南征;
罢三公、自任丞相以巩固政权,杀反对派(如孔融)以立威;
先后将凉州军阀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城为人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北方向的压力。
半年后,曹军南下,直逼荆州;八月,刘表死;九月,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刘备所部只好往江陵方向撤退,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遭遇重创。
值生死存亡之际,诸葛亮自请赴柴桑(今江西九江)游说本欲作壁上观的孙权共同抗曹:
“曹操图谋天下,若彻底打败我们,必将矛头指向东吴。我军虽然在长坂吃了败仗,但是幸存的战士与关羽精锐水军仍有万人之众,刘琦在江夏的驻军亦不下万人。敌军远道而来,行军数月疲惫不堪,可谓强弩之末;刘琮等人投降只是受其威势所逼,并非真心归附;而且,北方人不善于水战。
现在,只要将军您派猛将领兵数万,与我军协同作战,必能破曹!曹军在南方战败,必将回师北归,这样,荆州和东吴就能壮大,与曹操形成鼎足之势。成败之机,就在今日!”
经过一番权衡,孙权认为此举对东吴利大于弊,遂遣周瑜、鲁肃、程普等人率3万水军迎战。接下来,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5万联军以少胜多,力克曹操二十余万大军。
湖北咸宁赤壁古军营。图|视觉中国
刘备所部接连攻占长沙、零陵、武陵和桂阳四郡,再向东吴“借”到了南郡,从而占据了荆州大部。打打杀杀二十多年,这支队伍终于有了稳固的地盘。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在临烝(今湖南衡阳)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整赋税以充实军资。
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曹操回到大本营后把精力放在了西北方向,打败马超、韩遂和张鲁,攻取凉州与汉中。
东吴向南拓土,势力延伸至交州和广州。
三大军阀逐步完成了北方、西南与江南三大区域的统一,渐成鼎立之势。
3
经营益州, 抓军事经济
按照既定战略,下一个目标是益州。
机会来得很快。211年,为对抗张鲁,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求援,诸葛亮作为留守集团的CEO,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镇守荆州。
次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诸葛亮便与诸将入蜀助阵,留关羽守荆州。两军会合后,分兵攻打和平定益州各郡县,最后攻取成都,为建立蜀汉奠定了基础。
益州为何如此重要?
从地理条件来看,这里近乎与世隔绝:南部是蛮荒状态的云贵高原,西面是人迹罕至的雪山和辽阔草原,北隔祁山、秦岭等和曹魏对峙,东临大巴山、巫山、三峡等与孙吴相望。易守难攻、鲜受战争侵扰的益州是理想的根据地。
从资源禀赋来看,益州不仅“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并且铁矿、盐田众多,自西汉以来盐、铁产业十分兴盛。
诸葛亮因地制宜,施行“农战”方略,从两方面下手解决了军粮和军费的大难题。首先,利用大量移民和军屯的方式发展农业;其次,抑制地方豪强,将主要财源握在了政府手里:一方面,设置“司盐校尉”“司金中郎将”,将盐、铁产业收归官营;另一方面,亲自在成都郊外种桑800株以鼓励养蚕,令专人管理蜀锦的生产和贸易。
在施政方面,他慎用手中权力,严明法纪、约束官员,给作为后来者的蜀汉领导班子赢得了民心。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依托辖内丰富的铁矿和竹木资源,诸葛亮改进了不少武器,从装备层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他对先秦时就已存在的远战武器(弩)进行了改造,“以铁为矢,全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并发涪陵劲卒3000人组成连弩兵种。
此外,他改良军工技术,打造出传说中锋利到能够断铁、劈石的军刀,以及用于防御的筒袖铠和铁帽(据说二十五石的强弩亦射不入);以竹木为杆、以铁为枪头,研发出长约“丈二”的“竹枪”;升级“钩援(云梯)”,制造出用于攻城的冲车;针对“蜀道难”和缺乏马匹带来的运输难题,发明了“木牛流马”。
湖北襄阳隆中风景区内展示的诸葛连弩 图|视觉中国
如此经营数载,益州经济和军事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
4
平定南中,稳固大后方
孙权看着刘备据守益州之地、逐渐壮大,向其索要被“借去”的荆州遭拒,由此引燃了吴蜀交恶的导火线。
到220年,荆州失守、关羽被杀;随后,刘备力主东征,导致207年就已出炉的大战略出现重大偏差。
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被杀后再领司隶校尉一职)。
诸葛亮强调吴可为援而不可图,但刘备不听,命其辅佐太子守卫后方;赵云亦劝应先伐魏再东征,被留在了江州督军。
222年八月,夷陵之战惨败使蜀军元气大伤。刘备撤退至鱼腹(今重庆奉节),改地名为“永安”;次年二月病危,将兴复汉室的重任和自己的儿子交给了眼前这个追随了他15个春秋的功臣和忠臣:
“你的才能远远高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如果我儿子能扶得起来,你就辅佐他;若他实在不成器,你可取而代之。”
面对形容枯槁的主公,诸葛亮流泪宣誓:
“臣必定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称相父,后领益州牧。
趁蜀汉虚弱又逢国丧之机,南中夷帅联合起兵发动叛乱。出身于益州郡(今云南昆明)大族的雍闿杀死太守,并派出深为当地人所信服的孟获煽动四郡诸夷、说服各部族酋长发兵背叛蜀汉。
诸葛亮审时度势,决定暂不发兵,派邓芝和陈震奔赴东吴重修旧好、重新布局。两年后,他挥师南征,斩高定(此时雍闿已被其所杀)、渡沪水(金沙江)、进攻益州郡。
这时,诸葛亮要消灭正主政益州郡的孟获可谓探囊取物,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来了:杀一个人,能换来南中的长久和平吗?很显然,答案是不能。蜀汉国力有限,工作重点是北伐曹魏、兴复汉室,平定南中也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不能牵扯过多国力。
他决定来一场心理战——通过七擒七纵,不仅让孟获心服口服、发出“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的感慨,也让各方势力看清了局势:其一,蜀军战斗力很强,叛乱代价很大且成功率很低;其二,蜀汉以仁德治国,不会打击报复、将他们赶尽杀绝。
随后,诸葛亮采取以夷制夷策略,不驻军、不运粮,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了南中,并且从这里获得了物资和兵员补给:
“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移南中劲率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5
西和诸戎,进取图陇右
陇右是个好地方。
首先,这里经济基础很不错。早在西汉时,中央政府就向这里移民,设置屯田、兴修水利,使之成为西北地区的一大粮仓。曹魏控制该地区后,继续扩大屯田,府库充实,百姓生活亦渐渐富足。
其次,这里兵强马壮。此地盛产好马,聚居的鲜卑、羌、氐、卢水胡(匈奴别种)等游牧民族长于骑射、勇武强悍,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军事势力。东汉末年的大军阀董卓就是凭着这样的队伍横行一时,后来马超起兵反曹也是依靠这些力量。
曹操早就看出了此地的重要性,赤壁之战后立刻进军关陇,形成对益州的合围之势。诸葛亮则依照“西和诸戎”的隆中大战略,起用兵败投蜀的马超为凉州牧。
此公生在陇西,身上流着羌族血液,在陇右各大势力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并且,他起兵后,曹操将其在邺城的亲族全部斩杀,殃及其父马腾等二百余人,有此深仇,无异于竖起一面反曹大旗以招抚当地各族,给蜀汉的北伐计划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助力。
失去荆州后,陇右对蜀汉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天下十四州,曹魏占有九州及荆、扬二州的部分地区,而“益州疲弊”,蜀汉凭一地之人力、物力、财力越发捉襟见肘,难以与之抗衡。另外,当初兵分荆州、秦川进取天下的战略设想化为泡影,诸葛亮想要伐魏只能从汉中发兵:
*从汉中西北出祁山(今甘肃礼县)取陇右之陇西、天水、南安诸郡,进逼长安,再出潼关问鼎中原。
*从汉中北出散谷或斜谷取渭南,兵临长安。此线亦须控制陇右地区,否则将会使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注:至于魏延提出的“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二北”进军路线,由于太过冒险未被采纳。这是一场豪赌,此时的蜀汉已然输不起了。
一旦攻占陇右,蜀汉可以在曹魏的包围圈上打开一个缺口,在西北建立其稳固的防线,作为伐魏基地;即便未能如愿,还可退回汉中,徐图东山再起。
如今远眺陇右天水。图|图虫创意
6
以攻为守,北伐谋生机
对于当时的局势和诸葛亮“以攻为守”的谋划,明代大学者王夫之说得非常清楚:
“秦陇者,非长安之要地,乃西蜀之门户也。天水、南安、安定,地险而民强,诚收之以为外蔽,则武都、阴平在怀抱之中,魏不能越剑阁以收蜀之北,复不能绕阶、文以捣蜀之西,则蜀可以巩固自存,而待时以进,公(指诸葛亮)之定算在此矣。公没蜀衰,魏果由阴平以袭汉,夫乃知公之定算,名为攻而实为守计也。”
简言之,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益州之险峻地形并不足以确保蜀汉安全,诸葛亮力排众议决定北伐,用意在于通过进据陇右地区以固守汉中、牵制敌人向己方纵深实施进攻,从而保障蜀汉的生存空间,而非穷兵黩武、强与曹魏争锋。
此外,蜀汉政权内部有两大势力,以刘备、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和以刘璋旧部为代表的本土派。刘备死后,本土派势力渐强。在这个背景下,诸葛亮亲率大军北伐也有把握蜀汉军机主动权、维护内部团结的意图。
经过多年筹谋,在发布《出师表》进行战争动员之后,228年春,诸葛亮踏上了北伐之路,直到54岁——生命终结的那一年。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诸葛亮六次北伐简述
时间 |
经过 |
结果 |
|
第一次 |
228春 |
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亲率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姜维投蜀;马谡失街亭。 |
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 诸葛亮迁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
第二次 |
228冬 |
趁魏军东下、关中虚弱挥师北伐,出兵散关围陈仓;劝降郝昭未果。 |
因粮草不济退回汉中,途中斩王双。 |
第三次 |
229 |
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来救。 |
得武都、阴平二郡。 |
第四次 |
230 |
魏军分三路进攻汉中,后由于连日大雨退走;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 |
大破魏将费曜、郭淮于阳溪(今甘肃武山)。 |
第五次 |
231 |
二月率军攻祁山,对阵司马懿;命人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割麦筹粮;五月大破魏军。 |
因粮草不济回师,途中杀张郃。 |
第六次 |
234 |
率军出斜谷道,占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与魏军对阵于渭南;分兵屯田,并约吴国共同发兵;送妇人服饰激司马懿出战。 |
两军对峙至八月诸葛亮去世。 |
诸葛亮死后,归葬定军山勉县武侯墓。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北伐中,由于被天水郡太守马遵拒之城外,27岁的姜维无奈之下投奔了蜀汉。他与马超(于222年去世)一样拥有羌族血统、熟悉陇右地区地理和民情并善于用兵。诸葛亮慧眼识英才,一路对其提拔重用;而姜维继承了这位伯乐的遗志,一生忠于蜀汉。
7
星陨五丈原,中华武德长传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和指挥员。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个精彩的传奇故事和打胜仗的经验,更宝贵的是在大乱之世传承了中国兵家的武德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军人,为何而战?
诸葛亮明确指出,军队承担着“存国家,安社稷”的重任,守卫边疆、“匡救大乱”“诛暴讨逆”是军人的职责,也是战争的目的。因此,他强调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强调“义战”,称“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为了完成这份“国之大务”,必须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对于选拔将领,他提出9种类型的人才可堪大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
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
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
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
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
气凌三军,志轻强掳,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
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对于导致战败的原因,他总结出9种情况,称为“三军之蠹”: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
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
乍前乍后,不合金鼓;
上不恤下,削敛无度;
营私殉己,不恤饥寒;
非言妖辞,妄陈祸福;
无事喧杂,惊惑将吏;
勇不受制,专而陵上;
侵竭府库,擅给其财。”
对于领兵之道,他提出将帅必须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有了一流治军水平的加持,诸葛亮设计出严整有序、巧妙坚固、暗藏机关的军营,对手司马懿看到其生前打造的营垒,不禁赞其为“天下奇才”。
在排兵布阵方面,他运用道家理论,在改良前人阵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应变能力极强的“八阵图”(另称“八卦阵”):将车兵、弩兵、步兵、骑兵聚合成1个围绕中军的大阵;四周布4个军阵,对中军形成拱卫之势;在4个角上,再分划出4个小阵,形成围绕中军的“八阵”。
注:加上中军,共为九阵。
这种阵法可守可攻,各阵、各兵种之间相互配合,发挥最大力量,对来犯之敌发起正面阻击和翼侧攻击,运用起来十分便捷高效。对此,唐太宗和大将军李靖评价很高,大诗人杜甫亦留下千古名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
诸葛亮于乱世之中博采儒、法、道、墨等众家之长,在战略和战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就,对后世中国兵家乃至中华文化产生了无法估量的重大影响。正是因为不断涌现出这样的杰出人物,中华武德才能历经数千年长传不衰。
附:诸葛亮简历
姓名 |
诸葛亮,字孔明 |
籍贯 |
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县) |
生卒年 |
181—234年 |
特长 |
种地、施政、治军、战略谋划 |
职业 |
农民、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等 |
职务 |
历任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司隶校尉、丞相等 |
著作 |
《草庐对》(又名《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等 |
成就 |
辅助刘备三分天下,研发武器装备及营垒、阵法,集中国古代兵家之大成;等等 |
参考资料:
⒈ ﹝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⒉ ﹝东晋﹞习凿齿著《汉晋春秋》
⒊ ﹝唐﹞房玄龄、禇遂良、许敬宗等著《晋书》
⒋ ﹝三国·西晋﹞陈寿著《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0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