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精英说(ID:elitestalk)
日前,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宣布,将8万套课桌捐献给农村孩子,让网友大受感动,纷纷为新东方点赞,称俞敏洪这是体面人的退场。
但舆论之于个人,利弊共存。
11月7日晚,俞敏洪在直播时表示,接下来新东方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回归乡村,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对于一个创业者和企业家而言,这样的转变无疑伴随着艰难的阵痛,也引发了外界许多质疑和批评的声音。
《经济日报》评: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
“涅槃重生”的希望背后,是新东方退租1500个教学点、六七十亿的装修费、违约金、押金、学费退款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目前在网络上,已经有一些“前新东方员工”开始维权。
这些声音和支持新东方,称赞俞敏洪体面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都相信,以新东方在业界的口碑,这些问题后续一定能得到解决。可对于俞敏洪个人来说,如今公司的“四面楚歌”似乎正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知乎创始人周源在腾讯大学节目《CEO来了》中曾说:“没在长夜里怀疑过自己的CEO不足以谈创业。” 现在的俞敏洪,同样面对着信念与现实的剧烈碰撞,渴望在曲折和迷茫里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类似的经历,在俞敏洪的创业生涯中,不是第一次,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新东方刚成立时,是“家族企业”。因为俞敏洪没钱雇人,光是自己都要身兼数职。于是他想到找亲戚帮忙,既好办事,又省心省力。
可凡事都有利弊。
等到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俞敏洪邀请的两位合伙人徐小平与王强加入公司后,矛盾就开始凸显。
首先是亲戚们与合伙人之间的“不对付”,谁也管不了谁。其次是家族成员的过度扩张,除了俞敏洪,其他负责人也会找自己亲戚进来。最后,新东方处于一种家族中间套家族的状态,实际管理措施的推行开始变得困难。
终于有一天,徐小平与王强决定和俞敏洪摊牌:
“想实现公司的正规化,就要把各个负责人的亲戚都清理出去。”
“老俞,你毕竟是新东方创始人,所以你的亲戚留下,我们没意见,但其他人的亲戚必须离开。”
其实俞敏洪心里也清楚,把徐小平和王强从国外请回来,为的就是让新东方能做强做大。对于这一目标,无论是自己的亲戚,又或是其他负责人所拉来的“老乡”,都没有能力实现。
公司若想转型,就必须有人做出牺牲,可若留下自己的亲戚,把其他人的家族成员赶出公司,这样也不太合适。
所以俞敏洪做了一个决定,带头把自己的母亲、姐夫、姐姐等一众亲戚请出了公司。俞敏洪的母亲,因此被气得半年没给他做饭,就觉得这个儿子不是亲生的。
公司其他人看到这一幕,也纷纷让自己的亲戚离开。没有了裙带关系阻碍,新东方回到了一个较为正常的状态——一个没有家族成员的状态。
也是从那时起,新东方定下了一条明确的规矩:从此以后,凡是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一律不准进新东方,这也奠定了新东方未来发展的基础。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曾将创业形容为“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着深渊”。而转变的过程,就像吞下碎玻璃后,一边忍受着胸口剧痛,另一边还要在深渊中探寻出路。
俞敏洪冒着“大义灭亲”的风险,牺牲自家人的利益,这个过程肯定承受了巨大压力。
可若不牺牲当下,就没有将来的长远。对于这一点,有位从新东方出走创业的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验证了这句话的价值。
2018年,因锤子科技倒闭,罗永浩欠债6个亿。
作为曾经个性鲜明的“网红”,那一言不合就开撕的气势,还有凡事对标苹果乔布斯的口头禅,瞬间成了空谈。
当时就有人说,老罗败给了现实。也有人讽刺道,他从此就成了老赖。
面对当时那种困境,母亲劝罗永浩要多吃一点。而妻子也想学某跃亭的跑路办法,想要去到国外。
但老罗终究是一位实在人。原本一张机票就可能解决的烦恼,他非要留下来面对债主的传单。
为了早点还债,罗永浩先是尝试接广告,后又开始电子烟创业。但因法规缘故,这次尝试并没有持续多久。
疫情期间,电商直播悄然兴起,“直播平台+带火达人+商人”的全新电商售卖方式走红。通过直播。不少商家打开新销路,同时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很快,罗永浩开启其视频主播的出道首秀。
尽管在新东方当老师时,老罗以搞笑幽默著称,可他毕竟不是李佳琦那样的专业选手。
我们都知道人到中年,学什么都很费劲,注意力很难集中,体力也跟不上野心。在这样的条件下尝试直播,遇到阻力也是必然。
根据【人物】记者的采访,做第一场直播时,老罗就因直播间观众快速下滑而慌了神,准备的梗都没讲出来,啰嗦半天,也没说出重点。
再就是各种创新所带来的试错,什么时候摆产品,什么时候公布价格,老罗有自己的想法。结果一试就乱了套,甚至影响了后续产品的转化。加上他的长相普通,也没有其他俊男靓女主播的外表优势。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罗永浩这次尝试,又会以失败收场。
可我们想错了。
罗永浩为了还债,始终坚持在直播第一线。在去年的脱口秀大会上,他宣布6亿负债,自己已经还了4亿。
用他自己的话说:“你欠了别人,从道义上总是心怀愧疚的,还完了,后边做很多事都会方便,再去跟企业谈投资,你的诚信是没有人怀疑的。”
牺牲当下的安逸去履行责任,只为了将来的东山再起,这就是罗永浩的人生信条。
哲学家尼采曾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只要我们想做,都有机会去克服。就算是失败了,这些经验也会推动个人成长。
刘强东在创办京东之前,曾开过一家饭馆,启动资金是在大学期间做编程赚的血汗钱。
在开店初期,他秉持着我对人好,人对我好的想法,着重提高了员工薪资标准,工作餐每天都是两荤两素,平时还会送一些小礼物。
可没过几个月,刘强东就觉得不对劲。饭馆每天流水越来越少,负责采购的人要钱却越来越多。把自己的钱贴进去,甚至找家人借钱,都没能填完这个窟窿。
最后,还是一位40岁工人用实话提醒了刘强东,负责收银的女孩和大厨谈恋爱,俩人把钱贪污了。得知真相的他非常伤心:“为什么这么对我?你们也是农民,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这些都是我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赚的血汗钱。”
最终饭馆倒闭,刘强东负债近20万。为了还债,他只能重新回到职场打工。
如果说这次教训,是他从毕业生转型为创业者所需要交的“学费”,那后续打工还债的经历,则补齐了刘强东身上的“短板”。
因为在新的公司,讲究精细化管理,各项制度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发货时需要附送宣传单,不同型号需要的数量,都有明确规定。后续盘点时,公司也要求误差不能超过3~5张,否则就是违规。
而刘强东第一次创业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对员工好,而是他没有明确制度与管理要求。
开饭馆大手大脚,也就给了员工们施展人性丑陋的空间。所以在创立京东后,刘强东对公司的管理,没有再犯曾经的错误。
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公司怀疑你贪了10万,就算花1000万调查取证,也要把你查出来,把你开除,这不是我狠,而是你做的事情违背了我的价值观。”
若是换成别人,经历一次转型失败,创业赔个精光,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再去尝试。 可刘强东的例子却告诉我们,经历失败并不可怕,无论情况如何糟糕,我们都有在将来翻盘的希望。重点在于,通过失败咱自己能获得什么教训,只要吸取教训,那些苦就不会白吃。
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将转型比喻为“战略转折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而对于领导者而言,最大的压力就是,“所有的问题到你这都要有答案,其实有时候你并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可你还要硬着头皮跟员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这场孤独穿行于黑暗的时刻,正是俞敏洪所正在经历的,也是许许多多创业者所曾经历过的。
“2008年是我最难过的一年。”李彦宏在回首往事时这样说道。
这年,李彦宏刚好40岁。就在他40岁生日的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百度竞价排名的违规操作,很快,这场风波就扩散到各种媒体平台,百度股价一路狂跌至98.7美元。
但真正让他感到痛苦的,不仅仅是外部的风波,还有内部高管的剧烈变动。此前的一年时间里,李彦宏先后失去了当时的首席技术官刘建国、副总裁梁东、首席运营官朱洪波、首席财务官王湛生。
这让李彦宏感到无比地孤独:“这个公司好像有点不像我创办的公司了,最后大家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的话、问出来的问题,让我感觉陌生了。很多我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家不明白,很多我觉得是这样的,大家以为是那样的。”
此后,百度开始选择新的高管团队:“我们选择优秀人才的范围比上市前大得很多”,走过这段黑暗旅途之后,李彦宏开启了百度2.0版本,他说,高管变动某种程度上也是百度的幸运,在新的发展阶段,百度需要新的管理人才。
也许前面这些商界大佬的故事,距离我们稍显遥远。但我们个人在职业发展中,也会经历类似的转折点,一次关键跳槽、一次晋升机会、一次主动选择,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
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敢想敢做,距离心中那位“理想的自己”也就不再遥远。
参考来源:
《创京东》作者:李志刚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作者:俞敏洪
《罗永浩 最后一个倔强的人》作者:谢梦
《俞敏洪感动全网的背后,是企业家穿越至暗的涅槃时刻》作者:罗真
https://m.youtube.com/watch?v=6m43RSoibhw&feature=youtu.be 《服务后的服务,从战场到急诊室》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0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