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局势很简单(ID:TalkForEasy)
今年7月20号,立陶宛宣布要在它的首都维尔纽斯给对岸设一个相当于使馆的机构,这个计划当时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反应,直接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同时安排了一波经济制裁措施。
可是立陶宛这个只有280万人口的小国家并不在意,继续跟对岸推进那件事,到了11月18号这天,也就是本周四,立陶宛宣布这个机构正式挂牌成立,牌子上的名字叫做“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这件事的性质相当严重,并且很让人头疼。
根据对岸自己公布的数据,目前它在全球共有15个“邦交国”,同时在72个国家设立了110个相当于使馆的驻外机构,名字一般都叫“台北驻某国代表处”,这72个国家里有57个跟对岸没有邦交关系,但跟我们是建交的。
(立陶宛和对岸成立的新机构)
对岸这些驻外机构能留下来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我们和这些国家建交的时候,那些机构就已经在那里营业,当我们和这些国家建交后,经过沟通协商就把名字改了改默许它们存在,以我们当时的实力想要勒令关闭还不太现实。
历史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但是现在哪个国家想要新开一个就有问题了,作为一国领土的一部分,即使自治程度再高,也不能拥有独立的外交,这一点在任何国家都一样。所以现在立陶宛一意孤行跟对岸建立这个机构,就是明摆着要干涉内政,尤其选的还是领土这种最敏感的领域。
立陶宛是欧盟成员国,欧盟一直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同时立陶宛还是我们的邦交国,所以它有很多理由不做这件事儿,可是它违背了所有的理由,一直推动这件事向前发展,直到11月18号让这个机构挂牌成立,最更严重的是新机构的名字里带着“台湾”两个字,对岸那帮人因此弹冠相庆。
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立陶宛顶着我们的重重压力顶风作案,未免让人好奇:这个弹丸小国为什么不怕呢,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立陶宛的地理位置)
如果要从经济上找原因,那就找错了方向,立陶宛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出口商品的56%去了欧盟,进口商品的70.6%来自欧盟;单独以国家来算,俄罗斯是它最大的出口国,占了出口总量的13.4%,最大的进口国是波兰。亚洲从来不是它的贸易重点,任何拿经贸合作当重点的说法都是耍流氓。
所以原因得从历史上找,近代立陶宛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是二战期间被苏联占领,它被迫成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占领期间大量反苏的立陶宛人被装进火车皮拉到西伯利亚去伐木采矿,很多人饥寒交迫而死。整个苏联统治期间,立陶宛人一直在反抗,并于1991年第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立陶宛人一直以“战胜强权追求自由”给这段经历定性,大体上倒也没什么毛病。
离开苏联后,立陶宛选择了西方的制度,2004年的上半年把欧盟和北约都加入了,更加抱紧了美国的大腿,为了平衡对俄罗斯的恐惧心理,立陶宛和波兰一样成了美国在欧洲最忠实的粉丝。
由于欧洲和美国刻意的误导,以及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无知,导致立陶宛人在看待我们和对岸关系的时候,联想到了当年苏联和立陶宛的关系,一大一小一强一弱,立陶宛人产生了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这种类比立陶宛人很容易理解,类似的外交政策也容易得到立陶宛人的支持,同时大量欧洲人也有这个临床症状。
在建国之初,我们的制度确实从苏联那里有一些参考和借鉴,但是60年代之后彼此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冷战结束后苏联没了我们也跟它完全不一样了,如今冷战结束都30年了,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和迭代,在非物质层面早都找不到任何苏联的痕迹,如今还把我们和苏联放一起比较,这是部分西方政客和学者不怀好意地在利用民众的无知制造误解。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由于从二战到冷战期间的那段亡国史,立陶宛人非常仇视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如今中俄之间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普通立陶宛人对我国的态度也就因为俄罗斯而不太友好,他们恐惧俄罗斯也警惕我国,对于立陶宛政客针对我国的行为,普遍表示理解和不反对。
中美关系不好是当前国际政坛最大的事儿,美国为了对付我国这个它心里最具威胁的对手,几乎动用了一切能想到的手段,两岸问题是它惯用的一个手段。立陶宛在这个问题上学会了抢答,提前替美国迈出了这一步,它知道无论做得多么过分美国都在它背后,它知道拜登政府对它的行为是喜闻乐见的。
总结一下的话,基于对俄罗斯的仇恨和警惕,基于对历史经历的错误类比和同情,以及对美国的依赖和信任,立陶宛最终做出了这件相当过分的事儿,但是我们该如何对付立陶宛呢?这个很让人头疼。
立陶宛和我们相距遥远,没有任何领土领空领海的纠纷,经济往来也小的不值一提,所以很难通过某种制裁让它妥协。假如选择直接断交,又得考虑欧盟的态度,万一欧盟其他国家也学立陶宛做同样的事儿,我们会更加被动,为了一个小小的立陶宛牺牲与整个欧盟的关系,实在是不值得。
假如通过俄罗斯对立陶宛进行经济制裁,对它确实会有不小的影响,但是说服俄罗斯去这么做不太现实。欧盟的最大能源供应国是俄罗斯,俄罗斯制裁立陶宛一定会影响它的能源生意,除非我们为此给予俄罗斯超越欧盟的好处,这个代价也不值得。
(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
经过反复权衡,我们或许能找到同时制裁对岸和立陶宛的办法,这种制裁针对的当然是双方踩了红线的政客们,但是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到达普通人那里,这会加深他们对我们的抵抗心理;同时欧美也抓住机会渲染我们“以大欺小、强权打压弱‘国’”,同时在外交和经济上来一波支持,反而成全了一帮早有预谋的人,也是不值得。
最让人被动的是欧盟支持立陶宛的这种行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10月份这样耍流氓地说过,欧盟维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变,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但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有权力也有意向继续和对岸发展合作关系,对岸是欧盟在亚洲的重要经济和科技合作伙伴。
在我国追求民族复兴的路上,类似的障碍还会层出不穷,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化的误解,这种误解或许几代人都难以逆转,就像我们对某些省份持有的错误印象很难改变一样。普通人很少主动学习生存以外的知识去更新自己的认识,他们宁肯相信饭桌上的道听途说,这个现象适用于欧洲国家。
普通欧洲人对我们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只要他们对我们的误解不消失,政治势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利用。所以想方设法更新外界对我们的印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只是基础,还需要更多实质性的行动。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0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