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两蒋时期,台湾在东亚地区有几个“铁杆盟邦”:
韩国、新加坡、南越、菲律宾。
蒋介石欢迎阮文绍访台,1969年
和菲律宾的关系在《台湾的预案》一篇里介绍过,早在1947年蒋介石就主导国民政府和菲律宾签订了友好条约。
蒋和菲总统基里诺是好哥们,一度想去菲律宾建流亡政府的。
南越是另一个铁杆。
阮文绍和蒋介石惺惺相惜,前者亡国后还曾流亡台湾。
新加坡是因为处境和台湾类似。
六十年代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后,新加坡的外交处境十分困难,所以一度和台湾抱团取暖。
最后一个是韩国,或者叫南朝鲜。
蒋介石1949年8月访问韩国,会见李承晚
韩国与台湾的关系非常深厚。
1949年1月,尚处于解放战争末期的国民政府便与韩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是第二个对韩建交的政权,仅次于美国。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迁台的蒋介石大力支援韩国,甚至一度嚷嚷着要出兵(被美国拒绝)。
这一来二去,双方关系更加密切。
六七十年代,韩台交往频繁。
韩国总统朴正熙曾数度访问台湾,蒋经国也曾代表年迈的父亲回访韩国。
下面是一篇1966年2月18日的《参考消息》,报中原汁原味的转载了台湾中央社2月15日对朴正熙访台第一天的报道——
【中央社台北十五日电】韩国总统朴正熙伉俪十五日上午乘专机从香港飞到台北,在中华民国作四天正式访问,蒋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朴正熙到总统官邸拜会蒋总统,并作了两小时的会谈。会谈时韩国方面在座的有副总理兼经济计划院长官张基荣;外交部长李东元,国防部长金圣恩,公报部长洪钟哲,总统警长朴钟圭。中国方面在座的有总统府秘书长张群,行政院长严家淦,外交部长沈昌焕,国防部长蒋经国,经济部长李国鼎,驻韩大使梁序昭,外交部亚东太平洋司长刘宗翰。
蒋总统十五日八时在总统大礼堂以国宴款待朴正熙。中国政府邀随朴总统来华访问的韩国高级官员及各国驻华使节等一百余人应邀作陪。蒋总统首先以主人身份致词,对朴正熙总统等的来访,表示欢迎。蒋总统致词中说,由于朴总统这次来访,韩中两国的合作关系,从此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蒋总统致词后,韩国朴总统致答词。朴正熙总统表示信心说:“在不久的将来,必能卷向北平,直捣平壤!”
韩国总统朴正熙 (朴槿惠父亲) 访问台湾,1966年2月
时间来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代。
由于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大幅改善,使得与韩国的破冰交往也逐渐拉开帷幕。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双方的第一次官方接触竟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
1983年5月5日,沈阳至上海的民航296航班发生劫机事件,歹徒要求迫降到韩国。
事后韩国与中国被迫进行官方接触,双方第一次以“大韩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相称。
在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中韩方面表现的均非常友好,互相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1986年和1988年,在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中国先后派出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韩国主办的第10届亚运会和第24届夏季奥运会。
八十年代参加奥运会是一种划分阵营的表现。
比如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美国等48个国家(包括中国)联合抵制苏联。
而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苏联、民主德国、古巴等16个国家也进行了抵制。
此番韩国要举办奥运会,朝鲜事前向国际奥委会提出要“合办本届奥运会”,“主办至少一半项目”。
被拒绝后,朝鲜开始四处游走拉拢其他国家抵制汉城奥运会。
作为老大哥,中国当然是朝鲜拉拢的重点对象。
不过小平同志以中国计划申办2000年奥运会为由,断然拒绝了金日成的要求。
1993年9月23日,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后中国代表团失望的表情。北京在前三轮投票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轮以43:45惜败悉尼。关于朝鲜的那一票后来成为坊间的一大谈资
中国的这种政治表态韩国方面自然也get到了。
于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后,两国各个层面的交流迅速升温。
这年的三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委托他的密友兼保健医生、祖籍中国山东的华侨韩晟昊,前往中国探路。
韩晟昊作为卢泰愚的密使到达山东济南后,与时任山东省长的姜春云举行了会谈。
双方就发展经贸和文化交流达成共识,并同意互派考察团访问。
实现初步的破冰后,韩国开始筹办在北京设立“大韩贸易振兴公社驻北京代表处”。
中国则在汉城设立了“中国国际商会驻汉城代表处”。
一番操作完毕,中韩进入建交谈判的深水区。
八十年末,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随着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西方重新恢复了对华制裁,中国国内对于“前途命运”的各种思潮非常混乱。
整体来说,大家是比较悲观的。
具体到外交领域,有以下三种“悲观方式”:
1、美国已然天下无敌,有的同志认为外交事务无足轻重,可玩可不玩(破罐子破摔)。
2、在社会主义阵营天崩地裂的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国内工作要以“反和平演变”为纲,尽量避免与西方国家接触(朝鲜方向,重提“阶级斗争”)。
3、还有部分同志认为中国应继承苏联“扛旗当头”,结成抗衡西方的联合阵线,奋力一搏(有部分反美国家领导人力拱中国)。
当时美国战略界对于老布什任期内没能把中国一鼓作气“演化”掉,感到非常的气愤。
在八十年代,中国曾被一部分西方人认为是“最有希望被演变的社会主义国家”。
谁料大厦将倾之时,中国竟然挺过危局,与苏联等国的角色完全逆转了过来。
这让美国人很不爽。
所以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一种极为强硬的对华政策,并抱有“一压即变”、“一压即垮”的乐观预期。
克林顿与希拉里。1992年大选中克林顿击败了对华相对友好的老布什,接下来的克林顿第一任期几乎可以认为是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的“最低谷”(《越过太平洋》)
面对这种混乱的形势,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诀”——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一说后来被补充为“二十八字诀”,多了“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三条。
作为“有所作为”的关键一环,第三代领导集体上任伊始,便决定力推中韩建交,以突破艰难的局面。
1992年5月13日,中韩双方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4号楼举行首轮建交谈判。
谈判中,中方外交官干脆利落的摆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三原则”——
断交、废约、撤馆。
这三条是中国对所有与台湾有过邦交关系国家通用的,概莫能外。
由于历史上的深厚关系,韩方一开始并不甘心放弃与台湾的关系,希望将驻“中华民国”使馆降格为“联络处”。
首轮谈判遂宣告破裂。
了解到中国的原则立场后,韩方又就台湾问题和中国来回攻防了数次,终于在6月份达成协议。
韩国总统卢泰愚回山东寻根。卢泰愚是中韩建交的关键人物,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山东卢姓的后裔。
军人出身的韩国总统卢泰愚一旦下定决心,表现的非常“决绝”。
8月23日中韩建交的当天,韩国政府即照会台湾驻韩大使馆人员24小时内离境。
至此,韩国成为最后一个与台湾断交的亚洲国家。
原属台湾的大使馆等资产和土地均被韩国政府接收并转交大陆,作为新的中国驻韩国大使馆。
断交时间之匆促、手段之激烈,使李登辉义愤填膺。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岛内都有一股“反韩风”,经久不息。
中韩建交是九十年代中国外交领域的首个重大胜利。
此后,韩资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对逼迫西方资本重新回归、突破封锁,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该馆原为清朝商人出资购得,建成“清商会馆”,1883年改为“清国公馆”,1885年袁世凯赴韩交涉通商事宜时又改为“总理衙门”
与韩国果断抛弃台湾不同,中方还是尽最大努力考虑了朝鲜的感受。
中韩建交前夕,钱其琛受最高领导人委托,乘坐空军专机赶赴平壤,转达与韩国建交的口信。
据钱其琛回忆:
“这次会见,是朝鲜历次会见中国代表团时间最短的。”
以前每次到朝鲜访问,朝方都在机场组织群众欢迎,气氛热烈。
这次飞机停在机场的偏僻之处,来迎接的只有外长金永南。
在听完中方领导人的口信后,金日成沉吟片刻说道:
“我们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平等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我们仍将努力增进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同时,他也强调:
“朝方将克服一切困难,继续自主地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匆匆表达完立场后,金日成便送客告别。
此后,曾经公开或秘密访华三十余次的金日成,有生之年再也没踏上中国的土地。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0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