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三策智库(ID:Senstrat)
(图片来源自网络)
台湾当局走“台独”路线,是目前两岸陷入“冷对抗”、台海局势紧绷的元凶。
民进党蔡政府自2016年5月上台后,便全面推行“台独”政策。在两岸关系上,否认“九二共识”,反对一中原则,令到两岸官方沟通管道完全停摆;在岛内,民进党当局凭借行政资源与手段,对坚持“九二共识”的国民党进行打压,剥夺其党产,分化其支持者。针对年轻人,在李登辉时代起修改课纲、大肆进行“去中国化”教育的基础上,贩卖所谓“芒果干”(“亡国感”)的焦虑感,强化“天然独”一代的“台独意识”。
在破坏两岸关系及加速岛内政治民粹化方面,蔡当局或许如愿以偿。然而,台湾的对外关系却遭受重大挫败。蔡英文在第一任期间,台湾所谓的“邦交国”就接二连三地丢失,直到目前只剩下15个小国。在国际上被孤立,一直是“台独”的硬伤。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及与中国大陆交往的政治基础。为此,“台独”要想继续走下去,必须要在所谓的“国际空间”上有所突破;否则,就是“井底之蛙”。
“台独”仅获美日模糊支持仍不足够
作为将“台独”写进党纲的政党,民进党的首次执政是在陈水扁时代。虽然,在此之前,“台独教父”李登辉在接任蒋经国、出任台湾领导人后即展开“务实外交”,已然获得美国的赞许,并于1995年获邀访美,前往其母校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但是,陈水扁搞“台独”、破坏两岸关系,却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斥为“麻烦制造者”。原因是当时中国大陆还不被视为美国的首要威胁,并且在国际反恐事务上,美方还依赖中方的配合与合作。
到2017年初特朗普入主白宫时,中国大陆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GDP也已达美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故此,特朗普一上台就把遏制中国作为第一要务。除了向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外,“以台遏华”策略便大行其道。此时,台湾民进党正第二次执政,领导人是撰写“两国论”的蔡英文。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蔡政府的“台独”主张正中华盛顿当局的下怀。于是,特朗普刚坐上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就接到了蔡英文从台北打去的越洋祝贺电话。从此,“台独”再次与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官方接上头。
那些国会山的政客们也不失时机地嗅到了行政当局的“气味”。于是,各种涉台法案陆续被炮制出来;特朗普来者不拒,一一签署令其成为法律。其中,“对台六项保证”从之前躲在阴暗角落里给公开化;《台湾旅行法》为美台之间的现任官员往来开绿灯;《2020会计年度国防授权法》强化美台的所谓“战略伙伴关系”。到了拜登政府,在“以台制华”策略上,对前任是照单全收。
至于曾经作为台湾殖民者的日本,二战失败后被迫将透过《马关条约》强占的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归还给中国。可是,日本对此心有不甘,总想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办法保持对台影响力。表面上碍于中日关系,不好违背一中原则,就私底下与“台独”分子及其组织暗通款曲。从李登辉到蔡英文,再到谢长廷,不是皇民化教育出来的“菁英”就是留日的亲日派。可见“台独”分子中不少与日本有着天然的关系。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退而不休。图片来源自网络)
随着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美方“以台制华”政策的实施,日本对台的真面目也露了出来。菅义伟政府时期的外相及防卫相等纷纷以关注台海安全为名,试图干预中国内政;到了岸田文雄掌权,前首相安倍晋三退而不休,被推举为自民党内“清和政策研究会”的会长,其极右的本质又按捺不住。12月1日他在台湾所谓“国策研究院”相关论坛在线演讲时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
“台独”“国际化”开辟欧洲战场?
对于台湾当局而言,“台独”要“国际化”光有美日等国在背后的支撑还不够,还需要拓展其他方向;恰好,美国“以台制华”也要拉上其盟友一起。于是,欧洲的小国立陶宛跳了出来。立陶宛为了给美国纳“投名状”,将该国的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于2021年11月18日正式运作。面对中国大陆将当地大使馆降格为“代办处”,立陶宛自辩“一中政策与台湾发展经贸不矛盾”。对此,欧洲的一些国家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
法国参议院于今年5月通过支持台湾国际参与决议后,国民议会近日又通过决议,肯定台湾在抗疫及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声称台湾遭国际组织排除在外,会危害国际社会的利益。
(荷兰众议院12月1日再通过两项挺台动议。图片来源自网络)
荷兰众议院12月1日再通过两项挺台动议,吁请政府声明不接受中国片面改变台海现状,以及促使欧盟支持立陶宛对台发展关系,并希望带动欧洲其它国家跟进。
立陶宛事件是否会形成形式上的“一中一台”,并在欧洲产生骨牌效应,替“台独”“国际化”开辟新天地?笔者以为,这既取决于中欧关系的大局,又与如下变量有关:一是德国新政府上台后,是否延续默克尔时代的中德关系友好大方向而不发生重大偏离?二是台湾除了芯片外,还能给欧洲什么样的好处,足以抵得上中国大陆与欧洲的经贸利益?三是这些国家的政客或欧洲议会的部分议员,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作秀?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想影响行政部门的对华政策?
尽管中欧关系存在变量,然而台湾的能量还不足以令中欧关系全面崩盘。立陶宛“碰瓷”中国,是从退出中东欧“17+1”机制起步的。此事已过去半年有余,并不见有第二“17+1”机制中的其他中东欧国家跟进。这足以说明问题。
“台独”“国际化”的新阶段、新动向、新套路
近日有一个消息或许可视为台湾当局尝试为“台独”开辟另一“国际化”的新途径。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英国等七个国家的厂商和专业人士暗中帮助台湾地区打造潜舰。
专家称,该计划若成功实施,将对解放军武统台湾构成一定的压力。然而,台当局主要目的还不在于提升潜艇等军备水平,主要意图在于通过加强军购的“国际化”,将“台独”问题“国际化”。通过“凯子军购”将利益输送给更多的西方国家,让更多的国家关注到台海问题,给中国大陆统一台湾设置更多的障碍,并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参与国际组织,甚至是参与联合国,争取更多的同情票与支持者,以此突破中国大陆邦交国坚守的一中原则。
大陆多年来通过两岸经贸、ECFA等向台湾让利,而今台当局通过军购等形式向西方国家进行利益输送。台当局在令“台独”“美国化”、“日本化”之后,如今谋划让其进一步“西方化”及“国际化”。
台当局此路是否走得通,关键在于能给美日之外的国家多少好处?近30年来,台湾是美国军备长年的大买家。美国内部的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对台军售上都想分一杯羹,这在11月份就有两批六名及五名议员访问台湾都冲着台湾军购去的,就看得清楚。
若台湾的军购多数都落入美国军火商的口袋,其他的盟友只是被叫来充当配角,干活有份,吃肉没份,只能喝汤,这种合作势必难以持久,最终将不欢而散。
12月1日有媒体指出,在台湾自制潜艇项目上,面临着北京压力,去年一间德国公司就终止与台湾合作;日本也担忧惹怒北京后的经济后果,未有参与。还有,韩国方面也于日前表示,没有参与此等计划。
看来,“台独”再如何“国际化”,也是死路一条!
(作者是香港资深媒体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