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小国少智 走不出大国博弈的陷阱

作者:中美聚焦

本文转载自:中美聚焦(ID:chinausfocus)

立陶宛:小国少智 走不出大国博弈的陷阱

作者:中美聚焦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向齐宣王解答的邦交之道,意为只有仁德之人才能以大国之躯服侍小国,只有智慧之人才能以小国之姿服侍大国。美国为了巩固霸权,会逼迫一些小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比如近来投怀送抱的立陶宛。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立陶宛都不可能是“以小事大”的“智者”。
一方面是美国并无“胸怀天下”、“以大事小”的特质,始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特朗普的“美国第一”和拜登“内政优先”的外交策略,都能体现这一点。对比之下,胸怀天下则贯穿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哲学体系。无论是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国际主义,都体现了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使命与责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变革、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等,都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及“能以大事小”的格局。
另一方面,立陶宛这次在选边站的同时还在挑拨离间,鼓动捷克等其他欧洲国家对抗中国影响力。尤其是立陶宛将自己的外交利益与美国的“台湾牌”挂钩,试图利用台湾话题示好美国,进而寄望美国重视立陶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安全需求。如果美国基于自身利益稍稍调整对华策略,或者在对俄问题上展现出些许缓和姿态,立陶宛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是“不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必然要承受的代价。
何谓小国(small states)?
 
国际关系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既定标准,但大体上和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实力、软硬实力有关。但这些因素也有一定的相对性。有的大国经济体量大,但人均GDP水平低。有的小国个体影响力有限,但小国联合起来的实力则不可小觑。比如,若以人口不足1千万定义小国,那么目前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当中,有105个小国,占据了联合国投票的大多数。
 

立陶宛:小国少智 走不出大国博弈的陷阱

国不等于弱国,发达小国和不发达大国也是同时存在的。比如,地理小国以色列在经济、创新、军事上则是强国,而且是拥核国,其国防科技体系更是独一无二;荷兰也是地理小国,却是发达经济体,也曾有过和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比肩的殖民帝国过往;梵蒂冈虽是世界最小的国家,但百年来基本能够保持独立和中立,其在宗教层面的影响力巨大,就连美国也会礼让三分。
对于中国来说,立陶宛就是小国,不但国家面积小,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也小,当然这也可能成为了立陶宛不像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尊重中国的主要原因。美国学者罗斯坦(Robert Rothstein)认为,小国不能通过运用自身力量来获取安全,必须依赖其他国家、制度、进程或者扶助。按此理解,立陶宛就是倚仗美国谋求自身安全利益的地区小国。
以《霸权之后》(After Hegemony)闻名于国际关系学界的美国学者基欧汉(Robert Keohane)认为,小国是那些无法对国际体系带来重大改变的国家,同时其领导人清楚意识到这一基本情况。也就是说,在罗斯坦的基础上,基欧汉对小国的定义加入了小国领导人的自我感知(self perception),即该国领导人能否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小国定位。
这一点很重要。
国际视野下,韩国算不上大国,但其国民和领导人对自己国家认知上处处宣扬“民族之大”和“全球之最”,这一点也体现在文化输出上;安倍晋三对日本的自我认知就是大国。他在执政期间,推动解禁自卫权、修宪、外交自主化,都是为了实现日本的大国野心,走军国主义路线;但对于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等相对温和派而言,他们眼中的日本更多是一个需要同时处理好同中国、美国的关系的“中等国家”,坚持走战后和平主义路线。
立陶宛:小国少智 走不出大国博弈的陷阱
新加坡对于小国之“小”(smallness)的认知颇为到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自己国家的定位就是小国,奉行李光耀主张的小国大外交路线。这种“小国心态,大国情怀”的认知帮助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游刃有余,积累了独特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实力。在世界经济论坛(WEF)《2019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中,新加坡作为发达经济体,竞争力超越美国,全球第一。其产业、环境基础设施、健康、劳动力市场在全球占据优势。
很显然,立陶宛政客对自己国家的认知有些偏差,或者说对自己的地位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
立陶宛向美国寻求安全保证,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比如面对俄罗斯时的焦虑。现在卷入中美博弈,也和美国自特朗普时期的拉拢和施压是分不开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立陶宛自己的选择和主动配合。尤其是拜登主张的所谓“民主联盟”,更是符合立陶宛30年前脱离苏联时的“民主记忆”,使其看到了提高自己话语权的机会,将安全赌注压在美国身上。
但正如基欧汉所言,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他反对罗斯坦将“不安”作为区别大国和小国的判断标准,因为核不安感适用于所有国家。在当今世界,绝对安全对于核大国来说也是达不到的,更别谈小国。
立陶宛现在的选择不是搭顺风车左右逢源,也不是当骑墙派平衡各方利益,而是完全倒向美国。如果美国主导的多方位大国博弈越来越激烈,立陶宛毫无原则地倒向美国,最后的处境只会把路走窄、把自己的处境越搞越尴尬。
中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两种格局下,都有小国能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比如,春秋时期的鲁国,在晋楚争霸中投靠周王室宗亲晋国,安全得到了保障,但由于是无原则的顺从,导致鲁国人尊严丧失。同样夹杂在南北楚晋之间的郑国外交上坚持原则,坚持正当利益诉求,最后反而赢得了大国的尊重。
立陶宛选择了价值观同源的美国霸权,或许能够换来一段时间的安全慰藉,但外交上的华而不实,终究还是美国博弈的棋子。既没有新加坡 “小国大外交”的气质,也没有韩国在经济与安全上所保持的动态平衡,立陶宛片面追求外交独立、过度参与大国博弈、与另一个大国抗衡,在全球化的今天,诚然不是明智之举。
当代国际政治中,这样的小国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悲惨例子不胜枚举。
南亚的柬埔寨,是20世纪末美苏(中)大国博弈的最大受害者。美国势力的干预最终酿造了红色高棉的恐怖统治;中东的叙利亚近年也是陷入了美俄地缘利益角逐,导致该国陷入内战,恐怖主义开始滋长;乌克兰先是在美国的怂恿下销毁核武器,后被美国用来加大和俄罗斯的地缘博弈,但最终还是被美国欺骗和抛弃。克里米亚归俄成为既定事实;
 
在南海争端中,菲律宾靠向美国,并且在东盟内部和国际上挑拨离间,刺激中美对抗。但最终,菲律宾还是不得不修复和中国的关系,接受中国的经济援助。东盟最终也保持了中立立场,并在2020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现在,除了立陶宛,美国还在想方设法逼迫一些小型、中等国家或大国选边站。
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利益,被美国施压的对象包括中国的台湾、印度、韩国、巴基斯坦、部分拉美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美国在多数情况下都会以切断援助或削减承诺、夸大“中国挑战”施压这些国家选边站。比如,美国右翼政府就曾以取消经济援助或者贷款施压巴基斯坦减少对中国的依赖;2017年和中国建交的巴拿马,由于其特殊贸易要道地位,也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
在欧洲,瑞典近年受美国影响也打破中立,和芬兰结盟,尝试加入北约,寻求北约的安全庇护和经贸上更多的利益合作。瑞典甚至配合美国,呼吁中国加入美俄军控谈判,这都是选边站的行为。
乐行天命者保天下,敬畏天命者保其国。一个国家,无论大小,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当的,即便不被理解,最起码也能获得尊重。但小国毫无原则地站位、或者主动投靠与付出,只会遭到蔑视,因为这种做法终究还是服务于大国利益。大国博弈一旦升级,这些国家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机会。贸易战和科技战中,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打乱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根本不会考虑盟邦及小国的利益。
立陶宛对自己的地缘地位与利益没有清醒的认知,一味地靠向美国,只会让自己的可塑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务实诉求也越来越少。
最后,小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大象打架、草地遭殃;大象示爱,草地同样遭殃。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3072.html

Like (1)
Previous 2021年12月4日 上午11:58
Next 2021年12月5日 上午11: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