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是谁,在罗马租了块地?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孔多迪大街68号,有一幢占地1.2万平方米的大厦,门口有两面印着陌生白色纹样的红底旗帜迎风招展,为这栋外观并不显眼的黄色建筑增添了几抹神秘色彩。
这两面旗帜,一面是圣约翰骑士团十字旗,另一面是马耳他十字旗,它们共同代表着一个没有领土的“国家”——马耳他骑士团。
图左旗帜代表“国家”,图右旗帜代表马耳他骑士团
虽名为马耳他宫,这座宫殿却并不属于位于马耳他岛的马耳他共和国,而是马耳他骑士团在罗马租用的地盘(享有治外法权),是骑士团的总部和大教长的府邸。
除此之外,马耳他骑士团还在罗马拥有一块享有治外法权的建筑:位于阿文迪诺山上的马耳他部,这是骑士团的外交部以及驻意大利兼驻梵蒂冈的大使馆。
马耳他宫
然而,没有固定领土的马耳他骑士团怎么能被称为国家,还拥有驻外大使馆?其实,被列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的马耳他骑士团具有“准国家”性质,在欧盟驻有大使,且先后与104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都设有办事处或者大使馆。
但这些国家基本都是南美洲的天主教国家以及东欧部分东正教国家,它们出于其慈善、宗教的性质认同它的国家身份。除去它们,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主权国家,并没有承认马耳他骑士团的国家属性。
马耳他骑士团的全称是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从名字可以清楚地得知,马耳他骑士团与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三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诚然,回顾它的“前世”,便会发现这个古老的骑士军团历经八百多年、辗转三地的漂泊史。
故事开始于公元11世纪的耶路撒冷。那时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控制着地中海东岸的地区,包括巴尔干半岛及周围的部分南欧地区、小亚细亚半岛及周围的部分西亚地区和北非地中海红海沿岸的部分地区,是连接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的重要通道。
也是在此时,位于东罗马帝国西部的耶路撒冷——西方基督教徒的朝圣地,被穆斯林夺取,更甚是其中的基督教堂也被勒令摧毁。
然而,众多基督徒并未因此放弃朝圣。历经千难万险,几名来自阿马尔菲海上共和国的商人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圣约翰洗者教堂和一座医院,以救济受伤病和贫穷困扰的朝圣者。
直到十一世纪末,勃艮第公国贵族杰拉尔多携几名同伴在该医院里成立了以照料病人伤者为目的的骑士团,也就是马耳他骑士团的前身。
西方基督教世界发动了旨在收复被穆斯林占领的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黎凡特圣地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医院骑士团的创建者杰拉尔多也率领该骑士团参加了该行动,相当于成为了西方国家在黎凡特地区的“援军”(同时期该地区还诞生了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与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并称“三大骑士团”),帮助西方基督教徒们收复了耶路撒冷。
鉴于他们对基督教世界的卓越贡献,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得到了当时的教皇巴斯加二世的承认,并被赋予了许多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包括被准许直接受教皇管理,不受任何世俗权力约束。得到如此丰厚的“优惠条件”的骑士团从此发展壮大,但他们依旧秉持着“贫穷、贞洁、服从”的三条信念,毕生致力于救死扶伤的善行。
后来,伴随着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力量的此消彼长,基督教徒不断溃败,直到1291年十字军控制下的阿卡城陷落于穆斯林之手,用了200多年发动八次进攻的十字军正式迎来了血腥的日落。属于基督教世界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被迫离开耶路撒冷,将驻地迁往塞浦路斯岛,于此重新建立起医院。
由于塞浦路斯岛处在西方朝圣者前往圣地的重要海上航线之上,骑士们组建了一支海军舰队,继续为前往圣地的朝圣者们保驾护航。
然而,位于地中海东部且格外接近黎凡特地区的塞浦路斯岛无可避免地开始受到来自穆斯林世界的搅扰和威胁,圣约翰医院骑士团不得不再次“搬家”。14世纪刚开始,骑士团便搬到了位于爱琴海东南部的罗得岛上,也就是它的全称里涉及到的第二个地点。
也是在14世纪,欧洲贵族阶级掀起一股“实践崇高理想”的热潮,而这一热潮又恰好与圣约翰医院骑士团的三条信念大相吻合,许多欧洲贵族教徒争相涌入罗得岛加入骑士团的行列。
由于新来的教徒们来自欧洲不同的国家,操着不同语言,为便于统治和管理,骑士团创立了以下组织方式:最高领导人为大教长,由骑士团最高理事会选举产生,实行大教长终身制,与最高理事会共同管理骑士团,逐步与其他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骑士团内部以语言为划分标准分为几个语言团,每个语言团选举一名代表担任骑士团的各个高级职位。为了保证公正平等,骑士团的总部修道院由不同国籍的教徒组成。
不幸的是,正当一切刚刚走上正轨,罗得岛却成为了16世纪初急剧西扩的奥斯曼帝国的“眼中钉”。在长达半年的浴血奋战之后,由于寡不敌众,骑士团终究败下阵来,不得不离开罗得岛,“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当时的教皇克莱门特七世许是动容于圣约翰医院骑士团曾经无数的善举和为保卫基督教尊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不断与当时欧洲大陆上另一个强大且主要以基督教国家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协商,最终让查理五世将马耳他岛割让给骑士团——也就是“马耳他骑士团”名字的由来。
此时的马耳他骑士团大教长是一名热血青年,名曰瓦莱塔,誓要带领骑士团一雪前耻,保卫欧洲免受奥斯曼帝国的进一步侵吞。同时,由于骑士团有了新基地,他们开始给奥斯曼帝国的海上活动制造麻烦,不断进行海上劫掠。
奥斯曼帝国愤懑于骑士团的“死灰复燃”和种种海盗行径,再次发动了对马耳他岛的攻击,也就是著名的“马耳他之围”。然而,骑士团却在“马耳他之围”中奇迹般地以寡敌众,抵挡来自奥斯曼帝国猛烈攻击长达四个月之久,直到寒冬降临。
再加上西班牙、教皇国和天主教骑士前往马耳他群岛提供援助,来自较低纬度的奥斯曼军队在冬日作战中本就不占优势,不得不放弃对马耳他岛的进攻,狼狈撤离。从此之后,奥斯曼帝国彻底放弃了继续西扩的野心,马耳他骑士团成功守住了基督教世界的“咽喉”。
残酷的战争终于过去,安定下来后,骑士们再次回归本心,发展城市,为被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交替控制的干燥小岛带来新生机;继续创立医院,为医学发展做出了一系列贡献。
与此同时,在之后的两个世纪里,马耳他骑士团还参与了抗击北非海盗的行动,马耳他骑士团的海军舰队也凭借其几百年间深厚的发展基础,帮助住在海岛上的马耳他骑士团不断提高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在地中海历史上铸就了一座闪光的丰碑。
好景不长,“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马耳他骑士团又一次迎来了“迁徙”。法国大革命的浪潮袭来,随即拿破仑上台,企图扩张自己在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力。很快,东征埃及途经马耳他岛的拿破仑军队便将马耳他骑士团国攻陷,骑士们再次开始了漂泊。
于此危急存亡之秋,沙皇俄国向马耳他骑士团提供了援助,沙皇保罗一世也担任起骑士团大教长。保罗一世驾崩后,意大利贵族乔瓦尼·巴蒂斯塔·托马西继任,自此,带领马耳他骑士团走向意大利罗马,并于此长久驻扎,直至今日。
历经一千年风雨漂泊,历阅战争残酷无情的马耳他骑士团,在如今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选择彻底放下武器,与前世恩怨挥别,全身心投入医疗慈善事业,并与国际红十字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马耳他圣母公立医院
由于没有固定领土,如今有1.3万名骑士的马耳他骑士团无法发展自己的工业和农业,在发展上极度依赖意大利。在经济上,除了依靠慈善事业,他们甚至还会通过售卖自己的骑士爵位来挣钱。
回顾马耳他骑士团的前世今生,这个如今“落魄”到在意大利租了两块地作为“领土”的“国家”,也曾有过辉煌壮阔的历史。
而除了令人惊叹的经历,马耳他骑士团的骑士精神也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什么是骑士精神?不是尚武尚战、傲视群雄,而是战则为家国立心,不战,则为苍生立命。我们也祝福这样一群抱有骑士精神的人们能在未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期待他们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继续扶危济困、妙手回春。
作者 | 渔歌子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