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一字之差,百年恩怨
这是苏丹政变以来最血腥的一天。11月17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15名抗议者被安全部队人员瞄准头部或胸部击杀。安全部队在追捕抗议者时,向医院发射催泪弹,攻击伤员和救护车……苏丹国内政局依旧笼罩在阴影中。
与苏丹接壤的南苏丹,国内经济凋敝,部族冲突依旧严重,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图为苏丹政变中的暴乱者
苏丹与南苏丹,当我们提到这两个国家时,战乱、饥荒、贫穷等词会出现在我们脑海里。在2018年发表的“脆弱国家指数”排名中,苏丹排名第七,南苏丹排名第二。可以说,苏丹和南苏丹是这个世界上最混乱、最糟糕的两个国家。
或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苏丹和南苏丹存在何种关系?两国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苏丹的历史说起。
苏丹地处非洲东北部。历史上,在伊斯兰力量兴起之前,苏丹地区曾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但在6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帝国日益强盛,苏丹的北部邻国埃及被占领。自此,伊斯兰文明开始了由埃及向苏丹地区长达一千多年的扩张与统治。
苏丹北部的大清真寺
但这一伊斯兰化进程推进到苏丹中部时,便戛然而止。苏丹北部处于撒哈拉沙漠地区,中部和南部则多分布山地与森林,天然地理屏障使得南北交流异常困难,生活习惯迥异,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
苏丹南北部地理差异明显
直至19世纪,阿拉伯力量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苏丹北部,民众多为阿拉伯人或已经阿拉伯化的非洲人,他们都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但苏丹南部仍将自己视为传统非洲地区,信仰基督教或民间宗教。这样一来,在宗教信仰上,南北苏丹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两个独立民族。
1899年,英国殖民者与埃及签署共管苏丹的协定,苏丹成为“共管”幌子下的英国殖民地。在殖民过程中,英国人也将南北苏丹“分而治之”:严格管控南北边界,限制进入南苏丹的人口,要求南方人讲英文等;而在北方地区,则重点发展经济、教育等产业,且开放南方资源供北方地区商人进行贸易。
久而久之,北方经济逐渐复苏,而南方的政治和经济则长期被北方控制,无法掌握经济命脉。可以说,英国的管理让南北苏丹矛盾更加激化,这也为日后的两次苏丹内战埋下了隐患。
英国在非洲的部分殖民地
二战之后,随着“民族国家”概念的进一步传播以及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苏丹国内也爆发了独立运动。建立“民族国家”讲求以“单一或主体民族为单位建国”,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为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而这一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也可以是新创的政治体制,这样的国家才更容易在现代政治中建立稳定的秩序。
其实,在苏丹独立之前,英国殖民者一度考虑将苏丹南部并入肯尼亚或乌干达等英属东非殖民地,但因条件不成熟而未果。随着二战后埃及国内民族主义力量的壮大,主张尼罗河流域统一的呼声高涨。
埃及与苏丹南北部共属于尼罗河流域国家
英国为了阻止苏丹并入埃及,将苏丹南北部,这两块在信仰文化甚至人种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地区,合并成了一个主权国家——苏丹。成立的新政府由北方人掌控,且其对南方非洲裔人士推行歧视性的种族政策,并试图强迫他们皈依伊斯兰教。
英国殖民者这一违背“民族自决”原则的决定以及北方政府对南方的压迫,也成为了苏丹多年内战不止的重要根源。
战争,一触即发。1955年8月,苏丹南部不满建国方案,提出南方自治,掀起了大规模的抗议。随后以约瑟夫·拉古为代表的南方武装力量与苏丹政府军进行了长达17年的对峙,这就是苏丹第一次内战。
苏丹第一次内战时期营养不良的童子军
在战争初期,南方军事力量较为薄弱,但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以及以色列的庇护和援助下,南方军队拥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完善的战术培训,战斗力大大提升。这场战争共造成了双方高达10万武装人员死亡,40多万平民死亡,直到1972年,南北双方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协定》,南方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战争才暂时结束。
在营地接受军事训练的苏丹南部青年
但是,第一次内战结束后,苏丹南北方的紧张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缓解,协定上关于南方的自治权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尤其是在1979年,属于苏丹南部,但与北部接壤的两个省:上尼罗省和琼格莱州相继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苏丹中央政府对南部苏丹的政策变得更加强硬。
1980年,苏丹总统加法尔·尼迈里宣布解散苏丹南部议会,并企图将拥有石油资源的南部地区在行政上划归为北方。不仅如此,苏丹中央政府还实行“南油北运”的政策,坚持将炼油设施建设在苏丹北部,并拒绝同南方共享石油收入。
此外,尼迈里还坚持重新划分南方行政区划,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伊斯兰教法等。这无疑将原本已经极为紧张的南北局势推向了战争的边缘。
苏丹南北部石油资源分布
1983年,尼迈里又要求南方部队必须换防到北方,这激起了南方士兵的强烈不满。当年五月,以约翰·加朗为首的南方军队发动兵变,成立了“苏丹人民解放军”,苏丹内战又一次爆发。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二战后平民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大约有190万名南苏丹平民死亡,超过4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这个非洲国土面积第一的庞大国家被战争摧残,成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第二次苏丹内战中无家可归的平民
直到2005年,双方签署了《内罗毕协议》,规定自2005年起,南北建立民族团结政府,苏丹进入六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前,南方可自行举行公投决定去留问题。过渡期内南北苏丹虽大体保持停战状态,但在石油、边界划分、公投等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
这次,南方去意已定。2011年1月,南方以98.84%的支持率宣布独立。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但仅凭一分为二,南北苏丹就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处于南北边界的阿卜耶伊地区是苏丹最大的石油产地,根据协定,应当由当地居民举行公投自行决定南北归属,但南北政府在选民资格上产生重大分歧并且互不相让;南苏丹拥有80%的石油资源,但炼油厂等必要设施却集中在北方,南北对于石油收入分配僵持不下;苏丹政府背负着360多亿美元的外债,但南苏丹不愿意承担任何债务……
苏丹债务仅次于日本和希腊,位居第三
众多争议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独立而解决的,困扰南北苏丹的问题依然存在。除了双方的利益争夺外,两国的内政也是极为混乱,矛盾重重。
南苏丹国内部族众多,丁卡族和努尔族是人数最多的两大部族。在独立后,其政治阵营基本按照族群划分,军队也建立在族群的基础上。而身为丁卡族的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和努尔族的第一副总统里克·马沙尔的矛盾愈发突出,双方阵营在2013年和2016年曾发生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造成超过500人死亡。
不仅如此,由于多年战乱,南苏丹几乎没有规模化工业,多数生活必需品依赖进口。由疫情所引发的国际石油市场波动,更让极度依赖石油出口贸易的南苏丹雪上加霜。
内战以及资源缺乏给南苏丹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
而位于北方的苏丹,也处于水火之中。2019年,苏丹经历了严重的“粮食荒”“燃料荒”“现金荒”。生活必需品短缺造成的民生危机使得民众走上街头,并于12月爆发了政变,前总统巴希尔被迫下台,苏丹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军政权统治,开启了苏丹“军文共治”的时代。
而就在一个月前的10月25日凌晨,以阿卜杜拉·布尔汗为首的苏丹军方趁着夜色包围了总理官邸,软禁了过渡政府总理哈姆杜克,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是苏丹在三年内爆发的第二次政变,其国内的政治力量与军事力量之间对于政权的争夺从未停止。
诚然,苏丹和南苏丹两国在内政外交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两国依旧是当今世界的不稳定因素。但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积极派遣维和部队前往南苏丹,南苏丹冲突各方也已签署了最终和平协定;苏丹军方和各政治派别也于11月21日签订了政治和解协议。
21日,苏丹军方与过渡政府总理签署和解协议
虽然维持两国长久和平稳定的路依旧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在全球各国以及联合国的支持下,苏丹和南苏丹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共同促进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