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有里儿有面(ID:youli-youmian)
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话题,却刺激了美国民众关于种族歧视的敏感神经,把“数学”和“种族”这俩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结合在一起进行了一番热炒。
在网上,白人群体认为这是给非洲裔开绿灯,妨害了平等原则,事实上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而非洲裔群体则不买账,认为这是侮辱这个群体的智商水平,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因为在美国的“政治正确”里,表述不同人种之间在智力、体质上的先天差异是令人忌讳的事情。
其实,也不能都怪美国民众神经紧张,毕竟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已经根深蒂固。独立245年来,伴随着对土著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以及对黑奴、华工等有色人种的奴役、压迫而不断发展演变,白人至上“种族优越论”已深刻融入美国资本主义体制。
黑人是美国在种族歧视问题上迈不过去的坎,而现如今黑人在美国已经成为“犯罪”的代名词。
在“白人至上”的大环境下,种族歧视触手无孔不入,亚裔也难以幸免。
今年8月,美国ABC NEWS发布了一篇名为《种族仇恨加深,亚裔美国运动员喊出:“我们受够了被忽视”》的文章,列举出多名美籍亚裔运动员在赛场内外遭受到各式各样的区别对待。
美国体操运动员苏妮莎·李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采访中表示,今年10月份她和其他亚裔女性朋友外出等车时,被路过轿车里的人喷了胡椒粉,车里的人还冲她们吼道“滚回你来的地方去”。
韩裔美国单板滑雪女将克洛伊·金说:“人们会因为我的亚裔身份而贬低我的体育成就。有的人在推特上私信我,让我滚回去,不要再和队里的美国白人女孩争夺金牌了”。
NBA球星林书豪也未能幸免,曾被一名球员在赛场称呼为“新冠病毒”。
无论黑种人还是黄种人,无论体坛名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不是白种人,都摆脱不了被歧视的命运。不得不说,美国在搞种族歧视方面,倒是做到了“平等”。
美国司法实践中的种族歧视
看完有色人种的悲惨遭遇,再看看近期美国舆论关注的17岁白人少年凯尔·里滕豪斯案。
2020年8月25日,这小伙在威斯康星州基诺沙暴乱示威中充当义警,在冲突中造成两名示威者死亡,一名示威者受伤。然而,今年11月19日,他被基诺沙县巡回法院认定为正当防卫并无罪释放。
判决公布后,迅速引发非裔人士不满,他们指出若里滕豪斯是黑人,势必被定罪,还有人认为里滕豪斯的“胜利”,是美国司法的阴霾,也是种族歧视的铁证。
不仅如此,全美还爆发了数十起抗议活动,游行队伍有的举牌有的喊口号,认为里滕豪斯是“种族主义的杀手”,要求“停止白人至上”。
美国的司法中就是存在“肤色定罪量刑”情况,白人就是自带闪避光环,享有那不可描述的豁免特权。
“奥斯卡”作为美国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电影类奖项,近年来的“评判标准”却变了味儿。从《爱恋》、《月光男孩》到《绿皮书》,甚至连《黑豹》这种爆米花电影都能上榜获奖。当然了,有理哥绝不是说这些作品不好,但他们获奖的原因确确实实都涉及“种族歧视”话题。
难怪网友调侃“如何才能获得奥斯卡奖?讲黑人、讲同性恋、讲种族歧视就行了”,因为一旦涉及到上述内容,必然能成为关注焦点,再吹吹“政治正确”,想不上榜都难。
但是,当一件事被反复解读、反复提及,真相就越显得不重要。不论美国在政府政策制定或影视创作中如何强调“我们在改变,我们反对种族歧视、我们尊重每一位公民”,但往往是声音大过行动,给人的感受更多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美国人民不是傻子,眼见才为实
当然了,美国政客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也不是毫无成效,至少成功引起了世界关注。近日,联合国少数群体问题特别报告员费尔南德·德瓦雷纳在选举、教育、宗教、刑事司法、仇恨犯罪等多个方面,揭露美国对各类少数群体的系统性歧视,指出反犹主义、反亚洲言论、仇视伊斯兰教、对拉丁社区的贬损诽谤和反移民、仇外情绪在整个国家都呈上升趋势,达到创纪录水平。
当美国政府处心积虑的掩饰种族歧视,极力转移视线,假借所谓“民主”“人权”向其他国家发难,甚至公开抵制北京冬奥会时,殊不知在国内“傲慢与偏见”已变成现实,成为一道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疤。
话又说回来,如果在美国“种族歧视与数学教育”都能当作“研究课题”,那么比起解决“种族歧视”问题,攻破“费马大定理”显得是容易多了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