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究竟是什么?中国出口真会遭殃吗?

作者:库叔说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丨崔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1年第84号公告(《关于不再对输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家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的公告》),决定自12月1日起,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优惠关税待遇的货物,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究竟是什么?中国出口真会遭殃吗?

海关总署公告网页截图

此公告引发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欧盟成员国等国家正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这将冲击我国出口,甚至有“12月起32国取消我国出口普惠制待遇”的新闻登上热搜,还出现了有关“发动贸易摩擦”的解读。

“普惠制”和“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究竟是什么?中国出口真的会遭殃吗?

文丨崔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丨 丁贵梓 瞭望智库

1

触发“毕业条款”,只是时间早晚

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单向给予的关税优惠制度,对来自享惠国的相关进口产品给予最惠国税率基础上的关税减让、乃至零关税的准入待遇,帮助其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究竟是什么?中国出口真会遭殃吗?

2021年10月9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图|视觉中国

1978年以来,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我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其中大多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如欧盟成员国及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同时,我国也积极利用普惠制,扩大向发达国家的出口规模,促进外贸增长和产业发展。

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是根据普惠制给惠国的原产地规则和有关要求,由享惠国授权机构签发的优惠原产地证书,是出口产品享受普惠制给惠国关税优惠的官方证明文件。

为避免冲击本国经济发展,各国还在普惠制中制定了例外条款、预定限额、竞争标准和毕业条款等相应保护措施。换言之,发达国家可以给予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待遇(发展中国家也可相互给予优惠待遇),也能根据受惠国的发展情况等适时取消。

【注: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不再属于低收入或中等偏低收入的经济体,发达国家可以取消给予普惠制待遇(俗称“国家毕业”)。】

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20年,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发达国家已不再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来看待,触发“毕业条款”是早晚的事。

而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早已陆续从许多国家的普惠制待遇中“毕业”。

乌克兰在2012年就取消了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2014年,加拿大、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也纷纷取消;2015年,欧盟(包括当时仍属于欧盟的英国)和土耳其也已经取消;2019年,日本正式终结对我国的普惠制待遇;2021年,欧亚经济联盟也宣布取消。目前,仍有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3国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

因此,我国出口货物已不能凭普惠制原产地证书享受相关国家关税优惠,我国也对输往相关国家货物逐步停止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2014年7月1日起,不再对输瑞士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2019年4月1日起,不再对输日本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2021年10月12日起,不再对输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2021年12月1日起,不再对输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登士敦的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可见,网上流传的“12月起32国取消我国出口普惠制待遇”纯属误读。

“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究竟是什么?中国出口真会遭殃吗?

新华社微博截图。

而“普惠”和“最惠”,更是两码事。最惠国待遇是现代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正常贸易关系待遇,WTO成员之间都享受最惠国待遇,又称“无歧视待遇”,意即彼此之间地位平等。

据海关总署官方信息平台“海关发布”介绍,普惠制“毕业”后,我国出口货物在这些国家进口时适用最惠国税率。企业需要对出口货物申领原产地证明文件的,可申领非优惠原产地证书(又称“一般原产地证书”),且目前已实现自助打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全套申领流程。

2

发动贸易摩擦?过分解读!

笔者注意到,公告发布后甚至出现了有关“发动贸易摩擦”的言论,这就是对于公告内容的过分解读甚至是误读了。抛开欧盟等早就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不谈,目前,欧盟等并不具备对中国采取贸易措施的动机与时机。

首先,欧洲能源价格高位运行,输入型通胀压力已经很大。

今年秋季以来,全球能源价格快速上涨,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接近4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欧洲三港6000大卡动力煤价格最高接近300美元/吨,比年初上涨了3.5倍;电力价格联动上涨,德国、西班牙等国10月批发电价比年初增长3倍。随着冬季来临,供暖需求对能源供给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价格高位运行的局面很难得到明显改观。

在此大背景下,欧盟等只会考虑采取降低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各项措施,以缓解负面经济冲击。此时出台贸易措施不仅非常不明智,且即使出台,也是影响极小或可忽略不计的。

第二,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加剧,经济增长压力及输入保障需求加大。

今年下半年,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反弹,最高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35.9万例,高于上半年。路透社统计数据显示,在130多天内,欧洲地区新增2500万确诊病例,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已开始收紧防疫措施。

随着冬季来临和新型变种病毒奥密克戎扩散,欧洲防疫形势将更为严峻。考虑到避免经济停滞与下滑、保证必要的产品输入,他们也不可能在贸易问题上挑起冲突。

第三,中美元首视频会晤达成管控冲突共识,欧洲已随之调整相应策略。

11月16日,中美两国元首举行视频会晤,就有效管控潜在双边冲突达成共识,并开始启动特朗普时期加征关税的排除程序。受中美博弈局面变动影响,欧盟对华态度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变,此前暂停的中欧投资协定也有望在欧盟的主动推动下再次展开。

12月2日,“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联合声明倡议”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包括中、美、欧在内的67个WTO成员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使服务贸易有关的手续更清晰、透明和可预测,每年将节约1500亿美元相关贸易成本,为金融、商业、通信和交通等服务行业带来利好。

该项倡议的达成,也预示着中国与欧盟等在共同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方面正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

更何况,受阿富汗撤军、美国国内疫情等因素影响,拜登政府支持率明显下滑,民主党在2022年中期选举和2024年总统大选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在不能排除未来美国政局会再次反转前提下,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势必会更加谨慎行事。

由此可见,欧盟在此时出台对华贸易措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3

多重风险,全球调整抗压

多国相继取消对我普惠制待遇,不仅因为中国达到“毕业”标准,希望借助疫情下全球价值链重构时机,维持并强化现有竞争优势,也是重要考量之一,取消对我国的普惠制待遇,更多是其出于竞争压力及中长期供应链调整考虑。

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地向消费地进一步靠拢,各主要经济体为进一步提升对消费市场反应速度,增强防范供应链中断等新变化、新需求、新模式的适应能力,纷纷在经济政策上作出相应调整。

以欧盟为例,今年5月,欧盟更新了其产业战略,希望加强单一市场弹性,并在原材料、电池、活性药物成分、氢、半导体、云及边缘计算等六个战略领域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引发广泛关注。由于中欧在供应链上深度套叠,欧盟的做法一度引起对中欧经贸关系转冷的担忧,甚至有美媒夸大解读为欧盟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体现了“中欧关系断崖式下滑”。

事实上,欧盟立足疫情下经济复苏,主要关注自身的供应链安全,为应对冲击进行准备,而不是借供应链调整试图破坏其他经济体的全球化发展,此举与欧盟支持多边主义的立场并行不悖。

回望过去,欧洲产业战略代表的欧盟产业政策,是欧盟应对全球化长期挑战、维持或重振其全球经济前排地位、提高其产业竞争力、寻求战略自主的一系列自救政策的一环。对于欧洲经济、产业优势的丧失,欧洲人充满忧虑。欧洲对于经济发展乏力、技术创新与应用滞后的反思由来已久,德、法、意等主要成员国纷纷推出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

2010年以来,欧盟层面已经出台了5份产业战略文件,去年更是密集出台了《欧洲数据战略》《欧洲新产业战略》《欧洲能源系统一体化战略》等文件,还提出《供应链法》草案,推动欧盟经济竞争力的回归。再到更新聚焦半导体、云技术等领域,关注自身的供应链安全,都体现了欧盟一以贯之的思路。

2021年全球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逐步复苏,全球贸易、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然而,行至年末,多重风险因素悄然而至。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再添不确定性。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出现新一轮的永久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和制造业就业恢复缓慢的现象。值得关注的是,为应对疫情短期冲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财政及货币双宽松措施,但过度的刺激政策加上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使得“滞胀”风险明显增大,美联储将被迫加大缩表力度并提前加息,这也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4

有效对冲影响,促成转变

在此背景下,普惠制逐渐取消对中国有何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应对呢?

近10年来,虽然多国逐渐取消了普惠制待遇,我国外贸依然保持稳健增长。

“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究竟是什么?中国出口真会遭殃吗?

2010-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2.2万亿元,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商品结构更加优化、服务贸易升级加快。

“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究竟是什么?中国出口真会遭殃吗?

2021年11月24日,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黄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干警在装载中欧班列集装箱作业的货轮旁巡视。图|澎湃影像

2021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比2019年全年还高出1300亿元。

在全球持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疫情控制相对较好,但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六稳”、“六保”任务艰巨,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同时作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我国也在疫情下的全球保供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即使多国相继取消普惠制,其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也相当有限(主要影响将在疫情后逐渐表现出来)。对国内相关出口企业而言,这是难得的调整时间,要充分抓好这一有利契机,提前做好相应安排和布局。

此外,我们还应加快推进相关贸易协定谈判落实,有效对冲相关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区域自贸协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正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生效;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工作;

2021年9月1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向CPTPP保存方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长提交了正式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

如今,美国因国内因素制约、无法重回TPP等多边贸易协定,继续推进相关区域贸易协定谈判落实,将成为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应对美国遏制打压的重要手段,和对冲取消普惠制潜在影响、持续深化多边及双边贸易合作的有效措施。

最后,能借机促进自身贸易结构调整升级,深度参与全球经贸治理进程。

当前,我国已步入新发展阶段,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将成为未来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调整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及附加值,有效提升服务贸易比重,缩小服务贸易逆差等,均为主要努力方向。而深度参与全球经贸治理体系建设,扩大我在规则和标准等制定方面的话语权等,则是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

多国相继取消普惠制待遇,则成为中国实现上述转变的促进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应抓住当前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重要契机,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国内大市场为引领,加快上述目标的实现进程。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9316.html

Like (2)
Previous 2021年12月17日 上午10:58
Next 2021年12月17日 上午11: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