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补壹刀(ID:buyidao2016)
执笔/刀剑笑&叨叨姐
“丞相,起风了。准备尖叫”!
“丞相,起风了”,是台湾网络论坛PTT里的一句流行用语,说的是形势发生改变。那么,一些台湾人准备为什么“形势改变”而“尖叫”呢?
这要从立陶宛说起。
立陶宛昨天以在华外交人员“人身安全堪忧”为由,召回了所有驻华外交机构人员。
不止如此,它还憋着坏,要把这事硬往政治化方向炒,说什么中方“施压”“先发制人”,它在“遭遇胁迫”,等等。
这与它一段时间以来自我营造的“遭到中方欺压”显然是一个套路。
毫不意外,立陶宛唱戏,有人很是捧场。
美英迅速表达了“声援”。
拿这事大做文章的,还有民进党当局。萧美琴等所谓“官方人士”接连出来说了些“善意循环”“表达最崇高敬意”“与立陶宛人民站在一起”等花团锦簇的词。
更有台湾舆论认为,这一举动“非常罕见”,并将之解读为“准断交”状态,甚至幻想立陶宛将成为“台湾外交绝地大反攻的起点”……
它们,有些过于飘了。
召回临时代办的同时,立陶宛对中国好一番攻击抹黑。
立外交界所谓知情人士对媒体说,中方几周前通知将立陶宛驻华外交机构降为代办级,要求立外交官12月14日之前交出外交人员身份证明文件,正式进行身份降级。
按照外交程序,这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
早在上个月立陶宛允许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后,中方就已宣布两国关系降级,驻立外交机构更名为代办处,并要求立方对照更改。
大使级降到代办级,有些待遇当然会跟之前的不一样。
比如外交人员证件,之前标注的是使馆级别,现在就得收回重新标注,改成代办级别。还有立方提到的使馆安保等级,自然也得有相应调整。
这些,实际都是立陶宛的咎由自取。
但到了立陶宛嘴里,却成了中方“施压”“先发制人”,它在“遭遇胁迫”。
甚至,立外交部还被害妄想症发作,声称“难保中方不会制造更多技术障碍,甚至找理由暂停水电供应”,说立陶宛在华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堪忧”,因此决定撤离驻华代办处全部19人及其家属。
立方“从未向中方提及自身安全有什么问题”。
我外交部发言人在今天的记者会上对此明确回应。但立陶宛转过头去却对西方媒体和舆论大肆渲染所谓“遭遇胁迫”“安全堪忧”。背后嚼舌头,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诚信问题。
况且,立陶宛的所谓担忧,纯属子虚乌有。
一位前外交官对补壹刀说,中国一直严格遵守《维也纳外交公约》。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即便在中国与某些国家面临战争风险时期,对方在华外交人员都没面临过任何所谓“安全威胁”。
那么,立陶宛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给自己疯狂加戏?
有学者分析说,它首先有转移国内压力的考虑。
前两天有不少外媒报道,因为无法说服本国企业听从美国指挥制裁白俄罗斯,立陶宛外长和交通部长一度双双辞职。总理希莫尼特甚至曾表示,不排除内阁集体辞职。
甘受美国驱使,围绕涉华和对俄关系等问题上蹿下跳却没捞到什么切实好处,刚刚上台一年的立陶宛政府,正在国内陷入一场严重政治危机之中。
这就不难理解,立陶宛憋着要把被中方外交降级的事闹大,把正常的外交程序硬往政治化方向炒,一方面是想转移国内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想向国际社会卖惨,博取同情。
这与它一段时间以来自我营造的“遭到中方欺压”是一个套路。
立陶宛显然是想借此再度强化中国“以大欺小”的形象,也给美国等在背后怂恿它的国家提供更多攻击中国的借口。
果然,立陶宛昨天这出新戏码一出,美英立即跳出来捧场。
美国务院当天就在对媒体询问的回复中,“谴责中方对立陶宛的胁迫”,同时还“持续欢迎台湾与立陶宛深化合作”。英国外相特拉斯也在推特上称,中国对立陶宛外交人员“施加令人无法接受的压力”。
美英“声援”来得很快,但立陶宛真能指望得上吗?
不仅拒绝配合美国的立陶宛企业心里自有判断,就连立陶宛政府也已经尝到美国“口惠而实不至”的滋味。
在整个立陶宛政府面临辞职危机的时候,立陶宛防长13日访美求援,再次请求美国在立陶宛永久驻军,以对立陶宛提供庇护。
而美国呢?
除了口头上吹捧立陶宛是“地区内民主灯塔”,为其他美国盟友“树立了榜样”,并未提供任何实质援助。
除了美英,还有一个地区为立陶宛的最新作秀疯狂打CALL。
“丞相,起风了。准备尖叫”!
台湾前“外交官”、现“时代力量”国际中心主任刘仕杰难掩兴奋,就此开启了自嗨模式。
对于立陶宛驻中国大陆外交人员全部撤离一事,他以一副内行人的口吻臆测,“这非常罕见”,立陶宛外交人员被召回“咨询”,或许是咨询“立陶宛到底还有没有必要维持跟中国(大陆)的邦交?”
他的白日妄言还不止于此:“如果立陶宛跟中国(大陆)断交,那是否意味台湾跟立陶宛可能‘建交’?”
于是,他忍不住欢呼:“丞相,起风了。准备尖叫”!
可以说,刘仕杰这番话,把民进党当局一直暗搓搓谋算、却隐而不发的小心思暴露了出来。
民进党当局以前的所谓“外交突破”都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方向,如今“邦交国”又丢了一个尼加拉瓜,它总想在什么地方找补回来。
立陶宛,在这个时候,再度跳得很高,民进党当局当然想要赶紧抓住,充分炒作。
“表达最崇高敬意”“与立陶宛人民站在一起”……这样的好话来了那么一沓。台湾地区驻美代表萧美琴还搞出一个新名词“善意循环”,她说,台湾将以“善意和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方式深化与立陶宛的经济关系。
又是“善意”,又是“良性”,原来经济合作还可以进行这样绿茶范的包装。但到底怎样“深化经济关系”,台湾外事部门发言人说得相对实际:“鼎力支持立陶宛与我方发展更紧密且互惠互利合作,让台立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强化。”
其实,这也不过是民进党当局画的一个大饼。
说白了,就是让台湾老百姓多买一点立陶宛产品,尤其是立陶宛的食品。立陶宛老百姓估计想不通:你给美国下了那么多军火大单,我为你付出这么多,就给这点“食”?
这一点也不奇怪,民进党当局琢磨的是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它仔细算了算,立陶宛这样的国家对它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它“国家人口少、与中国经贸比重小,右翼政府执政,对美国跟得很紧”。
所以,民进党当局将立陶宛视为“台湾外交绝地大反攻的起点”,打算“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立陶宛。那样的话,它将可以在欧洲方向上拉开一条口子。
可惜,它心有余而力不足。
民进党当局能做的,也就是撸台湾老百姓的羊毛,提供一点“新台币支持”。
立陶宛,真的会倒向民进党当局吗?
谁都知道,这些年在涉及台湾问题的外交领域,中国大陆一直在取得进展。
蔡英文上台后,台湾的所谓“邦交国”从22个锐减成现在的14个,洪都拉斯、梵蒂冈与台湾的“邦交”也早就拉响过警报。
在与立陶宛的摩擦中,中方一直保持着克制。只要立陶宛方面不再采取进一步动作,比如公开和台湾继续密切官方联系,邀请蔡英文访问等,应该说,到不了断交那一步。
退一万步说,中国就算与它断交,让它与台湾“建交”,也不过是中国外交大锅里多一块或者少一块“蚊子肉”的事情。
有必要帮维尔纽斯回忆一下,也是在欧洲,上世纪90年代出过马其顿与台湾“建交”事件。
马其顿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不久,就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那时的马其顿经济面临巨大难题,需要大量外资。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瞅准这个机会,开始用10亿美元作为诱饵。最后双方于1999年2月9日建立所谓“外交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酒肉朋友不长久”。也就两年多时间之后,马其顿政府就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邦交。
类似的逻辑,如果立陶宛只是现政权与民进党当局勾结,根本没有可持续性,说不定什么时候“台湾”名义的办事处就会被新的政府赶走。
况且,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立陶宛现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了。
很多人就不明白:立陶宛这么蹦跶,到底图什么?
美欧不会给埋单,台湾又力有不逮,维尔纽斯还不停编出与中国大陆摩擦的新剧本,赢得的关注和试图达到的效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锐减。
到头来,最受伤的,只会是立陶宛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1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