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论持久战》,指挥了抗日经济战

作者:温伯陵

本文转载自:温伯陵的烟火人间(ID:wenboling2020)

毛泽东用《论持久战》,指挥了抗日经济战

    伯陵说:    

这是革命经济故事系列的第五篇。

1

从一篇神文说起吧。
 
1938年5月,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对于怎样抗战的问题,中国人民稍微有了一些经验。
 
但是抗日战争能不能最终胜利、到底是速胜还是持久战,中国人民依然没有统一的认知,急需猛人出来总结抗战经验,分析此前10个月抗战的得失,并且提出可操作的抗日战略。
 
延安的毛泽东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他敏锐发现中国人民的诉求,便自觉的担负起重任,既然需要总结经验,那就我来吧。
 
他在窑洞里埋头写作8天9夜,用心到鞋子被烤焦了都不知道,幸亏警卫员闻到焦糊味,紧急提醒毛泽东,才没有造成更大的危险。
 
这篇神文就是《论持久战》。
 
写作完成之后,毛泽东到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做了演讲,解开参会同志的疑惑,并且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来研究持久战,然后告诉每一个中国人民。
 
毛泽东在文章里反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非常明白的给出答案: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那他的根据是什么呢?
 
因为日本是世界最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和一盘散沙的中国相比,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能力,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肯定要经历惨重失败的阶段。
 
那么抗日战争便不能速胜。
 
但是日本国内有严重的阶级矛盾,和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矛盾,日本为了缓解国内外的矛盾,才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日本是先天不足的小国,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发动大规模战争,所以战争不能缓解日本的矛盾,还会消耗掉日本原有的东西。
 
到那个时候,日本的财政和经济崩溃,人民和士兵厌战,国内统治集团表现出“战争的烦闷”,这样的日本吃枣药丸。
 
而中国虽然是落后的弱国,但胜在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即便被日本侵占一半国土,还远远不到亡国的时候。
 
只要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各党派形成统一战线,一定能削弱日本的优势,扩大中国的优势,逐渐完成防御—相持—反攻的战争过程。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便是持久战的真意。
 
除此之外,20世纪的中国已经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遭遇侵略的时候,世界各国也在准备反抗侵略,所以中国和世界各国有共同的诉求。
 
那么中国便能在外交方面,和世界其他国家组成统一战线,在世界范围内,把日本包围起来。不论军事进攻或者封锁经济,都能战胜日本。
 
毛泽东笃定的说:“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打倒之日,必是这个天罗地网大体布成之时。”
 
7年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事实证明,整个抗日战争的走向,和毛泽东的推断几乎一致。
 
我们今天就用数据说话,来复盘一下这个过程。
 

毛泽东用《论持久战》,指挥了抗日经济战

2

自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日本的国民经济,便向彻底军事化转型,用发行公债和强制改组的方式,发展起大量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工业,服务于军事需求。
 
到了1937年全面侵华以后,日本政府陆续发布“重要产业统制法”、“军需工业动员法”等法令,强行命令民用企业生产军需用品。
 
同时日本政府还制定“国家动员法”,把国家财政、金融、贸易、运输等行业,都纳入军事管制范围,几乎动员起国内的全部资源。
 
此时的日本,确实是亚洲最强大的工业国。
 
虽然日本是亚洲的工业强国,但放到世界工业强国的行列里,日本却是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从军费方面来说,1931年日本军费占财政收入的4.3%,和美苏英法德差不多,随着资源向军事倾斜和战争规模扩大,1942年日本军费占财政收入的44.7%。
 
看起来日本军费提高10倍,是吧,但1942年的日本财政收入是421亿元,换算下来,军费也就是188.8亿日元。
 
把日本榨干也就这点钱,用在侵略中国的战争里,够干啥?
 
从军事生产方面来说,日本用全部资源来生产枪支弹药,但到了1943年,日本的军火产量只占美国的12%、苏联的32%、英国的40%。
 
而且国民经济全部纳入军事管制,必然造成轻工业和民用经济缩水,严重影响日本人的生活。
就不说二战末期了,1938年是日军在中国大举进攻的年份,日本已经有80万工人、50万店员、130万会计失业。
 
为了混口饭吃,这些失业者全部进入军工产业,做了领取微薄薪水的临时工。
 
刚发动侵华战争就这样,可想而知,此后几年的日本经济,时刻走在崩溃的边缘,典型的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
 
毛泽东说日本是野蛮落后的国家,原因就在这里。
日本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再怎么蹦跶,实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说,日本只是在中国面前充大头,在真正的老牌列强面前完全不够看,属于毫不起眼的弟弟。
 
既然国内经济不景气,日本便想以战养战。
 
在发动战争初期,日本就定下掠夺殖民地原材料的策略,包括朝鲜的铁矿和大米、台湾的铝矿、糖、米,东北的铁矿、煤炭、大米和大豆等等。
 
日本把这种资源掠夺,称之为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掠夺东亚的资源繁荣日本,随后再来欺负你们。
 
但日本是低端工业国家,不论生产力还是技术资金,其实都很落后,日本从各地掠夺来的资源,并不能全部转化为国家的战斗力。
 
也就是说,掠夺殖民地,对日本国民经济的补充相当有限,勉强维持而已。
 
于是侵华日军要继续战斗,便不能全部依赖国内输血,必须在中国就地筹集物资,主要手段是两种。
 
其一是明目张胆的直接掠夺。
 
那些被侵华日军占领的地方,农田、煤炭、食盐、铁矿都要被日军霸占,然后用野蛮的手段剥削剩余价值,至于奴役的中国工农,稍微给口饭吃,维持最低的生存限度。
 
其二就是稍微隐蔽一些的金融掠夺。
 
每占领一座城市,日军便把银行和富豪家的法币、美元、英镑、银元收集起来,要么运到外国套购国际物资,要么投放到国统区套购物资。
 
套购国际物资很容易理解,那怎么能套购国统区的物资呢?
 
收买汉奸和走私呗。
 
因为日军掠夺货币是无本生意,不管什么货币,对日军来说和废纸没什么区别,于是日军往往以高出市场3—4倍的价格,吸引驻地附近的中国人,把粮食棉花等物资卖给日军。
 
而在抗战期间还有大量物资的,基本是国府的军政大员。
 
这样一来,日军输出货币,换到侵略中国的物资,国统区输出抵抗侵略的物资,换来废纸一样的货币,造成国统区通货膨胀。
 
此外,日军还在沦陷区印刷伪钞,然后利用汉奸和走私商人,投放到国统区和根据地,换取维持生存的物资。
 
从1939—1945年,日军累计印刷了45亿元法币,按照实际价值换算,相当于抗战前国府4年的财政收入。
 
正是用这三种手段,侵华日军才在中国打了八年。
 
所以日本侵华其实是很艰难的,到了1939年左右基本就打不动了,只能驻扎在大城市苟着,偶尔到农村扫荡一番。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到相持阶段。
 
中国之所以被日本打的很惨,损失将近一半的国土,根本原因是中国没有工业化,国内人民又一盘散沙,这才让日本占了便宜。
中国很弱,不代表日本很强啊。
 

毛泽东用《论持久战》,指挥了抗日经济战

3

既然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想赢得最终胜利,便要对侵华日军釜底抽薪。
 
一方面是在军事上给日军打击。
 
毛泽东的战争观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那么以八路军的简陋装备,正面硬拼非但不能消灭敌人,还要大量损耗自己的力量。
 
所以想消灭敌人,就要避开日军的正面,绕到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用游击战来消耗日军的有限兵力。
 
争取每次战争都能取得胜利,解除一部分敌人的武装,消耗敌人一部分物资,日积月累,这些小胜利积累起来,就是抗日战争的大胜利。
 
除了消耗日军以外,八路军开辟出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还能通过一系列游击战的胜利连成一片,把日军占领的城市包围起来。
 
这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就在毛泽东写文章的时候,日军运输兵力物资的同蒲路,已经被八路军三面包围,太原城被根据地四面包围,河北和山东还有很多类似的包围圈。
 
毛泽东把包围圈比喻成下围棋,八路军和日军的每次战役相当于吃子,八路军建设根据地和日军占领城市,相当于做眼。
 
最终的胜负,便在于谁做的眼多,谁吃的子多。
 
而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做眼行动,又在另一方面完成对日军的釜底抽薪——断掉日军的经济基础,把日军困死在中国。
 
我们在《延安不需要特货》里说过,中央在陕北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号召各部队搞大生产运动,最终开垦了很多荒田,各部队都实现了粮食自由。
 
其实各根据地都有大生产运动。
 
晋察冀边区在1944—1945年发起大生产运动,当年就扩大耕地面积43万亩,原先的旱地改成灌溉田11万亩,仅这两项便增产粮食25万石。
 
而在生产粮食之余,边区政府还号召各地办手工业,于是又建立起11种作坊,能生产42种手工业产品。
 
晋冀鲁豫的太行区,1944年就开荒33万亩,仅此一项能增产粮食1200万公斤,同年太行区修成14条水渠,增加灌溉田1.3万亩,当年共获粮食6.15亿公斤。
 
手工业方面,太行区已经有了制造枪弹、火药和手榴弹的军事工业,生产纸张、卷烟、染料、布匹的民用工业,基本能满足日常供给。
 
山东解放区在1944年扩大耕地34.6万亩,打水井1.3万口,疏通河流600公里,不仅基本实现粮食自由,还能储备大量粮食、油、棉花和食盐等重要物资。
 
晋绥解放区在1944年开荒75万亩,增产粮食16万石,完全实现了粮食的自我供给,并且产棉715万公斤,能织30万匹布,解决了军民的穿衣问题。
 
这些是大数据,再来看个更细微的地方。
 
晋察冀的第2军分区第4区队是小游击区,主要在山阴、代县一带活动,这样的游击区在抗日战场上遍地都是,很不起眼对吧?
 
但是就这么一个游击区,都在战斗之余开荒1345亩,每年收获小米69万公斤,并且有自己的油坊、磨坊、卷烟厂、毡帽厂和军工厂。
 
小游击区的规模不大,却是大根据地的基石。
 
这些全国遍地的游击区,整合起人力和物资,然后组成横跨数省的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又组成整个敌后抗日战场。
 
如此庞大的军事经济力量,在抗战后期,其实已经完全超过日本,完成了对日军的釜底抽薪。
 
有了充足的物资,八路军就能和日军打金融战了。
 
1940年8月,山东根据地成立了北海银行,并且独立发行货币——北海币,准备把法币和日伪币都驱逐出根据地,保证根据地的金融稳定。
 
但是最初的时候,北海币不怎么成功。
 
因为北海币是和法币挂钩的,相当于法币的附属货币。抗战进入中期相持阶段,法币都贬值的厉害,北海币又怎么可能真正独立呢?
 
直到1943年薛暮桥到山东工作,才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是北海币和法币脱钩,直接和物资挂钩。二是禁止法币进入根据地,保证根据地只流通北海币。
 
薛暮桥的理论就是“物资本位制。”
 
而为了稳定物价,薛暮桥建议根据地政府,每发行1万北海币,就用5000元来收购粮食、棉花、布匹等物资。
 
当物价上涨的时候,政府就向市场投放物资收拢货币,那么物价自然回落。物价下跌的时候,政府和银行就增发货币购买物资,物价也就回来了。
 
这样一来,北海币就不用受到法币的影响,成为真正的独立货币。而根据地充足的物资,足以支撑北海币的信用。
 
毕竟是战争年代,黄金白银都不如粮食布匹有用,只要持有北海币,在根据地里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那么北海币的信用也就建立起来了。
 

毛泽东用《论持久战》,指挥了抗日经济战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冀南币。
 
1939年10月,八路军129师开辟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办了冀南银行,随后便发行了冀南币。
 
为了增加冀南银行的信用,根据地政府专门在山西黎城县办展览,把军队缴获的银元、珠宝、黄金白银都堆在展台上,让参观的人民群众相信,冀南银行是有实力的。
 
冀南币的信用便初步建立起来。
 
但是和北海币一样,冀南币也和法币挂钩,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1:1的兑换率,随着法币贬值,冀南币的购买力也随之起伏不定。
 
更何况,华北地区40%的法币流通量,掌握在日军的手里,冀南币和法币挂钩是很危险的。
 
于是根据地政府发布命令,法币只能用来向政府交税,不允许在市面上流通,想买物资的话只能用冀南币。
 
这道命令相当于禁止了法币的商业属性。
 
既然用法币不能买根据地的物资,那法币还有什么信用,直接被人民抛弃了。于是冀南币也建立起信用,成为根据地的唯一货币。
 
至此,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便有了军事根据地、充足的物资、稳定的金融秩序,基本完成抗日持久战的战略任务。
 
只要等到日本的经济崩溃,抗日战争就可以进入反攻阶段。
 

毛泽东用《论持久战》,指挥了抗日经济战

4

 
毛泽东的判断,中国抗日战争要经历三个阶段——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国际上形成统一战线、日本经济崩溃。
 
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日本经济经过多年战争,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为了增加军费,日本政府推出“临时租税增征法”等数十种条令,增加烟酒糖鞋等物品的税收,而战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100万人,也扩大到1941年的700万人。
如果采访二战期间的日本人,他们恐怕要吐槽:“苛政猛于虎啊。”
 
只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这盘大棋就算布局完成,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可以收尾了。
 
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偏偏是日本促成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
 
原本美国和日本是军火贸易伙伴,这些年向日本输送石油、贷款、军火等物资,可以说日军侵华的重要帮手就是美国
 
现在日本竟然敢偷袭美国,不想混了,干脆给你断供吧。
 
而且美国在珍珠港被偷袭后,立刻宣布参战,派军队到东南亚和日军厮杀,随后便夺取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失去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日本,运输船队时刻遭到美军轰炸,总吨位从1941年的605万吨,减少到1944年的284.7万吨。
 
于是日本就尴尬了。
 
国内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美国又不给输血了,东南亚的物资还运不过来,战争怎么能坚持下去呢?
 
和偷袭珍珠港的1941年相比,1944年的日本从国外输入的煤炭减少59%、铁矿减少64%、棉花减少74%,石油就更不用说,几乎是断崖式暴跌。
 
原料是军事工业的基础,没有原材料的输入,日本的军事工业基本上瘫痪了,曾经日夜运转的机器,变成一堆废铁。
 
甚至是最重要的粮食,日本都严重不足。
 
1941年日本输入稻米1568万石,第二年便降到722万石,到了1944年只有157万石。
 
没有海外的粮食输入,农村的青壮年又被征入军队和工厂,导致日本农业凋敝减产,那么日本就出现了粮食危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危机是无法回避的。
 
为了缓解日本的粮食危机,日本政府实行了粮食配给制,从1941年的每人每日340克大米,变成1944年的每人每日330克杂粮,比如带壳小麦、大豆、干菜等等。
 
就这些粮食,满打满算能盛一碗,还要一天分开来吃,所以日本到处是皮包骨头的活死人。
 
即便要饿死了,日本人也不能休息。
 
因为政府说了,为了天皇的大业,你们要努力劳动。
 
于是日本政府实行了强制劳动制度,把农村的青壮年和中小企业职工,都强行派到军工企业里,每天工作10小时,免费给军队生产物资。
 
随着战争局面的恶化,学生和妇女也走出家庭学校,被政府安排到军工企业做奴隶。
 
不给吃饭还让劳动,日本人也不傻,这谁乐意啊?
 
于是强制征召的日本临时工,都很不积极,经常想办法旷工缺勤,用躺平的方式做无声反抗。
 
比如爱知县有飞机制造厂,工人的平均缺勤率能达到65%。
 
还说什么天下布武呢,日本人都不想玩了。
 
日本国内都是如此,更不用说驻扎在中国的侵华日军了,日子过得特别惨淡。
 
以前在《见到80年前的新四军,谁不说一声“四爷牛X”》里说,华北日军因为没有物资坚持不下去,便和控制山东农村的八路军商量,想买些粮食和油料。
 
八路军同意了,让驻华北日军用枪支弹药来换。
 
于是日军成了山东花生油的最大客户,最多一次交易给八路军30万发子弹。
 
这种事绝对不是个例,而是发生在华北大地的普遍行为。
 
老八路樊金堂回忆过一个故事。
 
抗战后期,他的部队驻扎在山西定襄一带,那地方也驻扎着一个日本联队。突然有天日军联队长给樊金堂写信,说特别敬佩他,能否见一面?
 
樊金堂也不知道日军要做什么,想着见一面也无所谓,便回信约好时间地点,让日军的联队长到时候来。
 
到了约定的时间,日军联队长带着翻译就来了,身上连武器都没带。
 
樊金堂和日军联队长坐在炕上,让炊事员做了炒鸡蛋、炒豆腐、炒干豆角,然后取出白干酒,俩人边吃喝边聊天,连有没有娶媳妇都聊了。
 
结果饭都吃完了,日军联队长也没说来做什么,只是和樊金堂说:“有什么需要,兄弟一定帮忙,一定尽力。”
 
那樊金堂就不客气了,直接和他说:
 
“我需要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弹。”再过几天,果然有两个日军抬着机枪和子弹,进入根据地送给樊金堂。
 
樊金堂收下机枪子弹,那两个日军又说,联队长命令我们送东西给樊大队长,然后就不用回去了,按逃亡处理,我们回去要枪毙的。
 
樊金堂才明白,原来日军的联队长为了吃顿饱饭,不惜送出一挺机枪、两箱子弹、两名士兵。
 
折腾半天,无非是为了一顿饭而已。
 
其他地方的日军也差不多,都是用武器装备换粮食。
 
知乎网友“矢锋”翻阅地方县志,摘录了一大段抗战末期日军的悲惨故事:
 
北平郊区的日军,穿着打扮和乞丐似的,饿的不行了,问当地农民讨要蔬菜瓜果充饥。
 
河南商丘的一个日军军官,做了地主的上门女婿,并且命令士兵给地主家做长工,地主保证他们能吃饱饭。
 
河北南宫县的日军,把修械所改成农机站,专门给中国老百姓造农机,顺便做出租军马的生意。
 
八路军为了和日军交换武器,便在清华园附近搞了早点摊,双方约好粮食和武器的交换比例,日军保证武器都是完好无损的,八路军保证粮食不缺斤短两。
 
最绝的是河北冀县,两个日军小队带着重机枪去吃大户,结果因为饿的体力不支,被人用棍子揍了一顿,最后武器留下,给日军吃了一顿羊肉饺子。他们感觉挺美的。
 
日军穷成这样,还能打什么仗?
 

毛泽东用《论持久战》,指挥了抗日经济战

5

1944年,日本已经走入穷途末路的境地,不仅国内经济崩溃,东亚战场上的日军也被分割成几部分,互相不能联系。
 
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日本决定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把侵华日军和东南亚日军联系起来。于是日军集中15万兵力,从河南开始南下作战,一路打到广西。
 
短短8个月时间,国军损失数十万兵力,丢失150座城市,让6000万中国人民陷入战场。
 
这就是国民党的豫湘桂大溃败。
要知道1944年的时候,全世界的反法西斯阵营,经过多年的战争磨砺,基本都开始战略反攻了。
 
国府做为中国的法定政府,竟然还是丧师失地,真是够丢人的。
 
而华北的八路军却在收复失地。
 
1944年,八路军便开始小规模反攻,在华北大地到处拔除日军据点,基本上占领了广袤的农村。
到了1945年8月,随着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以及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正式进入反攻阶段。
 
经过半个月作战,晋察冀军区夺取县城29座,晋绥军区逼近太原、归绥和同浦路,晋冀鲁豫的19万部队在各省攻城略地,收复鲁西南和晋南的大片土地。
 
到9月2日为止,八路军和新四军共收复县以上城市150多座,几乎切断原日军占领区的所有铁路线,歼灭7.6万人,缴步枪7.3万支、轻重机枪900多挺、160多门炮。
 
驻华北的日伪军,都跑到北平、天津、太原等孤城里,要不是日军不卖大炮给八路军,这几座孤城八路军也能攻下来。
 
到底谁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还用说么?
 
抗日战争走到这里,已经完全实现了毛泽东的判断,可以说,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基本是按照毛泽东的预言走的。
 
这不仅是毛泽东的胜利,更是共产党组织的胜利。
 
毕竟有了正确的分析判断,还需要无数的英雄去执行,如果执行不力的话,再准确的分析判断都是白给。
 
想到和得到,最重要的是做到啊。
 
而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作曲家陈歌辛感到非常高兴,便做了一首歌曲,取名为《恭喜恭喜》:
 
每条大街小巷
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第一句话
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冬天已到尽头
真是好的消息
温暖的春风
就要吹醒大地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
 
 
 
参考资料: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红色经济战   白海军
不能宣传的抗日英雄樊金堂   林鹏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共领导下的大反攻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白孟宸
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因素   张世均
从日本战时经济崩溃看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   吕秀琴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1291.html

(2)
上一篇 2021年12月21日 上午10:34
下一篇 2021年12月21日 上午11: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