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ngrenbei
本文转载自:党人碑的熟人茶馆
今天(12月21日)是“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北方有个传统,到这天,家家户户吃饺子,哪怕是在外打工、求学的,也非要吃到不可。“饺子”这种食品,北方人有特殊情结,一年四季,除了冬至和春节,只要有机会,就想吃上一顿。
1938年1月31日,大年三十,一支抗联部队又断粮了,大学生出身(北平中国大学法科)的抗联三军第三师七团团长张中孚同志提出来,趁大年夜干一票,给部队搞点给养。
从山上老林子里的密营下来,找了一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人家,看起来条件不错。翻墙进去,这家人正包饺子,张中孚安慰大家别害怕,我们是抗联,大家都是中国人,不甘心当亡国奴吧?借您家歇歇脚,不会伤害大家,请大家放心!
这家人一看一听,的确是抗联,就笑了,说抗联都是爱国的英雄汉,不容易,要不现成的饺子,一起吃一顿吧?同志们都饿坏了,又是年三十,真想吃一顿饺子啊!于是就答应了,赶紧放出去岗哨,就等着饺子熟了,好好祭下五脏庙,毕竟好久没吃饺子了。
可万不成想,饺子正要出锅,岗哨的同志来报告,鬼子的讨伐队出动了,咱们得赶紧撤!
张中孚安排同志们撤退,想想这锅饺子,大家饿了这么久,得带上,随手从地上靠墙根儿的地方,拿了个铜盆,把饺子倒进去,端着就冲出去了。
到了安全地方,大家开始吃饺子,有个战士说:“这是狐狸肉馅的吗?怎么一股子骚味?”
老张同志有点生气,好不容易端出来的饺子,还嫌弃啥,有的吃不错了,就没好气说:“那么多废话啊?吃饺子都堵不住你小子的嘴!”
说着就拿起个饺子吃起来,可是品品后味,还真有点不对劲,压不住的奇怪味道。
又有个战士,找个不透光的地方,划着火柴一看,怪不得有骚味呢?原来是老乡家的尿盆,盛了饺子,盆边盆里,还能看到白花花的尿碱!
大家鸦雀无声,都放下了饺子,还有个小战士抽泣起来,嘟囔着:“太难了,大年三十,连顿饺子都吃不上……”
张中孚同志长叹一声,蹲下来,默默地把饺子一个个拾起来,说:
“融化点雪,煮点水,把饺子再煮煮吃!吃饱了,咱们才有力气,去打鬼子、杀汉奸,等抗战胜利那天,还愁吃不到一顿好吃的饺子吗?”
1941年12月初,张中孚跟随部队撤退至苏联境内,在伯力抗联北野营整训,任野营党委委员。次年8月30日,他接受抗联教导旅的派遣,秘密潜回北满从事对日侦察和情报工作,不久在哈尔滨失踪。后经张中孚的战友冯仲云、于天放等同志证实,张中孚烈士于1943年牺牲,时年32岁。
1957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张中孚同志为革命烈士。
1939年11月12日晚上,为庆祝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胜利,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杨成武,决定在祝捷大会结束后,请同志们吃顿饺子,狠狠地改善下生活!
别看杨成武同志是福建长汀籍的老红军,可也慢慢爱上了饺子。饺子包好了,大家啊一拥而上,我军官兵平等,大家多数都是年轻人,就好这个气氛,所以不管你是领导,还是干部战士,一人端一碗,边吃边开玩笑,其乐融融。
可饺子还没吃完,鬼子就来了,直扑河北易县南管头村的我军司令部。杨成武他们刚撤出来,敌人就进村了。一分区副司令员高鹏突然想起来,厨房还有没吃完的饺子,不能便宜了鬼子。跟杨成武打了个打招呼,扭头就往回跑。杨成武想不同意,都来不及喊,赶紧让随身的警卫战士去追。
说时迟那时快,咱们的警卫班就已经开始跟敌人的先头部队,展开对射。这时候,高鹏同志也端着一盆饺子跑回来了。大家赶紧边打边撤,好不容易跑出去六七里路,才甩开追兵,安顿下来。
这时候都饿了,大家你争我夺,来抢那盆饺子,吃得别提多香了,可实际上饺子早就冻成了冰疙瘩。高鹏还不忘跟杨成武开玩笑,说:“我说要去拿,你们还不让,不许你们吃,只许我吃啊!”
同在晋察冀一分区,后来成为著名战地记者,《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同志,也有一顿饺子的难忘记忆。
1941年的秋天,也就是“狼牙山五壮士”发生时间,日军对我狼牙山地区的八路军根据地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老百姓的大肥猪很难坚壁清野,很容易就便宜了日伪军,被它们抢走吃掉,而我们的部队和机关却很难吃到一顿猪肉,别说小米、红薯了,野菜、黑豆都成问题。一分区政治部后勤管理科长王克修和司务长边锡纯,不知怎么碰巧,弄来了猪肉、白面和白菜,给大家包了顿饺子吃。
宣传科的干事魏巍自告奋勇,找老乡借了个瓦盆,去给同志们端饺子。为了趁热乎劲儿,魏巍眼神不济,却跑得一溜烟儿,结果不小心,被地面上的老树根绊了一一家伙。毕竟年轻,腿脚灵便,人没摔着,可惜一盆饺子,都撒地上了,白面饺子滚了一身土,都成了土坷垃。
魏巍愣住了,这可咋办啊?
同志们看到了,二话没说,默默地捡起来,放进瓦盆里,端回伙房用水冲冲,放到锅里再煮一回,照样吃得香!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