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新华国际头条(ID:interxinhua)
记者:邓茜
【导读】
·基础设施一般是大投入、长周期项目,发达国家从决策机制、劳动成本、运营效率来看并不存在比较优势。
·中方欢迎一切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发展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经过8年发展,在部分国家和产业已形成一定口碑基础与先发优势。一定程度的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5分钟)
今年美欧先后推出全球性基建方案,美国6月推动提出G7版“重建美好世界”计划,欧盟12月宣布“全球门户”战略,均表示将立足全球范围为基础设施提供投资,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加上近年推出的“蓝点网络”“美日数字基础设施倡议”“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各类计划,发达国家在全球基建领域制造了不少话题。
基建投资是“花大钱”的事,发达国家为何热衷在这一问题上“刷存在”?它们是否真的有能力“重建美好世界”?种种基建方案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有何影响?
抗衡“一带一路”?
美国白宫6月12日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拜登和七国集团合作伙伴同意发起新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重建美好世界”,这是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的价值观驱动、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满足发展中经济体基础设施需求。
欧盟12月初发表声明称,“全球门户”战略将以欧盟在社会、环境、财政和劳工方面的高标准为基础,致力于国际稳定与合作,展示民主价值观如何为投资者提供确定性和公平性、为合作伙伴提供可持续性、为全世界人民带来长期利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该战略将支持对优质基础设施的投资,遵循最高的社会和环境标准,且需要符合欧盟的民主价值观和国际规范标准。
多家西方媒体猜测美欧的基建计划意在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于这一点,美国并未回避,欧盟则比较暧昧。
这是12月14日拍摄的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堆场。新华社发(斯里兰卡总理府媒体处供图)
白宫在6月公布“重建美好世界”倡议的声明中明确表示,拜登参加七国集团领导人会议时讨论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并承诺采取具体行动,帮助中低收入国家满足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欧盟在官网问答中没有正面回应“全球门户”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而是表示,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面临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全球门户”能够根据合作伙伴的需求为全球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创新性选择,能够展示民主价值观如何为投资者提供确定性和透明度,为合作伙伴提供可持续性,并为全世界人民带来长期利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李自国认为,西方提出基建计划企图对冲“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甫一提出,西方便开始抹黑攻击,当西方感到光抹黑攻击还不够的时候,便提出了自己的基建计划,试图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所谓的替代方案,提高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要价,阻碍“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步伐。
在美欧两项基建计划的实施原则中,所谓的价值观引领显而易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邓子梁表示,美欧基建计划明确与所谓民主价值观绑定,符合西方国家一贯的“买一送一”的价值观输出投资风格。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为推动“重建美好世界”倡议实施,白宫表示将寻求调动其发展融资工具的全部潜力,包括金融发展机构和国际开发部门等;除了通过现有双边和多边工具筹措数十亿美元外,还将与国会合作,扩大发展融资工具包,希望与私营部门、其他美国利益相关者和七国集团合作伙伴一道,在未来几年为中低收入国家筹集数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全球门户”战略将通过“欧洲团队”实施运营,积极扩大来自欧盟机构、欧盟成员国及其金融和发展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的资源,还将积极寻求调动私营部门的资金,确保投资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支持获得可持续融资。“全球门户”的目标是从2021年到2027年筹集3000亿欧元。
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中)在华盛顿白宫出席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签字仪式。新华社发(沈霆摄)
专家认为,上述基建计划推行难度很大。欧美在基建方面的决策效率首先就要打上问号。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尚且因为两党角力而落地困难,海外项目的阻力更是可想而知,而欧盟决策程序的复杂也是有目共睹。此外,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周期很长、回报存在不确定性,西方私营企业到欠发达国家去投资的积极性值得怀疑。如果西方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发达国家的社会、环境、财务与劳工标准,将会遇到重重阻力。
总体而言,基础设施一般是大投入、长周期项目,发达国家从决策机制、劳动成本、运营效率上来说并不存在比较优势。
“海量”基建缺口容得下更多计划
根据二十国集团2018年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存在15万亿美元的投资缺口。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全球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预计未来将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专家认为,各方提出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虽然可能存在局部竞争,但因市场巨大,完全可以共存,容得下多个国家共同参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初明确表示,中方欢迎一切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发展的倡议。不同的相关倡议之间不应该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该提倡兼容并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邓子梁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8年发展,在部分国家和产业已经形成一定口碑基础与先发优势。一定程度的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磨练成长,是中国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
专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修炼内功,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管理能力,以高质量国际化迎接来自欧美版基建项目的竞争;二是合作共赢,尽可能多纳入国际利益相关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稳步推进各领域合作。
-END-
记者:邓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