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立陶宛:需要“立”、“正”
2021年,正值中国和立陶宛建交30周年,也是立陶宛反华闹剧愈演愈烈的一年。今年5月,立陶宛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7月,立陶宛政府无视“一个中国”原则,允许台湾当局在立陶宛以台湾名义设立所谓的“代表处”;11月下旬,立陶宛政府又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和多次劝阻,正式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12月中旬,立陶宛政府紧急撤回驻华代表,污蔑中方未答复其外交人员身份证件的延期申请。
立陶宛一系列的“操作”,“喜提”国际社会年度“热搜”,在所谓的“热度”背后,立陶宛更应冷静思考,忖度自身的得与失。
01
立陶宛需要“立”
所谓“立”意味着立陶宛需要独立自主地,不依赖他国进行国家建设与发展。现在的立陶宛已唯美国马首是瞻,也是北约和欧盟的一颗“棋子”。
从历史因素看,立陶宛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在历史上,立陶宛曾是地区大国。15世纪时立陶宛曾是东欧霸主,16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建立,使得立陶宛的荣光得以延续,但随着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的辉煌也走到了尽头。
另一方面,立陶宛不得不面对自己是蕞尔小国的事实。立陶宛全盛时期,其版图涵盖现在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等国,甚至俄罗斯的部分领土也曾属于立陶宛。即使在16世纪,俄国、瑞典等国崛起,但波兰-立陶宛王国仍能多次击败俄国、瑞典,可谓是风光一时。而现如今,立陶宛的国土面积仅为6.53万平方公里,仅为其巅峰时期的5.4%左右,古今差距之大,难免会造成落差。
因此,立陶宛处于矛盾之中,如何重现辉煌,体现自身的价值,似乎是立陶宛一直的追求。
从地理因素看,立陶宛认为自己处于两线对抗之中,东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南与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接壤。于俄罗斯而言,作为之前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立陶宛一直是反俄的急先锋;于白俄罗斯而言,立陶宛与其也是冲突不断。
特别是去年白俄罗斯大选风波中,立陶宛坚决站在了反对派一边,今年立-白边境又产生了移民危机,立陶宛的周边环境并不安稳。不管是白俄罗斯还是俄罗斯,对立陶宛来说,都是强大的对手,在两者的夹击之中生存,立陶宛感到了焦虑与不安。
想要刷自己国家的“存在感”,想要在安全和经济上获得所谓的“保障”,立陶宛一直在寻找靠山。从2004年加入北约,到2013年加入欧盟,再到坚决站到美国一边,充当美国反华的先遣部队,立陶宛处处想要获得安全保障,获得经济发展的支持,但处处又受制于他国、听命于他国,尤其是在对华问题上,立陶宛已不顾自身的独立与发展,成为美国操纵的“工具”。
立陶宛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此举实为“得不偿失”。立陶宛在华市场受损,破坏了自身的经济发展,置国民和企业的利益于不顾,又为了讨好美国,丧失了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此刻,立陶宛最需要的是“立”起来,面对真实的国内外局势,牢牢掌握自己国家发展的主动权,独立自主地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道路,而不是向美国“诉苦”,寻求美国的援助。
02
立陶宛需要“正”
所谓“正”指的是立陶宛需要站在国际公平正义秩序的一边,公正客观地看待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立陶宛之所以愿意成为美国反华的“马前卒”,基于它认为立中两国相隔甚远,中国对立陶宛的安全不会构成直接威胁。
此外,它认为立中两国的经贸合作规模总体较小,即便与中国关系恶化,对立陶宛来说影响不大。而在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第二天,美国便同意与立陶宛达成一项价值6亿的出口信贷协议,立陶宛认为站在美国一边,似乎是一个获利更快的选择。
然而,立陶宛却忽视了中国作为大国的综合实力,也忽视了国际社会对国际正义的认同和支持。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美国试图采取各种手段打压中国,其目的为了转移国内疫情管控的无效、种族问题、贫富差距以及两党极化的加剧所带来的矛盾,最终是为了维护其霸主地位。而立陶宛如选择一意孤行,为了利益而助美反华,其自身也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抵制。
立陶宛的国徽上雕刻着骑士的图案,象征着立陶宛精神如同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那样充满英勇、谦卑、公正、诚实,只是现在的立陶宛是否还拥有以“骑士精神”自居的勇气?
立陶宛,需要“立”,走独立自主,不依赖他国的发展道路;立陶宛,需要“正”,正视国际公平正义秩序,客观公正地看待与中国、美国等国的关系。立陶宛需要即刻“立”、“正”。
作者 | 秋色怡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