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虚声(ID:lxlong20)
该文为纪念那个远去的背影,为探索超级大国起落与大国博弈密码,也为了却我的一段心思。
01 地球村往事
众所周知,苏联在1991年便解体,到如今已近30年了。苏联历史虽不长,但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上,其分量比绝大多数国家都重。
苏联大概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一个选择和平解体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倒下究竟是历史规律使然还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这个课题在未来世界会成为永久的热点。
遗憾的是,在当今,苏联巅峰的模样正在被遗忘。
放眼看地球村这些事,很多关键地方都曾留下苏联的身影。
在东亚,苏联除援助过中国,还大规模援助过朝鲜(军工与核武均起源于苏联)。
在东南亚,苏联大规模援助越南几十年,一度把金兰湾建成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
在南亚,苏联几十年如一日地给印度输血,差点成为印度总后台。
在中东、南欧,苏联的存在感也很强。至于东欧,一度成为苏联后花园。
而苏联自身,那2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身躯(欧亚大陆历史上,除巅峰时期的蒙古帝国之外,领土第二大的帝国),犹如趴在欧亚大陆上的北极熊。现在回看地图,还能感受到苏联带给地球村的震撼与压抑。
地球村成员都有自身理想追求,有的成员追求神的庇佑(如中东),有的成员追求自由民主,有的成员追求财富;而与众不同的苏联追求的是力量,犹如斯大林(俄语意为钢铁)之名。
不论政治、军事、还是科研,苏联追求的都是力量,而且希望把所有力量汇聚成看得见的冰冷且闪耀寒光的钢铁洪流。
02 力量巅峰
苏联巅峰时的力量体现在1981年的“西方-81”军演:直接出动50万兵力,搞了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演,在众目睽睽之下推演“如何推平欧洲”的战争沙盘。
策划此次演习的库利科夫元帅表示:“中欧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西方国家来说,它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所谓中欧地区,就是波德平原,易北河与多瑙河流域。
换句话说,苏军这个演习的战略目的,就是让自己的钢铁洪流推平欧洲,重现第三帝国在欧洲大杀四方的壮景。
这可不是吹牛,要知道这种威慑建立在世界第一陆军(4百多万军人,5万多辆坦克、6万多辆装甲车)、世界第一战略火箭军、世界第一核武库存量(巅峰时期达4万枚)、世界第二空军与第二海军的基础之上。
这种级别的军事演习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不仅展示处苏联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展示出苏军“大纵深”作战理念的精华。
北约诸国纷纷向美国老大求援、紧紧抱住美国大哥的大腿、求保护。那时的德国,非常欢迎美国增加驻军。
那是陆军钢铁洪流的巅峰,对东西方都形成无与伦比的威慑。二战时代,苏军就和德军正面硬扛死磕,到1981年那会儿,已经成长为武装到牙齿的钢铁巨人,让地球村胆寒。
但是这样一个钢铁巨人,却陷在中亚穷乡僻壤(阿富汗)的山区中。前后反差之大,不仅苏联自己,连那个时代作为苏联对手的中美欧都觉得不可思议。
苏联的迷茫从阿富汗战争开始。为什么强大的苏联搞不定小小的阿富汗?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场战争,关键是牵扯到地球村最顶级的地缘、政治与科技全方位博弈。
现阶段搞历史的专家与媒体人,对苏联的认知越来越模糊。
03 理想魅力
苏联诞生那会儿其实很弱小,列宁甚至和即将战败的德国签署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和约”。然而苏联几年便打赢了卫国战争,逐步恢复元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便壮大起来,靠的是什么?是理想的力量。
苏联最原始的力量源自于共产主义中的两大理想:一是集体主义,齐心协力办大事;二是公平,让多数派(工人阶层)翻身。
苏联成功之后,让世界看到这种原本类似乌托邦的理想竟然能变成现实,让无数精英神往。世界各国的共产党组织纷纷把莫斯科视为榜样。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年轻时代,除毛泽东,基本都去苏联吃过土豆取过经。
欧美发达国家的精英,如欧洲的罗素、美国的怀特(黄金美元设计者),都对苏联心向往之。怀特甚至还自愿充当苏联间谍,设计美元黄金名义上是帮助美元拿到货币霸权,实际上是为了掏空美国的黄金,削弱美国和苏联争霸的本钱。
这在立体史观中,就是历史大周期运行时,一种崭新体制诞生之初的魅力之所在。这种情况和秦汉中央集权制刚出现时类似。
苏联建立之初,凭借这种体制魅力汇聚了半个世界的精英以及大量的财富。
早期的苏联,也是一个追求世界主义、从全球吸纳人才的国家。但是到了后期,强烈的理想主义退化成固化的官僚体系,军事力量虽然在增强,但科技和经济开始瘸腿。
苏联的演变,最初体现在工程与科技。
04 旷世工程
众所周知,如今地球村,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印度想当基建狂魔而不得。在中国成为基建狂魔之前,还有两个超级基建狂魔——美国和苏联。
但很少人知道,五十年前苏联同样也是历史级别的基建狂魔,甚至更为疯狂。至于盖房子、修公路与铁路、建水库这种常规操作,还不足以显示苏联的疯狂。这里需要看几个典型案例。
疯狂案例之搞水利:位于中亚的咸海,巅峰时的水面面积有6万多平方公里(比半个浙江省还大),由于苏联需要在中亚种棉花,对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进行截流,直接导致咸海大幅萎缩,面临干涸危机。搞水利搞到这个程度,够疯狂吧,但这在苏联基建史上只是毛毛雨。
疯狂案例之挖运河:斯大林时代,想搞一条运河,把波罗的海和白海(北冰洋的一个湾)连接起来,方便苏联四大舰队彼此调动,最终由于工程实在过于浩大而没能完成。
疯狂案例之地球打孔:在继苏联空间站、深海勘探船之后,苏联想当然地认为地底下的探索价值不亚于太空,于是他们想“挖穿”地球。凭借疯狂的劲头,苏联(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疯狂挖孔,一直到1.2万米(比最深的海洋还深),最后实在挖不下去了(最后10年才挖了262米),才停止,给地球留下一个“地狱之眼”。
中国有句话叫“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已经够猛了;但苏联除了上天入海,还要去地狱试探一番。
苏联最疯狂的工程项目当属北冰洋大坝。听这名字就觉得疯了,但内容构想更疯——
众所周知,北冰洋长年冰封,不利于航行;而苏联沿着北冰洋有漫长的海岸线。于是苏联就想,如何把大西洋暖流引入北冰洋,让北冰洋的冰川融化?
于是一群疯狂的天才就设想,在白令海峡建设一个北冰洋大坝,把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截断。
大坝建成之后,用核动力水泵,把北冰洋的水往太平洋抽,降低北冰洋的海平面,从而让大西洋的暖流填补北冰洋,融化北冰洋冰川!让北冰洋变成世界繁忙的航道!
这是地表最疯狂的工程!
如果干工程也能放卫星,那么北冰洋大坝就是地表最疯狂的工程卫星。
如果它干成了,相当于彻底改变苏联远东和美国阿拉斯加的寒冷气候,让苏联乌拉尔山以东上千万平方公里变得适宜人类居住。
但这个疯狂的想法不仅取决于苏联的实力,还必须有美国的全力配合。因为北冰洋大坝的另一侧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很明显美国不想陪苏联发疯,且不说如此改变全球气候导致的未知灾难等不确定因素,即便没有灾难,苏联得到的利益也远远大于美国,不划算。
冷战背景下,美国不可能配合苏联。
除此之外,苏联还有很多疯狂的工程。这些疯狂的工程展示了苏联的力量,从另一个层面讲,就是烧钱游戏,而且是无底线的烧钱。即便金山银山,也扛不住这么烧。
05 最后疯狂
由于苏联对不冻港的热烈渴望,在改造北冰洋无望的情况下,苏联把目光放在中国沿海温暖的海岸线。赫鲁晓夫对中国大规模援助时,在1958年提出要在中国沿海建长波电台,其实就是想利用中国的海岸线,被毛泽东果断拒绝。中苏关系由此转冷、分裂、对抗。
霸道的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部署大军,搞得双方关系剑拔弩张。
为应对苏联的压力,中美逐渐走到一起。
1971年,共和国在联合国取代民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扛起全球化大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双方关系进入蜜月期。中美虽然没有结盟,但成功抵冲了苏联在东西方的压力。
同样在1979年,苏联寻求战略突破,进攻阿富汗。
苏军很快占领了阿富汗。如果在阿富汗站稳脚跟,那么苏联下一步就可能和印度瓜分巴基斯坦,彻底打通印度洋出海口。
苏联进攻阿富汗之前,已经在印度布局20多年,并且在1971年给印度背书,让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打散了巴基斯坦。当时两国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如果让印度与苏联瓜分巴基斯坦,两国很可能结盟,苏联直接南下印度洋!这个局面类似于中世纪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不论对美国的全球化还是中国改革开放都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因为东西方贸易绕不开印度洋。
所以中美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苏联的战略得逞,便共同给予巴基斯坦强力支持,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让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
正是在那种背景下,苏联搞了“西方-81”军演,主要目的是向东西方展示力量,威胁中美不要管阿富汗的事儿。毕竟真要去进攻欧洲,那相当于要和欧美打核大战、毁灭世界。
所以苏联那场划时代的军演亮剑,其实并非剑指西方,而是项庄舞剑(欧洲)意在沛公(南亚)。但是中美都是老谋深算的玩家,看清了苏联的目的,不上它的当。
最终历史证明,中美俄(苏)如同当代三国演义,任何两方站在一起,第三方的战略目的都别想得逞,朝鲜如此,越南如此,阿富汗也是如此。如今美国又把中国和俄罗斯逼到一起,结果可想而知。
表面看——
入侵阿富汗是苏联最后的疯狂,苏联原本想通过自己巨大的力量玩一场志在必得的游戏,没想到把自己玩脱了。
本质上——
在于科技落伍导致经济瘸腿。长时间以来,各路专家学者教授们认为,苏联经济瘸腿是政治体制造成的。其实更深层的因素在科技层面。
06 科技悲剧
其实历史上大多数超级帝国或准超级帝国的倒台都是科技悲剧,苏联尤其典型。
苏联的科技其实不差,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位宇航员上天。
但是苏联的太空项目却没能催生出类似IBM、摩托罗拉、微软等可持续盈利的科技公司,如此一来,太空项目最终也沦为烧钱游戏。
不仅太空项目如此,苏联其他项目也类似。
二战结束之后的首次世界博览会,苏联展出一台可以由数字程序控制的机床,夺冠。但遗憾的是,苏联人最终并没有沿着数控道路继续走,逐渐落伍。
科技运营和工程建设一样,苏联热衷于展示力量,而忽视经济效益。
苏联历史上最牛的科技,并非核弹、飞船或其他,而是三进制计算机。
符号1代表真;
符号-1代表假;
符号0代表未知。
从哲学意义上讲,三进制比二进制更接近人类大脑的思维,因为人类思维区域中,一定有未知因素。三进制计算机如果充分发展,可能会为人工智能提供更优的算法基础。
1958年,苏联科学院院士索伯列夫牵头,带领9名年轻研究员,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三进制计算机Сетунь。最初的50台样机投放到高校、科研院所、生产车间,广获好评,而且收获了不少订单。
然而这种可能改变人类科技史的产品却不受官僚阶层的认可,因为它主要是科学家们搞出来的,而不是领导层计划的产物,显示不出领导层的英明伟大,而且听起来过于科幻。到1970年,新一代Сетунь 70面世之后,便被勒令停产。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苏联执行的是计划科技。这种科技体制的好处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干一些大工程,但不利于创新。
三进制计算机就这样消失了。
计划科技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一旦方向选错,后果非常严重。
在电子管时代,苏联和美国一样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晶体管时代,苏联却落伍了。因为苏联官僚阶层认为,晶体管无法抵御核战中强大的电磁脉冲,坚持走电子管这条路。苏联坚持认为电子管的小型化才是电子工业迭代的正确道路。
然而他们押错了方向,也就错失了未来。
大家现在可以看到,俄罗斯不用担心美国的芯片制裁,因为俄罗斯的武器现在还是在吃苏联的电子管老本。但是苏(俄)付出的代价就是,错过了晶体管时代,经济一蹶不振。
目前俄罗斯没有一家像样的现代化科技公司、处于和现代科技脱节的边缘。任何国家或民族,一旦错失前沿科技,犹如错失引领未来的机会。
07 远去的背影
正因俄罗斯错失晶体管科技时代,经济没有起色,普京当家掌权20年,俄罗斯经济还是靠军火与能源。因此整个世界正在逐渐忘记苏联巅峰时的模样。
历史长河中,每一个远去的背影都是一座宝库,不能任其消失。苏联尤其如此,其短短数十年生命,如同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留下太多的辉煌与遗憾。
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联是先行实践者。研究苏联兴衰是任何大国博弈参与者的必修课。
对苏联研究越充分,在国际丛林中就能多点胜算、少吃点亏。尤其是美国对苏联使用过的那些政治军事对抗手段、科技打压与忽悠手段,要仔细研究。
一直想从宏观角度写一篇描述苏联的文章,这篇姑且算是暂时了却一段心愿。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