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环球情报员(ID:huanqiuqby)
长安和西安
作者|晚曙 责编|Thomas
名字,往往是人们对一座城市最初的印象来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自然传下来了许多古老的城市名称,但也有许多城市的名称在历史演变中发生了变化。而近年来,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提倡,呼吁一些城市改回古名的声音,也愈发响亮。
2010年,湖北襄樊便正式用回了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旧名“襄阳”,同时,一些城市的现用名(如黄山和包头)被认为不如古名(分别是徽州和九原)好听且有内涵,也有人认为这些城市也应该改回古名。
▲2000余年历史的襄阳古城
而在这许多呼声中,名气最大、地位最重的自然是“长安”和“西安”这一对名称。今天的西安,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而长安,两千余年的封建时代中,有近千年的时间是作为国都的身份,而长安城也见证了汉唐两朝的繁华和昌盛,可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两会上,也都会有人频频提出将西安改名长安的提案。
但西安真的是由长安改名而来的吗?西安与长安之间,又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西安昆明塔,用现代手法对古风的演绎
一、关中与长安
从中华文明起源,直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才是中国境内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流域内的关中平原、河洛地区(洛阳)、豫东平原(开封、安阳、商丘等)是我国最早的(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早期城市最为集中的区域。
▲中国早期的文明遗址多分布在黄河流域
而在这些地区中,关中平原可谓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周朝从这里发源,秦朝以这里为基础统一天下,从秦至宋一千多年的政治中心也在这里,而长安城,也在这里,从初现走向辉煌。
▲关中平原,中国大一统时代早期的核心地带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设置咸阳县归内史(郡,一级行政区)管辖,并在今咸阳市渭城区境内的渭河之滨营造新都咸阳城。
自咸阳城建成之后,凭借关中地区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日益崛起的秦国国力,快速发展成为了战国时代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迁六国豪门大族十二万户于咸阳,使咸阳成为了当时唯一且绝对的中心。
而此时的长安呢?严格来说,此时有长安,但无长安城。根据记载关中地区地理和城市建设的古籍《三辅黄图》所载,此时咸阳县下辖有一个长安乡,位于咸阳城的南侧的渭河南岸,在秦国对咸阳城宫殿的营建中,离宫兴乐宫便选址于长安乡。
而这座兴乐宫,在秦时也只是秦朝众多宫室中普通的一座,但在数十年后,却会成为决定长安命运的一个楔子。
▲秦咸阳城布局,可见兴乐宫的位置
秦王朝的辉煌转瞬即逝,刘邦和他所建立的汉朝成为了秦末乱世最终的胜者,而这位新胜者很快也要面临建都的问题。经过群臣的讨论,刘邦决定定都关中平原。
但此时的秦咸阳早已在秦末的战争中变成一座废墟,秦朝的宫室也没给刘邦剩下些什么。只有位于长安乡的兴乐宫,因距咸阳城较远而逃过了战火。或是本着节约人力物力的角度出发,或确实是汉朝创立之初百废待兴,刘邦决定利用起这座秦朝留下来的宫殿,定都长安。
▲刘邦的重要谋士,被称为“谋圣”的张良,在刘邦定都长安的决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于是前202年,刘邦下令升长安乡为长安县以代替原先秦朝的咸阳县,并以兴乐宫为基础修建长乐宫,开始营建汉长安城。两年后,长乐宫建成,汉王朝正式迁都长安,长安城也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二、长安的巅峰
汉长安城初建时,受制于国力,城市的规模并不大,与当时的中原地区的洛阳城、宛城、临淄城等相比也并不突出。但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加之汉朝国力的恢复和丝路贸易的繁荣,长安城也快步迎来了高光时刻。
据史料记载,西汉长安城居民最多时达24.6万人,商贾贸易繁荣,在市场中可以买到来自全国乃至西域的各类商品,《西都赋》中有言“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班固的《西都赋》为后世描绘出了汉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汉代长安城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被宫殿、政府机构和贵族宅邸所占据,这座城池所展现出来的,也更多地是一个政治中心的形象。秦咸阳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不过14年,而汉长安仅在西汉一朝便当了210年的都城,200年的时间,足以让这座城市成为统一国家的一个象征。
▲汉长安城平面布局复原,可见宫殿占据城中大部分的面积
正是如此,长安城与统一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即使后世东汉迁都洛阳,长安城依然具有与洛阳同等的都城地位,号为西都。而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近400年的乱世中,在关中平原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和长安城极高的政治地位的双重影响下,长安城便成了各路势力斗争的焦点,也延续着它在政治上的无上地位。
而长安城的真正顶峰则在隋唐之际到来。隋朝建立后,因汉长安城年久失修已不适宜居住,因而在汉长安城南重新营建了新都大兴城,这座经过精心规划的城市在完全建成后面积达到汉长安城的2.4倍,甚至比千年后的明清北京城还要大1.4倍。
而到唐朝建立后,依然定都于此并恢复了长安城的名称,长安也迎来了这座城市最辉煌的时代——人口超过百万,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亚欧大陆上的文化都交汇于此,一个深植于所有国人内心的辉煌时代,一个可以代表中国古代王朝顶峰的盛世长安。
▲唐长安城平面布局复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
三、长安的繁华终逝
但繁华终会落幕,关中平原也有着自己发展的上限。对于关中平原而言,一座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所带来的集聚效应,既是发展机遇,同样也是一大挑战。
一座都城的建立不仅会吸引而来大量的人口,而且其中还有着大量如贵族、官僚、商人等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而如此庞大的人口所需要的粮食供给远超出了关中平原的自然承载能力,关中平原作为我国最早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地区也已不具备再次大规模开发的潜力,因此,汉唐两代都需要通过漕运调配大量的粮食以供应长安城的需要。
▲汉代关中水利工程布局,除农业灌溉外,漕渠是重要的漕运通道,每年向长安城输送粮食达四百万石
而在唐朝末年,因关中平原屡遭战乱,唐长安城几乎被毁,关中平原的人口大量流失,自然承载力也因长时间的高强度开发而开始下降,对于唐以后的政权而言,重新修筑城池、开通漕运、吸纳人口的巨大成本使得再次定都关中地区将会是一件十分不经济的事情。
▲相比于长安,无论是洛阳或是汴梁(汴州)都可以节约大量的漕运成本
在五代两宋及元代,长安城依然在,但只剩下了一座仅有唐长安城十六分之一面积的小城,长安县也在,但也失去了京县的地位。而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长安,也就变得愈来愈不那么重要。
或许在追忆汉唐辉煌之时人们还会想起它,在眼下,长安依然是西北地区的中心、是所归属的各级行政区的治所所在,但与其他的地方中心相比,也已泯然众人矣。
▲五代至宋元时期的长安城范围(红圈)
四、西安的横空出世
直到明代,这座千年古城才又一次焕发了生机。明朝北伐攻克长安后,基本保留了元代所设置的陕西省—奉元路—长安县的行政区划,而是取安定西北之意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省治及府治依然在长安城,西安府也就是现代西安市的雏形。
之后,为防备蒙古从西北方向的侵犯,朱元璋将自己的次子封在西安府为秦王,在长安城中新建秦王府并扩建城池,也就形成了今日所看见的西安城墙。
▲现在的西安城墙正是明太祖时期修建的
此时的长安城,既是长安县和咸宁县(唐代分割长安县设置)两个县的县城,又是西安府的府城,也是陕西省的省城,更是秦王的王城,城市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而又经过宋代以来的休养生息,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人口也逐渐充盈,自唐末起已落寞了400多年的长安城总算重新成为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大城市。
但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或许是因为府这一级行政单位地位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用西安府城来称呼这座城市。原本“西安府和咸宁县都驻于长安县县城长安城中”的印象,变成了“长安县和咸宁县都驻于西安府府城西安城中。西安城和长安城这两个名称开始在民间混用,渐渐的,西安城的名称终是取代了长安。
▲明西安城平面示意图
五、殊途同归
在明清两代,西安逐渐取代了长安成为了这座城池的名称,但长安却未就此消失。虽然城市叫西安城,同时也是西安府和陕西省的驻地,但城中的管辖权,依然归属于长安县和咸宁县,而西安府和陕西省除了自己在城中的衙署之外,管不了任何的人或物,这座城市依然是长安县的县城。
▲清代关中地区行政区划图,可见长安县、咸宁县与西安府共用一座城池
但在民国时期,一次区划调整却让西安和长安彻底分开。民国初年,曾经将咸宁县并入长安县,并撤销了西安府这一建制,一时间长安县又回到了汉代初设时的样子。
但1928年,国民政府将长安县的县城划出长安县,成立西安市,长安县依然在城中办公,但已经失去了对城市的管辖权。
▲1933年的长安县(绿色)
虽然两年后西安市便被撤销城市重回长安县,但1939年在抗战大背景之下,上级政府以躲避轰炸为由将长安县政府从城中迁出——长安县设立两千年以来第一次离开它的县城,也彻底失去了它的县城。
三年后,国民政府再次成立了西安市,管辖范围包括长安县县城在内的“东至灞河,西至沣河,南至秦岭,北至渭河”的区域,而原本长安县的县城也就此正式变成了西安城。
▲西京日报,民国时是以西京的名义筹备西安市的
西安的设市,可以说是“抢”了原本长安县的县城,而长安县呢,只得在城南另修筑新县城。严格来说,长安县修的新县城就是长安城的延续,长安城依旧在那里,只是没有了城墙,与周边的环境也没有了明显的界限,也就不显得那么明显了。
西安设市之初,很长一段时间里与长安县之间并无统属关系,直到1958年,陕西省将长安县由省直管划归西安市,明清时“西安府—长安县”的行政关系再一次出现。
2002年,有着2204年历史的长安县迎来了历史的新起点,这一年,长安县撤县设区,归属西安市管辖,真正成为了西安市的一部分。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西安市区与原先的长安县城也融合在了一起,再没有城墙的阻隔,从这一刻开始,西安便是长安,长安也便是西安。
▲如今的西安市,长安区(红框范围)再次和它原来的县城连在了一起
长安和西安,从来就不是两个处在同一级别的行政单位,而长安与西安的变迁,也与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息息相关。从秦朝确立郡县制开始,直到新中国设立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县一直都是我国最基础的一级行政区划,当时的城市也基本上都是县城,如秦咸阳城本身也就是咸阳县的县城,长安城也就是长安县的县城。
▲秦代关中地区行政区划图
而县以上的行政单位,除秦代和西汉早期采用郡—县二级体制外,其余朝代所采用的均是类似于“省—府—县”的三级行政体制。
同样以长安县为例,便有着这样的变迁:
“京兆尹—长安县”(汉早期)、
“司隶校尉—京兆尹—长安县”(汉)、
“京畿道—京兆府—长安县”(唐)、
“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明清)。
由此也可以看出今天的地级西安市,是经历了:
“内史(秦)—京兆尹(两汉)—京兆郡(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京兆府(唐宋)—奉元路(元)—西安府(明清)—西安市(至今)”
这样一个变迁形成的,而非由长安改名而来。
其实今天的地级市,多数都如同西安一样,是在明清时期的“府”的基础上,在民国时期建立的。明清时期即使是府城的管辖权也都在其所归属的县手中,而在民国设市的时候,往往都采取了将府所在县的县城划出来建立市的方法——如西安市划走了西安府治所长安县的县城,而广州市和杭州市也分别划走了广州府治所番禺县县城和杭州府治所杭县县城。
▲今天的广州市也是在原广州府番禺县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而从汉高祖刘邦始设长安城开始至今,长安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而今天的西安,改名长安也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没有改名的必要。
上千年的历史变幻,改过名称的城市又何止成百上千,但名字终究只是一个代号。对于今天的西安而言,若能传承好汉风唐韵,能继承下那城市千年的历史文脉,能真正肩负起带动西北地区发展的重任,那它就是长安。这长安,不在其表而在其内,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
▲大雁塔等众多古迹是留给西安市的一笔宝贵财富
长期作者|晚曙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