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不少美国企业都十分操心中国市场。然而他们操心的并不是业绩,而是少数民族的劳工待遇。
英特尔今年12月对供应商的要求中指出,要禁止任何形式的非自愿劳工行为,还指出“英特尔供应链不使用任何新疆劳工、产品和服务。”23日晚,山姆会员商店的APP上,来自新疆的产品凭空蒸发。在此之前,山姆线下的大量新疆产品更换包装,就连“源自吐鲁番”的宣传语都要去掉。
表面上看,这出戏是美国企业在华冒犯中国人。但是这出戏的真正导演,却是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坛。围绕新疆产业的来回撕扯,也从实践角度体现了美国政府如何在商业上把“以己度人”做到极致。
01
英特尔现在的声明,早在半年前就有章可循。
今年7月,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邀请英特尔、可口可乐、宝洁、Airbnb、和Visa开展听证会。在听证会上,美方议员表示,这些赞助商对保障人权做了承诺,却资助“积极侵犯人权”的北京冬奥会,并且质问他们冬奥会是否需要延期举行。
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的企业高层都选择打太极。作为奥运会的长期赞助方,可口可乐人权事务副总裁保罗·拉里含蓄地表示:
“无论运动员去哪里比赛,我们都追随并支持他们。”
结果轮到英特尔这头时,公司执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史蒂文·罗杰斯却直接肯定了美方的“新疆种族灭绝报告”:
“我看过国务院的报告,我研究过它,所以我相信这份报告的结论。”
罗杰斯自2000年开始入职英特尔,作为公司法务负责人,全公司的政府关系工作都要像他汇报。作为资深律所的合伙人,除非他出现了重大业务失误,不然不可能在中美关系上做出如此冒失的表态。
从业务来看,自2015年以来,英特尔的最大营收来源就是中国大陆,金额达到20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0.9亿元)。罗杰斯的表态,几乎代表着英特尔主动放弃了中国大陆市场。
一步错,步步错。为了应对可能的强迫劳动指控,英特尔在对供应商的最新要求中自作聪明地加上了关于新疆的段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大量争议。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发酵后,英特尔在23日发表声明致歉:
“我们的初衷是确保遵守美国法律,但这封信在我们所珍视的中国合作伙伴中引起了诸多的疑问和顾虑,我们深表遗憾。”
不过仔细通读原文就会发现,整个声明读起来不太通顺,语法结构也更像是英语。如此漫长的时间里,英特尔的本地企业传播部门,居然无法把官方通稿进行本地化翻译。在此之前,英特尔更是利用男女矛盾和“她经济”制定宣传策划,就算没有中美摩擦,还是制造了一场舆情风波。
某种程度上说,英特尔的本土团队在业务沟通上确实存在问题。不过使用官方英文稿进行直译,更像是在表达“总部意志”:虽然我们“尊重”中国,但是我们在法律上得跟美国走。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英特尔都急于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撇清联系。
02
中国西北刮起了妖风,扇动翅膀的蛾子却在美国东南。
两家企业发表声明的缘由,是美国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这个法案的提出者,恰恰是美国知名反华议员马克·卢比奥。
他1971年出生,今年刚50岁,在政治领域算是年富力强;家里是古巴裔,又是迈阿密大学法学博士,典型的流亡家庭二代精英,政治立场极右,乐于开展外部干涉;他还是资深参议员,曾经一天提交四条法案,擅长借助立法立法对美国政府的政策施压。
不过把这些因素加一起,卢比奥只能算是右翼精英少壮派,谈不上反华,顶多算是反拉美。但是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产生摩擦,卢比奥想利用这种矛盾“刷资历”,攫取政治资本。为了刷出自己的政绩,他在最近五年成了一名坚定的“反华领袖”。
2016-2018年,卢比奥参与美方台海议题决策,利用制裁案,制裁中国在东海、南海活动的个人与机构。另一方面,他参与《台湾旅行法》提案,允许中国台湾地区高阶官员窜访美国,与国防部、国务院高官会见。“有想法有实践”的卢比奥,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随着中美摩擦的逐步深入,双方议题已经从政治矛盾变成了产业矛盾。眼看台海问题没了热度,卢比奥盯上了“强迫劳动”问题,针对新疆持续开火:
2018年,卢比奥就敦促美国政府借助《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法案》对新疆官员开展制裁。2019年,他率领外交委员会提出了《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不过因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签署被迫延期。熬到了2021年,拜登本来可能签署这条法案,也因为中美高层会谈没了下文。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卢比奥,急了。面对拜登政府提名的驻华大使伯恩斯,卢比奥坚定地表示,伯恩斯有在华商业关系,“无法坚决反华”,就是不让他上任。为了催促两院通过法案,卢比奥还在12月初拒绝进行《国防授权法》修正案的投票,以至于《国会山报》给出了这样的评论:
“参议院又浪费了宝贵的一天。”
白宫的正常议事,架不住卢比奥的敲锣打鼓。于是在12月23日,《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正式立法通过。自己投的上千份提案中,居然有一个被政府立法,卢比奥的人生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巅峰。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03
04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新疆法案的时间和范围。《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的正式实施时间是明年7月1日,制裁范围是“新疆原产产品”和“新疆关联产品”。这7个月的时间里,中方需要针对不同产品准备两套策略。
按照法案的规定,“新疆原产产品默认使用强迫劳工,不得进入美国”。但乌鲁木齐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新疆对欧盟出口贸易额1979.1亿元,同比增长27.7%。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达到1198.1亿元,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7%。在新疆出口整体向西的前提下,中亚和欧盟的优先级要比美国更高。
如果美国还想在新疆问题上做文章,就很可能针对欧盟发布法案或者开展游说。考虑到卢比奥等反华议员在操纵立陶宛反华上的经验,处理欧盟的贸易摩擦将是明年贸易领域的重要问题。对欧出口的中国企业也应该构建符合欧盟“价值观法规”下,利用行业组织建立的合规体系,提前应对可能的“强迫劳动”冲击。
“新疆关联产品”领域,由于涉及企业太多太杂,美国政府无法通过政策垄断强迫企业交出供应链数据。但是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与供应链技术公司FRDM开展合作,声称可以利用制造商数据库,利用AI梳理新疆工厂的关系网。利用程序工具“窥探”供应链,可能是美方制裁的新手段。
(图为FRDM针对供应链国家的分析界面)
作为中美贸易中主要的出口方,中方目前地位依旧偏弱势,像美国一样,用“无限制制裁战”应对可能的贸易冲突,最终会毁掉自己的市场。未来我们的贸易策略,更倾向于与美方企业利益深入绑定,让美方的制裁最终伤到自己。
任何形式的贸易制裁,核心目标都在于“短时间内制造巨大的压力”。然而从美方近些年来的制裁措施看,他们一直在扩张制裁范围,却很少出现“精准打击”。“人人都有制裁”的结果,就是“人人都没有制裁”。
如果美方乐于制裁新疆企业的话,那么每一家企业都可以成为新疆企业。如果美方宣称使用新疆工人是强迫劳动的话,那么每一名工人都可以变成新疆工人。既然美方乐于以举国之力四处开展,那么他们就会在禁运和制裁中疲于奔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要是美国热爱使用政策大棒制裁新疆企业,拯救少数民族的话,我们不妨问一个问题:
如果美国在华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变成了少数民族,他们是要留住员工,继续“强迫劳动”呢?还是解聘员工,歧视“少数民族”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