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慧晶
这是一条来自神爵三年(距今2080年)的
重磅新闻
(注:神爵三年即公元前59年)
刚刚,汉宣帝同意了
大臣们关于海昏侯国除国事宜的奏请
负责送信的小吏骑坏了数匹驿马
终于把这封诏书
从长安城送到了位于豫章郡的海昏侯国
此时距离侯爷刘贺去世不到两个月
海昏简牍研究团队日前从墓中出土简牍中
释读出一封诏书——国除诏书
据整理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介绍
诏书记录了刘贺去世后海昏侯国被除国的历史
也是迄今发掘出土的首份西汉国除诏书实物
诏书木牍形制为汉一尺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3厘米)
书写格式为两(竖)行
书写文字为隶书
是标准的“罪免”诏书
有一枚木牍透露的信息十分关键
“愿下公卿博士议
制曰下丞相博士中二=千=石=臣吉臣望之臣昌臣……”
(注:“=”为重文号)
其中,“制”代表皇帝
“制曰下某官”是皇帝批示的一种程式
而“丞相博士”即皇帝下发批示的对象
木牍的大致意思是
汉宣帝下诏书给丞相、博士等中二千石、二千石的高官
要求召开公卿会议
讨论海昏侯国除国事宜
中二千石,汉官秩名
秦汉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少计算
从中二千石递减至百石为止
汉制九卿秩皆中二千石
“中二千石”后面的吉、望之、昌
是部分参会官员的名字
可见这次会议的规格颇高
汉宣帝时期有著名的“麒麟阁十一功臣”
研究人员认为“臣吉”“臣望之”
可能对应这11人中的丙吉和萧望之
这些名卿重臣的政治态度
也代表着汉宣帝对海昏侯国的态度
汉代郡国并行,诸侯国众多
其中不乏因各种原因被除国者
如,元鼎五年九月
“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
汉武帝下诏将百余位诸侯直接除国,并不需要奏议
但海昏侯国的除国显然有很大不同
不仅经过群臣奏议,还要百官列名
结合《汉书》中的记载
研究人员发现国除诏书
与昭宣时期的两场公卿会议相关
会议讨论的内容分别是:
刘贺的废立以及海昏侯国的除国
诏书不仅涉及了当时朝廷的大部分高官
还隐含了汉宣帝的政治权谋
是宣帝一朝政治生态的实况体现
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也被首次揭示
诏书提供了刘贺及其家族的史实
昌邑王国与海昏侯国的基本状况
刘贺“九月乙巳死”、昌邑王国“合六县以为国”
海昏侯国“数水旱,多灾害”等
均为史之未载
可补《汉书》记载之缺失
研究人员推断
刘贺去世时间为“九月乙巳”
即,公元前59年的九月初八
当时使用的历法是武帝朝新造的“太初历”
诏书中明确记述了刘贺去世后
豫章太守廖为海昏侯国存灭的上书
“大鸿胪初上子充=国=疾死复上
子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
而在十月甲申日(十七日)
国除诏书已下发到豫章郡
推算刘贺及其两个儿子刘充国、刘奉亲的去世
到海昏侯国被除国的时间间隔
前后不到四十天
更值得一提的是
海昏侯墓中出土简牍5200余枚
简牍出土时不仅有缺失
顺序也是被打乱的
图为刚出土的部分残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为经过初步清洗修复后,部分残牍的红外扫描照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研究人员修复简牍的过程
像极了高难度的“拼图”游戏
历经无数次的失败
只为让华夏文明史更加完整
让我们共同致敬
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
记者:袁慧晶
制图:杨泰阳
新华社江西分社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联合出品
此稿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办公室审核无误
杨博为国除诏书的整理者,相关研究论文《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国除诏书>》发表于2021年12月25日《文物》第12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