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作者:知衡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12月下,原标题为《冰壶:步步为营,扣人心弦》,有删节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还有一个多月,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在众多项目中,有一个比赛的过程特别有趣,那就是“冰壶”。选手把冰壶推出去后,团队几个人人手一把刷子,拼命“擦地”。场地明明很滑了,为什么还要擦地呢?只控制推出去的力气不就好了吗?其实不然,看似简单的“擦地” 动作,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历史悠久的冬奥“新人”

冰壶运动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悠久历史,一块在苏格兰被发现的刻有1511年日期的冰壶石证明着这一点,现在,这个最古老的冰壶石被保存在苏格兰斯特林史密斯美术博物馆。在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 Pieter Bruegel )的两幅画作——《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1565)和《雪中猎人》(1565)中,打冰壶也已经成为画家笔下弗拉芒农民在寒冷冬季的一大乐趣。16世纪末,另一位荷兰画家雅各布·格里默(Jacob Grimmer)的《冬景》中,更是出现了分别由10人组成的两方阵地,他们面前摆放着冰壶,另外有人分别负责指挥和准备滑行。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 (局部),1565,荷兰,老彼得· 勃鲁盖尔,油画,现藏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画中可见人们在玩冰上溜石的游戏,这幅画也是老勃鲁盖尔作品中被复制得最多的一幅
随着苏格兰人的迁移,冰壶运动在18世纪传至北美洲,并逐渐普及。1807年1月,在加拿大,20个蒙特利尔体育商人创建了最老牌的蒙特利尔冰壶俱乐部,1924年升级成为皇家蒙特利尔冰壶俱乐部。约1845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冰壶俱乐部成立。北美的冰壶运动,从此在欧洲之外的世界范围内最早活跃起来。但囿于极寒的天气和室外场地的局限,冰壶比赛的真正崛起,仍然要归功于20世纪初室内冰上运动场的出现。此时,关于冰壶比赛的各项规则也趋于成熟,但其真正作为固定项目被列入冬季奥运会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1924年,首届冬奥会在法国夏蒙尼举办,冰壶比赛被列为项目参会,金牌由英国获得。但此后除了在1932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作为表演项目参会外,冰壶在冬奥史上的参与很长一段时间是空白。即便是1924年的“首秀”,在很长时间内也被视为表演项目,直到2002年才被承认为正式比赛。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189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牙买加池塘”冰面上,一场冰壶比赛正在进行
1993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98年开始,冰壶将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固定出现,男女各设8 支队伍参赛,并且在2002 年增至10 支。从1998年长野亮相,到2018年平昌收官,冰壶已“出席”了6届冬奥,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其参与的第7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冬奥“新人”。在亚洲,冰壶从2003年第5届亚冬会上开始拥有一席之地。在1998年的日本长野冬奥会中,人们首次感受到了作为正式参赛项的冰壶带来的竞技魅力,也对这项运动更加好奇。
 

冰上国际象棋

基于冰壶运动具备的特点,人们美称其为“冰上国际象棋”。并非有何实质对应,只是冰壶运动在一众比拼体力、耐力的项目中,需要更多的脑力消耗、策略技巧。这一点上,冰壶运动无论是与国际象棋还是中国象棋,都是相通的。
一盘完整棋局,要具备棋子、棋盘、棋手,这样看来,观赏一场冰壶比赛就形象得多了。棋子,也就是冰壶。标准的冰壶由壶柄和壶身组成,标准直径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1公斤。壶体是由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制作而成,这种石材只在苏格兰西部海域的克里格岛产出。石材虽然产自克里格,但要将其运送至距离该岛50公里外的南艾尔郡加工厂才能生产成冰壶成品。之所以只能选用这种石材,是因为运动过程决定了冰壶既要足够坚硬,又要保证其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因撞击而破裂。壶柄是后来才出现的,早期人们只是在石壶表面抠出类似于保龄球上一样的抓握孔,但并不利于平面投掷。加上了壶柄后,才能更加方便地控制投掷时的角度和和力度。
冰壶装备“三大样”中的另外两样,便是冰刷与冰鞋。所有观看冰壶比赛的观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运动员手持“扫把”快速在冰壶前移动的场景。看似“无用功”,其实正是通过快速的清扫,才能在冰壶短暂的滑行过程中改变其运行轨迹和速度,达到“布场”和“入局”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冰刷起到了“导航”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前,冰刷还与一般家用扫帚无异,也是用玉米纤维制成,50年代以后,用人造织物制作的刷头被更多采用。现代冰刷的刷柄已经用上了更轻便、更坚固的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制品,刷头则在2016年被世界冰壶联合会指定为必须由某种特殊织物制成,以实现用具上的公平,避免过度擦冰延长冰壶的运行距离或者使冰壶降速等。运动员脚穿的冰壶运动鞋也大有门道,一只为橡胶底,一只为塑料底;橡胶底的用来蹬起踏器,塑料底的用于降低摩擦力有利于滑行。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2018年2月8日,韩国平昌冬奥会江陵冰壶中心,中国混双选手巴德鑫正在做掷壶准备,这场比赛,他与王芮组合迎战2017年世锦赛冠军瑞士队,双方苦战8局后打成平手,加时赛中国队以2分遗憾告负。这也是冰壶混双第一次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冰壶场地,也就是“棋盘”,通常是一个长45至46米,宽4.4至5米的长条形冰道,四周围有低矮挡板以免冰壶滑出场地范围。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前卫线”和“后卫线”。冰壶掷出后,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作无效,将被清出场外。赛道两端分别设有“大本营”(House),是由半径分别为1.829米、1.219米、0.61米、0.15米的同心圆环组成的“营垒”,根据最新规则以不同颜色区分层级。在比赛中,运动员首先要使冰壶顺利滑行进入大本营,并以更加接近圆心(Button)来获得分数。除了这些准备冰壶比赛场地的硬指标,另外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淋冰。与很多人想象中不同,冰壶赛道的冰面并非是光滑的,反而有一道关键工序便是让其变得“粗糙”。制冰后,细小的水滴被喷洒到冰面上,形同铺就了一条鹅卵石路。在这样的路面上,冰壶的行走路线不定,运动员适当的“刷冰”能够融化凹凸不平的冰面,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减小壶体与冰面的摩擦,从而走得更远。
比赛中,双方各派出5名“棋手”,即运动员,除了1名候补,其他4人分别任“一垒”(Lead)、“二垒”(Second)、“三垒”(Third)以及最重要的四垒“主将(或队长)(Skip)。队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相当于团队“军师”,进行战术规划和及时调整。所谓战术,简单了说便是投掷、擦冰和引导,但实际上,每一次投掷到达的位置与刷冰实现的结果都是无法确定的。作为队长,在队员掷壶前,要用冰刷作为参照物,指示出旋转的方向和滑行的距离,同时让刷冰员了解如何刷冰来配合到达目的地。球员掷壶时,身体下蹲,脚踩在起踏器上用力前蹬,让身体跪式向前滑行,到前卫线时放开冰壶,助其滑向营垒中心。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冰壶由壶身与壶柄组成,正式比赛中以壶柄颜色区分队别。制作壶身所采用的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只在苏格兰克里格岛产出
一场完整的冰壶比赛共有10局,将“战术思考”时间加入后,需要2.5小时,使得冰壶比赛成为冬奥会比赛时间最长的项目。尽管在投掷、擦冰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体力支撑,但脑力消耗仍是第一位的。比赛过程中,常听得到参赛者的呐喊,的确,40多米的赛道,想与队友沟通战术只能靠吼,但某种程度上也有提神醒脑、加油鼓劲的作用。
对于热衷观看“烧脑”项目的观众来说,冰壶带来的感官体验无疑是一流的。一场比赛双方各持8颗冰壶,4名队员每人每局可投掷2次(颗),双方交替,每局轮流完成8颗冰壶的投掷。虽然比赛保证相对的公平,但实际上,最后进行投壶的一方,将对比赛结果有更大的支配权。整个比赛过程,双方通过投掷、保护己方冰壶,同时击打、碰撞对方的冰壶,为的就是一个最终目的——入营,不仅要进入大本营,还要尽可能地接近圆心。这全都源自于冰壶得分的规则:以接近大本营内圆心的远近和数量决定胜负,每壶1分。
举个例子,AB双方参赛,如果直到比赛结束,大本营内AB都没有壶,那么都得0分;只有A或B壶,那么有几个壶算得几分;如果双方都已入营,那么只有离圆心最近的一方才有得分资格,也就是说,即便A在大本营内只有1个壶,B有4个壶,但A的那1个壶离圆心更近,那么A得1分,B得0分。所以,冰壶比赛的计分板上,永远至少有一方是0分。看似复杂,其实简单,这就是一个求“最优”的游戏,成王败寇。但正是这种只在乎结果的“残酷”,才让冰壶运动更加扣人心弦,充满看点。
 
冰壶比赛中,人们常常会为一次惊艳的“解局”拍手叫好,也会为投出最终一壶让对方“功亏一篑”而无限惋惜。每一次预判、调整、意外,都牢牢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牵动着神经,而冰壶运动员,更被认为“要有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感、芭蕾舞演员的优雅、赛跑选手的力量和国际象棋大师的智慧”。
 

充满东方智慧的运动

自从冰壶在1998年被正式列入冬奥会,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民众的热情,加拿大便一直把持着这项运动的话语权。作为冰雪运动大国,冰壶在加拿大被视作仅次于冰球的第二大受欢迎冰雪项目,仅冰壶俱乐部就有6000 多个,注册会员近百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加拿大冰壶男队从1998到2014年的冬奥会上获得了3块金牌、2块银牌;女队获得2块金牌、1块银牌和2块铜牌;以及获得2018年的冰壶混双金牌。实际上,世界冰壶联合会早在2005年就申请混双项目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但是考虑这个项目在全球开展得并不算广泛,申请没有成功,直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才正式立项,加拿大、挪威、瑞典分获金银铜牌。冬残奥会也在2006年将冰壶列为固定项目。
虽然冰壶是一项源起于欧洲的古老运动,并在冬奥会上长久以来被欧美国家占据着优势,但其实冰壶是一项很适合亚洲人开展的运动,动静结合、注重技巧,体能要求相对较低,考验的是一种智力上的对抗和运筹帷幄的能力。在亚洲,特别是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冰壶竞技能力超出预期地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1955年,冰壶运动由日本传入中国,但缺少专业的场地、用具、教练限制了冰壶运动的开展。直到1995年3月,随着冰壶被正式列入冬奥会项目,哈尔滨举办了第一届冰壶讲习班。2000 年1月末,原黑龙江省体委组建了黑龙江省暨我国第一支冰壶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比赛。2002年,中国男子冰壶队成立;紧随其后,2003年,中国女子冰壶队也正式组建。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加入1966年成立的世界冰壶联合会(World Curling Federation,WCF),成为其第36名成员。
2008年和 2009 年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上,我国女子冰壶队先后夺得亚军和冠军,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也让王冰玉的名字为人所知。作为中国女子冰壶队的队长,王冰玉认为冰壶是一项“充满东方人智慧”的运动。在2009年韩国江陵女子冰壶世锦赛上,王冰玉最后一投,将瑞典队两壶挤出大本营,绝地反杀,为冰球运动又贡献了一记精彩镜头的同时,也让中国实现了在该项目上夺冠的历史性突破,此前还没有任何亚洲国家能从欧美国家手中分得世锦赛的任何一块金牌。由王冰玉、柳荫、岳清爽、周妍和刘金莉组成的中国女队,成为最大功臣。特别是王冰玉,凭借冷静的赛场风格,高超的冰壶技术,在当时被人们称为“冰壶女神”,受赞“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后中国冰壶喜讯频传,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女子冰壶队战胜瑞士队获得冬奥会冰壶比赛的铜牌,这也是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冬奥会历史上获得的一枚宝贵的集体项目奖牌;2011年世锦赛,女子冰壶队又再次获得季军。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中国男子冰壶队获得第4名,也创造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在2018年的平昌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更是力克劲旅挪威队夺冠,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对于冰壶发展仅有不到30年的中国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实为不易。在冰壶赛场上,加拿大和瑞典一直占据着比赛的主动权。即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亮相的国际冰壶巨星、瑞典女选手安娜·哈塞尔伯格(Anna Hasselborg),便是历史上第一位集欧锦赛金牌、冰壶混双世锦赛金牌以及奥运会金牌于一身的冰壶运动员。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2010年2月17日,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冰壶比赛中,中国女队对阵英国女队。王冰玉(中)释放冰壶后,由另外两名队员用冰刷引导冰壶前行。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获得铜牌
相比于欧美冰壶运动的投入和训练,我国的冰壶运动经历过相当困难的时期。据王冰玉回忆,中国冰壶女队在最初训练时,没有专门的场地,只能在一个冰球场里和很多其他项目一起使用场地,“场地上的大本营、前掷线、丁字线都得我们自己画。我们都成制冰师了。开始时画一块场地得一天时间,后来越画越好,只要3、4个小时就能完成了。”时至今日,冰壶运动已经获得更多的喜爱和重视,配套设施也愈加完备。2018年11月,王冰玉宣布退役,并转型成为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壶项目竞赛主任,她也将以全新身份迎接中国冰壶运动的新时代。
作为一种技巧型项目,冰壶运动在竞技中要运用多种技法、战术,冰壶运行的弧线、旋转对场地的平整度、滑度、室温、冰温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曾经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为游泳、跳水、花样游泳项目比赛场地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被改造为“冰立方”,成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2021年4月,在北京“冰立方”举行的冰壶比赛,这是为迎接 2022 年北京冬奥会而举行的系列“冰上测试赛”的一部分。通过“冰水转换”,这里将成为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
2600根3米高、2米长的H型钢被放置在曾经的泳池中,构成了冰面的“骨架”。在骨架之上,依次铺置混凝土预制面、PE保护膜、两层挤塑保温板、抗滑移层,最后再铺设制冰管架。在最后的荷载试验中,显示每平方米增加1吨的荷载,钢结构的最大变形仅有1.6毫米,符合3毫米以内的设计要求。此外,考虑到比赛和观赏效果,场馆还在大厅采用了最先进的建筑吸声材料,确保赛道两端相隔40多米远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呼喊声清晰交流。最终,经过改造的“冰立方”将是一个可以实现室内温度分区调控,即赛道冰面-8.5℃、冰面以上1.5米处保持在10℃、看台温度在16℃—18℃之间,可以容纳4600人的和谐场馆。这次改造,也让“水立方”实现多个“第一”:世界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实现“冰水转换”的场馆、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以及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我们期待,在这样的“双赢”之下,北京冬奥会冰壶赛场将呈现更多的精彩瞬间。
 
冰壶比赛为什么一直拼命“擦地”?

END
者丨知衡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12月下,原标题为《冰壶:步步为营,扣人心弦》,有删节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7034.html

(2)
上一篇 2022年1月1日 上午11:56
下一篇 2022年1月2日 下午12: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