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德武
本文转载自:公评世界
导语:2022年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第三个冬天,一些传染病学家认为这是“最后一个寒冬”。不论这则预言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大体准确的:2022年全球面临的高通胀形势裹挟着挥之难去的新冠疫情,将让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充满荆棘。加上一些国家进入大选周期,选民会为自己的不如意寻找替罪羊。
替罪羊好找,但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难寻,这是全球治理之困。从年初的冬奥会到年末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中国这一年无疑是世界的焦点,也不可避免沦为西方失败的“替罪羊”。中美竞争进入战略相持期,也是两国关系最困难的一段时期,维稳是2022年中国的主旋律,寻求中美关系的稳定也是应有之义。搞砸中美关系易,搞好中美关系难。只有知难而进,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才不会出现“过山车”的情形,但留给拜登政府的时间已经不多。
展望2022年,世界大势虽是雾里看花,但有几大趋势似若隐若现。
一、全球开启“后疫情时代”
▲法国近期新冠确诊病例激增。
2021年西方国家及东亚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开始探索并强行“与病毒共存”,试验表明,新冠病毒对这些国家的冲击力仍在社会的承受范围,这为全世界走向正常化奠定了科技及心理基础。
2021年的最后一天,美国单日感染人数突破70万,法国超23万,英国也以近19万的速度蹿升,这还不包括大量没有检测的人群,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形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疫情海啸”。2021年12月30日,南非宣布这一波疫情高峰已经结束,并宣布取消宵禁,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美国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预测,1月下旬,美国这一波疫情高峰将迎来拐点。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国家正以在中国人看来特别不人道的方式快速实现“群体免疫”,客观上有助于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的到来。
幸运的是,奥密克戎的毒性并不强于德尔塔,虽然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究竟是奥密克戎本身的毒性在降低,还是疫苗大规模接种之后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有效保护,总之住院率并没有相应上升。如果说2021年全球普遍存在“一苗难求”的情况,那么2022年这种状况将大为缓解。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疫苗产量为90亿剂,而至2022年年中,疫苗产量将达到240亿剂,完全可以满足全球总人口的需求。只要发达国家拿出足够诚意,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疫苗援助,“疫苗荒”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值得一提的是,中美等国新冠口服药的紧急临床使用获批,意味着人类在防与治两个层面初步找到了应对新冠大流行的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各国将从关注感染人数全面转向住院率,新冠病毒是我们生存的大背景,但生活和工作的规划越来越不以新冠为中心,更不会被其左右。可以预料,被新冠病毒包围的中国,也将面临重大选择。
二、2022年是全球应对通胀年
由于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生产和消费难以正常进行,各国政府不得不紧急出台量宽政策,加大马力开启印钞机,大水漫灌成为普遍模式。全球消费增加,而生产供应链跟不上,导致供需失衡,美国11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6.8%,创1982年以来的新高。而英国和德国的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5%以上的高水平,一些新兴经济体都面临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土耳其里拉贬值50%,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国家。为了应对通胀,2021年12月英国开启加息进程。美联储也已减少购债数量,逐步退出量化政策。市场普遍预计,2022年美国至少加息三至五次,美联储收紧银根,将导致美元指数上涨,对世界其他地区或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的动荡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前几年大举借贷外债开发房地产,偿还外债将迎来高峰期。美元升值外加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其叠加效应将考验各国的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力,让2022年的维稳目标变得十分艰难。
三、世界进入大选年,周边选情阴晴不定
▲美国国会山庄。
中国周边国家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均进入大选周期,其不确定性增加。例如韩国3月份、法国4月份、菲律宾5月份进行大选,韩国和菲律宾能否保持对华关系的稳定,成为重要的观察指标。此外,欧盟“另类”匈牙利也将迎来大选,澳大利亚和巴西也不例外,莫里森下台会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吗?民望不低的卢拉准备再次出山迎战博索纳罗,他能东山再起吗?11月美国将迎来中期选举,共和党对争回参众两院信心满满,拜登有可能提前成为“跛脚鸭”,两党政治恶斗将迎来新高潮。
东欧上空战云密布,这里会不会打响2022年的第一枪?美俄两国首脑都在互放狠话,普京在乌克兰边境秀肌肉,拜登忙着给泽连斯基撑腰。一方面2021年美国在拉拢盟国方面有所得手。从美英澳成立“澳库斯”,到美日澳印 “四边安全机制”第一次首脑会议的召开,从美英加澳新 “五眼联盟”的再度活跃,到僵而不死的“七国集团”再次抱团取暖,在维护印太安全的旗帜下,美国通过强化价值观联盟,努力打造“靠得住”的安全联盟及核心产业价值链联盟。随着疫情的缓解,美国有可能把拉拢的重点转向中国的周边国家。可以预料,美国高官对这些国家的访问频率将明显增多,试图为其“亚太经济框架”寻找思路,寻求突破。
但美国已不是30年前的美国,中国也不是40年前的中国。拜登告诉盟国,“美国回来了”,结果是美国在阿富汗“回家了”,连带着欧洲盟国在那里上演了一场“大逃亡”的丑剧。特朗普早在2017年2月就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结果在新冠疫情面前,80余万人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由此可见,美国的野心与捉襟见肘的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当然,美国的衰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低估美国国力的做法都会犯下颠覆性的错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在科技领域大而不强、似强还弱,美国将衰未衰、似衰未落的基本格局暂时无法改变。以美国为中心的同心圆与中国所擘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将继续显示各自的磁力、划定各自的磁场。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美国将加大以价值观为基础的产业链重构,把中国挤出这个链条的冲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小院高墙”越砌越高。另一方面,中国的自力更生与欧洲的“战略自主”意识也会水涨船高,西方国家的铁板一块早已分崩离析,发展中国家也不愿向美方一边倒,这就决定了这个世界不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中国将借助冬奥会及1月1日生效的RECP自贸区协议,将向世界展示进一步开放的决心;党的20大将向世界进一步展现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人民自信”呼之欲出。多年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就说过,谁都不希望中国崛起,但是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崛起!德国总理默克尔退休前向世界领导人正告,16年前德国与中国的GDP大体相当,16年后中国的GDP已是德国近三倍,这是世界必须面对的现实。
四、中美竞争格局“斗而难破”
▲11月22日,中美乒乓球远动员在2021年休斯敦世乒赛中,组成了混双组合
新冠病毒是检验制度成色的重要试剂。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却成了染疫致死人数最多的国家,成为时代的讽刺。美国正不可避免地走上政治极化、社会撕裂与分化、经济虚拟化、国力盛极而衰的弱化下坡路,而中国正踏上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上坡路,两者的心态完全不同,美国变得敏感而好斗,而中国变得越来越脱敏和自信;美国的格局变小了,中国的格局变大了。
在中美首脑视频会晤之后,美国再一次加大了对华施压力度,鉴此,更多的人对未来的中美关系充满了悲观情绪,其实,这也正是“战略相持阶段”的特点之一。最近美国任命“西藏问题协调员”,大打 “新疆牌”,特别是在打“台湾牌”方面玩出了新花样。一些人对此作了各种解读,其实长期研究中美关系的人都很清楚,这些都不是新玩法。美国在西藏问题上向来小动作不断。2002年中美双方在安理会围绕“东伊运”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较量。中美在“蜜月期”买不来美国的高科技,在美国视中国为21世纪最大地缘政治威胁的情况下,我们更不可能得到。最近美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将中国数百家高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均在意料之中。由于过去中美之间强调合作面,对竞争与对抗产生的摩擦没有通过麦克风放大,并不等于这些问题不存在、不激烈,而当下只不过把这些问题放到了台面、撕破了脸皮,使得两国关系的观感变得极差。处于科技巅峰的美国,仍拥有货币霸权、军事霸权,还可以继续任性一段时间,在某些技术上仍拥有一箭封喉的力量,但这个时间窗口正在关闭,姑且不论有关中美“战略相持论”这个结论下得是否有点过早,但可以肯定,中国在局部领域的引领作用世界有目共睹。
毋庸置疑,芯片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短板,在美国的打压之下,中国的5G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无法改变中国的崛起势头与进程。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进入白热化。
一个制度不仅取决于平时的运作,也体现在非常状态下的应对。如果把新冠比作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显然这场战争也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与消耗。基辛格2020年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新冠疫情会改变世界秩序”,至于怎么改变,他没有细谈。新冠疫情作为百年变局的一个大变量,当西方国家普遍“躺平”的时候,中国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赢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没有发达的物流系统,没有庞大的社区组织的存在,模仿中国封城的结果将导致更多人死亡,所以“中国模式”西方想学也学不来。
2021年底,拜登签署了全面禁止进口新疆产品的法案。新疆棉花、太阳能电池原料都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其后续效应仍在发酵之中。但新疆棉花涉及全世界的纺织产业链,在美国通货膨胀指数如此高企的当下,这项政策能执行到何种程度,也是被打了大大的问号。除了作茧自缚之外,实在看不到美国政府把新疆归类为“种族绝灭”范畴的高明之处。可以预料,一些美国关联企业将会奋起反抗,加大游说的力度,将会把拜登政府推向尴尬之境。
地球围绕大国转。中俄、中欧关系等固然重要,但中美关系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预料,2022年中美在科技领域的脱钩与经济领域的再挂钩相交织,竞争、对抗与合作的三者关系盘根错节。习主席把中美关系放到百年进程去看待,期待与美国共同探讨未来50年的和平共处之道。虽然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达成了“ 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砸”的共识,但如何搞好尚无共识。前驻美大使崔天凯最近在钓鱼台的一次国际形势研讨会上有感而发:“面对复杂的形势,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要总想着当“网之红者”。在笔者看来,在网络世界里,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充斥,这既是美国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中国。当然,美国是世界老大,就此话题博得眼球、蹭点流量非常容易,但就“中美关系如何搞好”这道必答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则很难。2022年是中国维稳年,中美关系如何稳定也是应有之义,美国提议给双边关系加装“护栏”,中方提出美方须遵守的“底线”。如果两国能就“护栏”与“底线”达成共识,中美关系就能大体在设定的象限内运动。这既需要定力,也需要智慧和弹性。但愿2022年这个主题不会被部分“网之红者”带跑了节奏、带偏了方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2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