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决定拜登的“印太战略”不攻自破

作者:风留痕

本文转载自:动态大参考(ID:dongtaidacankao)

特朗普首提“印太战略”,拜登则继续强力推进。然而,目前看来“印太战略”依然还是难以有效推进。五大因素决定了拜登的“印太战略”将不攻自破。

其实,说拜登的“印太战略”将不攻自破也并不完全准确。如果准确的说应当是印太战略有名无实,根本难以形成真正的战略。将长期处于战略构想阶段。

当年,奥巴马推出的是“亚太战略再平衡”。目标是通过建立“亚太小北约”强化亚太的两条岛链围堵中国。然而,搞了8年时间,非但没能建立起“亚太版小北约”和实现战略再平衡,反而丢弄掉了第一岛链。劳心费力制造的南海和东海危机,也被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局面,改变了现状。已经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到了特朗普时期,不但宣布了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再平衡”已死,还推出了一个所谓的“印太战略”。尽管组建了印太司令部,可4年时间也仅此而已。重要的是,此时的东盟越来越明确表态拒绝选边、站队。而贸易战和“美国优先”,反而使印太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更疏远。

如今,到了拜登时期,依然延续的是特朗普的“印太战略”。甚至是开始强化推进。希望能够通过强力推进“印太战略”来建立“印太版北约”,以与中国进行大国“竞争”。一年过去了,“印太战略”依然还在构想之中。那么是什么因素使拜登的印太战略无法推进?综合起来有五大因素。

一、战略支点无法建立

要实现“印太战略”,首先要构建起一个战略框架。而要构建起战略框架,重要的是要找到并建立起一个战略支点。“印太战略”涉及到印度洋和太平洋这两个大洋区。自然就应当建立起两个战略支点。

印度就是印度洋上的支点。

近年来,美印太关系走近。拜登上台后美印走得更近。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也升级到了元首级。四方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可是,目前美国与印度之间似乎还存在着较大的隔阂。 

首先就是印俄军购案问题。美国是坚决反对印度购入俄罗斯的S400导弹。并一直扬言要给予制裁。显然这是硬逼印度与俄罗斯这个传统的“盟友”中止关系。这是印度所无法接受的。 

其次就是疫苗问题。当印度疫情最艰难的时刻,需要美国提供新冠疫苗的时候,美国人是断然拒绝了。美国人宁可疫苗过期也不提供给印度,这一下就让印度人蒙圈了。 

此前,美日印澳曾经达成一个协议,那就是四方联合在印度制造新冠疫苗。美国出技术,日本出钱,印度制造,澳大利亚人负责销售。这是多完美的一项合作?可是,当印度紧急需求疫苗的时候,美国人一口回绝。这一记闷棒多少使印度人有些觉醒。美国根本没把印度当盘正菜。 

这两项是美印蜜月期的两个矛盾。实际上,对印度来说,加入四方机制的最大担心就是怕引狼入室。印度自封为“印度洋的主人”,自然就不愿意接受美国势力介入。虽然印度也需要扯上美国这张虎皮造势,但却真的不想让美国登堂入室。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一直坚持的就是不结盟运动。重要的是,印度人很自负,也可以说是理想远大。那就是要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自然也就不甘心于屈尊在美国的霸权之下。 

美国走近。一方面是借助美国力量压制中国。另一方面是想借助美国力量彰显自己的大国地位。也就是说,印度更想把美国的印太战略为已用,而不是想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炮灰。而美国显然只是把印度当成了可供驱使的小弟。可以说美印在战略上实际是同床异梦。

印度是印度洋上的支点。那么,东盟就是西太平洋上的支点了。 

要想推进“印太战略”,南海自然是最重要的区域。而东盟自然就是最重要的前沿阵地和战略支点了。

当年,奥巴马就是想通过威逼利诱甚至是制造南海危机迫使东盟选边、站队美国,以建立“亚太版北约”。尽管失败了,目前拜登似乎还是不死心。近一年中,拜登亲自参加了东盟领导人峰会。美国的正副国务卿、副总统、国防部长等等大小官员齐上阵。几乎每天或每周都有美国与东盟国家的会晤、访问之类的在进行。可以说忙的不亦乐乎。 

然而,在拜登宣布力推“印太战略”的那一刻起,东盟国家就明确表态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美国政府说破了大天,到现在为止也没能动摇东盟的战略定力。 

而中国与东盟之间连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RCEP的正式生效,就已经充分表明了东盟不可能加入美国的印太战队与中国对抗。

印度和东盟两个战略支点无法建立,印太战略自然就失去了推进的基础和根基。 

二、欧盟也拒绝加入美国的印太战队 

拜登一上台就表示要修复与盟友特别是欧盟的关系。并努力争取欧盟一道建立新的“民主联盟”以推进“印太战略”。然而,欧盟则选择了模糊的战略态度。逼的布林肯一直强调不是要求欧盟选边、站队。 

尽管美欧就中国问题进行了两轮对话,尽管欧盟在人权、价值观问题上与中国有摩擦,可欧盟依然坚持与中国合作的大方向。明确指出,没有中国的合作与参与,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世界难题。而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共同走出各种危机。 

欧盟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也提出了自己的基建计划,这显然是独立于美国的战略之外,或者说与美国保持一定的战略距离。 

重要的是,阿富汗撤军行动和建立AUKUS一事,伤了欧盟北约的心。也进一步增强了欧盟的独立自主意识。特别是法德两个欧洲大国,更是不断强调欧盟要有自己的独立战略。连欧盟领导人都强调独立自主战略。 

虽然欧盟也会向印太渗透,但一不会与美国形成合力,二是也没有能力在印太发力。最多也就是起到搅局的作用而已。而没有欧盟、北约强力支持,美英日澳这几个国家就显得势单力孤,至少是无能为力。 

三、中东局势与乌克兰局势对美国的牵制 

强推“印太战略”表明拜登已经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对手。上任后就开始调整中东战略。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力量转向东亚。不顾一切的从阿富汗,就表明了非常着急。 

而为了尽快实现战略转移,也提出了要“建立稳定的美俄关系”。一方面是稳住俄罗斯,另一方面更希望能够离间中俄关系。 

然而,不论是中东战略的大调整,还是要建立稳定的美俄关系,非但难以如愿,反而有可能重新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 

阿富汗意外被塔利班完全控制,这恐怕是任谁都没有想到的事。阿富汗是“亚洲命运的十字旋转门”,美国不可能放弃。问题是目前无从下手。只能眼看着中俄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阿富汗局势的转变,对中东和中亚局势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拜登此时却已经弱化了中东的战略干预。目前中东的各方势力,正在为中东进入“后美国时代”而进行积极的战略转变,也就是不再以美国为重要的前提了。 

美伊核谈陷入僵局,美伊核谈更是疏远了美国与中东盟友的关系。以色列有意对伊朗发动战争打击。这一切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想完全从中东抽身而去,似乎正在被破裤子缠腿。 

目前最大的危机是乌克兰问题。目前俄罗斯正在与美国北约形成军事对峙。一不小心就有爆发战争的风险。 

110日美俄就要进行对话,可这个对话之前法德乌又与俄罗斯启动了“诺曼底模式”。而北约又宣布要在美俄对话前召开有关乌克兰危机的紧急会议。在美俄对话之前欧洲人却突然召开紧急会议,这显然是不想与美国保持一致,或者说是想为美俄对话定基调。这就表明了欧盟北约的自主意识。美国想撇下北约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似乎也是不可能的了。 

以上这三大因素,就决定了拜登的印太战略是很难推进的。何况除此之外还有两大因素。一个是美国自身的因素。另一个是中国因素。 

四是美国自身因素 

虽然说中国是未来最大的“挑战者”,但毕竟军事实力强大的俄罗斯才是美国最直接的安全威胁。这决定了美国内部在确定中俄到底是哪一方为第一战略重点问题上难以统一。 

与俄罗斯对抗,美国顾虑于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实力。特别是近年来俄在战略进攻性武器方面已经领先了美国这更令美国犯怵。

而与中国对抗,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经济状况发展前景,这又使美国难以承受两败俱伤的伤害。打压也好,脱钩也罢,美国难以承受一损俱损的代价。

重要的是,目前美国政治极化对立严重,社会民主撕裂在加剧,再加上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这让美国更难以承受与中国对抗的代价。也更难以统一意志。 

进入中期选举阶段,美国两党之争恐怕会更加激烈。美国两党之争不分出个高低,就难以统一意志对外。重要的是,中美对抗势必加剧美国的撕裂与衰退。 

近年来,美国的国际形象实在是很差。沾上美国边就一定会倒霉。这恐怕正在形成共识。 

五是中国因素 

尽管中美实力相差悬殊,但中国目前的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不管是国家意志还是民族意志都高度的统一。中国目前的外部环境也要好于美国 

目前中国经济的状况最好,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或者说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底。不管是抗新冠还是经济复苏,目前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都是最大的。这就决定了没有几个国家会完全站在中国的对立面。即使是英日澳在对华关系问题上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与美国并非完全一致。 

对于美国,中国的打法是软硬不吃,且有理有力有节的反制。而对于那些甘当美国马前卒出头鸟的国家,则是出头就打。一方面是杀鸡儆猴,另一方面是惩前毖后。重要的是,借此彰显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利益的决心意志。就是要警告一些国家,不怕死的尽管往枪口上撞。 

当今世界没有中国的合作肯定无法解决任何重大的危机难题,而与中国对抗则肯定是情况更糟糕。

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市场,也在构建最大的合作平台,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是最多,这就有极大的吸引力。 

目前凡是与中国积极合作的国家或区域组织,就一定会最大程度上的获利。这已经是有目共睹。而中国的全球发展观和治理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接受。这就决定了不会有多少国家站队美国。刚结束的所谓世界“民主大会”的场面就足以说明了一切。把中国视美国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应当是美国犯下的最大错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30422.html

Like (2)
Previous 2022年1月8日 下午12:02
Next 2022年1月9日 上午11: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