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动态大参考(ID:dongtaidacankao)
目前美国正在导演一场所谓“大国竞争”的中美“脱钩大剧”,这就给华尔街出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那就是“爱美国”还是“爱中国”的问题。爱美国就必须选择远离中国市场。而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意味着不爱美国。这就是拜登给出的选择题。
特朗普时期,因为贸易战无法取胜,甚至是令美国受伤害。逼急了的特朗普就提出了要“脱钩”。尽管拜登攻击特朗普的一切,可他却继承了特朗普的一切对华政策。甚至于在“脱钩战略”上走得更远、更急。
然而,中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早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脱钩切割”必然是没有赢家的游戏。美国政府可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搞打压或“脱钩战略”。而美国的资本家们,特别是华尔街的大佬们,却首先就要承受巨大的损失。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保护资本,就是建立和推进自由贸易。而资本的第一属性就是最大程度的逐利。拥有巨额财富的跨国资本就尤其如此。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是华尔街出击的目标。
中国正在大踏步进行改革开放,中国正在打造世界最大的市场和经贸合作平台。新冠时代的中国经济、中国市场更是表现优异。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是“黄金遍地”。如果不能快速冲进中国,那就意味着错过这一波次世界淘金大潮。华尔街大佬们早就蓄势待发了。当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之门的时候,华尔街自然就忍不住就要向中国冲刺了。
然而,拜登政府却要收起这个发令枪,甚至是要关闭美国的大门。不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只要一有动作,就会有人扣上不爱美国的帽子。甚至于还要扣上“叛国者”的帽子。
日前,特斯拉公司只是在新疆设立了一个展销厅,就引发了美国上下的大规模攻击。白宫已经公开警告特斯拉“面临严重的法律、声誉和客户风险”。
尽管向中国冲刺要冒美国政府打击的风险,可华尔街大佬们也真的等不及了。
当美国政客们在讨论如何与中国脱钩的时候,新年伊始,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成为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访问大中华区的美国主要银行高管。戴蒙说到:他设想在中国建一个与摩根大通在纽约的大楼相匹配的办公楼,“对我们的许多客户和摩根大通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会之一”。显然这是准备要冲刺进入中国淘金了。
据相关报道,摩根大通去年全面控制了一家与中国公司合资的证券公司,现在又想对其部分拥有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采取同样手法。摩根士丹利正寻求2022年在中国申请5张新银行执照,高盛集团正将(在华)员工人数增加一倍。花旗集团去年12月申请证券交易和投资银行许可,并计划在2022年申请期货许可。
高盛的大卫•所罗门一直在说,只要条件允许他就会去中国,“鉴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参与其中就不是高盛。”他说:“我们是以10年、20年、30年的眼光来考虑问题,而非只看未来几年。”
华尔街资本有着敏锐的金融、经济洞察力。在美国政府极力阻挠的情况之下,华尔街大佬们无所畏惧,不怕被扣上不爱美国或叛国者的帽子。就足以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前景是多么诱人。
其实,华尔街大佬们也并非只爱金钱不爱美国,更不是爱中国。他们这么做是自己的道理的。
首先,目前美国政府的打压中国战略,根本无效也不可持续。一是阻止不了中国复兴的脚步,二是有害于美国经济。玩一场注定了不赢只输的“竞争”,特别是会严重伤害美国利益,甚至会加剧美国的衰退,注定了会玩不下去。到头来就是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其次,美国政府目前的打法,可以说是动摇资本主义的根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或者说市场决定一切,这是美资本主义的本质。白宫是严重破坏资本主义的本质精神。不管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对美国的制度体系不利。只是为了满足政客们的政治私利而已。而且还是在牺牲美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
其三,美国的政客们虽然最大程度上代表或维护了华尔街的利益,可也正是华尔街养着这些政客。华尔街大佬们不怵白宫的威胁。大不了通过选举换个代理人而已。
正因为如此,尽管华尔街和硅谷大佬们违反白宫的行政令,尽管也经常发出一些威胁,可毕竟还是不敢太过分。这就是一众华尔街大佬们敢于不断向中国投入资本的重要原因。
如果华尔街资本不能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那就等于是华尔街自己封死自己的财路。在世界大变革的重要关口,等于是在坐以待毙。
一位中国官员说得好,“告诉你的客户,我们非常欢迎他们的资本,但不再需要他们的资本市场。”美国不带中国玩,中国就自己玩。
美国是最大的资本市场,危机以来中国却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流入国。中国资本被美国关在了门外,但这却有利于中国加速扩张自己的资本市场。美国不进入,会有其它资本进入。如果此时美国资本不进入,那么未来美国的资本就甭想再进入了。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华尔街灵敏的嗅觉,是不会错过这一百年未遇的大好赚钱机遇的。这也是美国政府所无法阻止的。目前白宫的政策,尴尬的不是中国,而是尴尬了自己。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3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