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作者:蚂蚁上树

本文转载自:ant上树(ID:MYSSYO)

01

2020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如果时间退回到1949年那时的新疆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仅有 14 个,而且规模很小,其他大部分为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厂,全部职工人数不过 1100人。

全疆没有一寸铁路,只有几条简单的公路,交通运输依靠骆驼、毛驴驮运。

当时的新疆连各族人民的一些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也生产不出来,很多生活必须产品都需要从苏联和内地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运输进疆。

一把坎土曼要近 200 公斤小麦交换,一块砖茶要换1只绵羊,一匹平纹布要换1500~3000公斤小麦,一盒火柴要换一公斤羊毛。

农牧民耕地使用的是二牛抬的木梨,平均每 5 户人家才有一把砍土曼,3 户人家才有一把镰刀,两块大洋才能换一斤苏联运来的铁。甚至打马掌用的铁料,也要从苏联或者关内购买贩运。

这就是当时因为新疆工业落后,新疆人民生活的真实的写照。

1951年2月5日王震在六军党代表会议上作的 《驻疆解放军斗争方针与任务 》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计划三年内完成与修建 20万公顷水利工程,今年计划修建几个电厂、纺纱厂、汽车修理厂、中苏石油公司、有色金属公司、军事院校、市政马路及修建新藏公路和其它省道、国道公路及修建营房等工程。”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根据这一讲话精神,新疆军区制定了两个三年经济建设计划 (1950~1955年 )计划中提出在工业方面从重工业的钢铁、水泥、电力以及急需的轻工业如纺织、面粉、制糖等方面做起,为今后工业建设打下基础,进而逐步发展新疆工业。

但发展新疆本地的现代工业体系,一离不开资金,二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援。

资金方面除了中央投资一部分外,主要来源于驻疆人民解放军的资金积累。首先驻疆人民解放军将节省下来的军费用于创办现代工业。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当时,部队指战员的生活非常艰苦,伙食标准很低,每人每天粮食一斤多一点,菜金不到2角钱。

在这样的标准中,每人每天节约粮食半斤,菜金9.9分。按当时的物价,每位指战员每年为国家节约人民币91.2 元,这部分节约资金合计2900万元,全部用于新疆工业化建设。

而为了解决新疆当地相关工业缺乏技术力量及设备等问题,在中央的支持下,通过自治区政府与内地省区政府的协商,从内地迁移了部分工业企业支援新疆工业发展。

这些人拖家带口,随着工厂,从遥远的东部不远万里迁入天山南北,从此他们成了新疆人,新疆也成了他们的家。

1951年上海将新慎昌机器厂、范元记模型厂、练成机械厂、美新工具厂和益华钢铁厂的机械设备迁移至新疆,并以此为基础组建新疆八一钢铁厂。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195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把湖南省广播电台服务部所属电池厂迁到乌鲁木齐,组建乌鲁木齐电池厂。当时有员工15人,设备简单,固定资产4000元,当年就生产 R40 型电池 90.1万只,填补了新疆电池生产的空白。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1956年长春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迁往新疆,组建自治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1960年上海市汇新、汇建、汇成、汇群织布厂迁往新疆阿克苏,组建农一师沙井子胜利棉织厂(后为阿克苏大光毛纺织厂)。

1961年上海弘伦织染厂迁移新疆,组建乌鲁木齐天山织染厂。

1962年上海同德盛色织厂迁往库尔勒组建农二师纺织厂(后改为新疆库尔勒湖光纺织针织厂)。

1962年上海富华织造厂迁往奎屯,组建奎屯针织厂 。

1963 年北京大兴棉纺厂迁移奎屯,组建奎屯纺织厂。

1965 年天津市抽调第四建筑公司迁往新疆,组建自治区新疆二建。

1965年上海新丰电器厂迁往乌鲁木齐,组建新疆低压电器厂 。

1966年天津毛麻纺织厂 迁往新疆北屯,组建北屯东方红毛纺厂。

1966年河北宣化龙烟钢铁公司迁往哈密,组建跃进钢铁厂

1966 年广东华南牙膏厂迁乌鲁木齐,组建新疆牙膏厂(后更名为新疆日用化工厂),并开始生产“红山”牌牙膏。

除了这些工厂的整体迁入,还有一些行业成建制的抽调划转,为新疆工业夯实了基础。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七一棉纺织厂该厂从厂长、总工程师、纺部、织部工程师和各工段技术人员,都是上海的华东纺管局从局里和各工厂抽调去的。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1956年电力工业部西安电力基本建设局第三十六工程处的职工384人进疆支援苇湖梁电厂二期工程安装。这批电力职工在完成任务后扎根边疆。

1978年伴随着新疆油田的开发从四川、江汉油田调入了成建制的钻井、石油队伍总人数达 2920人。

这些遍及天山南北的工厂,从进入新疆的那一刻,就在这广袤多的大地上,开始书写自己的传奇。

02

1951 年 9 月上海益华钢铁厂由上海迁到了乌鲁木齐的头屯河畔,开始了新疆八一钢铁厂的发展。八一钢铁总厂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五”期间被国家列为“三大、五中、十八小”之一。

八十年代,八钢设计院设计的 650 轧钢生产工程获得自治区勘察设计一等奖,八钢轧钢厂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995 年中国冶金部同意了新疆八一钢铁厂申请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请示,同意更名为“新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暨“新疆八一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八钢迈开了建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深化改革,蓬勃发展。

2007 年新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重组的方式正式加入上海宝钢集团,成为宝钢集团控股的子公司。

历史有一些巧合,建国初期,上海钢铁专家余名钰在王震将军的要求下,带领着上海益华钢铁厂的职工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共同建设新疆的现代钢铁工业。五十多年后,上海又再一次与新疆携手,助力新疆的钢铁工业。

目前的八钢已经成为了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最具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1956 年 9 月迁到新疆的长春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已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新疆自治区第一建筑公司,为新疆的建筑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它拥有新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施工企业,全国 500 强施工企业之一。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二OO三年获得“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及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的称号;由新疆自治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新疆海德大酒店荣获一九九九年国家质量工程奖(鲁班奖),填补了新疆建筑史上没有鲁班奖的空白。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而内地迁入新疆的轻工业企业,他们的发展却随着时代起伏。

进疆之初当没有厂房时,他们在大树下支起机器就开始生产;当没有自来水管,生产急需用水时,工人们肩挑手扛一担一担的挑;当有的厂没有蒸汽熨烫设备烫平产品时,工人全靠们双脚踏动上百斤重的元宝石进行轧平整理;当设备不全时,有的厂甚至还自己动手制造生产需用的机器设备。

不可忘却的记忆!那些年内地迁新工厂——没有他们,就没有新疆的工业!

列如石河子织染厂自制的设备占总设备数的 62%,一些关键性的重要生产设备,如重型帆布机、捲染机、烘布机、烘纱机,可控硅技术应用、龙门炮等都可以自己制造。

该厂发展到1978年时,全厂职工1517名,年产帆布450万米,棉毯20万条,床单15万条,为国家累计资金5940 万元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革委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北屯毛纺厂生产规模由原来的 300 多锭发展扩大到 2000锭,1986年产值突破一千万元,创利税 318万元,1987年工业总产值完成 998 万元,创利税 365万元。

阿克苏大光毛纺织厂通过发展生产,到1999年累计为国家“上交利税19159 万元,是国家投资的 5.4 倍。

新疆库尔勒湖光纺织针织厂1989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一级企业“”,被农二师评为“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厂”。

但是由于轻工业企业比重工业企业更容易受原材料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地迁新工厂中的轻工业企业并没有像内地迁新工厂中的重工业企业那些持续发展,后来纷纷倒闭破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也许只会在残存的老物件或是地名中依稀看到他们曾经的痕迹,但他们起到的历史作用不会被抹杀。

那些迁入新疆的工厂不管是为了寻求自身发展机会还是为了建设支援新疆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来到新疆,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成。

无论他们现在是已经破产还是正在充满活力的蓬勃发展着,它们对新疆现代工业的崛起、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应该铭记!

参考资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第四十五卷,轻工业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第四十一卷,钢铁工业志》

王利中:《论 1950—1957 年新疆的现代工业建设》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31340.html

(2)
上一篇 2022年1月10日 上午11:24
下一篇 2022年1月10日 下午12: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