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革命”,又来了?

作者:立言

本文转载自:环球时报(ID:hqsbwx)

哈萨克斯坦1月6日出现的大规模骚乱,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为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也让人自然联想起10多年前的“颜色革命”——那是针对原苏联地区蓄意制造的动荡,旨在推翻现政权,组建亲西方政府。

比如2003年11月,格鲁吉亚总统选举争端引发所谓“玫瑰革命”,因当地盛产玫瑰花而得名。又如2004年11月,乌克兰总统选举争端引发所谓“橙色革命”,因当地盛产栗子花而得名。这些被定义为不同颜色的动荡,给本世纪国际政治词典添了一个新名词:“颜色革命”。
关于“颜色革命”,西方叙事讲述的逻辑,一概把这些动荡美化成民众“柔性”对抗国家机器,却刻意回避其造成长期破坏性影响的事实。美西方势力扶持当地一些政治力量夺取政权后,不仅无法从根本上化解固有社会矛盾,还酿出“美式民主”水土不服的新苦酒;不仅难以持续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民生,还得仰人鼻息,为“报答”美西方扶持而不惜割舍国家利益。
观察哈萨克斯坦这次骚乱,人们的确应该看看其背后,到底有没有挑唆“颜色革命”的美西方势力的影子。
为什么美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网站早在上个月16日就发出安全警示?该警示声称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第三大城市奇姆肯特等地将出现反政府行动,并且写明“未经批准的示威通常以大规模逮捕告终”,提示美国公民注意安全。骚乱发生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1月7日公开表示“对哈萨克斯坦目前存在的紧急状态深感关切”,要求“维护抗议者权利”,并就集安组织派兵帮助哈萨克斯坦平乱一事,作出耐人寻味的表态——“我认为近代史的一个教训是,若让俄罗斯人进入家门,有时候就很难赶他们离开。”
美方这些话背后的潜台词说明了什么?国际观察家们还需要些时间来考证。不过,哈萨克斯坦媒体1月9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似乎正在说明一些问题——哈萨克斯坦全境共拘捕了5000多名暴力恐怖分子,其中有很多是外国公民,而且他们是得到资助的“有偿”参与骚乱者。
透视国际关系发展脉络,人们很容易发现,在俄罗斯周边策动“颜色革命”、输出“美式民主”,一直是美西方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西方势力在这一地区选取“猎物”时往往着眼于两点:一是要害部位,即俄罗斯的战略盟友;二是薄弱环节,即经济上陷入困境的国家。这一次,哈萨克斯坦恰恰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哈萨克斯坦是俄罗斯的紧密伙伴,其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长期被俄罗斯租用;哈萨克斯坦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近油气大幅涨价又成为触发民众不满的新导火索。
可以肯定的是,“颜色革命”的祸水只会加剧哈萨克斯坦的现有困难。过去的教训表明,美国向一些国家输出的“颜色革命”,根本无法保证当地经济持续发展,更不可能解决当地固有的社会矛盾。更进一步讲,谎言支撑起来的嚣张,终究要落于窘困的泥淖。“颜色革命”掠过之地,无不是一地鸡毛。前车之覆轨,当为后车之明鉴。
 
立言系环球时报评论员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31409.html

Like (4)
Previous 2022年1月10日 下午12:19
Next 2022年1月11日 上午10: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