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后沙月光(ID:HSYGLGJ)
今天,刘华清将军逝世11周年!
今天,中国已进入双航母时代!
今天,人民海军正在乘风破浪!
老将军虽然人已不在,但他的这张照片却在网络时代令网友们印象深刻,感慨万千。
哪怕是00后少年,也能理解42年前老将军踮脚参观美军航母时的心情。只能看,不能摸,这已经是美军允许参观的最大开放程度了。
中美建交不久,美国军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到美国交流访问。1980年5月-6月,解放军代表团由军委秘书长耿飚将军率团访美,副总参谋长刘华清一同前往。
他当时负责的是两块工作:一、军事武器的科研和发展工作;二,部队装备管理。
卡特总统做出邀请决定时,美军高层对开放程度是有许多不同意见的,最后是以接近盟国代表团参观水平作为标准。当年,美国头号战略任务是全力对抗苏联。
刘华清同志一行也深知机会难得,所以,老将军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在美国参观,大到美军航空母舰,小到士兵理发室,他都饶有兴致。
从美国回来后,耿飚同志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上报了《访美工作报告》,这对访问进行的全面总结,以政治为主。
而刘华清同志的报告是《对美国军事科技管理工作的考察和改进我国国防科技管理的建议》,以军事为主。
刘华清发现,美国这样一个军事超级强国,它的技术装备管理体制却是高度集中化,而中国管理体制却是四家分散。
一、尖端武器科研、生产归国防科委;
二、常规武器归国防工办;
三、军内科研归总参;
四、后勤装备归总后。
四家分管,再由科技装备委员会居间协调,但这只是军委的咨询机构。一年大会小会100多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从解放军装备现代化发展趋势来看,要想做到快速有效的规律性更新换代,国防装备领导权必须高度集中。
刘华清提出了四个方案,主要内容是成立总装备部,另外,将尖端武器和常规武器逐步统一管理。
负责全军科研装备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在1980年7月12日,也就是全军装备规划会议前三天,给刘华清写了一封信。聂帅赞成刘华清的思路,并对军队抓科研,管科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更加深刻的看法。
聂帅也提醒大家,既不能像南亚某国那样花大钱买现成,也不能跟着发达国家搞军备竞赛,解放军一定要走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随后,全会印发了聂帅来信。
1980年8月22日,中央军就决定成立“武器装备系统分析论证”机构,对人员进行定编,名叫“总参第六十四研究所”。海军也有了专门的论证机构,张召忠就是属于这类机构的研究员。
但这个机构不久又停了下来,一些项目上上下下,造成了很大浪费。
1982年7月1日在军委座谈会上,刘华清再次强调要重视论证机构,不能再临时订,临时要,随意变动项目。
这期间,全军定型24项武器装备,其中10项是生产定型,14项是设计定型。工作有了明显起色。
一个月后,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重回海军
结缘海军
刘华清是湖北人,从小没见过海,在革命生涯中却注定大半生要跟大海结缘。
1952年2月,军委安排他到了大连海校担任副校长。随学员们出海时 ,他也吐得七荤八素,还得在广播台硬撑着鼓励大家。
1954年4月,赴苏联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伏罗希沃夫海军学院学习。这年他38岁,中国学生有九名,他是班长。
宿舍是军级一人一间,师级两人一间;津贴是军级1200卢布,师级1000卢布。这四年除了学习很艰苦外,老大哥生活待遇很不错,每天有西餐、白面包、咖啡、茶、可可。
西餐吃不惯,刘华清他们每逢假日就买菜做中餐打牙祭,那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朝鲜、东德、波兰人闻到香味就流口水过来蹭饭。
1958年初毕业考试,刘华清13门必修课,有10门为优,3门为良,总评优秀。
1958年3月回国,他被安排到旅顺基地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时人民海军除了练兵外,还要对付日本人和韩国人在黄海的非法捕捞船。
日本渔船多则200艘,少则60艘,集结成排,横冲直撞,韩国人则喜欢在夜间出没。直到中方开枪开炮后,他们才老实一些。不过,海军管这事,也说明那时力量还很弱。
后来,刘华清担任了北海舰队副司令兼旅顺基地司令。
1961年8月14日,周恩来总理将他调入了“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也就是舰艇研究院。
1964年部院合并,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已跟聂帅商定,调他到海军当副司令,但李作鹏(海军副司令)和张秀川(政治部主任)反对他回来。这样,刘华清到了六机部当部长。
1966年林彪和聂荣臻商量后,又调他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
1967年,刘华清分管核潜艇工程。同时,刘华清主张空军上歼8,但空军司令吴法宪反对,吴胖子要造几千架歼6打天下,最后歼8上马得到军委支持。
1969年7月,歼8在沈阳试飞。试飞场当时给群众搞批斗运动,可以随便进出,沈阳军区派了战士维持秩序,才保证了歼8试飞成功。
同年,军委成立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为院长,刘华清负责找地看房,最终把办公房子给跑了出来。
有人给科委送材料,说要斗钱学森,要贴他大字报。刘华清急得报给了聂荣臻,再报到周总理那时。周总理下了三条指示:
一,不准揪斗钱学森,不准抄家,不准大字报上街;
二,保证钱学森正常工作,保护其安全;
三,有问题直接送总理办公室。
刘华清还将钱学森女儿,17岁的钱永真送到了科委某基地当兵,实际就是保护起来。
1969年底,聂帅安排刘华清回到海军,结果海军领导不给他安排工作,只让他当个“船办”主任,手下七八个人。
1970年12月15日,刘华清出任海军副参谋长,分管造船工业和科研装备。
1971年5月31日,中国核潜艇首航,由刘华清主持。然后是鱼雷核潜艇和导弹驱逐舰等新型舰艇的定型和投产。
1974年8月1日,“长征一号”鱼雷核潜艇正式编入战斗序列。
10月,刘华清登上西沙永兴岛,发誓要在这里建一座纪念碑,以示捍卫南海之决心。1992年,在他担任海军司令期间,西沙扩建了码头、机场,真的立了一座新碑。
1975年,调离海军到了中科院,刘华清以为自己真的告别了海军。
1982年8月28日,军委任命他为海军司令员时,刘华清已是66岁,没想到自己还能再次回到海军。
重返海军
刘华清太爱海军,也太了解海军,由于林彪和“四人帮”插手,遗留了不少问题,领导层斗得厉害,李作鹏虽已被处理,但积怨仍旧深重。
当时海军班子成员:
刘华清-司令员
李耀文-政委
李国宇,傅继泽,邓兆祥,聂奎聚,李景--副司令员
方正平,吴罡-副政委
李君彦-政治部主任
李进-后勤部长
9月15日,刘华清走马上任,海军后勤礼堂举行了欢迎会,刘华清在台上一言不发,有一种不近人情之感。
因为对他来说,如果讲问题,会得罪一帮人,不利于工作开展;讲好话,又非常违心,干脆一言不发。
12月14日,刘华清向中央军委汇报海军情况,军委同意刘华清的意见,明确指示:海军情况复杂,经不起折腾,任何人不准再翻老帐“打内战”,要团结,要向前看。
1983年10月-1984年,局面才遂步走向正常。
在基层方面,1982年10月开始,刘华清进行一年半的考察调研,不断发现问题,举几个例子:
一、旅顺基地,后勤给舰艇供应的蔬菜,居然连根带泥,连洗都不洗,由小见大,必须追究责任;
二,东海舰队想在崇明岛再建一个点,被刘华清否决;
舟山基地有的洞库泥沙回淤严重,面临报废;
潜艇支队官兵饮水问题没有解决;
军民杂居,纠纷不断;
温州水警区房子好,但航道积淤,连小艇也进不来。
三、南海各部队在洞库、码头、营房,饮水也存在类似问题。
四、广州基地,刘华清到上川岛时,官兵东一群,西一堆,没立正,没敬礼,就像老乡看大戏一样看司令员一行。刘华清没有冲战士发火,因为这背后是干部问题。
五、在下川岛,部队吃菜一艇一灶,每天早晨要乘船去岸上买食品,连春节时,全支队也吃不上鱼和肉。刘华清在南海舰队会议上,告诉那些后勤负责人:你们的内心应当受到谴责。
六、榆林港的航道,该炸的礁不炸,该建的码头拖着,舰艇拥挤,如何作战?
七、海南岛部队干部的后顾之忧严重。有工作的家属来了变成没工作,子女上学困难,探亲花费负担又重。
八、山东部队喜欢占景区,占宝地,大多是浅水湾,一打仗就会被封锁,把海军部队当成旅游局?
九、福建是对台一线阵地,可是连通电话也非常困难,航道还要看潮水才能往返。
……
刘华清的整改是从海军直属机关开始,先把脏乱差,犹如农贸市场的海军大院收拾干净,工作人员从迟到早退入手整顿。
一直到1987年,这项工作还继续,顽疾必须下猛药,慈不掌兵。
刘华清为了将人民解放军打造成一支高效有力的战斗团队,可谓呕心沥血。
关于航母,早在1970年,刘华清还在“船办”时,就已组织过航母建造专题论证工作。
1982年,他出任海军司令后,航母在他心中的份量可谓重似千斤。
1986年8月,刘华清组织论证建造航母。
1987年初,在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刘华清再次提出航母问题,要求研究人员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去面对这个课题。
到了军委工作后,刘华清继续推进航母建造工作。他派海军和工业专家去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考察航母,还从俄罗斯请来航母设计专家来华讲学,引进一些设计资料,对关键配套的预研有了一定进展。
航母不仅是海军的事,它事关综合国力和整个国家海洋战略全局。直到刘华清离开领导岗位,也没有停止对中国航母工程的关心。
2005年春节,刘华清将军得知中央批准建设航母的消息,年已九旬的他连说“好哇!好哇!”。
遗憾的是,2012年7月16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下水时,刘华清将军没能看到,他在2011年1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
今天,中国已经有了两艘航母,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
人民海军综合实力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瓦解“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统一祖国的最有力保障。任何战争贩子不甘心的话,可以试试。
今日之人民海军,今日之中华盛世,正如老将军所愿。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3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