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人口增速下降会减缓经济增长?不必如此悲观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ID:guanchacn)

曹和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采访 观察者网 刘惠

  • 动态清零伤害了中国经济增长?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观察者网:1月17日,2021年年度经济数据发布,第四季度增长4%的数据引发关注和讨论,外媒认为第四季度经济数据进一步下滑是由于中国防疫的清零政策,您如何评价?

► 曹和平:8.1%的年增长率,数字还是非常不错的。从全年的数据来看,第三、第四季度的数字低迷,主要受到德尔塔病毒和奥密克戎病毒的影响,新病毒多批次、多点连续爆发,核心城市和核心城市圈都收紧了人口流动程度,这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造成了阻碍。

曹和平:人口增速下降会减缓经济增长?不必如此悲观

外媒认为动态清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比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对GDP伤害还要大,但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数据看,德法英日没有动态清零,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比中国低。换句话说,动态清零伤害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第二,正是动态清零让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得到了更大的收益。美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60多万,死亡病例2000多,这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第四季度有一些经济数据还是不错的,比如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51%,市场有所回暖。

我认为是中国消费者的预期降低带来了第四季度增速的放缓。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内外因素的冲击,民众感知到经济活力明显降低,很多人反映市场环境更不稳定,生意更难做,工作更难找,大家对于未来预期也没有原来积极。

中国已经是消费型经济,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6%,如果消费者预期降低,那么人们可支配收入中就会拿更多的钱去作为防御性储蓄,而不用于当期花费。这样一来,厂商中间品出货清单、购销清单、市场活力等都会降低。

曹和平:人口增速下降会减缓经济增长?不必如此悲观

观察者网:面对未来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应该如何稳定市场预期?

► 曹和平:稳定预期,一些传统、行之有效的政策性工具可以被启用。

在过去40年间,房地产被证明是一个能够拉动传统产业、稳定预期的利器。第四季度,中央关于土地销售、住宅型房屋的销售都出现了政策放宽。

房地产政策的放宽,带动的土地建设、装修、零售配套等会拉动很大一块经济,但是我们应该谨防房地产市场,因为我们国家的房子存量已经很多了,房子存量过多反而给经济长期增长形成了压力,房地产工具会谨慎使用,但不会放得太开。

第二,是数字基础建设加速,数据传输、存储、交易、流通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的投资量还要大。

第三,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些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会改造升级,以便更符合长期目标。这些都能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观察者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2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是5.6%,您的预测是多少?

► 曹和平:在目前状况下,5.6%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测,我们不知道奥密克戎是否会变成大流感,如果后续奥密克戎变成流感,经济全面放开,数据可能会比5.6%好一些。今年增速8.1%是在疫情的基础之上,明年增速还有潜力,达到 5.5%~6.5%都有可能。

  • “人口红利”会转化成“创新红利”

观察者网:在经济数据公布的同时,去年的人口数据也公布了。2021年全国人口净增加48万,是近几十年最低数据,有预测认为今年将迎来人口负增长,您认为人口增长放缓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 曹和平:这个净增长数据比20年前少了两个数量级,大家现在都担心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觉得也应该看到其正面作用。

我们40多年的人口数量控制,在今天终于看到了效果,1970年代我们希望尽快达到人口增长拐点,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使得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当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均享有的资源会增加,人均收入会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而增长得更快。结果是教育水平提高,人均福利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也相应提高,我们多年来想突破的教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等都有望提升。

人口增长出现拐点,制度和技术创新、经济结构变化和增长的动力反而会被释放。我们就会从人均收入贫困式的增长,向人均收入富饶式的增长去过渡,这是一种良性的收入增长。

现在大家谈人口负增长,多集中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尤其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但是,人口生育在宏观经济上不是一个自变量,而是源于社会和历史积淀的外生变量。

我认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少子化、老龄化会带来另一位方向上的支持,比如让孩子在一个更健康的环境和技术支持下成长。

曹和平:人口增速下降会减缓经济增长?不必如此悲观

新年第一天喜迎“元旦宝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您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会消失吗?

► 曹和平:在数字经济转型的中国,我们的“人口红利”不会消失,会转化为“创新红利”。

在高收入条件下,人均教育水平、科技资源提高,使得整个经济创新加快,“创新红利”替代了原来的“劳动红利”,原来的“劳动红利”赚的是辛苦钱和汗水钱,“创新红利”是人口高质量和智慧的红利,两者表现方式不一样,但都是附着在人身上的。

同时,“创新红利”比“人口红利”对GDP的推动要大得多。从这个角度看,外媒鼓吹的“大国空巢”也就不攻自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高,社会对生育孩子补贴的制度配套,使得人口出生率回升。

中国能在人口高速增长时期,通过预设计划生育政策引导,将人口规模符合规律地调减下来,也有能力在出现“过调”的时候,通过更合理的方式将它调增到理想位置。

同时,中国经济在人口变量的自调过程中,结合技术进步、教育进步、创新增长及制度革新会带来多重动力学机制,不会出现失去动力源的现象。

政策上如何调整呢?比如住房保障的问题,妇女怀孕期间和生育期间的成本降低,这些都会使民众的生育意愿提高。

观察者网:人口负增长还有一个养老问题,现在有建议认为要调整养老资源的分配,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 曹和平:养老是很重要的问题。养老制度越完善,人们的生育意愿就会下降。养老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富裕的发达国家,富裕国家人口出生比一直降低,原因在于养老制度太完善。

原来的农村生育率和生育意愿高,是因为农村有着养儿防老的观点。所以养老制度和生育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竞争性,我们要找到最佳结合点。

在未来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加持下,女性的解放步伐会更大。换句话说,技术进步和收入提高带来的人口问题是一个乐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悲观的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3664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1日 上午11:38
下一篇 2022年1月21日 上午11: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