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钦佩那位湖南人

作者:虚声

本文转载自:虚声(ID:lxlong20)

可能很多朋友认为这是要说毛泽东,其实是谭嗣同。
这段时间由于一项特殊的需求,我在重新梳理近代史脉络,又想起谭嗣同这个人。
为表达个人的钦佩,我在《民国梦和民国》中用了单独的章目描述了他。今天我把这个章节拿出来,再说一遍为什么钦佩他。
近代史上的湖南人分量很重,从曾国藩、左宗棠到谭嗣同到黄兴、宋教仁到毛泽东等,深刻地影响着历史进程。
翻开近代史,都是泪。
眼泪之一,满纸被欺负,又被欺负,再被欺负。
眼泪之二,内斗。各派精英把五千年的内斗史发扬光大,无所不用其极。把形形色色的内斗分解,就会发现三个节点。它们彼此交织纠结,构成了近代史的纷繁复杂。
为了更形象地形容它们,我将其称为绝命时刻。
绝命时刻之一:慈禧太后下决心清洗维新派,堵死中华帝国自我救赎的最后一条路,主体民族的汉人精英和满族统治者决裂。此后十几年,各种暴力不断。
绝命时刻之二:袁世凯和孙中山决裂,中华民国38年历史,一半时间在为此纠缠。
绝命时刻之三:国民党对共产党举起屠刀,揭开国共对抗的大幕,导致中华民国退出历史舞台。恩怨一直到如今,台湾问题悬而未决。
绝命时刻就有绝命之人。
谭嗣同就是戊戌变法中的绝命之人。
能在历史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之人,均非同凡响。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非凡之人的前身都是平凡的血肉之躯。
历史又告诉我们,血肉之躯也有贵族和凡夫之分。历史还告诉我们,真正的贵族不一定身份高贵或地位显赫。
01真正的贵族 
有翅膀不能舒展,生有何欢?为搏击长空而死,死有何惧!
人生在世,有人吃喝拉撒睡,于碌碌无为中度过人生,沦为奴才而不自知,身为奴隶而沾沾自喜;有人为名为利,甘心出卖身体和灵魂,哪怕是以妓女和奴隶的方式;有人追求自由,为了自由而自由,最后陷入极端;有人勇于承担,把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身背十字架奔走于荒野之中,苦苦修行。
但是还有一种人,把追求自由和承担责任融合在一起,以血肉之躯连接天空和大地。那种人有健全的知识结构,有犀利的思考方式,有崇高的品格,有侠骨,有柔情,还有强悍的体魄。
那种人很少,可以说寥寥无几。一旦出现,犹如午夜昙花盛开,犹如彗星划过天空,存在时间虽然短暂,韵味却是永恒。
他们是民族的精魄之所在,他们就是真正的贵族。也许他们出身并不高贵,但足以让许多身份高贵之人黯然失色。
在时光的长河中,许许多多的权贵化为尘泥,唯有真正的贵族遗世独立,任凭时光冲洗,如同凌寒之时独自盛开的梅花,芳香千年,芳华绝代。
谭嗣同就是那样一个人。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生于1865年,比康有为年轻七岁,比孙中山年长一岁。他爸当过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一个标准的官僚。谭嗣同也是一位高干子弟。但是他的童年却很不幸。他妈早逝,后母常常虐待他。早期的谭嗣同是叛逆的。
但是谭嗣同的叛逆和别人不一样。普通意义上叛逆的孩子是招摇过市,惹是生非的那一种。谭嗣同的叛逆,是一个人的叛逆。生长在高干之家,所以谭嗣同念书很早,念书很多,做学问的水平很不错。但他考试成绩一直不怎么样,因为他就是不愿意去写八股文,他认为那玩意无用。
那些八股文写得很好的人管理国家,结果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所以谭嗣同不屑于写八股文。不仅如此,他连拉关系(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绝学)啥的都不愿意去搞。以谭嗣同的家庭条件,要是专心搞关系,应该能有一个不错的前途。
他在行为上也很叛逆,如何叛逆呢?他喜欢武术,喜欢到粗犷的野外去磨练。
青年谭嗣同离开没有温暖的家庭,在西北粗狂的风沙中游历,发泄他那旺盛的生命力。他自己写诗曰:“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他和墨子一样,游走在社会底层。
在底层社会中,他的精神更为坚韧,骨头更为结实。他有一身好武艺,可独自一人在险恶的环境下来去自如。根据记载:“嗣同弱娴技击,身手尚便,长弄弧矢,尤乐驰骋。往客河西,尝于隆冬塑雪,挟一骑乘,间道疾驰,凡七昼夜,行千六百里。”
这样的行为,乍看起来像莽夫。确实他有莽夫的身体。但是在莽夫的身体上,谭嗣同还有一个强悍的头脑。那头脑中有各种各样精致、文明、高贵的思想。强悍的生命就应该如谭嗣同那样,体魄上的莽夫,精神上的贵族。
毛泽东所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谭嗣同和那个时代形成强烈的反差。帝国末年,摇头晃脑的书生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好不容易混到体制内,刻苦锻炼下跪的姿势和造型,就是当奴才去的,这是其一。
其二,从当时的大环境讲,鬼佬各种压迫,所谓精英人物除了在领导面前装装奴才之外,对各种颜色的洋大人都要点头哈腰装孙子。
所以谭嗣同是一个异类。那么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要放在宏观的历史上看。
中国历史上,谭嗣同那种体魄强悍、头脑精细的人物是一个种群。在中华帝国诞生之前,西北风沙中有春秋诸子的痕迹。他们靠头脑和身体纵横天下,独立行走于天地之间,高昂着头颅,有健全的人格。比方说谭嗣同尊崇的墨子,就是一个体魄和魂魄俱佳的奇人。中华帝国之后,那种人越来越少,但是也有,比方说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也是那样一个人。再比方说诗剑双绝的李白,也是那样一个人。越往后,体制越专制,那种人越少。
——谭嗣同是中华帝国史上最后一个拥有野蛮体魄和文明精神之人。
当他在荒野中独行的时候,他的魂魄和祖先那些健全独立的伟大魂魄完全相通。所以他的字,叫复生,谭复生。他是人群中的凤毛、天宇间的麟角。 
02书生与大侠 
维新变法的领导光绪皇帝被他的大姨妈卡死。推动变法的那帮人,狂妄的康有为和博学的梁启超,尽管读书够多,文章写得够好,思想够深刻,归根到底还是书生。其他人也差不多,至于湖南那批人,基本上都是书生。谭嗣同是个例外。
谭嗣同也念过很多书,文章写得也不错,思想也够深刻,四肢健全,既不愿意去考试建立功名,也不想拉关系出人头地,那他究竟想干啥?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谭嗣同,他会反过来问你:取得功名之后还是耻辱,还是直不起腰,还是要下跪当奴才,干嘛要去?
人生如果仅仅是为了吃喝拉撒睡,下跪也好,耻辱也罢,还是可以活下去的。但是谭嗣同想要改变现实。在康有为一心超凡入圣,想要自上而下的改革时,谭嗣同恰好相反,他把目光锁定在下层草莽之中。
谭嗣同明白,中华帝国史上,每一次天翻地覆的时候,主力都来自草莽之中。所以他一边磨砺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一边广泛结交四海英豪。
谭嗣同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主力就是下层武士、农民和市民。
谭嗣同相信,光凭书生写文章是不够的。他对上层肉食者失望透顶,从鸦片战争开始,半个世纪过去了,肉食者们从不靠谱。所以他寄希望于底层世界,希望从那里寻找英雄,寻找大侠,寻找知音。于是谭嗣同青春叛逆之后,开始有意识地闯荡江湖,一边干点任侠工作,一边寻找可以交心的大侠。有点像武侠小说的男主角。
年轻时的谭嗣同是迷茫的,也是热烈的。他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第一流的身体、第一流的头脑,但是他不能确定自己一辈子究竟在干嘛。他纵横江湖,过着放纵漂泊的生活,但他并不是真正想吃江湖饭。他的本能追求:寻找一些没有被阉割的头颅,与之精神交流;寻找不愿下跪的膝盖,纵横驰骋。他很孤独。
在遍地奴才的世界,任何一个品格健全的人都很孤独。鹤站立于鸡群中也是孤独的。
然而要从草莽世界寻找第一流的头脑,并不容易;找不愿下跪的膝盖,不难。他很快如愿以偿:谭嗣同找到一群大老粗,走江湖的粗人。那帮人虽然不能理解谭嗣同的心思和脑袋,但是有一个特点,他们膝下有黄金,是硬汉子。其中一个就是大刀王五,现实版的大侠,比郭靖、杨过之流更真实,比黄飞鸿、叶问等人更热血。
大刀王五生于1844年,河北人,原本姓白,八岁沦为孤儿,和弟弟沿街讨饭。某日讨饭到北京顺兴镖局,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便收留他为养子,改姓王。11年之后,王掌柜死,他继承镖局。他从师父那里习得一手好刀法,人称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有两层身份:一明一暗。明里是镖局大掌柜,大镖师;暗地里是洪门的人。
所谓洪门就不用介绍了吧,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孙中山闹了一辈子革命,半辈子是靠洪门兄弟帮忙。谭嗣同能和王五他们混到一起,行为已经超出了书生的范畴。
谭嗣同年纪和王五相差二十几岁,基本是两代人。谭嗣同认定王五是大侠,并跟着王五学武术。王五阅人无数,认定谭嗣同为人中豪杰。两人不仅结成忘年之交,而且烧香磕头,结为把兄弟,感情十年不变,堪比桃园结义的那几人。
王五是大家的首领,大家喊他“五爷”。谭嗣同排行老三,大家喊他“三哥”。通臂猿胡七,人称“七哥”。他是那帮大老粗中唯一的读书人。大家都知道三哥是读书人,书念得很好,而且没有架子,乐意听他谈古论今。大家也都知道三哥是官家少爷,自己游走在黑白两道。但是大家依然相信他,拿他当自己人。
大家在一起称兄道弟十年,驰骋江湖十年,刀口舔血。闲暇之际喝酒吃肉,粗声大笑,有时讲点黄段子,日子倒也快活。 
03借刀杀自己 
甲午战争之后,谭嗣同从大侠变成一个改革者。
尽管他不屑考试、不去拉关系,却赶上了历史变革的关头。当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时,梁启超和谭嗣同就是新派人物的代表。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谭嗣同刚进北京就被委以重任,成为“四京卿”的核心。尽管和变法的战友们一样,谭嗣同也没有行政管理经验,但是他至少经受过社会的历练,而不仅仅是书本。
如果新法成功,君主立宪,谭嗣同有机会出任内阁总理。
正因谭嗣同的行动能力,所以维新派关键时刻让他去劝说袁世凯。
这里有一个问题:谭嗣同原本对帝国肉食者失望至极,他的大侠朋友们也都是洪门中人,怎么没像孙中山那样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之一:他也是华夏文化中泡出来的,对传统世界恋恋不舍。
答案之二,他遇见了康有为。
康有为通过《新学伪经考》告诉大家,咱们之所以如此落后,是因为咱们正统的思想被那帮该死的权贵误解了。康有为告诉大家,只要恢复孔子思想的原本目的,就可以再一次雄起。再通过《孔子改制考》告诉大家,孔子其实是赞成变革的,阻碍变革的就是阻碍孔子。最后再告诉大家,我们可以沿着孔子的脚步进入大同世界,超越列强。我们可以恢复属于我们的荣光。千言万语一句话,变法可以图存。
谭嗣同想过采取激烈的方式。但是历史告诉他,通过激烈的方式改变一个王朝,必然是长时间的战乱,血流成河,尸骨如山。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走那条路的。而且他一直在国内,没有像孙中山一样跳到圈子外面看世界。即便是孙中山,也想过改革图存。
所以谭嗣同选择紧跟康有为去试试。
——试错。
9月18号后半夜,袁世凯用半夜的时间想好对策,决定出卖维新党人。
维新派之中,最容易逃走的就是谭嗣同。日本人愿意帮助他逃走。他还是大侠,有很多大侠朋友,完全可以自己逃走。但他选择留下,为变法承担责任。谭嗣同到日本会馆和梁启超道别:“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已经下定决心,要血荐。
所谓血荐,就是借刀杀自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04无声的战争 
三十六计之中的“借刀杀人”是许多阴谋家的最爱。但是敢于借刀杀自己的,古来少有。谭嗣同就是少数中的一个。他和慈禧太后之间有一场战争。
戊戌政变之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抓人的问题。
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抓住了戊戌变法名义上的老大。
接下来理当快刀斩乱麻,把所有能抓之人全部抓住,不惜一切代价。
朝廷抓捕康有为的时间最早,但是很巧,恰好在康有为逃走之后才抓人。
朝廷也在抓捕梁启超,而且是碰面了,错过(梁启超借日本人掩护)。
慈禧太后9月21号控制了光绪皇帝。光绪改革的核心结构为“四京卿”,谭嗣同是四个人的核心,理当立马抓人。奇怪的是,直到4天之后的9月25号,朝廷实在等不下去了,才动手。一心求死的谭嗣同苦等了好几天。
这事应该反映出慈禧当时的犹豫,她在给书生们逃散的时间。她此次政变非同小可,除了权力之外,还关系到和汉人精英之间的合作。
慈禧的策略实际是在慢慢地增加压力,让书生们自己承受不住作鸟兽散,让维新党人失信于天下。让天下人看见,他们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书生,是没有担当的男人。然后她自己顺其自然地复出训政,顺便把甲午战争失败的黑锅送给帝党。因为甲午战争开打时皇帝在前台,慈禧老太太虽然掌控实权,却退居二线。
但谭嗣同偏偏不走,坐在会馆中等着,等慈禧太后的刀。
站在人生尽头,他想到了出生入死十年的兄弟们,曾经纵横天下、相约生死。谭嗣同写信诀别:“五爷、七哥及各位兄弟:变法维新本未期其能成,弟之加入,目的本在以败为成,叫醒世人。真正以为能成功者,大概只有康先生一人而已。皇上是满人中大觉悟者,受我等汉人影响,不以富贵自足而思救国,以至今日命陷险地,弟义不苟生;兄等昆仑探穴,弟义不后死。特留书以为绝笔,愿来生重为兄弟,以续前缘。嗣同顿首。戊戌八月九日(二十四号)。”
——信写得并不算委婉,但写足了兄弟之情。
站在人生的尽头,他想起年迈的父亲,那个老官僚。他们父子之间人生价值观冲突很大,曾几何时彼此很不爽。但现在做儿子的要先走,不仅不能在父亲膝下尽孝,还要让老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写信如下:“父亲大人膝下:不听训海,致有今日,儿死矣!望大人宽恕。临颖依依,不尽欲白。嗣儿叩禀。戊戌八月九日。”
——寥寥数语,道尽心中的惭愧。
站在人生的终点,他想起了他的妻子。多年漂泊在外,离散时刻甚多,欠她太多。本该执她之手、与她偕老,而如今留下她一人独自面对人世种种!曲曲心思难以表达,他写信如下:“闰妻如面: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迎陵毗迦同命鸟,比翼双飞,亦可互嘲。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我与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待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戊戌八月九日,嗣同。”
 ——这是世界上最优美感人的情书之一。不是因它出自那个时代品格最高的男人之手,而是其中浓浓的情意,那情意便是站在地狱边缘对生命另一半的留恋。
过了今夜,我将命丧地狱之中。
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我的爱人,别了,想念你们。我会在另一个世界为你们祝福。
9月25号清晨,他等来了官府的兵勇和镣铐。
9月28号,谭嗣同被押到北京菜市口,问斩。
一起人头落地的还有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他们合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从容站在刑场上,从容地观察着滑稽戏。他看见滑稽的刽子手拿着鬼头刀。维新初衷,就是唤醒麻木的国人。刽子手也在国人之列,但是他不仅未醒,反而手握鬼头刀,要拿刀砍下自己的脑袋。
更滑稽的是监斩官刚毅,特权阶层里的一员,国家腐败的蛀虫。正是他们的贪婪腐败导致帝国堕落,导致新法无法推广。如今他代表朝廷来监斩。他本是一个应该沉入时光之河的蛆虫,却因为监斩谭嗣同而被写在了史书上——用“屎”写上去的。
刚毅虽然看起来神气活现,内心却是恐惧的。他的座右铭:汉人强,满人亡。他虽然杀了谭嗣同,依然没有落得好下场。日后八国联军进京,他跟着那个小脚女人向西窜逃,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狗一样死在半路上,活该。
最滑稽的一幕还是围观的老百姓。人山人海,兴高采烈,如同看戏,而且是不收门票的。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这就是我要拯救的同胞!这就是我要唤醒的同胞!
当年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有那样一群人在围观。当年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也有那样一群人在围观。如今轮到谭嗣同。
看到那一幕,谭嗣同的心情如何?是爱?是恨?当年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心情如何呢?罗马鲜花广场上的布鲁诺又如何呢?其实他们的心情都是一样:我的事业是对的。
耶稣基督传教,给世人以爱和希望。
布鲁诺坚持自己的研究,是要给世人以真理。
菜市口的谭嗣同,是要唤醒麻木的奴才们的自我意识。
如果世人理解爱和希望,那么就不会有耶稣基督;如果世人坚持真理,那么就不会有布鲁诺;如果世人不做奴才,那么就不会有谭嗣同。
他们流血了,丧命了,但是做对了。
所以谭嗣同的最后遗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身首异处。他的魂魄在空中飘散,漂游在人群中,看着麻木的同胞们拿着馒头去蘸人血治病。这就是需要我用生命和鲜血唤醒的同胞,他们现在是麻木的、卑微的、可恶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等到他们驱除掉身上的奴性,他们那卑微的身躯会高大起来,将爆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能量,将让天地变色。
我死,同等于生,复生(谭嗣同,字复生)。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哈哈哈…… 
05谈谈死亡 
孟子说: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为何要死?这是谭嗣同留给后人的最大谜团。
在本人看来,答案可以分成精神和现实两个因素。
先看精神因素。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原本可以活,最后却选择了死。我们称之为殉道者。只是对不同的人,殉道的含义不一样而已。对某些人而言,殉道即为殉情,如梁山伯和祝英台那般。
对另一些人而言,殉道即为殉义。荆轲明知刺秦必死,不论成功或失败,依然前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是去殉义,殉他和田光的朋友个人之恩义,殉燕国与秦国的国家之大义。
对另一些人而言,殉道即为殉道。比方说文天祥,面对元帝国宰相之位岿然不动。他可以不死,但是他愿意去死。因为他的精神世界留在南宋,留在汉人世界。
千百年来,农民世界首次被牧民征服。文天祥不想做牧民的宰相,只想守护汉人道统,挥笔写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是殉梦。痴男怨女的情,其中的美妙滋味,他已经尝过。如果每一次尝过感情的美妙就去自杀,那不是殉情,是神经病。荆轲殉义,那是因为他明白对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言,个人之恩义和国家之大义都不能抛。只有鼠目寸光、利欲熏心之辈才会去做不义之人。荆轲显然不是那种人。文天祥殉道,是因为他明白神州沉沦、道统破损,需要有人用鲜血和头颅去陪伴它,证明它的高洁。
梦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大家可以期盼它,可以领略它,可以描述它,但是不能抓住它。可以说它虚无缥缈,也可以说它实实在在。但不论如何,梦终究是一种希望。只要希望还在,那么现实不管多么糟糕,都是值得的。
再看现实因素:汉语中有一个词,承担
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就是因果律:有行动就会有结果。站在人类社会范畴看,每个人都要为自身的行为结果负责。
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付出,那是自私鬼和强盗干的事。
只知道行动、而不敢面对后果,那是投机倒把者和忽悠家干的事。
人生于世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自私鬼和强盗的生存方式,也可以选择投机倒把者和忽悠家的生存方式,企图不劳而获,从不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但是不要指望通过这样的选择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个人犹如此,国家或组织也是一样。
清帝国的破产,根源在于信用破产。每一次战争都要割地赔款,完全失去了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戊戌变法也是一样,宣传一套新法出来,让天下人遵守。天下人凭啥相信你们啊?仅仅因为你们口吐莲花、巧言令色么?天知道你们是不是画饼充饥。
检验的唯一办法就是承担。要么能解决问题,如明治维新,如商鞅变法。要么就是面对失败的态度。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大家一溜烟跑干净,还指望什么取信于天下人?
各国变法者都有流血牺牲。不是那些人喜欢流血牺牲,是因为面对艰难困苦时,变法者需要取信于天下。看看吉田松阴,就是用自己的血唤醒后来人。
千难万难,最难叫承担。谭嗣同用他的生命承担了维新党人的一切,承担了维新党人对天下人的诺言。这个世界不管如何变化,最终的最终,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敢于用生命担保诺言之人,才值得信赖。
所以谭嗣同可以不死,却选择去死,不是伤勇,而是大勇。
只有大勇之人,才能从容承担巨大的历史使命,才是值得信赖的。所以我们记得谭嗣同之时,请首先记得,他是一个优秀的男人,他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一个敢于承担的男人。
谭嗣同之死造成两个结果。
结果之一:堵住了天下有志之士(汉族精英)和利益集团合作的通道,只要不和他们合作,他们迟早得完蛋。
结果之二:把天下豪杰(汉族精英)推向了革命之路。
谭嗣同死前,汉族精英赞成和朝廷合作的,文人如章太炎,武人如蔡锷,都是支持改良派的。
谭嗣同死后,他们拿起笔或枪,和朝廷决裂。这正是谭嗣同想要的结果。
——谭嗣同,大勇之人。清廷要了谭嗣同的命,谭嗣同诛了清廷的心。
——谭嗣同,历史抉择时刻的绝命之人,也是博弈的牺牲品。
当权者并不需要谭嗣同这样的人,但这个世界需要。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44076.html

(4)
上一篇 2022年2月14日 下午12:43
下一篇 2022年2月14日 下午12: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