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在欧洲爆发?

作者:后沙

本文转载自:后沙月光(ID:HSYGLGJ)

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紧张,2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不会派兵救援乌克兰,他说因为这可能会引发“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在欧洲爆发?

如果俄乌开战,美国不出兵,就不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并非如此,人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也并没有第一时间参战,而是欧洲各国先打成一片。

拜登当局的手法同样是想将欧洲推向战争,美国则等待时机下山摘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在欧洲爆发?

向来与美国狼狈为奸的英国,已经将军队部署到立陶宛的鲁科拉地区,并举行了北约“强化前沿部署”(eFP)启动仪式,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还在请求美军永久性地驻扎立陶宛境内。

2月7日,法国也派兵到爱沙尼亚境内举行军事演习。

接下来,美国还将指挥北约军队在北约军演将在捷克举行“Steadfast Cobalt 2022”军事演习,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境内举行“Trojan Footprint ”演习。

美国除了在陆地上对俄罗斯舞刀弄枪之外,2月12日俄军在本国海域发现了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潜艇。

俄罗斯黑海舰队有30多艘舰艇从塞瓦斯托波尔和新罗西斯克出海,准备举行海上军事演习。

很显然,在俄乌边境陆上军事危机之外,海上冲突的危险也在加剧,冲突双方将是北约与俄罗斯军队。

与其说拜登在用“世界大战”来形容局势危险性,不如说是美国在用“世界大战”勒索全世界,包括它的盟友们。

一百多年前,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是因为欧洲各国身不由己吗?从本质上来说,这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成熟之后的总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前,欧洲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贸易市场、能源产地、战略优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沙俄进行战争总动员,向奥匈帝国宣战。

8月1日,德国向沙俄宣战;8月3日法国向德国宣战;8月4日英国参战,其它国家都先后卷入了这场战争。美国则在忙着向两边出售军火,它直到1917年4月6日才参加战争。

欧洲列强是在履行盟约吗?盟约只是借口,因为它们各自都有发动战争的动机,只是需要一个时机而已。

英国要遏制崛起中的德国,以避免英国商品失去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优势,英国还想夺取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地区以巩固它在埃及的地位,确保印度殖民地的安全。

德国准备从英法势力范围获得殖民地,从沙俄手中夺得乌克兰、波兰(俄属)、波罗的海地区。

沙俄想瓜分奥斯曼帝国,占领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夺取君士但丁堡,还有奥匈帝国的加里西亚地区。

法国想占领德国的产煤区萨尔,以及在1870年战争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让德国不得翻身。

两大军事集团因此形成:

一边是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组成的同盟国;一边是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跳来跳去),以及后来的美国、日本等国组成的协约国。

英国、法国、沙俄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这几个强权不是正是组团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在欧洲爆发?

所以,一战是帝国主义强盗之间的战争,没有任何正义可言。

列强在对外掠夺上是抱团出现的,然而欧洲列强之间又有着深刻的矛盾。

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发展了40年左右时间,其国内已无法容下资本扩张的力量,它需要在国外寻找新的场所,这必然触犯到英国的利益,必然使欧洲固有的量格局产生变化,然而谁也不想把自己那一份让给德国。

英国传统敌人一直是法国,自1688年以来,任何一次欧洲冲突,英国都与法国为敌。

两国在欧洲之外也经常要争夺同样的地盘,1898年英法军队在非洲就差点因摩洛哥问题在苏丹开战。

在东方,英国与俄国是死敌,俄国人对君士坦丁堡觊觎之心和向印度扩张的野心,是英国的恶梦。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世仇。

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矛盾重重,德国必须在维也纳与圣彼得堡之间做出选择,而它必然会选择维也纳。

因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一旦分崩离析,德国就准备接手那些碎片化的小国。

反而是英德之间没有领土争端,没有不解世仇,也没直接冲突,德国更没有直接威胁到印度,但英国却认为德国的战略威胁远要大于法俄。

当德国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时,英国开始调整外交方向,1908年,英俄在爱沙尼亚的里瓦举行元首会晤(英王爱德华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告英俄关系翻开新篇章。

然后是英法首脑会晤,英法俄三国变得友爱起来。

英国为什么要跟两个敌人改善关系,来对付一个没有直接冲突的德国?

因为德国国力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它对英国霸权构成了真正的挑战。英国如果要逼德国接受旧秩序,就必须拉拢法俄让德国就范。

德国在主观上并非一定要挑战英国霸权,但当德国国力发展到某个节点时,客观上必然与英国出现冲突。

虽然美国崛起也非常迅速,但美国行“门罗主义”,趟欧洲浑水,这位盎格鲁-撒克逊兄弟不仅不如德国可怕,而且还可以帮英国对付德国

然而,英法俄结盟遏制德国,不仅没能使德国屈服,反而激发了德国人的斗志。原先德国非正式国歌是针对法国的普鲁士歌曲《莱茵河上的警惕》,后来变成了《德国至上》。

为了遏制德国,英国向法国让步,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特权,换取法国放弃对埃及野心,英国甚至允许俄国将来可以进入君士坦丁堡。

而德国的梦想却是:今日欧洲之德国 ,明日德国之欧洲。

俄国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一败涂地之后,只剩下欧洲方面还有一些军事力量,而经济则面临崩溃。

俄国只能不断地向法国借款,累积到了25亿法朗,在农业丰收情况下还能维持经济。结果1913年全俄歉收,收支无法平衡。 

沙皇面临两个选择:宣布破产或进行战争。他必定会选择战争,打赢,有机会翻身;打输,无非也是破产下台。

德国也在备战,它认为英法俄会用战争打垮自己。在陆军力量方面,英国有20个师、法国有74个师、俄国有108个师,德国只有94个师。

德国需要时间,也需要寻找有着共同利益的盟友。当两个军事集团慢慢形成时,大战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萨拉热窝事件,跟德国没有直接利益关系,那是奥俄矛盾,就像法德在莱茵河左岸的争端跟奥匈帝国没有直接关系一样。

如果德国有耐心,它还可以等下去,因为英法俄这个矛盾重重的“同盟”根本无法长时间维持下去,

但德国还是立刻卷入了战争,放弃了政治解决可能性,它认为击垮对手的机会来到了。

这场大战造成了1000多万士兵死亡,2000多万人伤残,无数人变成了乞丐,还带来了500多万名寡妇,1000多万名孤儿,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但对于资本家来说,这些只是数字而已。

重新瓜分后的世界,只要符合它们的利益,一切都不在话下。

美国摘取了最大战争红利。二战,也是如此,美国一举取代了英国,成为了西方领袖(霸主)。

到了21世纪,帝国主义仍然奉行帝国主义逻辑,无非是披了一件“民主自由”的外衣,对于它们来说,以英美为核心的G7集团就是“国际社会”。

其它国家只有两个选择:

要不被奴役,要不被毁灭。

美国面对现在的国内困局,它不是不想发动世界大战,而是不敢。

它又是想让别人先打起来,打个两三年,最好欧洲各国都卷入跟俄罗斯的战争,然后美国再下山摘桃。

然而,中俄没有结成军事同盟,这对人类和平的意义更加明显,美国无法利用欧洲战争拖中国下水。

如果中俄军事同盟出现,那将不会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同盟,而是会有好几个国家参加(寻求保护)。

当两个军事集团处于高度对抗时,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全面战争,幸运的是,并没有存在这种局面。

因此,谁是战争贩子,谁在捍卫和平?一目了然。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44781.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2月16日 下午12:30
Next 2022年2月16日 下午2: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