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本文转载自: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来源丨央视新闻

在今天的比赛中,我国选手谷爱凌,苏翊鸣分别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和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决赛中斩获一枚银牌和一枚金牌,祝贺他们!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央视新闻
我们在观看比赛时,往往会有这样两个疑问:第一,怎样才能判断运动员的动作完成得更好,得分更高?第二,解说员所说的“1800”“1440”“1260”等动作,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接下来,咱们就来一起看一看。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01
怎么估计运动员的成绩?

首先是动作的完成度:如果一套动作进行下来,运动员的起跳方向、跳起后在空中的姿态、身体动作都非常清晰,落地后姿态稳定,没有单脚站立、手或臀部触地的情况,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套动作的完成度是比较好的。

如果运动员出现了失误,比如摔倒、手触地等情况,很显然是要被扣掉分数的。
其次要考虑的是动作难度:也就是我们在比赛中看到的运动员们起跳时,解说员所说的各种专业术语,例如“1080”“1440”等。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央视新闻
运动员起跳之后转体周数越高,难度越大,成功完成之后也就越容易获得高分。
在起跳过程中配合各种抓板动作,例如日式抓板、安全抓板等,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除此之外,自由式滑雪中存在正滑和倒滑,倒滑起跳难度要更高;单板滑雪中还会考虑运动员的正反脚,即是否为惯用脚在前起跳。非惯用脚在前起跳也容易获得更高的分数。
总的来看,反脚起跳、空翻动作、加入抓板动作、转体周数更多的运动员,在成功完成后容易获得更高的分数。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得分因素就是运动员的技术突破。如果某位运动员完美达成了之前没人尝试过或没人成功完成的动作,很显然也会打动裁判,获得更高的分数。
除了以上三点,在整套动作中的腾空高度动作多样性动作是否流畅不拖泥带水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得分。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02
怎么看转体的角度?

解说员所说的“1800”“1440”“1080”等动作中,这里的数字代表运动员起跳之后的转体角度。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我们经常会看到运动员们在比赛中挑战更高周数的转体动作。

 

常见的数字包括900(转体2.5周)、1080(转体3周)、1260(转体3.5周)、1440(转体4周)、1620(转体4.5周)、1800(转体5周)、1980(转体5.5周)等。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央视新闻

另外,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中还会在转体的同时加入难度更高的偏轴转体。偏轴转体术语上称为“cork”,如果运动员动作是转体1620+cork1080,并不是说他水平转体了四圈半后又偏轴空翻了三圈、一共转了七圈半,而是总共四圈半的转体中有三圈是偏轴完成。

 

例如今天苏翊鸣夺金的“1800”动作,换算成我们熟悉的高度就相当于从50米(约17层楼)高的地方向下冲刺,冲上大跳台后再在空中旋转5个整周,之后还要保持稳定落地并滑行到终点。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央视新闻

说起来简单,但运动员除了要克服本能带来的高度恐惧,还要在多次旋转之后找到平衡并稳定落地,其中的难度是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的。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03
空中转体,有什么秘诀?

在比赛中,我们看到运动员们脚踏滑雪板,借助坡面或U型雪道腾空而起,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场面。那么,运动员们是如何在空中扭转身体,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呢?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央视新闻

要想掌握空中转体的秘诀,先要了解新的物理学概念:力矩和角动量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个可能已经想不起来的概念——杠杆。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我们就学习过“杠杆”的概念,力矩在当时也曾经提及。

 

力矩的公式为力矩=力×力臂,即M=r×F,但此处并不是简单的乘积,而是矢量叉乘(让我在此进行亿点点解释)

 

专业来讲,我们设r为作用点到转动轴的距离,也叫力臂,而F是转动所施加的力,将F矢量分解后可以得知:真正起转动作用是垂直于r的分力Fy。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作者

对应过来,运动员在雪道上的姿态也是倾斜的,并在随时调整身体倾角达到改变重心位置的目的,从而使力臂的角度尽可能与重力垂直,产生更有效果的力矩,起到最好的转动效果。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网络

前面提到,转体周数越多,运动员可能的得分就会越高。那么,短时间内如何转体更多圈?这里就需要引入角动量守恒的概念。

 

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动量。动量(P)表示为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即P=mv,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

 

而角动量(L)则可以简单理解为物体的动量(P)和力臂(r)的乘积,即:L=r×P。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先简单认为角动量与物体质量与转动速度有关。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角动量守恒指在运动过程中角动量不发生变化,刚才我们解释了力矩的作用,那么现在用同样的模型再说明一下角动量的作用。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来源丨作者

我们把动量的表达式P=mv带入角动量的公式后得到L=r×mv,从公式可以看到,当角动量守恒即L不变时,如果使转动半径,也就是力臂r减小,就会直接导致速度v增大。

从50米高空冲下再转五圈,苏翊鸣「1800」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所以,当运动员从跳台起跳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看到他们将身体屈起,尽可能减少力臂的大小,使速度增大,以达到短时间内转体周数更多的目的。
截至目前,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会一共获得六金四银两铜的奖牌数,金牌数已超越历史最好成绩。让我们再次祝贺中国队的健儿们,期待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综合自公众号:北京晚报、丁香医生、央视新闻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45809.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年2月17日 下午2:00
Next 2022年2月18日 下午12: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