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文化纵横(ID:whzh_21bcr)
若我们将视野拉回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会发现面对中国与世界的剧变,国人在这14年间不断寻找自身的历史定位。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不断震荡,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从占主流地位渐渐边缘化,“国际接轨论”所主张的体制转向设想被抛弃,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随之兴起。这一思潮主张,必须从自身传统中、从儒释道泉源中寻找当代中国治理的灵感和启示。
本文指出,自由主义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试图在中国道路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普遍主义。当代中国各种思潮的分裂矛盾,远胜过价值的整合协调。而北京冬奥会从“我”到“我们”,从中国到全世界人类,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普世主义的世界想象,尽管还不成熟,但它预示了中国的新世界主义正在觉醒。北京冬奥会将其代表东方的美学艺术与西方的科技体系融合得十分到位,这其中的普遍主义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仅从内部重建价值是不够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新世界主义已然觉醒。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国际观察”专栏特稿,原题为《北京冬奥会:一个新世界主义的中国正在觉醒》,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文化纵横新媒体
“国际观察”特稿
北京冬奥会:
一个新世界主义的中国正在觉醒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人们从2022年的冬奥会对比2008年的夏奥会,发现了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民在这十四年间的巨大变化,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足以反映中国人世界观与文明观的内在变迁。
从开幕式的雪花意向,到“和平鸽”的美好诉求,到闭幕式持续30分钟之久的与各国运动员欢腾跳跃相伴随的“欢乐颂”……总导演张艺谋说:“冬奥会不再像过去那样谈五千年以来我们的强烈愿望,说我们有很多家底,向世界介绍自己。这次我们大声说出‘我们’,就是全世界人类。”
冬奥会可从体育、科技、政治等多方面解读,但从文化文本解读的角度看,它反映了中国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定位变迁,其中包括了最深层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道路与普世价值的关系、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人类社会的普遍性的关系。
解读冬奥会,可为今日与未来的中国,寻找到合理的自我价值判断与正确的道路选择。
▍一、2008年以来发生了什么
从2022年回头望去,世界巨变,一切不复旧貌。认真总结,有三大原因导致世界发生结构性变迁:一是中国崛起,二是全球金融危机,三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新技术革命。其中第一、第二件大事,都发生在2008年。
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它被视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自08年至今,中国GDP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增长每年的增幅都占世界增幅的30%以上,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产业链深度融入全球,与100多个国家贸易往来占该国对外贸易的首位,中国制造业是数个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总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为首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首次面对如此强有力的全面挑战,中国崛起的因素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持久而深刻的内在动力。
2008年,与夏季奥运会同步,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危机之下,华尔街金融巨头倒闭,债务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美国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此同时,危机传导到欧洲,引爆欧债危机,希腊等南欧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引发的持续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秩序深刻调整,西方发达国家所占份额持续下降,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份额不断上升。与之相伴随,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生剧烈震荡,西方社会内部思潮大变,自由主义衰落,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特朗普当政与英国脱欧,成为西方社会内部分裂的两大标志性事件。
从2008年到2022年,面对中国与世界的剧变,中国人不断重新寻找自身的历史定位。在这十四年间,自由主义思潮从占主流地位渐渐边缘化。在此之前,“与国际接轨论”是主导性思潮,其实质主张,是在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之后,政治与社会发展也必然与国际接轨,转向西方体制。然而金融危机之后的西方社会震荡,冲毁了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西方幻想,也警醒了广大的干部群众和青年,自由主义的政治与文化主张日渐失语。
与自由主义失语的同时,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应对新自由主义猛烈冲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之际,文化保守主义成为一支平衡西化思潮的重要力量。文化保守主义的核心主张是中华文化特殊论,在承认工业化、现代化的必要性前提之下,认为中国国情与历史文化有特殊性,不可能将中国文化并轨对接到希腊罗马和基督教上去,在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上,中国必须回到自己的传统,从儒释道泉源中寻找当代中国治理的灵感和启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极致,是主张“中华文明中心论”,为对抗“西方文明中心论”,这一思潮从地理因素、制度沿革、历史经验、文化心理等多种维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认为针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只有奉行中国价值才可能真正走的通,中华文明是传承几千年、可以现代化并与西方价值并行不悖的一套价值体系。
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推动下,官方的价值主张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来源,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正从早期的“五·四”反传统转而与传统文化实现历史性的和解。
▍二、中国道路正在尝试开辟新的普遍性
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乃至今天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保守主义,它们都试图在中国道路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普遍主义。自由主义主张直接对接到西方民主、自由、宪政的普世价值。中国社会主义在毛泽东时代是主张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结合,其实质乃是将阶级政治推广到国界之外,实行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而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举起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其内含是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应寻找彼此相容相处之道,以“和而不同”、“尊重彼此价值”的胸怀,共同经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至于文化保守主义,虽然强调中国特殊论,但其内在的主张也是从中华文明开出现代化的普遍主义之路。
自2008年以来,当代中国的各种主义思潮正处在关于未来世界和未来价值的诤讼缠斗阶段,价值的分裂矛盾远胜过价值的整合协调。因此,关于中国与世界、关于我们是谁?我们的主张是什么?什么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问题一直处在尖锐的冲突与紧张状态中。
▍三、北京冬奥会的含意:一个新世界主义的中国正在觉醒
北京冬奥会从“我”到“我们”,从中国到全世界人类,它客观上提供的是一个普世主义的世界想象,尽管还不成熟,也有些犹豫,但它确实预示了中国的新世界主义正在觉醒。
历史地看,西方人关于西方文明的一整套论述,在19世纪才完全定型,但是西方崛起是早就开始了。西方力量兴起的两个标志性因素,一是文艺复兴,二是科学技术。在这两大力量作用下,西方文明不断扩展到全球,并在19世纪逐渐形成了包括东方在内的一整套文明论述。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方面,西方形成的知识体系至今仍然影响并左右着当代中国人的文明叙事。
从这个角度看去,北京冬奥会恰恰体现的是文艺与科技的力量。在西方普通观众眼中,北京冬奥会首先是个艺术品,代表了东方美学的极致,展现的是不同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既然能够打动西方观众,说明其中一定有普遍主义的东西。与此同时,冬奥会上的科技元素十分抢眼,各个环节都有科技创新内容,冬奥会将科技与体育、科技与人文融合得十分到位,这其中的普遍主义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建构新的普遍主义,建构新的世界主义,无疑是当代中国思想界的重大任务。这方面,回到“中国特殊论”与“中华文明中心论”是没有出路的,盯住中国历史和中国内部重建价值是找不到方向的。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的中国,今日世界,也是中国的世界,人类当下遭遇的困境不获解决,中国人当下的困难就不可能获得解决;人类未来遭遇的挑战不得到认真的对待,中国人的未来也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出路。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解决自身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建设新的世界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建设新的世界主义与国际主义,中国知识界任重而道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4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