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新浪体育(ID:sports_sina)
新浪体育 · 足球深度策划
日前,中国女足队长王珊珊获赠一套140平米、4室2厅2卫的房子,捐赠方是某房产集团。在此之前,河南省体育局、洛阳市政府还共同奖励了王珊珊100万元。
另一位河南国脚娄佳惠,得到了河南省体育局、焦作市政府的100万元奖励,市长专门通过视频向她表示慰问。
两大赞助商给女足国家队的奖金数额也十分可观:支付宝1300万,其中300万奖励教练组,蒙牛1000万元。
女足主帅水庆霞在不久前的采访中,谈到了个人心愿,“我现在就希望有一个好一点的,也不是说很大的100平米的一个房子”。
女足夺冠,水指导居功至伟,在如今奖励女足、发展女足的舆情与民意导向下,相信很快会有企业出手,满足她的愿望。
奖金、房子等等奖励,都是中国女足团队应得的,是姑娘们用脚实实在在踢出来的。成绩带来了赞誉和关注度,由此带来的企业与资本的跟进,是水到渠成的。
支付宝10年10个亿赞助中国女足国家队,中国太平成为女超联赛三年冠名商(2020-2022),这些都是女足发展的利好消息,但中国女足事业是否由此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是否复兴有望?
也许并不让人乐观。
1996年奥运会,中国女足获得银牌,1997年女足超级联赛随之创立。1999年中国女足夺得世界杯亚军,掀起对女足的全民追捧,“铿锵玫瑰”、“女足精神”,传遍大街小巷。
时任女足主帅的马元安回忆,女足一热,奖励都来了:“1999年世界杯是最多的一次。从1991到1999年一直在国家队效力的主力队员,总计拿到的奖金数字达到了50万元。这还不包括地方上的奖励以及赞助费用。”
“世界杯后,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不少队员世界杯后买了房子,我们教练组的三个成员,也都在世界杯后有了新房子。”
这和今天扎堆奖励的情况是不是很相似?
但就是在1999年前后、女足国家队最火热的时候,女超联赛却一直惨淡经营,没有赞助商,裸奔了8年。直到2005年底,才有某商家临时掏钱赞助女超收官战,总金额是可怜的6万元。
到2006年,女足联赛更是办不下去了,干脆压缩成了赛会制,为了省交通费,赛址选在了京郊山里的八大处。
来看中国女足头号球星孙雯当时的访谈:“感觉回到了10年前,这样下去,以后哪还有女孩儿愿意踢足球啊!”
国脚潘丽娜也说:“没人看,这个地方这么偏,哪有什么球迷。我们也就是自娱自乐。唉,都习惯了。”
2015年,中国女足进了世界杯8强,同一年,女足联赛有了冠名商和转播商:乐视,但这份赞助合同随着乐视的垮塌,只维持了一年多。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爱中国女足和爱女足,不是一回事。
中国女足国家队参加大赛,涉及国家荣誉和民族感情,一旦出了成绩,加上讽刺男足的大众需求,她们的热度会直线飙升。
随着赞助商对国家队的青睐,国脚级女足选手的收入,在世界女足领域里,也已经十分可观。【详见:中国女足收入之谜,别在骂男足时才想起她们】
但女足获得的资源注入,大多集中在头部,也就是国家队层面,作为女足金字塔的塔基部分,也就是地方队,却是另一番景象。
国家队火热,女足联赛冷清,多少年如此。
女足“职业”联赛没有市场,俱乐部队被迫回归地方体工队模式。
江苏女足在2019年夺得国内大满贯(女超、足协杯、锦标赛、超级杯),打到亚洲第二(女足亚冠联赛亚军),却因为江苏苏宁俱乐部的解散,被迫回归专业体制,由江苏省体育局托底。此次亚洲杯夺冠,江苏体育局专门发文,祝贺六名江苏国脚。
广州女足俱乐部在今年也处于停运状态,亚洲杯上一球成名的女足国脚张琳艳被迫申请离队。
因为没有市场,只能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地方体育局为出资办队主体,吸引社会赞助,名为共办,实为公办,这正在成为女足地方队的普遍模式。
全运模式下,女足地方队存在的最大意义,不再是踢联赛,而是四年一次的全运会,为地方体育局拿成绩。
相应的,全运会的奖励回报也会超出平常,这让这项4年一次的赛会制比赛,成为国内女足球员圈子里真正看重的“女足世界杯”。
在全运年,赞助商会适当提供额外的奖励。地方对全运队的投入,往往都数以千万计,第十一届全运会时,湖北女足夺冠奖金总预算超3000万元,江苏队也高达2000万元。
在当年南方都市报的采访中,一位女足姑娘曾这样说:“荣誉是我们追求的,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先吃饱。没钱穿衣吃饭,什么都是白说,一届全运会第三名就有一枚金牌了,通常地方政府只要有一枚金牌,也会给出一定的奖励,再少也会比国际比赛多。”
中国女足联队在去年全运夺金后,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激扬,这样夸赞河南女足选手王莹:“作为奥运联合队的一员,王莹拿到全运会女足项目的金牌,对未来河南三大球项目的振兴以及女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全运会年,你有可能在女足圈内看到一些独具特色的景观。
比如奥运女足国家队参赛名单的疑问,比如女足国脚联队参加全运会并夺得金牌、各省市按国脚名额分享金牌等。
这背后,是全运模式的规则运作。《体坛周报》披露,女足国家队打全运会,金牌会由球员所属省市分享,一个球员算一枚金牌(单个省市封顶两块)。本省市球员入选国家队,等于大概率确保了全运金牌,国脚席位自然趋之若鹜,所以在国家队的东京奥运参赛名单上,出现了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情况。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3年郝伟任女足国家队主帅、备战东亚杯时,部分女足球员为了全运任务,在国家队训练时小心翼翼、害怕受伤的情况。
你可以说,全运模式,并不符合足球这项运动的发展规律。和某些集中资源、攒一批人苦练,就能在国际上出成绩的小众项目不同,足球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积累,金字塔的塔基有多厚多广,决定着塔尖的高度。指望着每四年一次的高潮,刺激出来的只能是中国女足冷冷热热的循环往复。
但你又无法责怪她们什么,也无法对这样的全运模式过多指责些什么。
因为市场无法让国家队之外的女足姑娘们过上体面生活,如果连地方体育局都不搞女足了,很多姑娘将失去这个饭碗而被迫转行,中国踢球的女孩子就更少了。
在女足联赛职业化中途半端之际,很多球员要靠“体制内踢球”的工作保底,水庆霞就明确说出过这种无奈的现状:“想要职业化,但你市场没有到这个程度。你说给你一年50万,你愿意放弃体制内(编制)吗?”
女足国脚们登上了塔尖,处在聚光灯下,但在她们下面,女足塔基的生存状况,却不那么光鲜靓丽。
国脚王霜一句名言常被引用:“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不再是为了讽刺男足,什么时候你们的支持,是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中的我们,还有俱乐部其他踢球的女足球员们,给她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那么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
什么时候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