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开启:双方处于摸底、试探对方要价的阶段

作者:霍思伊 曹然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俄罗斯和北约的冲突也许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一旦发生,将不仅是欧洲的灾难

俄乌谈判开启:双方处于摸底、试探对方要价的阶段

本刊记者/霍思伊 曹然

“核战”阴云下,俄罗斯、乌克兰双方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的首次和谈终于启动。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月28日,俄罗斯代表团和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靠近白乌边境的地方开始举行谈判。

据俄罗斯卫星网等媒体报道,谈判计划持续的时间不详。此前,俄乌之间的谈判试探曾因地点分歧而中断。但如今,双边正式同意启动无条件谈判。

分析人士普遍将新的谈判动向视为俄“特别军事行动”开展四天后的和平曙光。但27日晚9时许,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命令俄军核威慑力量进入特殊战备状态。此前一天,美国总统拜登还在一份声明中说,世界有两个选择: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或通过制裁“让俄罗斯付出代价”。

俄乌局势真的已经走到引发地区和全球冲突的地步了吗?在剧烈的政策变动,纷繁的各方表态背后,俄乌各自的底线究竟为何?美国、欧盟和北约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就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曾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工作多年的杨成指出,俄乌双方启动的这次谈判是第一轮,但不会是最后一轮。这是双方正式接触的开始,彼此还处于摸底、试探对方要价的阶段,停火的可能性很小。“当然,普京的动作经常出乎意料。”杨成说。

俄乌谈判开启:双方处于摸底、试探对方要价的阶段

俄罗斯代表团和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靠近白乌边境的地方开始举行谈判。(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屏)

这次谈判只是一个摸底,停火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新闻周刊:在谈判开始前的24小时内,俄乌双方围绕谈判地点展开了反复博弈。为何会有这样的博弈?

杨成:俄罗斯此前多次表达过不和泽连斯基政府谈,一是认为他在破坏明斯克协议,是普京定义的2014年“颜色革命”后的非法政权;二是在俄罗斯的认知里,乌还不够格和俄对等谈判,要谈也首先是和美国和北约谈。而现在,乌克兰的处境不再像2月24日俄军开始“特别军事行动”的时候那么被动,得到西方支持的乌当局底气有所提升。

另外,此次俄军进攻基辅是从白俄罗斯取道。在基辅看来,白俄罗斯就属“帮凶”。尽管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一再表示没有白俄罗斯军队参战,但泽连斯基一开始仍然拒不同意。在卢卡申科和他通话并保证代表团出发、谈判和返回期间,白俄罗斯境内各式武器装备将不会有任何动作的情况下,最终,经过双方协商,谈判地点安排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带的戈梅利州。

眼下,俄乌双方所进行的是一场包含心理战、地面战等多种形式的混合战争,背后是俄乌双方进行心理较量的复杂博弈。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这次谈判结果有怎样的预期?俄乌双方是否有可能达成停火?

杨成:这次谈判注定了可能只是双方在当前战况背景下试探彼此可妥协空间的一次接触。历史上看,没有任何一方在双方还在交战的情况下通过一次谈判就谈定所有条件。而且,由于这次冲突事关两国国运和欧洲安全的未来前景,除非俄军突然取得决定性胜利,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将是常态。

按照普京对乌“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思路,除了解除乌克兰军队武装外,实行政权更迭也是其中应有之义。在2月21日关于乌克兰问题的长篇讲话中,普京特意强调2014年乌克兰政变后所有上台的基辅政权都不具备合法性。从这个角度看,泽连斯基下台是俄罗斯的既定目标。最终,俄罗斯如果像普京所说“不占领”乌克兰,促成乌克兰“中立化”是一个必然选择。

现在看来,普京的目标是要推翻泽连斯基政府,再跟新政权谈中立。更进一步,俄罗斯会要求乌方在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再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并对一些乌官员进行清算,惩罚他们对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族人实行的歧视政策。我相信,普京的这些立场或者说要价肯定会在俄乌谈判中提上日程。

但乌克兰也有在泽连斯基看来无法退让的底线。开战后乌方一直说“中立化”可以谈,但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条件作为前提去谈。在当下整体军事局势还不明朗的背景下,双方达成实质性妥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会马上停火。谈判情境更可能是重申各自原则和立场,并尽量争取获得彼此均可接受的妥协,不排除也可能谈崩。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种观点认为,俄乌之间的谈判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俄罗斯和北约来谈,你觉得,近期北约同意和俄罗斯重启谈判的可能性有多少?

杨成:可能性很低。俄罗斯对北约的战略意图,就是它在2021年12月17日向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提交的安全保障草案中提到的三点:第一、排除北约进一步东扩并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第二、不能在俄罗斯边境地区部署进攻性武器;第三、不在1997年5月(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前已部署兵力和武器的国家之外,部署额外的兵力和武器,也就意味着1997之后加入北约的国家都要撤出驻军。但问题是,退到1997年之前,也就是退到北约正式东扩前,北约是不可能接受的。

此前在2022年1月,美俄之间已经谈过多次,但都没有进展。现在如果俄罗斯要求北约接受乌克兰成为一个中立国,而且还要求承认乌东地区两个“共和国”的主权,北约很难接受。尤其是,在俄罗斯在乌军事行动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背景下,其实打的时间越长,俄罗斯在谈判上的筹码会越少。所以,短期内俄罗斯和美国或北约,不太可能就欧洲安全架构的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直接谈判。

现在,欧美对乌克兰的援助和对俄罗斯的制裁,都在层层加码。俄罗斯现在愿意和乌克兰谈,而不是一开始绝不和泽连斯基政府谈,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总之,在乌克兰问题没有一个定论前,俄罗斯和北约及美国的谈判意义不大。

俄乌谈判开启:双方处于摸底、试探对方要价的阶段

俄罗斯代表团和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靠近白乌边境的地方开始举行谈判。(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屏)

俄罗斯和北约不太可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也出现“政策转向”,近期的行动都部分地打破了北约此前的一些惯例。你觉得俄罗斯和北约是否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杨成:不太可能。因为北约对乌克兰采取的策略就是三种路径:第一、在精神上鼓励乌克兰和俄罗斯对抗,如果有需要,北约成员国可以为泽连斯基提供避难场所,使其建立流亡政府,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话语中,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存在的合法性加以消解;第二、扩大武器援助范围,最早,波兰、德国等国只给乌克兰提供头盔,现在已经开始提供防空导弹;第三、就是制裁俄罗斯。在目前的局势下,这三条路已经够用,北约没有必要出兵,这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当然,普京的动作经常出乎意料,开战后也有可能出现很多超出预期的变数。历史似乎反复证明,大规模战争的起点经常充满了黑天鹅因素。极端情况下,俄罗斯和北约的冲突也许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一旦发生,将不仅是欧洲的灾难,也必然是全世界的大麻烦。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的利益目标是什么?

杨成:美国来讲,它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当前的冲突局势将俄罗斯塑造为“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从而使华盛顿得以继续加强自己主导的北约欧洲安全体系,巩固北约内部的团结。也就是说,让整个欧洲的安全都要以北约的框架来界定,而不是法德等国试图争取的欧洲战略自主。美国更深一层的战略意图是,北约内部的团结不仅是为了在欧洲战场上和俄罗斯博弈,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其全球霸权战略,尤其是遏制中国的迫切需要。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经过这次俄乌冲突后,未来欧洲战略自主的前景会怎样?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强调的和俄方共同建设所谓的“欧洲安全秩序”,在短期内还有希望吗?

杨成:前景很不乐观。因为欧盟先天不足,一直没有真正形成独立于美国之外的武装力量和武装体系,或者换句话说,欧洲在国家权力结构上是“瘸腿”的,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支撑,但军事上撑不起来。所以欧洲的安全目前还是由美国提供,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欧洲战略自主的本质,就是不要依附美国,克服对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惯性和路径依赖,这也是一个历史的路径依赖。但在欧洲安全形势越来越紧张的当下,在欧洲自身军事能力建设没跟上的前提下,怎么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脱离?

而且,法德的“穿梭外交”也在这次俄乌冲突中被证明失败了。在危机之前,法德这种老牌欧洲国家,因为自己经历过一、二战,比较倾向和平,所以就开始了所谓的“穿梭外交”,激活了俄、乌、德、法四国就乌克兰问题进行对话的“诺曼底模式”。马克龙1月28日分别和普京和泽连斯基通话,2月8日又去莫斯科和普京共进晚餐,还马不停蹄地去探访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德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积极参与调停,但最后他们发现,穿梭斡旋的结果,就是普京单独对乌进行了军事行动,并且承认乌东两个地区的“独立”,使《明斯克协议》成了一纸空文。

所以,至少在俄乌冲突没有完全结束、俄罗斯跟整个欧洲没有出现任何和解的前提下,法德再去重新介入的可能性非常小,也没有意义。

我认为,欧洲的战略自主不应仅体现在欧洲大陆上,更应该放眼亚太,在全球范围内去寻求自主,比如在中美这样一种新的国际权力转移的结构中,来发挥欧洲特有的角色,比如是否可以采取不选边站的立场,不依附于美国

中国新闻周刊:普京下令把俄罗斯核威慑力量提升至“特殊战备状态”,俄罗斯为何会这么做?未来是否可能会演进成“第三次世界大战”?

杨成:核武器只有在它不被使用的时候才能真正形成威慑。美欧已经针对俄罗斯实行了经济制裁,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去强调自己有核武器,通过一种军事方式应对,其实也体现出俄罗斯国家权力结构的一个特性。

一个国家的权力结构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四大支柱”,其比例分配及投入规模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对外话语和行为模式。俄罗斯是传统军事强国,上述权力结构中军事独大的事实,使其擅长运用强制手段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式的强硬话语处理对外事务,本次乌克兰危机也不例外。

目前,在很短时间内把乌克兰全境拿下的概率已经比较低了。普京的另一个选择是保住乌东地区,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对较高的,俄罗斯近20万大军也没有全部进入乌克兰,还有相当一部分驻守在边境。普京会根据战场形势的千变万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也给自己预留一个可进可退的空间。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专家最近在讨论,普京在俄乌冲突中的一些举动,是否表明他要进一步在实质上推动“俄罗斯世界”?

杨成:在后苏联空间内,民族国家的概念兴起,独联体国家各自在以不同的速度“一体化”,有些国家和俄罗斯关系很密切,有些则是疏远。在后苏联时代,普京之所以采用“俄罗斯世界”的叙事,就是为了借助这种文化和语言上的“苏联遗产”来强化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内各国的影响力,因为只靠经济或政治已经没那么有效了。

2006年,普京在圣彼得堡谈话中阐释了其对“俄罗斯世界”的定义:“俄罗斯世界”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依靠俄语和俄罗斯文化联合的群体,这是一个跨越民族国家疆域边界的概念。但无论他如何表述,从本质上讲,普京在最初构想这个概念时,更多是从防御性的角度去思考的。

但普京在2月21日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讲话中,第一次通过一种叙事把乌克兰作为独立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和主体性给消解了。作为俄乌冲突的一个更隐形的后果,普京的这番话未来可能会产生更深远的外溢效应。从某种程度上,普京在“俄罗斯世界”的概念构建上,已经从防御性走向一种更加进取性的路径。后苏联空间内的一些奉行多元平衡外交的国家,可能未来会有更多担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2361.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年3月1日 下午12:42
Next 2022年3月1日 下午12: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