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南洋时评
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时间3月2日以压倒性票数通过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并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战、无条件撤军。分析人士指,美国通过决议,成功给谈判设置了障碍,可能导致战争长期化、扩大化。
2月24日,俄罗斯大举入侵乌克兰。美国随即在联合国安理会起草决议,谴责俄罗斯的入侵行为。但具有常任理事国地位的俄罗斯行使了否决权,决议无法通过。
美国随即联手众多西方国家推动联大召开紧急特别会议(ESS,Emergency Special Session)。这种会议为40年来首见。上一次召开ESS还是在1982年。
经过三天发言后,会议最后以141 : 5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谴责俄罗斯的决议。五个投反对票的国家是:俄罗斯、白俄罗斯、朝鲜、叙利亚和厄立特里亚。另外有35个国家投弃权票,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伊朗、古巴、越南等。
议案表决前,乌克兰常驻联合国代表获得全场掌声鼓励。表决结束后,各国代表也纷纷起立鼓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大会讯息嘹亮明确:立即停止在乌克兰的战斗,让枪炮安静下来,打开对话与外交的大门。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必须依联合国宪章获得尊重。”
这份谴责(deplore)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要求立即全面无条件撤军的决议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具有政治和道德上的巨大影响力。
西方媒体广泛报道这一决议,进一步凝聚反战、反俄民意。也有媒体开始站在道义制高点,指责投弃权票的中国和印度等国。
受访的分析人士指,这是美国和西方国家领导的一次成功的外交和宣传战。俄罗斯及其领导人被进一步妖魔化,中国和印度等国也在世界舆论场上陷入困境,
因为在西方民众眼里——与魔鬼共舞的,自然不是什么好人;不谴责邪恶,本身就是一种罪。“事实上,这样的看法在中国网民中也普遍存在。在俄罗斯已被贴上邪恶标签后,选择‘中立’是不能被他们所接受的。他们会认为,‘中立’等同于默认,等同于不公开的支持。”
分析人士留意到,西方媒体几乎完全不报道、更不分析,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的发言。但仔细研究这次通过的决议文本,可以看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动机并不简单。
首先,这次交付特别联大表决的决议草案,比一周前在安理会上被否决的决议,增加了谴责白俄罗斯的内容。众所周知,白俄罗斯是目前双方能坐下来谈判的促成者。它与俄乌同属东斯拉夫民族,作为兄弟国家和两国的邻国,确实具有促成谈判的独特优势。
在白俄罗斯提供谈判场地和安全保障,令到俄乌谈判得以艰难开启后,联大通过的决议居然也谴责白俄罗斯,这是什么操作?是要把促成谈判者也变成恶魔吗?那这谈判,还要不要谈呢?
在战争刚爆发时,要求俄罗斯停火、谈判、无条件撤军,可以理解。但在双方已经开启谈判后,决议还要求俄罗斯无条件停战并撤军,那么请问双方还要谈什么呢?双方要谈的,原本不就是停火和撤军的条件吗?
从右到左是:纳粹旗、乌克兰旗、北约旗
显然,通过决议谴责促谈方,同时谴责谈判中的一方,给另一方拔高谈判要价(无条件撤军),这会有利于接下来的谈判吗?还是在给谈判制造障碍?
在特别联大上,俄罗斯代表直接警告,通过这份决议,或导致紧张情势进一步升温。这显然是道出了事实。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张军也指出:“这项决议草案事先没有在全体会员国范围内进行充分磋商,没有全面考虑当前危机背后的历史经纬和复杂矛盾,没有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重要性,也没有突出推动政治解决、加大外交努力的紧迫性。这些都与中国一贯坚持的立场主张不符。”
所以中国“不得不”投弃权票。仔细研究张军的发言,所谓“历史经纬”、“复杂矛盾”,“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都是在安理会投票时表述过的。但没有“充分磋商”,没有“突出推动政治解决、加大外交努力的紧迫性”,则是最新表态。显然是有提案国给决议草案新埋的“雷”,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意图呢?
分析人士指,中方对这次俄乌冲突的立场非常清楚: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不轻易给俄罗斯贴“侵略国”标签。
因为俄罗斯已表明,无意占领乌克兰,而是要求其“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这一要求与北约东扩、乌东冲突、以及新纳粹的崛起和屠杀平民事件有关。这是中方多次强调“历史经纬”的原因。
中方另一关键立场是要求各方克制,避免事态升级,尽快开始谈判,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争端。这一立场被简称为“劝和促谈”。
但北约各国及其媒体刻意不谈历史,曲解中方立场,不仅要摆脱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等导致当今俄乌冲突的历史责任,也是在进一步抹黑他们东扩的最终目标——俄罗斯,合理化其东扩理由。
更阴险的是,美国联手一众西方国家,通过联大决议,巧妙地给“劝和促谈”制造障碍,埋雷设限,配合提供武器和雇佣兵等做法,这显然是在令这场斯拉夫兄弟之战,长期化、扩大化。
分析人士提醒,到底是“劝和促谈”有利于实现和平,还是借反战、反侵略之名给双方“火上浇油”,更有利于实现和平?真正期盼和平的人士,应该小心擦亮眼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