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新京报评论(ID:xjb-pl)
▲近年来,部分日本政客一直企图从法律层面突破,谋求包括军事正常化在内的所谓“国家正常化”。图为2016年10月参加检阅仪式的日本自卫队方阵。图/新华社
俄乌军事冲突仍在持续,其对世界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已经陆续开始显现,其中又以涉核议题最为直接与明显。
就在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7日下令将俄军威慑力量调至特殊战备状态的当天,日本自民党前首相安倍晋三即公开称,日本应讨论所谓与美国的“核共享”政策。3月6日,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高市早苗,再次就日本“无核三原则”中“不运进核武器”的原则,称“希望在自民党内也进行讨论”。
实际上,日本政府去年即计划于今年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试图将所谓“对敌攻击能力”正式转化为国家安保领域基本方针。但是,借着俄乌局势带来的国际政治新图景,针对“无核三原则”高调宣称“对于修改的讨论不应存在禁忌”,仍不过是部分日本政客企图浑水摸鱼,想让此议题公开化、正常化。
部分日本政客试图挑战“无核三原则”
此次俄乌军事冲突暴发后,随着局势的发展变化,2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将俄军威慑力量调至特殊战备状态。此一举动,随即在世界范围引发巨大关注。
当天,日本自民党前首相安倍晋三即在电视节目中称,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世界安全难以保障,他认为日本应该考虑“核共享”政策,和北约部分成员国一样,在本国部署并共同使用美国核武器。安倍晋三还以乌克兰为例提示说,如果乌克兰当初留下苏联解体后分到的部分核武器,今天或不至于如此被动。
3月6日,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高市早苗也在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中,就日本“无核三原则”中“不运进核武器”原则,再次表示“希望在自民党内也进行讨论”。
高市早苗认为,如果在突发事态时也拒绝搭载核武器的美国舰艇通过领海,那么“核威慑力完全不起作用”。为此,高市早苗宣称,“对于修改的讨论不应存在禁忌,不切实打造靠日本的力量保卫日本的态势,就无法守护国民的生命”。
但这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月28日记者会上所言,“日本政客近期频频发表涉台谬论,甚至公然发表违背本国‘无核三原则’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义务的妄言,抛出和美国‘核共享’话题,充分暴露出日国内军国主义势力阴魂不散的危险动向”。
在此敏感时刻,高调渲染核威慑,背后不过是部分日本政客企图借炒作周边局势来寻求自身军力突破的一贯图谋。
唯一遭受核打击的国家不该渲染核议题
所谓“无核三原则”,是指日本作为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确定的其“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原则。而今,以前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部分日本政客企图突破的是“不运进核武器”原则,想实现类似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的“核共享”。
“核共享”是美国给北约盟国提供的核保护伞的强化部分,即和平时期部署在盟国的核武器由美国掌握,战时装载给盟国战机由其使用,基本上等同于无核国家有核化。
目前,美国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土耳其五个无核武器国家都部署了战术核武器。
由此可知,安倍晋三等人讨论核共享或“不运进核武器”原则的图谋所在,暂且不论最终是否会落地执行,即使讨论本身成为一个正常化议题,都将是一个极大的国际政治事件。
作为一个曾遭受巨大核打击,又有着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国家,这样的话题本就不该被日本挑起。否则,这不仅触碰了日本国民的伤痛记忆,也难免要让曾遭受其军国主义侵害的周边国家心怀疑虑。
妄图从法律层面突破加快“军事正常化”
当然,在另一种意义上讲,部分日本政客的涉核言论也是在放试探气球,目的在于试探美国及其盟友,以及日本民众和周边国家的反应。
以俄乌局势为借口,安倍晋三带头在日本挑起“核共享”话题,表面上看是在争取跟美国的北约盟友相同的权利,实际上是想从法律层面一步步突破“无核三原则”,加快“军事正常化”,并最终达到其所谓的“国家正常化”目的。因此,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对此话题有所回应,日本就一定还会有下一步。
同时,安倍晋三尽管已经退到幕后,但作为日本政坛资深政客,他不仅在自民党内仍有相当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岸田文雄及其外交政策,何况其胞弟岸信夫也是现任内阁防卫大臣,其相关言论自然不会凭空而来。而且,自民党高层先后在媒体上高调渲染涉核议题,也是在公众层面刻意吹风,以获得公众舆论支持。
但是,这个气球一定会破掉。因为,日本在任政治人物并不敢对此公开支持。
针对安培晋三的“核共享”言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随即于2月28日公开回应称,从坚持“无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的立场出发,日本不能与美国共享核武器。3月1日,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也强调,坚持“无核三原则”是日本政府的方针,不允许在日本领土设置美国核武器。
而且,在此俄乌局势敏感时刻,美国及其盟友也不会对此公开回应。更关键的则是,曾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害的周边国家,绝不会答应日本贸然突破“无核三原则”。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