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作者:李艳艳

本文转载自: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京东物流上市后,需要更大的体量和更好的故事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快递行业两大巨头的百亿并购案,似乎只差一个“官宣”了。
这几天,关于京东收购德邦的传闻,已经具体到德邦老板的早餐会通风。一份网上流传的截图显示:德邦快递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崔维星在2月28日的早餐会宣布了此事,德邦内部已得到收购消息,而崔维星将退出,京东则将委派高层接手。
对于收购传闻,截至发稿,京东方面暂未回应,德邦方面称一切以公告为准。不过,多位京东和德邦的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确认了这一收购消息的真实性。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收购确实已经完成,“最近老板们都在讨论这个事。”一位京东员工称。
早在今年1月初,就有传闻称京东物流已经收购德邦快递,但被德邦迅速“辟谣”:消息不实。2月28日,德邦股份正式停牌,公告称,因正在筹划与股权结构变动相关的重大事项。3月2日和6日,德邦前后两次公告称将延续停牌。
其实,德邦股份被传“卖身”已有一段时间,传闻中的收购方除了京东,还有抖音和韵达。不过,抖音回应,并没有收购德邦快递的计划;已是德邦第二大股东的韵达并未表态。值得玩味的是,3月6日的公告称,筹划事项能否继续推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3月7日起继续停牌。
上市即巅峰——德邦的发展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2018年,德邦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快运企业,同年德邦物流改名为德邦快递,全力转型大件快递业务。以这一年为界,此后,德邦的快运业务营收连年下滑,2021年,其净利润下降了近九成。
最近两年,快递行业正经历乱战,面对通百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韵达)和顺丰的围攻,德邦在大件市场上的领头位置遭到严峻挑战。尤其是去年以来,德邦市值不断下跌,较高位跌去超40%,且自身经营难题接连不断。对于深陷亏损和激烈竞争的德邦来说,“被迫卖身”颇有转型失意的无奈之感。
对于收购方京东来讲,收购“国内零担(零星货物交运/快运)巨头”德邦,无疑将为刘强东的物流版图补全最大的一块缺失。自2016年京东入股达达后,京东就已开始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布局和收并购等方式,力求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同时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物流体系。今年以来,京东在物流领域的布局更是大动作不断,先是并购中国物流资产,之后又增持达达,如果收购德邦成真,京东将拥有全面的物流服务能力。
“从公司的物流,变成物流的公司”,京东物流用了整整10年。2007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决定自建物流,当时投入重金并饱受争议的这块资产在内部被称作“运营体系”,最主要任务是支持京东商城的业务。2012年正式注册物流公司,2016年11月,京东物流才以独立品牌形象示人。2017年4月25日,京东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全面对外开放。
“从物流公司,变成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京东物流又用了将近5年。一位接近京东的人士介绍,京东物流的核心主航道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包括快递、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如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京东希望将这些服务以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京东物流CEO余睿。摄影:邓攀

余睿接任京东物流CEO后,也将主要精力用于聚焦拓展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能力。在2021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余睿表示,京东物流的“快”不是依赖于利用飞机等更昂贵的运输工具而实现单纯搬运速度的快。而是通过对商品销售和供应链的理解,合理规划仓网,分布库存,把商品提前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减少履约环节,缩减搬运距离和搬运次数,从而实现高效履约。
 
在行业人士看来,拿下德邦,京东将大幅提升其在快递行业的攻击力。届时,将对顺丰产生极大的冲击,“中国快递江湖又将迎来大变局”

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填补空白

一直以来,作为京东的“护城河”之一,物流是刘强东非常看重的业务。早在2017年,刘强东接受央视采访时声称,“长期来看,除了邮局体系,民营物流只能是2+1结构——京东和顺丰会成为两大物流巨头。”在中高端市场,不管是快递还是快运业务,顺丰都是京东的直接竞争对手。
在快运领域,顺丰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领先位置。顺丰旗下的顺丰快运、顺心捷达同时加码直营与加盟两张快运网络,布局了中高端与中低端全市场。相比之下,快运一直是京东的短板。
很长一段时间,京东物流只服务京东一个“客户”。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后,开始向行业全面开放资源与能力。在整个中国快递市场,西南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20年,通百达和顺丰六家公司共占据了快递行业84%的市场份额,京东的份额在5%左右。
一个普遍观点是,此次京东收购德邦,意在填补其物流板块的空白领域。
在拥有自己的快递与冷链网络后,京东急需一张快运网络。此番京东看中的,正是德邦的快运优势。作为曾经的“零担之王”,德邦在快运领域的经营经验和打通全国的快运网点,正是京东所需要的。有说法称,京东与德邦早在2019年就已有接触。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德邦拥有末端网点 30486个,乡镇覆盖率94.8%;拥有快递员6.37万人,分拨中心143个;干线线路2057条,自有车辆共计11524辆,自有运力占比55.7%;仓库140个,面积达101万平方米。
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来源:视觉中国

在中国零担物流业,德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成立于1996年的德邦,是依靠快运业务起家和逐渐扩大规模的。2013年,德邦在零担市场的营业额为94亿元,比排名第二的天地华宇的两倍还多。从2013年到2018年前后,德邦一直都是其国内市场上最大的零担物流服务商。
自2018年登陆A股后,德邦开始加码快递业务,意图打通并联动快递和零担两个板块。德邦物流也改名为德邦快递。不过,德邦快递业务量的增长,并没有带动德邦总体营收的增长。从营收组成上看,快递业务在2018年贡献了49.5%的收入,2019年是56.6%,2020年是60.6%。
更为麻烦的是,随着以安能为代表的加盟制快运网络兴起,顺丰等其他快递巨头不断将触手伸向快运这一细分领域,德邦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侵蚀。
转型后的德邦,快运业务收入连年下滑,直接竞争对手顺丰快运和安能物流的收入连年上升。2019年,德邦零担营收已落后于顺丰速运。第三方数据显示,顺丰快运市场份额在2020年增长至20.3%,为德邦的近两倍,安能物流以1025万吨零担货量,成为新的市场第一。

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增长焦虑

“京东对不同业务板块都有很高的期望,物流是核心业务板块,责任压力很大。”去年9月的一次专访中,京东物流CEO余睿对《中国企业家》说。走向开放的同时,京东物流给自己的最新定位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2021年8月,京东物流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京东物流在2021年上半年外部客户收入达到265亿元,占比54.7%。这是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首次超过一半。
从2021年半年报来看,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达到54.7%。其中来自京东第三方业务为23.9%,完全社会化6%。京东物流高管曾表示,2022年,外单业务需要占据京东业务的50%左右。加大社会化程度,“多接外单”成为京东实现目标的必然选择。
目前,京东的社会化订单来自两部分,一是实行加盟制的京喜快递(原众邮快递),跟通达系抢夺电商件;二是冷链物流业务。不过,前者受困于下沉市场的恶性竞争,血战后受伤惨烈;后者为近年来的新兴业,尚处成长阶段,所占市场份额不大。
京东物流走向开放的这几年,国内快递市场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价格战、拉锯战等“内卷”情况。背靠拼多多的极兔速递,用极低价格在一年多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一向走高端路线的顺丰也陷入“价格战”漩涡,2021年一季度迎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董事长王卫被迫出面道歉。
“亏损”一直是京东物流的心病。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的净亏损分别为28亿元、22亿元、40亿元、15亿元。有行业人士认为,京东物流长期亏损主要因为物流是重资产,弱干线的模式,同时京东物流核心客户都来自于京东,外部客户量单一。
从目前来看,在规模和盈利之间,京东物流更趋向于前者。
余睿认为,当前阶段,收入增长对京东物流来说很重要,“我们做的是to B生意,收入多少最能反映出有多少客户拿真金白银来投票。”至于亏损问题,余睿说,京东物流希望持续改善盈利,让它保持和公司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健康水平,因此,“我们的利润情况会持续改善”。
如果一定要在收入和利润之间“二选一”,余睿觉得,收入相对而言更为重要:“我们生长在一个增长速度还不慢的赛道中,同时这个市场又比较分散。在这样的赛道里面,从经营角度来说,快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有时候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在此理念下,京东物流扩张迅速。2020年,京东物流新增仓库数量达450个,相当于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的建仓数量。截至2021年三季度,京东物流已运营约1300个仓库、41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运营的仓储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
近几年来,京东一直在丰富自己的物流体系,大手笔投资接连不断。比如,为了抢夺中高端客户,2020年8月,京东以30亿元收购“跨越速运”,并由此获取了620条航空货运航线。今年2月25日,京东公布将以现金5.46亿美元认购达达普通股,股权占比达到52%。
京东物流上市后,需要更大的体量和更好的故事。总体来看,尽管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收入已超一半,但仍高度依赖母公司订单,面临进一步增长的难题,收购德邦将会有效加速京东物流的社会化水平。

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曲线”进淘宝?

从目前来看,京东物流与诸多对手相比,显然不在一个竞争维度上。
 
京东“得”邦,顺丰心慌

摄影:史小兵

以通百达、顺丰为代表的快递企业普遍扮演配送角色,与之相比,京东物流的业务特色不仅是配送,还包括周转存货。就打造“一体化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京东物流以重资产建立了护城河,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是其更直接的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德邦快递就入驻了菜鸟网络,为天猫淘宝提供30公斤以下的大件物流服务,淘系卖家可自主选择德邦快递进行发货,在供应链、智慧物流等方面也有开展业务合作。
德邦若真的并入京东阵营,有观点认为,这对阿里系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阿里系的菜鸟网络定位为基于阿里零售平台的社会物流整合者,通过整合快递公司、路线运输企业,补上了阿里履约网络中重要的一环。这些年来,阿里一直通过投资入股方式,与通达系进行利益绑定。不过,菜鸟在帮助快递公司提升效率的同时,对其管控力明显不足。
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阿里对快递行业的并购,态度还是很积极的。此前,极兔收购百世一事,外界就猜测阿里会出于竞争的需要极力反对,因为阿里是百世集团最大的股东,而极兔早期90%的业务来自于拼多多,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在现有体系中,淘系的通百达、京东的京东物流,以及大部分订单来自拼多多的极兔,各自都在将触角延伸至其他平台。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拼多多、快手电商与抖音电商的崛起,物流行业的既有格局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新玩家的入局,竞争将愈发剧烈。
与京东“以储代运”“自建仓库”“仓配一体”的业务模式不同,顺丰采取的是端到端的分拣中转物流模式,更看重运力,强调提高货运速度实现物流运送之快。在京东物流亏损的那些年,顺丰物流一直在赚钱。
关于京东收购德邦的操作,有说法称,由于双方皆为直营体系,资源整合起来或许会相对顺滑。不过,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京东收购德邦后,一场关于消化和磨合的“战争”不可避免。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认为,这类并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后期整合之后,双方能否在财务上、管理上、在企业文化上很好地过渡和衔接,“整合可能会伴随大规模的裁员或内部调整,包括对客户的影响,这些影响还是蛮大的”。
从过去几年的营收增速来看,德邦的增长显现出颓势。2016年,德邦的营收增速是31.57%,2017年不足20%,到了2020年,已经下降到个位数6.10%。从德邦1月28日披露的业绩预告看,2021年德邦归母净利润4.91亿元,预计同比减少67%到8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是4.84亿元,同比减少176.04%到229.56%。
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和德邦快递营收分别是484.88亿元和148.89亿元。对比而言,德邦近几年的营收连年下降。有行业人士提醒,从长远来看,“京东物流+德邦快递”的组合能否带来突破性的增长效应,还需观察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6233.html

(1)
上一篇 2022年3月9日 上午11:19
下一篇 2022年3月9日 上午11: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