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舆论战:乌克兰生物实验室问题上的交锋

作者:星社内参组

本文转载自:恒星通讯社(ID:FTPLab)

社长 | 仲甫

【全文40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在尚不具备舆论渠道优势的情况下,舆论战中的议题设定应以清晰、简单、直接为原则。

俄罗斯10号公布了大量美国在乌克兰存在系统性生物武器研究的证据,但在国际上没能掀起滔天巨浪、产生应有的效力,就是一个重大教训。

问题出在哪?
这个我们等下再讲,先看看美国人是怎样回应的。
罗斯这一轮公开证据之前,已经开始预热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武器研发问题,美国人对此是高度重视的。
因为一旦坐实,其国家道义将遭受沉重打击。
因此,3月初,其国务院全球接触中心就已经迅速统筹相关媒体机构组织扑火。
面对可能已经掌握核心证据的俄罗斯,它的打法是:
把问题复杂化、升级化
也就是说,不正面回应关于实验室的问题,而是另辟战场,把问题上升到所谓阴谋论和信息战的问题上。
最直观体现美国政府这个思路的事情,就是第一场听证会。
3月8日,鉴于该问题已经在国际国内迅速发酵,美国国会不得不召开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听证会,要求国务院官员澄清这个问题。
结果就是在这个会上,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纽兰亲口承认了乌克兰有“生物研究材料”,且美国“正在和乌克兰合作,阻止俄罗斯人获得这些材料”。
【原话:“Ukraine has biological research facilities which, in fact, we are now quite concerned Russian troops, Russian forces, may be seeking to gain control of, So we are working with the Ukrainians on how they can prevent any of those research materials from falling into the hands of Russian forces should they approach.”
纽兰之所以承认美国在乌克兰有实验室,是因为这个确实是事实,她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对国会撒谎。
大家知道,美国的听证会的证人证词都要经过宣誓,哪怕有一句假话都可能被定为伪证罪,伪证罪是联邦重罪,刑期最高5年,纽兰作为多年老油条,犯不着冒这个险去否认。
但是,乌克兰事务本身又是她负责的,出了事她第一个跑不掉,因此也不能明确承认,因此只能闪烁其词。
即便纽兰回答得如此扭捏,当时外交委员会成员、鹰派议员卢比奥还是被这个回答震惊了。
因为这种说法将直接摧毁美国舆论战根基。
因此他在反应过来后,立刻打断了纽兰的话,并暗示她应该把问题往信息战方向引导。
卢比奥的原话:
“我相信你知道,俄罗斯的宣传机构已经在那里发布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说他们是如何发现乌克兰人在北约协调下在该国释放生物武器的阴谋的。如果乌克兰境内发生生物或化学武器事件或袭击,在你的脑海中有没有一点这事的幕后黑手100%是俄罗斯人的想法?”
【卢比奥原话:I’m sure you’re aware that the Russian propaganda groups are already putting out there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y’ve uncovered a plot by the Ukrainians to release biological weapons in the country and with NATO’s coordination.If there’s a biological or chemical weapon incident or or attack inside of Ukraine.Is there any dot in your mind that 100% it would be the Russians that would be behind it.】
纽兰也迅速反应过来,就坡下驴说是的。
这就是典型的听证会问话法。
卢比奥问法是“你的脑海中”,而且是“有没有一点”,这个是把客观问题主观化,不涉及事实,因此可以任由纽兰发挥。
所以他先打断纽兰继续说下去,避免出现更大问题,然后明示她往“俄罗斯的宣传战”引导,最后再用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完成结论:100%是俄罗斯人干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关于实验室资金来源,卢比奥的用词是“北约协调下”,而非“美国资助下”,把和乌克兰政府合作研究协议的签署人——美国撇得干干净净。
这样,不明就里的受众在听完整场听证会就只记住这几个词:
假消息、阴谋论、俄罗斯、幕后黑手。
卢比奥为什么要这么引导?
因为这就是美国政府应对这次危机的打法,把问题搞混、升级、复杂化。
在3月10日俄罗斯公布证据之后,美国各受控媒体迅速行动,一口咬定这是俄罗斯的宣传战,甚至为了进一步升级,还把中国给扯上。
论舆论战:乌克兰生物实验室问题上的交锋

| 《纽约时报》3月11日文章,标题:

美国打击中俄推动的生物武器假消息》

论舆论战:乌克兰生物实验室问题上的交锋

| 《纽约时报》中文版3月11日文章

论舆论战:乌克兰生物实验室问题上的交锋

| 《华盛顿邮报》3月11日文章,标题:

《在普京的俄罗斯,假新闻就是真新闻》

在这轮回应中,美国政府继续避开【美国在乌克兰是否存在生物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是否收到过美国资助】的问题,直接把问题升级为【中俄正在散布假消息】。

甚至还主动进攻,想来带中国的节奏:

论舆论战:乌克兰生物实验室问题上的交锋
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把问题大而化之、彻底搞混?
原因很简单:
在具体问题上,它很难解释清楚。
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进攻型打法。
如果围绕实验室【是否存在】和【做了什么】两个问题来打,美国政府的一切否认都将被迅速证伪,因为事实铁证如山,越否认就越欲盖弥彰、越被动。
对它更不利的是,众多证据中相当大一部分信息还是它自己之前出于宣传目的而发布、在这次危机中紧急删除的。
比如美国在乌克兰有26个生物实验室的消息就是美方驻乌克兰大使馆自己公布的,而且根据美乌双方的协议,乌境内所有的危险病毒都存储在这些实验室中,所有的研究活动也都由美方主导。
这个合作协议还规定:
未经美方许可,相关任何信息都不得公开。
这些协议是当时美国政府提交给其国会申请预算时用来作为业绩的,现在全成为证据了。
因此,它如果在实验室本身问题上开展反击,等待它的将是毁灭性的后续连锁反应。
它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只能不谈这个问题,而是把问题上升到信息战层面。
这是对外,对其内部,它的打法又是另外一套。
生物实验室问题曝光后,美国国内出现强烈的声音,要求拜登政府立刻予以说明。
由于事实俱在,拜登政府一开始显得十分被动。
比如对于纽兰的证词,反拜登政府的肯塔基州共和党众议员托马斯·马西等人就直接指出:
这就相当于严肃认真地承认(serious admission)美国确实存在生物实验室和相关资助问题。
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塔克·卡尔森更是直言:
“在听证会上宣誓后,纽兰刚刚证实了一点,那些几天来被他们说成是‘俄罗斯虚假信息、谎言和阴谋论、相信的话就是疯狂和不道德的’的东西,事实上是完全真实的。”
“Under oath in an open committee hearing, Toria Nuland just confirmed that the Russian disinformation they’ve been telling us for days is a lie and a conspiracy theory and crazy and immoral to believe is, in fact, totally and completely true.”
那么,美国政府是怎样应对这种内部质疑呢?
经历过短暂冲击之后,他们祭出了法宝:
先分化、再定性、后栽赃
一个反手,指责所有质疑的人都是“右翼分子”,且有通俄嫌疑。
典型例子就是《华盛顿邮报》下面这篇文章:
论舆论战:乌克兰生物实验室问题上的交锋
| 《华盛顿邮报》3月11日文章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长,叫:

《右翼分子是如何接受俄罗斯关于乌克兰“美国生物武器实验室”的虚假信息的》。

大家应该记得我们在舆论战主篇(上)中曾经讲过,美国舆论战的惯用手法就是先人为制造分裂。
他们对内也是这样用的。
(也因此,这几年美国的政治极化才愈演愈烈,可谓自食其果、惨遭反噬。)
美国政府通过给受众套上左中右的标签,把应该由它来解释的【是否存在】和【有何后果】这两个根本问题替换成【相信存在就是通俄】和【我们当中有人相信】,最终得出结论:
【我们当中有人通俄】
这一下,民众对政府操守的质疑问题就变成民众对彼此立场的焦虑问题,进而引发内部斗争,政府得以脱身。
显然,这一套还是有用的,因为现在美国人民已经在针锋相对,互相抨击对方了。
好,知道了美国政府对内对外这一套打法,我们应该怎么打也就清楚了。
它要复杂化,我们就要简单化。
它要上纲上线,我们就要就事论事。
举个例子,第一阶段就抓住【是否存在】就行了。
在乌克兰实验室问题上我们无须追求速战速决、一举压垮敌人,可以一件一件事情来讲、一步一步来推进。
俄罗斯这次在这方面就犯了一个错误,过早出太多牌。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打的,下面这一大段是新闻原话,大家可以简单浏览一下:
  • 当地时间3月10日,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关于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在乌克兰实施军事和生物计划的材料,包括从乌克兰实验室向澳大利亚和德国转移生物材料、蝙蝠项目、UP-4候鸟研究项目和在俄罗斯捕获乌克兰鸟类的协议,以及在生物实验室销毁证据的证明书。

  • 俄罗斯国防部指出,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证实,美国国防部减少军事威胁办公室(DITRA)在资助和开展乌克兰境内的军事和生物研究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 俄国防部称,根据已经获取的资料分析,在基辅、哈尔科夫与敖德萨等地生物实验室参与下实施的UP-4项目主要是研究通过候鸟传播危险传染病的可能性,包括H5N1型流感病毒。

论舆论战:乌克兰生物实验室问题上的交锋俄国防部网站公布的UP-4项目文档及分析页面
  • 文件显示,名为R-781的研究项目则以蝙蝠作为主要研究载体,主要研究鼠疫、布鲁氏菌、钩端螺旋体、冠状病毒、丝状病毒等,实施该项目研究的设施不仅在乌克兰,还涉及格鲁吉亚的生物实验室。

  • 另外,UP-8项目的资料则指向刚果出血热和汉坦病毒,俄方称该项目资料驳斥了美国方面此前“只有乌克兰科学家”的说法,所有高风险研究都是“在美国专家的直接监督下进行”。

  • 此外,生物实验室工作的工资单证明美国国防部直接支付了参与研究的资金。

  • 除此之外,名为UP-2、UP-9和UP-10的项目则涉及炭疽和非洲猪瘟的病原体。俄国防部还称,根据收到的消息与资料,哈尔科夫生物实验室的140多箱蝙蝠寄生虫,如跳蚤、扁虱等也证明生物实验室的美国合作方美国国防部对传播危险传染病的昆虫感兴趣。俄国防部强调,这些研究是在紧邻俄罗斯边境的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区进行的。

  • 俄还称发现了规模性将乌克兰公民生物样本流向国外的迹象,如一份来自德国资助的项目中,用于研究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采集自乌克兰各地区1000份乌克兰公民的血清样本已转移到德国汉堡的本哈托诺赫脱热带医学研究所,由于这些血清样本均来自斯拉夫族群,俄方怀疑这与开发种族针对性的生物战剂的需求有密切关系。 

  • 俄罗斯国防部称,美国已经设法将大部分文件,包括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实验室的数据库、生物材料和设备疏散到利沃夫流行病学和卫生研究所以及美国驻利沃夫领事馆,不能排除部分资料已经被转移到了波兰的可能。

好,我们来讨论一下,看完这段之后大家是什么感受?
比如,记住了哪些词或者关键信息?
坦率地讲,我第一次看是没有记住什么关键词或者关键信息的,就记住了一个UP-4项目,至于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
这会导致什么问题?
问题就是,给了美国人污蔑为虚假信息的机会。
为什么?
因为太复杂了
这些资料里又是鸟类,又是H5N1流感病毒,还有刚果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至于文件名和各种地名更是成堆出现。
俄罗斯掌握了这些证据是好事,能够把证据梳理得这么细致全面更是好事,但问题是:
给谁看?
如果揭露这些证据的目标是面向全世界人民,那么这种展现方式就自动屏蔽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
这种大量信息高密度集中输出,本身会给受众造成一种直观感受,那就是:
不知道在说什么
于是就需要二次解读,而一旦需要二次解读,对手就有了扭曲的机会。
同时,二次解读也要求进行解读的人需要有公信力才行,这又是无端增加了一层不确定因素。
可见这种打法是不行的。
我们要记住,舆论战对信息输出的核心要求就是清晰、简单、直接。
以上面这些证据为例,最核心、最有杀伤力的证据是哪一条?
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一条:
工资单。
大家是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一条的存在?
  • 生物实验室工作的工资单证明美国国防部直接支付了参与研究的资金。

这一条的威力在哪?
就在于它可以直接推翻美国关于没有资助或参与乌克兰生物实验室活动的谎言,而且由于是国防部支付的,相当于证实了这些活动的本质就是军事用途。
光这个证据就足以摧毁美国政府在国内外所进行的一切掩盖努力。
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杀伤力的证据?
所以,俄罗斯不应该一下子抛出这么多东西,而要把问题先聚焦到一个点:
美国国防部被证实向乌克兰实验室提供资金。
进而提炼出受众容易记住的关键词:
美国国防部、发工资、生物武器、非法
一旦这个认知建立,将彻底终结全世界关于【美国究竟在乌克兰有没有生物实验室】的讨论,俄罗斯就可以把问题推进到下一阶段【这些实验室究竟在干什么?】,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应战。
到时美国政府就不得不陷入一个两难境地:
不能承认,因为这些事情确实十分黑暗且肮脏;
也不能否认,因为证据确凿。
于是只能推诿,不断踏入俄罗斯设置的议题中。
届时,世界关于俄乌冲突的聚焦就会变成对俄美交锋的聚焦,而俄罗斯必然将在这场交锋中处于上风。
因为现在掌握证据的是俄罗斯,主动权完全是在俄罗斯手里的。
就这样一步步推着美国走,最后全世界不难得出结论:
美国确实是在乌克兰从事非法、危害性极大的生物研究。
一旦这个认知形成,俄罗斯关于本次军事行动提出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说法也就得以成立,舆论形势也将翻转。
只要舆论形势翻转,中俄欧联手推动欧洲和平协议的计划也就能相机开展,局面也就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一环扣一环,这就是舆论战的重要性。
在大家对一个问题的认知没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建立新的认知。
要规划好,布局好,一步一步来。
以上,就是我们以实验室问题为例进行的美俄实战拆解,作为我们舆论战系列的一个小番外。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9692.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年3月16日 上午10:58
Next 2022年3月16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