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布赖特:美国外交政策的忠实执剑人

作者:普天一光

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奥尔布赖特:美国外交政策的忠实执剑人

奥尔布赖特:美国外交政策的忠实执剑人

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K·奥尔布赖特因癌症在华盛顿去世。消息一出,美国总统拜登、副总统哈里斯立即发推悼念,称其代表着“善良、优雅、正派与自由”,《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等媒体则盛赞其为“美国全球利益的坚定拥护者”、“一位开拓者”、“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热情力量”。

奥尔布赖特的家庭于1948年从捷克斯洛伐克移民至美国。她于1957年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并在马萨诸塞州威尔士利学院修习政治学。1959年毕业后她与报业大亨约瑟·奥尔布赖特结婚,育有三个女儿。1967年奥尔布赖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后曾任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学教授,是该校国家政策中心主任,专门研究美国与俄罗斯、东欧国家间的关系。奥尔布赖特曾于1977-1981年在吉米·卡特政府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国会的联络员,后参与了多个学术研究项目并长期担任民主党的外交政策顾问。1993年,克林顿任命奥尔布赖特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由此开启了她的外交生涯。在她担任此职的三年间,由于克林顿政府和联合国存在较大的分歧,奥尔布赖特和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的关系异常紧张。

奥尔布赖特:美国外交政策的忠实执剑人

克林顿上任时曾大肆宣扬对多国人道主义和维和行动的热情,并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但1993年的摩加迪沙战役中,美军两架黑鹰直升机遭索马里部队击落,造成19人死亡和73人受伤,特别是美军士兵的遗体被索马里人拖行游街的画面还在美国电视上播出(这一事件后来被改编成电影《黑鹰坠落》)。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公众的强烈不满,使得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在之后的人道主义行动中持保守态度。鉴于这种政策导向,奥尔布赖特在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时始终对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持较为消极的态度,且尽可能回避将发生在卢旺达的杀戮描述为“种族灭绝”。她回绝了加利为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增派人手的要求,同时指责后者“没有作为”。

后来因欠缴超过15亿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加利持续向美国施压。作为回击,美国则迫使加利削减发展中国家援助项目,由此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愈发紧张。1996年联合国秘书长换届选举与美国总统选举几乎同时举行。当时克林顿的竞争对手批评他的政府让联合国“掌控了美国军队”(指克林顿任期内美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的政策)。出于对选情的考虑,在其他所有安理会成员国全部赞成的情况下,奥尔布赖特对加利的连任提名投下否决票,并和其他几个美国外交官发起了一项名为“东方快车行动”的秘密计划以游说其他国家放弃对加利的提名。但这一行动并没能使得其他国家改变立场,就连克林顿都觉得他们“永远不会成功”。最终,由于美国坚持原先不支持加利参选的立场,加利不得不放弃连任来打破僵局,他也由此成为了现任秘书长没能连任的孤例。

奥尔布赖特:美国外交政策的忠实执剑人

在冷战结束后最初的一段时间中,奥尔布赖特作为1997至2001年的国务卿在美国的全球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曾于1998年美国NBC电视台“今日秀”节目的采访中表示:“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美国;我们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我们站得很高,我们比其他国家看得更远,我们察觉到了对我们所有人的危险。我知道身穿制服的美国男女士兵们总是准备为自由、民主和美国生活方式做出牺牲。”这种对美国实力、美国优越性的自信乃是贯穿其整个外交生涯的不变信条。

2003年,奥尔布赖特在其回忆录《国务卿女士》中写道:“我多年从事公共服务的最深切遗憾是,美国和国际社会未能尽快采取行动制止这些罪行(指卢旺达大屠杀)。”然而,在国务卿任上,据CNN报道,1999年在克林顿政府以武力强行干预科索沃局势时,奥尔布莱特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她当时表示:“我与我的同事们一起承担全部责任,因为我相信我们不能袖手旁观,看着米洛舍维奇计划做什么,”并补充说,“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危害人类罪发生。”最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轰炸同样引发了人道主义灾难。上述灾难没有引发奥尔布赖特的忏悔之情,反而被各路媒体标榜为她的“一大功绩”。

同时,据《纽约时报》报道,奥尔布赖特还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以毁灭性空袭威胁萨达姆接受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在1997年就北约东扩向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她明确表示北约东扩拥有充足的战略和道德理由,并称如果中东欧“新民主化”的国家渴望得到美国的保护,那么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应阻挠,且这个过程不需要俄罗斯的同意。可见,在外交立场方面,奥尔布莱特有较为明显的强硬色彩。对于她来说,使用武力是确保美国全球利益、维护美国国际地位的一项必要和有效手段,而所谓的人道主义关怀存在与否,则取决于美国自身的政策导向。在1998 年的北约峰会上,奥尔布赖特称 “应当抵制对北约的贬低、歧视和取代——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让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在与同为前国务卿的科林·鲍威尔就使用武力问题进行争论时,奥尔布赖特甚至表示:“如果我们不能使用它,科林,你保存这支一流的军队有什么意义?”

奥尔布赖特:美国外交政策的忠实执剑人

2022年2月23日,奥尔布赖特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入侵乌克兰是普京犯下的历史性错误》的文章,称她于2000年初次和普京会面时就感到“普京对他的国家发生的事情感到耻辱,并决心复兴国家”,并认为普京在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前所发表的电视讲话“荒诞不经且歪曲历史,完全符合他扭曲的世界观”,而最令她“不安”的是:“这(指普京的发言)是普京试图为全面入侵而制造的借口”。通观全文,奥尔布莱特将俄乌问题全部归咎于俄方,认为“普京相信既然美国能够以武力统治自己的地区,那么俄罗斯也有同样的权利”,而以“这种逻辑”发动的“侵略”“几乎肯定会促使北约显著加强其东翼,并考虑在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和罗马尼亚永久驻扎部队”,从而促成俄罗斯走向“必然的失败”。文末,她称多极化世界并不意味着“大国有权像几世纪前的殖民帝国那样,将全球划分成几个势力范围”。

显然,这篇文章的逻辑存在偏颇,其认为俄罗斯使用武力不正当,美国使用武力便无可非议。而俄罗斯这种“以武力挑战西方”的行为将遭到美国与其盟友的无情报复,甚至西方所遭遇的挑战还有机会促使其内部更加团结。北约东扩是俄乌问题的根源之一,而奥尔布赖特则是东扩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如今危机真正发生了,她却将责任全部推卸于俄罗斯,显然有失公允。

奥尔布赖特的离世或许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但对于别的国家而言,她作为美国外交的忠实执剑人,历来奉“美国至上”为圭臬,热衷于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在美国外交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奥尔布赖特已经离世,但是她所代表的信条却仍旧活跃在当今的美国政界,反映着维护美国霸权的愿望与扩张的野心。

作者 | 普天一光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6521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8日 上午11:30
下一篇 2022年3月28日 上午11: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