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下一个涨价的是食用油?

作者:余源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必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俄乌冲突持续,下一个涨价的是食用油? 

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影响或许马上要波及你的厨房了。

根据wind数据,俄乌局势升级以来,植物油价格纷纷上扬。其中,豆油平均价格已由2月24日的1.14万元/吨涨至3月4日的1.20万元/吨,涨幅约5.26%;菜油由1.33万元/吨涨至1.41万元/吨,涨幅约6.02%;棕榈油由1.28万元/吨涨至1.40万元/吨,涨幅约9.38%。

事实上,油脂品种的强势已延续了2021年全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包括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在内的多种植物油的价格在2021年较2020年水平上涨了65.8%,跑赢了原油50%的涨幅。

豆油等植物油价格为何大涨?后市走势如何?

一天一个价

“各种植物油都在涨价,涨幅最厉害的是大豆油,一天一个价。”

在北京新发地经营了20年粮油批发生意的“粮油大王”马国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俄乌冲突发生后,豆油价格从240元一箱(4桶X5L)涨到了270元。据他介绍,豆油是自己最主要的油品,每个月要卖上1万多箱,占所有植物油销量的80%。然而由于涨价,现在厂家都不报价、不供货了,自己已经快没库存了。

郑州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位粮油经销商和马国振有着相同的感受。据他介绍,2月底的时候,20L大豆油价格还是190元/桶,目前已经涨到220-225元/桶。

北京某大型连锁超市粮油采购经理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豆油通常有两种用途,中大包装油主要面向B端客户,如餐饮企业和食品企业,价格基本上随行就市,小包装油则面向C端,也就是普通消费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相对稳定一些。不过他也表示,中小包装油目前虽然没有涨价,但促销活动已经全部取消,未来不排除上游厂家涨价的可能。

大豆涨价的影响还体现在饲料加工产业。近期,正邦、新希望、傲农等多家饲料企业陆续宣布饲料涨价,涨幅在每吨25到500元,还有的企业2月份已连续两次涨价,主要原因都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而饲料涨价势必推高养猪成本,进而影响养殖户的利润。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指出,饲料综合成本已连续5年上涨,饲料行业利润转差,养殖业成本逐年增加,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养殖企业面临生存困难。

日前,温氏股份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当年净利润亏损133.37亿元。对于亏损原因,温氏股份解释称,是受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和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正邦科技2021年预计亏损182亿-197亿元;新希望2021年预计亏损86亿-96亿元;天邦股份2021年预计亏损35亿-40亿元;牧原股份虽然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65亿-80亿元,但较上年同期的降幅也达70.86%-76.32%。

多重因素

我国豆油价格上扬,既源于短期的战争因素,还有着长期因素的影响。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称,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是世界大豆主产区,两国产量合计占全球比重约2%。但值得注意的是,黑海地区是全球重要的葵花籽(葵油)、菜籽(菜油)供给产区。数据显示,俄乌两国葵籽油产量合计占全球比重近60%,出口占世界比重78.32%。乌克兰直接出口菜籽数量占全球的比重达20%。

林国发进一步分析,葵花籽油在国内植物油中并非主流食用油产品,但在国际上属第四大消费油脂。俄乌冲突发生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同时两国的葵花籽油、菜籽油出口受阻,迫使国际市场需求转向豆油、棕榈油等替代油脂。另一方面,去年年底以来,南美大豆产区天气恶劣今年歉收的因素,提振国际油脂油料价格,并间接带动大豆价格上涨。光大期货亦指出,受到俄乌局势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大涨,进口大豆成本大幅增加,最新到港成本为5386元/吨,较春节前上涨766元/吨。

“但从根本上来说,由于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导致国内豆油价格和国际大豆价格高度相关,”林国发指出。数据显示,我国大豆消费对进口依赖度较高,近5年的平均值为87.88%。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矫永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主粮需求大幅下降,肉蛋奶需求大幅增加,而大豆是植物蛋白、食用油脂和蛋白饲料的重要来源。

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餐饮业的迅速发展,让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1996年的不足8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2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提取油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外,大豆的豆粕也是鸡、猪、奶牛、肉牛等动物饲养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6.71亿头,家禽出栏157.4亿只,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强大的饲料供应能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还补充道,国内大豆产量低、成本高,而进口大豆由于机械化水平高,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国内许多大豆加工企业更倾向从国外购买,这对国内市场再次形成了冲击,进一步打击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大豆进口9651.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8.6%。与此同时,2021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却呈现“双减”趋势——全国1.26亿亩的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产量上也比上年减少了64亿斤,同比下降了16.4%。

《我国粮食中长期供需形势与应对的政策建议》中预计,2030年,大豆总需求量接近1.2亿吨,进口量约在1亿吨左右,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那么如何才能化解“大豆危机”呢?

“油瓶子”多装中国油

在李国祥看来,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适度进口依然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但要坚持国别多元化战略,防止进口渠道单一化和主要贸易伙伴政策变动带来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包括国际战事风险等。“但根本还是靠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对外表示,中国将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大豆和油料自给率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国产大豆可以满足食用消费需求,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方面的需求。下一步还将下大力气调整结构问题,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一方面是增加大豆耕地面积。中国提出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引导东北地区扩种大豆,在黄淮海、西北、西南等适宜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今年力争大豆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确保豆制品等食用大豆国内自给。

另一方面,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提升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所长王秋玲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提高大豆种植补标准的建议》。在她看来,加大补贴力度才是最直接最实惠的措施,“只有种豆不吃亏农民才能选择种大豆”。

近期黑龙江已释放了政策信号,将充分考虑拉近玉米大豆种植收益,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君明补充指出,提高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还需大力发展大豆产业,延伸大豆深加工产业链,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

我国大豆加工产业链条较短,主要生产豆制品、豆油、饲料用豆粕等初加工产品。从整体上看,大豆加工企业存在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加工转化率低等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国外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产品达150多种,产品增值约8-10倍,而我国仅能让大豆产品增值2.3倍。

“下游大豆产品能卖上价,上游种植业就能跑起来。” 孙君明表示。

“开源”的同时还要做好“节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永好在《关于多举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的提案》中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可以从生产端节约粮食使用。以新希望为例,年产饲料近0.3亿吨,用粮0.3亿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4%,对应用地7700万亩。如能通过优化育种、饲料配方、优化养殖三个维度入手,降低饲料用粮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每年提升1%的饲料综合使用效率,即可节省77万亩耕地。连续坚持五年,就可累计节约粮食约150万吨,相当于节省超过300万亩良田。

“我国在大豆生产方面并非没有潜力,只要像抓谷物、口粮一样抓大豆生产,把政策落实到位,完全能做到提高自给率、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李国祥说道。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66635.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3月31日 上午11:50
Next 2022年3月31日 上午11: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