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家地理中文网(ID:NationalGeographicCN)
广西的五色饭
摄影:杨昶
世界这么大,
只有咱“五彩八桂”放长假。
(请横屏欣赏长图,广西最著名的龙脊梯田 摄影:梁新建)
你或许深有感触——
每个放完长假的周一,
比普通双休后的周一还要“周一”,
可谓“周一之王”;
但在广西,放完这次长假,
再上一天班,居然就到了周五。
周六其他省市都在上班,
咱们壮乡已休息;
周三其他省市已经上班,
咱们壮乡依然休息,
此时,
作为一名广西人心里别提有多甜。
中国最甜的地方,中国糖都——广西崇左。崇左甘蔗产量在广西“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全中国“五分天下有其一”。崇左市人均蔗糖产量连续十余年居中国第一。图为崇左扶绥县一望无际的甘蔗田。
摄影:李昱描
今年广西“三月三”,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加上重叠的清明假期共5天,即4月2日-6日。但“三月三”为什么只有广西放长假呢?
——因为此“三月三”已非彼“三月三”。
“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生轩辕。”
——这是中原地区自古就有的说法。轩辕指黄帝,而三月三即黄帝生日,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上巳(sì)节(又叫女儿节、春浴日;此外,因该节日核心之一是古代男女交友、相亲,故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巳”是地支中的干位,“上巳”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巳”的日子。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朝,在《论语》中曾出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春末,即农历三月。
(横滑下图,查看《兰亭集序神龙本》,据传是唐朝冯承素摹本,普遍认为是最接近正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兰亭集序》在“书圣”王羲之笔下诞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上巳节除了春游交友、曲水流觞、临水宴饮等浪漫活动,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祓禊辟邪。古人编柳条、折柳枝带在身上以驱邪;并会在巫师指导下洗冷水澡,称为“祓禊(fú xì)”,据说能洗掉身上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87版《红楼梦》中的探春——曹雪芹安排探春生于上巳节,“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次日乃是探春寿日”,由此可知。上巳节最初意义是消灾祈福,后来逐渐演变成临水吟诗的宴会;到明清时代,彻底成为文人墨客举办诗词大会的节日。安排探春生于上巳,或许是出于塑造探春性格——像文人一样,拥有高雅志趣和浪漫情怀;拥有“立一番事业”的远大抱负。
上巳节从先秦、魏晋到唐代时都兴盛,但在宋代以后逐渐于北方销声匿迹,较难在文献记载中得见,但在西南地区依旧流传。到如今,上巳节已基本淡化;这也是曾经风靡全中国的节日,为何如今不能举国放假的主要原因之一。
“壮族三月三”与“三月三上巳节”有很大不同。
“壮族三月三”主题曲《广西尼的呀》里,位于广西百色,美丽的田州古城多次出镜,这里是壮族“布罗陀文化”的发祥地。
及至如今,“三月三”在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依然盛大隆重,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三月三”,并成为了广西的法定假日。
不同于上巳节,壮族的三月三是“歌节”、“歌圩日”、“歌仙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罗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假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一年一度的开耕节开始了,当水田里灌满水后,寨里老人就会燃起篝火,请师公举行开耕仪式,向土地神点香跪拜,祈求全寨平安,粮食丰收。
摄影:杨昶
每年春天,龙胜县进入水稻栽种季节,村民们在水田里进行耕作。特殊的喀斯特地貎使得水田分布毫不规整,多数水田还需要人工平整。首先要清理堰沟,然后引水灌田浸泡,等土壤松软后进行耕田和耙田,最后插秧。
摄影:杨昶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三月三当天家家户户用嫩绿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壮族三月三为什么有这种习俗呢?
有一种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叫韦达桂的青年在桂西土司手下做官,他处处为壮家乡亲着想而得罪了土司。土司派兵抓捕他,乡亲们闻讯连夜送韦达桂去山上的枫树林躲避,土司竟放火烧山,达桂在枫树树洞中被烧死。乡亲们悲痛万分,一起埋葬了达桂;大家在坟前失声痛哭,泪水滴在坟头竟长出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黄杞树和一丛丛红蓝草;忽然大雨倾盆,枫树叶、红蓝草、黄杞落在碗碟里,将作为供祭的糯米饭、鸡蛋染得五颜六色。于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桂西人搭起布棚,棚下摆放纪念达桂五色饭,并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山歌。
广西的五色饭
摄影:杨昶
第二种传说:壮族在唐朝时出了一位“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对她又恨又怕,因此在某年农历三月初三,财主趁刘三姐去山上砍柴,派人砍断山藤,使其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歌仙”,便在三月三聚集在一起唱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由此形成。
※壮族歌圩: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壮族人民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型唱歌活动。壮族自古有好歌的习俗,歌圩在壮语中的意思是“野外水边和坡地上的集市”。
2012年8月23日发行《民间传说——刘三姐》特种邮票共4枚,分别为:“壮乡歌仙”、“对歌斗智”、“绣球定情”、“骑鲤升天”。
在广西河池东兰县,铜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铜鼓是作为神器出现在祈雨、求水、丰收等祭祀活动中,铜鼓声的特点是铿锵、激越,令人震撼。如今红水河沿岸的壮寨,几乎村村有铜鼓,逢年过节,村中喜事,都要打铜鼓以助兴。
摄影:杨昶
除了壮族,在华南与西南各地,三月三还是瑶族、黎族、畲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诸多民族共襄盛举的传统节日。同一节日,过法却各有各的不同,但大都少不了对唱山歌。
瑶族三月三又名“干巴节”,相传很久以前,野兽常出入瑶寨,伤害人畜、毁坏庄稼,瑶寨中名叫盘古的英雄上山狩猎、捕杀猛兽,后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腹部,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瑶族人会在三月三前一周去林中狩猎,烤成“干巴”带回家,按户分配,共享收获欢乐;年轻男女对歌玩耍、谈情说爱。
摄于2010年,深山里的粤北瑶寨,广东清远大坪村。中国南部,北纬24.17度线上,自东向西有广东的乳源、连南、连山、湖南的江华、广西的富川、恭城、金秀等瑶族自治县,群聚着90多万瑶族同胞。
摄影:梁厚祥
畲族有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该少数民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族人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三月三在畲族也是与春节同等重要的重大节日。
畲族乌米饭,加入其中的乌稔叶又称乌饭叶,古有食其树叶汁能强筋益颜的说法。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相传古时侗家以桐树开花为信号进行插秧,但有一年桐树没开花,结果误了农时。为了吸取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山歌、走访亲友,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
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日,并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图为广西柳州三江高友村,侗寨上空飘起袅袅炊烟。
摄影:柯博仁
重叠的侗寨鼓楼
摄影:柯博仁
今天你还在上班;但广西人民已经休息了一整天——“三月歌圩歌万千,人间天籁绕山悬”,“五彩八桂”真是羡煞旁人。
(滑动下图,欣赏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东盟商务区全景)
摄影:郑德华
※深厚的友情提示: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此刻仍在工作、甚至加班加点,且已持续工作了很长时间,为了缓解眼睛和精神过度疲劳,在此强烈推荐一种“20-20-20法则”,即:持续工作20分钟后,一定要起身看看20米外的景色;然后,去卧室或其他不用接触别人的地方,呆上个20年,就好了。
再忍一忍,马上就下班了,虽然大部分人的长假跟广西长假比起来已是“缺斤短两”,但终归是辛辛苦苦盼来了。长假在即,请尽量休息、恢复身心;清明将至,愿你无忧;愿天国安好,人间欢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6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