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吃上菠菜、洋葱和榨菜,要感谢这位“县长”出身的外交官

作者:库叔说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 | 陈忠海

贞观年间,大唐国力渐趋鼎盛。

这一时期对外交往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玄奘赴印度取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同期,还有一件大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玄策,从县令成了外交官。论军事成就,他不亚于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论外交成就,他可以与出使西域的张骞媲美……

文 | 陈忠海

编辑 | 李雪 瞭望智库

1

县令改做外交官

626年,李世民在显德殿即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由此开启了贞观之治。内政趋于平稳,国力趋于强盛,皇帝的目光投向了远方。

在军事行动上,唐太宗更重视的是西边的突厥、北边的高句丽;在南边,他更重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友好交流,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双方建立起友好密切的关系,此外,还有天竺和泥婆罗。

我们能吃上菠菜、洋葱和榨菜,要感谢这位“县长”出身的外交官

公元669年的吐蕃、泥婆罗、天竺

图源:谭其骧著《中国历史地图集》

天竺,是古代中国对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最早记载出自《史记》中的“身毒”,唐朝初年时统一称“天竺”。泥婆罗即尼泊尔。

【注:当时有“五天竺”之说,即东、西、南、北、中天竺。】

唐太宗在位早期,天竺就派使者来唐朝交好。645年,李世民派李义表(曾任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等职)护送天竺使者回国,同时出使天竺。这个出访团队的副使叫王玄策,洛阳人,此前任黄水县令。

使团经过泥婆罗时,国王提婆盛情接待,陪同使者游览了阿耆婆珎池(位于今尼泊尔加德满都东南郊)。

这次出使较为顺利,一行人到达中天竺的王舍城(今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中部),登王舍城东北侧的耆署崛山,立碑以示纪念。《法苑珠林》这样记载当时的情景:

“大唐贞观十七年三月,内爰发明诏,令使人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前黄水县令王玄策等,送婆罗门客还国。其年十二月至摩伽陀国。……至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至王舍城,遂登耆署崛山,……因铭其山,用传不朽。”

出使团队中还有一位画家宋法智,他临摹的弥勒像回到长安后成为竞相临摹的范本。

使团经过迦没路(即迎摩缕波国,其故都位于今印度阿萨姆邦西部高哈蒂)时,童子王向使团请《道德经》。回到长安后,唐太宗下令由玄奘法师会同道士蔡晃、成英组成译经班子,将《道德经》译成梵文,在第二次出使时送到童子王手中。

2

身陷绝境怎么办

647年,唐太宗再次向天竺派去使团。

这一次,王玄策任“团长”,副使为蒋师仁。

王玄策第二次出使,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他们先到了东西南北四天竺,四天竺均派使者带着礼物随唐朝使团前往长安朝贡。然而,此时,中天竺发生的一场变故,几乎将王玄策一行推向绝境。

中天竺的戒日王尸罗逸多征服了恒河流域的一些小王国,戒日王朝一度崛起。之前玄奘法师曾来天竺取经,到达过中天竺,与戒日王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

“高僧从哪国来?来此何为?”

“从东土大唐而来,以求取佛法。”

我们能吃上菠菜、洋葱和榨菜,要感谢这位“县长”出身的外交官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图源:《光明日报》

玄奘为戒日王讲述了唐太宗他如何平祸乱、定四海、使天下诚服的故事。后者十分敬佩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遂派遣使者去唐朝朝拜,并递交了国书。

李世民大悦,曾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出使印度,此后两国多有往来,戒日王献上火珠、郁金香和菩提树作为礼物。

“玄奘至其国,尸罗逸多召见曰:‘而国有圣人出,作《秦王破阵乐》,试为我言其为人。’玄奘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服状。王喜,曰:‘我当东面朝之。’贞观十五年,自称摩伽陀王,遣使者上书。帝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慰抚,……大臣郊迎,倾都邑纵观,道上焚香,尸罗逸多率群臣东面受诏书,复献火珠、郁金、菩提树。”(《新唐书•西域列传》)

不过,与强大统一的唐朝不同,戒日王朝是由30多个封建藩国组成的,戒日王是联盟的盟主。各地封臣藩王不断扩张势力,形成了割据状态。

就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的这一年,戒日王去世,王朝随即瓦解,中天竺陷入混乱。大臣阿罗那顺乘乱篡位自立,出兵截杀唐朝使团。

王玄策指挥随行的30人与敌军交战,箭尽被俘,四天竺进献给唐朝的礼物也被掠走。只有王玄策和蒋师仁逃脱。

“先是遣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会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玄策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胡并掠诸国贡献之物。”(《旧唐书·西戎传》)

3

借兵杀回中天竺

堂堂大唐使团也敢动!

只要王玄策回长安禀明情况,以李世民的性格,犯我大唐者,下场不会太好。

然而,王玄策去了吐蕃。他想去借兵,就地解决问题。

松赞干布很爽快,借出了1200人。

王玄策觉得不够,又去了泥婆罗借兵。向提婆国王一说,他得到了更大支持,一支7000多人的队伍。

王玄策带着8000多兵将杀回中天竺,在茶镈和罗城与对方展开激战。

此城是印度宗教圣地,在今印度东北恒河南岸巴特那一带,公元前3世纪曾作为孔雀王朝的首府,在中国古籍中,有“拘苏摩补罗”“波吒釐子城”“婆吒梨子城”“波罗利弗多罗”“波罗利弗拓路”“波罗利弗”“波罗黎弗都卢”“巴陵弗”“巴邻”“波罗黎”“巴连弗”等诸多名字。

战斗进行了3天。最终,王玄策率领联军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3000余级。阿罗那顺所部溺亡者约1万人。

逃跑的敌酋收拢散兵再战,被蒋师仁率部彻底击溃,斩杀及俘虏敌人数以千计。阿罗那顺被生擒,余部在其妻的率领下,在乾陀卫江(今印度河的支流喀布尔河)一线继续顽抗,再次被联军击败。

阿罗那顺的王妃、王子以下1.2万人被俘,获各种牲畜3万头。此时,中天竺各部纷纷放下武器,580座城池投降。

(《旧唐书·西戎传》:“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师仁进擒获之。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

经此一役,天竺各部受到极大震撼,纷纷向唐朝示好,如东天竺国王尸鸠摩送牛马3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上奇珍异物,并送上地图。

4

官职只升一级半

648年五月,王玄策献俘于长安,亲自将阿罗那顺带到皇帝面前。李世民说:

“夫人耳目玩声色,口鼻耽臭味,此败德之原也。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

王玄策指挥的这次军事行动,对唐朝而言意义十分深远。学者徐亮在《茶镈和罗城战役及唐贞观年间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力量均势》一文中指出:

“茶镈和罗城战役奠定了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力量均势,达到了维持权力、增加权力和显示权力的战略目标,维护了唐王朝对这一地区的政治威权,从而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带组成了一种有利于唐朝政权安全的准国际关系体系。”

整个行动没有动用唐朝的一兵一卒,王玄策的功绩不亚于汉朝的陈汤。不过,他得到的奖赏却并不令人瞩目——只升了一级半,由正七品县令升为从五品的朝散大夫。

在英雄辈出的贞观年间,在这位雄才伟略的英主眼里,“一人灭一国”这点事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功。

此时李世民51岁,身体状况很差。王玄策从天竺带回一个自称200岁、身怀长生之术的方士献给皇帝。

方士那迩娑婆寐花几个月时间制出的所谓“延年之药”并未见效,次年李世民去世。唐朝不计前嫌,将这位“大夫”放回了本国。

5

带回舍利与“方丈”

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对佛教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天竺期间,菩提寺主为王玄策等人举办大会,送给每位使团成员礼物,又向唐朝朝廷献上宝珠、大珍珠、象牙佛塔、舍利宝塔、佛印等。

“大唐显庆五年九月二十七日,菩提寺主名戒龙,为汉使王玄策等设大会。使人以下各赠华氎十段并食器,次伸呈使献物龙珠等具录大珍珠八箱,象牙佛塔一,舍利宝塔一,佛印四。至于十月一日,寺主及诸众僧饯送使人。”(《法苑珠林》)

王玄策在天竺广泛参拜佛教圣迹,到大乘居士维摩谒的住宅基地净名宅时,用随身笏板丈量,长、宽均为十笏。笏板为一尺,于是称净名宅为“方丈”,后来将寺庙殿宇的主持僧称为方丈,成为佛教的专用名词,一直流传至今

“吠舍离国,周五千里,……寺东北四里许寺塔,是净名宅基,尚多灵异。其舍垒砖,传云积石,即说法现疾处也。近使人王玄策以笏量之,止有一丈,故方丈之名因而生焉。”(《释迦方志》)

这次出使,王玄策还从天竺带回佛顶舍利。

“又此东南往古王寺,有佛顶骨一片,广二寸余,色黄白,发孔分明。大唐龙朔元年春初,使人王玄策从西国将来,今现宫内供养。”(《法苑珠林》)

唐朝与吐蕃之间有“唐蕃古道”,吐蕃与尼泊尔之间还有“蕃尼古道”,两条古道串联起中印古代交通的路线,中国的纸和造纸术就是经过其传入尼泊尔和印度的。然而,关于“蕃尼古道”在吐蕃西境的具体走向和出口位置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直到《大唐天竺使之铭》的发现,证实了“蕃尼古道”的出山口位置,揭开了高原古道神秘面纱的一角。王玄策使团路经西藏自治区吉隆县时,在其北部崖壁上留下一块石碑,即《大唐天竺使出铭》,现存共24行,约311个字。

碑文大意是:

“大唐显庆三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联想到东汉破匈奴于稽落山后刻石勒功,记汉朝威德之举,而此行功倍于往,更当于此建碑刻铭,以记功德。”

这块石碑的发现不仅从实物角度进一步印证了王玄策出使天竺的事迹,而且使“蕃尼古道”从沉寂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渐现出来。

6

菠菜洋葱来中国

王玄策多次由“蕃尼古道”出使泥婆罗和天竺,不仅将大唐国威远播到南亚次大陆各国,而且促进了中印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作为中尼、中印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继玄奘之后,他把唐朝-天竺关系推向一个新高潮。

泥婆罗、天竺各国的使者纷纷来唐朝贡献,菠棱(菠菜)、酢菜(榨菜)、郁金香、浑提葱(洋葱)、菩提树等在这一时期先后输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贞观)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以远夷各贡方物,其草木杂物,有异于常者,诏所司详录焉……。摩伽陀国献菩提树,一名波罗,叶似白杨……伽毕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罽宾国献俱物头花,其花丹白相间,而香远闻。伽失毕国献泥楼钵罗花,叶类荷叶,圆缺,其花色碧,而蕊黄,香芳数十步……泥婆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花,实似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又酢菜,状如菜,阔而长,味如美鲜苦菜,状如苣,其叶阔,味虽少苦,久食益人。胡芹状如芹,而味香。浑提葱其状如葱而白,辛嗅药,其状如兰,凌冬而青,收干作末,味如桂椒,其根能愈气疾。”(《唐会要》)

他还将砂糖的制造技术带入了中国,之后中国人对这种熬糖方法又加以提高,制出了白糖,又传回印度。

“西蕃胡国出石蜜,中国贵之,太宗遣使至摩伽陀国取其法,命扬州煎蔗之汁,色味逾西域所出者。”(《唐会要》)

归国后,王玄策曾撰有《中天竺国行记》一书,包括文10卷、图3卷,对于当时五天竺各国的地理、地貌、山川、形胜、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社会风情等作了详细而真实的记述,是相当珍贵的史料。很可惜,这部书在宋代以后就陆续遗失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69540.html

Like (2)
Previous 2022年4月6日 上午11:45
Next 2022年4月7日 下午12: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