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作者:赵恺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1939年8月15日,波兰第二共和国在首都华沙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面对一列列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步兵和骑兵,数十辆由英法提供授权生产的新型坦克以及成密集队形掠过天空的波兰空军战斗机群,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半辈子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在祖国已然走到战争边缘的情况下,却依旧信心十足。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对威胁波兰的两个敌人高喝一声:“来战啊!”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1939波兰阅兵影像。来源/百代电影公司

毕苏斯基和波兰军队

希米格维元帅的底气不仅来自于他此刻所领导的这支波兰军队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更来自波兰第二共和国独立建国以来的辉煌战绩。
 
16世纪,波兰一度是东欧强国,领土面积居欧洲第三位,包括现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大片土地。1763年,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三世病故,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迫使波兰议会选举亲俄贵族S·A·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新国王,加紧控制波兰。部分波兰贵族肯定提出不满,由此引发了国内动荡,外国势力干涉进来,波兰陷入被瓜分的危机中。1772-1795年间,波兰三度为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尽管如此,往日的辉煌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波兰青年。即使到了20世纪初,波兰仍算得上中欧地区强国,有些实力的。
 
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身处东京的波兰社会党领袖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近距离目睹了日本凭借英、美的金融支持,在中国东北战胜沙俄的全过程。在日本人的启发下,毕苏斯基提出了一个分裂沙俄、重建波兰的大胆方案——普罗米修斯计划。
 
在毕苏斯基看来,沙俄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仅凭波兰现有的领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唯有鼓动那些居住于波罗的海、黑海、里海沿岸的非俄罗斯族各自独立,才能最终实现波兰的复兴。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17-18世纪沙俄的西向扩张,成为波兰必须要面对的东方大国。来源/张芝联《世界历史地图集》
日俄战争后,毕苏斯基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拉起了一支八百人的准军事力量,并以五人战斗小组的模式不断袭击沙俄驻波兰的政治机构,还通过“以战养战”的模式,迅速扩充自己的军队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毕苏斯基麾下的以“步兵协会”名义招揽的“敢战之士”已达一万二千人。
 
此时,除了长期资助毕苏斯基的奥匈帝国及同为“同盟国”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他竭力拉拢之外,协约国方面的英、法也向毕苏斯基伸出橄榄枝。左右逢源的环境下,毕苏斯基趁沙俄军队全线溃败,在俄属波兰打下了一块自己的根据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次年,同盟国阵营崩溃。波兰军队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比如,德军在撤离波兰的过程中,一次性将五万军队的装备成建制地留给毕苏斯基。正是凭借这些军火,毕苏斯基在波兰独立后,雄心勃勃地升级“普鲁米修斯计划”为“海间联邦”蓝图。
 
所谓“海间联邦”,是指一个由波兰主导的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组成的庞大政治复合体。在这个联邦中,包含了三个“海”(波罗的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故名“海间联邦”。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海间联邦”包含的范围。来源/张芝联《世界历史地图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毕苏斯基决定趁苏俄内战之际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占领尽可能多的领土。同时,努力与新近独立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改善改善关系,并对波罗的海三国施加影响,如有可能则重建波兰与立陶宛的联邦。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毕苏斯基开始整军备战。在1918年底出兵攻占乌克兰东部重镇利沃夫。眼见波兰已然卷入了沙俄帝国残骸的争夺战,协约国方面立即认证毕苏斯基为波兰合法领导人,并希望其能够与乌克兰境内的白军统帅邓尼金联手,一起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波兰独立之初的抉择困境

1919年2月,在英、法等国的全力支持下,波兰军队由四万人扩充到十七万。此时,苏俄红军在西部边境只有四万六千人。2月14日,波兰军队大举进入白俄罗斯境内,苏俄红军被迫撤退。波兰军队趁势推进,8月攻占明斯克和维尔纽斯。
 
波兰大军压境的同时,邓尼金麾下的白军主力也直逼莫斯科,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但就在这个时候,毕苏斯基突然让波兰军队停止了进军的步伐。
 
对于这一反常的现象,西方史学家大多认为,毕苏斯基对邓尼金这个沙俄帝国的遗老不感冒。毕苏斯基认为,复辟沙俄不符合波兰的利益,最好让苏俄红军胜利,而自己充当西方孤立苏俄的防火墙。
 
是以,毕苏斯基作壁上观。
 
1919年9月,毕苏斯基麾下的部队已然达到了五十四万人的规模,可以用于苏俄战场的兵力有二十三万人。
 
与此同时,在重新划分欧洲版图的“巴黎和会”上,英、法有意将立陶宛和乌克兰划分给波兰。但遭到了波兰人的无视,理由是“立陶宛人的社会组织近乎部落”,“波兰人在乌克兰地区已不再是多数民族”。所以,波兰人只希望把波兰裔占多数的立陶宛和乌克兰领土划给波兰;其他区域则可以交给当地人自己统治。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巴黎和会现场。来源/纪录片《天启 第一次世界大战》截图
最终,参加“巴黎和会”的波兰代表提交了一份名为“德莫夫斯基线”的波兰未来边界方案。按他们的设想,波兰会得到上西里西亚、但泽、白俄罗斯东部等地,领土总面积达到约44.7万平方公里。对此美国总统威尔逊不无揶揄地表示:“(波兰代表团)给我一张地图,可以看到他们想要地球的一大块。”
 
这个时候,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签署过《布列斯特条约》的苏俄政权表现出了空前的务实态度。通过外交途径,莫斯科向毕苏斯基承诺,宣布沙俄18世纪时对波兰的瓜分是无效的,更考虑将明斯克、日托米尔、赫梅利尼斯基地区划归给波兰。
 
在毕苏斯基隔岸观火之际,苏俄最终击败了各路白军武装。但缓过气来的苏俄焉能割地求和?感到自己被愚弄的毕苏斯基当即联合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西蒙·瓦西里耶维奇·彼得留拉,挥师攻入基辅。但此时大批红军已然从各条战线驰援西线,在苏联名将图哈切夫斯基的率领下,把波兰军队打得一败再败,很快便丢失了其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占领区,直至华沙保卫战的胜利才勉强稳住局面。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苏联红军冲锋。来源/电影《我们来自未来》截图
1921年3月18日,双方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签订了《里加条约》。条约规定,苏俄将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划归给波兰。虽然“德莫夫斯基线”和“海间联邦”完全破灭了,但波兰至少赢得了独立。
 

波兰战略误判和最终灭亡

独立之后的波兰,以二千七百余万人口和三十七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欧洲第六大国。但频繁的内斗,让国家陷入了经济低迷、失业率节节攀升的困境。眼见局势日益不堪,1925年5月,已经处于半隐退状态的毕苏斯基发动了政变。
 
讽刺的是,当时波兰宪法中有诸多限制总统权力的条款,毕苏斯基便干脆拒绝出任波兰总统,以国防部长和军队检阅官的身份掌控波兰大权。在毕苏斯基的强力独裁下,波兰社会迅速恢复稳定,波兰国力开始恢复。从他1925年掌权开始,波兰就进入了复苏期,工业和农业都有稳步提升。
 
在1929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比起隔壁连纸都不如的德国马克,波兰发行的货币兹罗提是欧洲最稳定的货币。经济形势好转,波兰军事力量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924年,波兰逐渐完成了正规化陆军整编为九十个步兵团、三十个野战炮兵团和十个重炮团。此外,波兰陆军还组建了二百一十个连的骑兵部队,并将其编成三个轻骑兵团、二十七个长矛骑兵团和十个步枪骑兵团。
 
在毕苏斯基看来,在以平原为主的东欧平原上,强大的骑兵纵队拥有无可比拟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所以,在他执政时期,波兰陆军的大量军费花在了昂贵的骑兵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航空兵和机械化部队的发展。即便如此,面对处于转型期的苏、德两国,毕苏斯基依旧有握剑自雄的资本。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波兰骑兵。来源/电影《洛托纳》截图
 
整个20世纪20年代,波兰始终对魏玛共和国保持着攻势部署。如果德国轻举妄动,突破《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数以万计的波兰骑兵将迅速突破德波边境直取德属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地区,配合西线的英、法联军,迅速将德国再度武装自己的企图扼杀在萌芽状态。
 
因此,毕苏斯基甚至有点看不起魏玛德国。在东线,波兰人领教过苏联强大的动员能力,因此决定保持守势。
 
此外,波兰主要的工业城市中心集中在西部地区。因此,即便苏联攻打波兰,也可以有数周的时间迟滞苏军的进攻,足够波兰完成军队的全面动员,并获得英、法等国的军事援助。
 
即便如此,苏联红军兵临华沙的记忆仍令毕苏斯基心有余悸。在意识到自己“海间联邦”的构想无法实现后,毕苏斯基在1932年同苏俄签订了《波苏互不侵犯条约》,在1934年又同德国签订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5年5月12日,毕苏斯基去世。很快,手握兵权的希米格维元帅掌握了权力。希米格维元帅十分清楚波兰所处的战略位置,以及来自苏、德两国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长期倚重于骑兵的波兰军队已然不适应于机械化战争的节奏。因此,他大刀阔斧地展开一系列军事改革,并重新修订了波兰的本土防御计划。
 
在维持三十个步兵师、十四个骑兵旅和十一个“边境保卫团”之外,波兰开始全力更新自身的武器装备:优先采购高射炮与反坦克炮,并在战争爆发前建立起两个装甲旅、四个坦克营和三十个坦克连组成的装甲部队。虽然波兰陆军的坦克数量一度达到870辆,但四分之三以上是TK-3与TKS小型坦克。
空军方面,波兰拥有超过一千九百架战机,但六百五十架是训练机,另外七百架是各式老旧战机、真正可战的新式战机只有三百九十二架,包括一百八十五架战斗机、一百一十四架战斗侦察机、三十四架中型轰炸机和八十四架侦察机。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1939波兰阅兵时的空军阵列。来源/百代电影公司
 
即便如此,波兰依旧认为自己与苏、德如果爆发的战争,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毕竟“上兵伐谋、次者伐交”。站在波兰的视角,他们认为英、法不可能让自己孤军奋战。
 
希特勒上台后,对波兰做出的友好姿态,很大程度上麻痹了波兰。所以当德国挣脱《凡尔赛条约》的枷锁,开始扩军备战时,波兰并不太在意。相反,波兰军方还频繁邀请德国军官团参观己方军事演习。很显然,在波兰军方心中,联合德国人一起制约苏俄才是正确的外交选择,当然这还必须是在波兰人的引导下。
 
波兰靠近德国的举动引起英法的强烈不安,英法支持波兰独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遏制德俄两国。而现在波兰这种摇摆态度,让英法在1938年与德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德国在英法的默许下,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此时的波兰则乘机占领了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有争议的“切欣”地区,和纳粹德国玩了一次胜利会师。
 
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让一直支持波兰的丘吉尔大骂波兰人是“一只偷食腐肉的秃鹫!”更加糟糕的是,波兰的这种行动使得希特勒产生了误判,他认为波兰的举动是在对德国示好。
 
1939年8月2日,苏德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的秘密条款中,苏德规划了一系列对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划分,其中就包括对波兰的瓜分。秘密条款规定,苏德同时对波兰发动进攻,事后,德国取得波兰西部,苏联获得波兰东部。这条苏德两国的分界占领线也被称为“寇松线”,位置在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

 

有了底气的希特勒想通过外交手段收回被波兰占据的但泽走廊。此时,捷克斯洛伐克已经不存在了;罗马尼亚已经同德国签订经济条约,在经济上完全依附德国;匈牙利加入了轴心国;立陶宛被德国恐吓,被迫割让了“梅梅尔”;东边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苏联面前瑟瑟发抖。
 
可以说,波兰已经是四面楚歌。但自大的波兰人十分麻木,甚至有点自欺欺人,结果,希特勒的提议遭到波兰人的嘲笑,波兰人在但泽和战争之间轻率地选择了战争。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德国闪击波兰。来源/纪录片《二战全彩实录》截图
1939年8月31日深夜,完成集结和战略准备的一百六十万德国军队,静静潜伏在波德边境上。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越过波德边境,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
 
9月17日,苏联大军越过边境。接下来的一周,苏德两国在波兰举行联合阅兵,正式宣告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自此,复国了20年的波兰再一次消失在欧洲地图上。

 

参考文献:

1、《波兰史》:[英] 亚当·扎莫伊斯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年
2、《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英]哈莉克·科汉斯基,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
3、《民族的重建——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1569-1999》:[美]蒂莫西·斯奈德,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夹在苏德之间:二战前的波兰,为何自我感觉良好?
END
作者 | 赵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77610.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4月22日 上午11:05
Next 2022年4月22日 上午11: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