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观系列(ID:weiguanx)
昨天北京新增32例,大晚上的马上加开疫情防控工作会,通报情况,表明态度。
同时也在深夜,环球网发文《北京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刻》。
一天新增32例,怎么就到关键时刻了?有的地方一天几百,甚至上万,都没说到关键时刻。
北京就关键时刻了?
讲到底是能不能在早期掐死传播链,吹熄现在散发的病毒火苗,因为一旦错过这时间点了回过头来再想扑,就是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的“上海版本”了。
而且目前的北京疫情也确实不算乐观,存在多条隐匿的,可能已经传播一段时间的传播链。
4月22-4-25,北京累计报告72例感染者,涉及8个区。
另外北京现在有一个高风险地区,和六个中风险地区。
高风险地区是潘家园的“松榆里社区”,因为这里14天报告了6例确诊。
14天6例确诊,定为高风险,有的地方600例也没高风险啊。
为了将疫情掐灭在小火阶段,昨天晚上北京当机立断决定,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全市11个区,26号-30号,三轮核酸。
北京一共16个区,等于是大半个北京城,都要核酸,而且是测一休一的五天做三轮核酸,这手段上的速度,不可谓不快了,要把还潜藏的感染者,都筛出来。
北京这手段,是看到了上海的前车之鉴。
反观当时的上海,上海疫情破口来自于设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区的隔离酒店,华亭宾馆。
华亭宾馆开业36年,一匹老马,用来做隔离酒店,结果就是宾馆通风系统老旧,人为管理疏失,造成疫情破口,病毒开始了在上海的迅速隐匿传播。
当时的上海,和现在的北京一样,知道疫情有了,而且已经隐匿传播超过一周了。
上海和北京,拿到了同一份考卷。
上海先考,北京后考。
上海给出的答案是:“网格化筛查”和“精准防控”。
北京给出的答案是:“11个区,五天三轮核检。”
上海给的答案,叫“网格化筛查”?它有那么神吗?
简单讲“网格化筛查”就是划出一个个网格区域,对重点区域里的人进行封闭管理和核酸检测。
“重点网格外”的地方,不受影响。
也不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
最初上海认为网格化筛查,可以最小的影响经济,过去这一两年上海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也被吹成了“精准防疫到一家奶茶店”的防疫优等生。
可是对手变了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力惊人,精准防疫犹如拿个大漏勺去捞面条。
由于没有意识到网格化,精准化防疫,对新对手“变异毒株”已经失效,上海错过了一开始就控制疫情的时机。
时间倒回3月15号,那关键一天,没人敢做出全上海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决定。
因为站在上海领导的角度:“上海已经靠着精准防疫“成功”一两年了,我们以前一直是防疫模范生,我们有自己一套的成功的防疫心得。”
上海一直成功的“精准防疫”,为什么要改?
你要一个人,去转变一个他一直成功的模式,是很难的。
就算有卫生专家对上海领导说:“领导,奥密克戎不一样,传播力极强,可能要改变防疫手段,要搞全城大核酸。”
如果你是领导,你敢改吗?
在人的固有思维里,已经成功了一两年的模式,你要改?万一改失败了怎么办?
再说了领导一定会想:全城搞核酸,万一造成恐慌怎么办?万一影响上海经济发展怎么办?
所以在3月15号,没有上海领导敢拍板说,“我们要搞全城核酸,我们要推翻精准防疫政策。”
到了3月26号,这时候疫情已经严重了,记者采访当时的疫情防控小组专家,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
记者问:现在上海疫情这样,能不能下决心封城一周对抗疫情呢?
吴凡怎么说?
吴凡说,不行!
为什么不行?
因为上海,不是上海人自己的上海。
言下之意,上海特殊,上海是全国的上海,甚至是全世界的上海,经济地位重要。
其实吴凡她一个卫健委的专家,又怎么可能有权决定封不封城呢?这级别上也差太多了。
不封城,是上海领导的决定。
早在3月15号,就是我上面不断提到的关键一天,当时也是记者会,也是记者提问:当前上海面临疫情问题,上海会不会封城?
这时回答的人是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主任,顾洪辉。
这人级别就比吴凡高多了。
顾洪辉说,上海没有封城,也不必封城!上海将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所以整个上海的领导班子,在面对315这大波疫情时,态度都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人决定的,而是一套班子决定的。
这就是上海面对变异病毒的考卷,给出的答案。
这答案今天看,惨不忍睹。
那北京此时,拿到了和上海一样的考卷,北京当然不会给出一样答案,于是北京:
11区,五天三检,大核酸
重点区域,三倍物资供货,300辆蔬菜直通车补位
配送员增加,保障运力
鼓励错峰上下班,鼓励居家工作
可以这么讲,北京是拿着上海这份错误试卷在排雷,凡是上海踩过的坑,北京全都要提前准备,避免再踩
昨天深夜,胡锡进也出来讲话
胡锡进说,“北京决不能走到全域静态管理这一步”。
也就是北京要把疫情掐死在苗头阶段,不能搞到大封城。
其实现在再往深里看,这已经属于是“一条路线之争”了
上海的答题路线,失败了,不及格
北京完全避开上海的雷,走另一条答题路线,北京能成功吗?能及格吗?
北京,一开始就以快制快,不搞网格化筛查,就搞全市11个区大筛查。
大筛查后,隔离感染者和密接者,然后再筛查,然后再隔离。
如此反复筛查隔离后,把病毒控制在最前端,如果几次筛查隔离后,确诊者还在不断增加,那就封城。
如果封城了,还是不行,那就证明一点:
超大型城市,防范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是失败的
当上海和北京拿着同一份试卷,用两种思路去答题,却全都失败时,那也就意味着:
那用封锁和经济休克,换取清零,就是不成立的,整个防疫路线就要换了。
所以现在需要观察的重点在这,一条路线。
那有人说,深圳之前在这份试卷上,已经证明过成功了,其他城市一两例就直接封城,也成功了啊,还需要证明什么?
这么讲吧,需要证明的是经济、政治、人命的三者博弈,能满足这三点的全国只有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
不管是深圳,还是中国其他城市,有确诊就封城,有的地方没确诊都封城了,大概率是可以封死病毒的,但却不具备路线性的参考价值。
从过去历史看新中国建立后的特殊城市就两座,一个北京一个上海。
难的不是病毒,是路线。
而我希望北京能成功,上海这次太让人失望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7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