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海外掘金(ID:gold1849)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朝阳
上海暂时停摆,将供应链危机摆在了眼前。
一时间,出现了三种不太妙的信号,我们简单复盘一下:
第一个,供应链铁幕论。
上海不开工的每天,各大企业都在承受损失。
因为富士康昆山工厂关闭,连一直押注中国供应链的苹果,也已经开始了产能分流的行动,将iPhone的产能向印度转移。
在长三角里星罗棋布的外资大厂,汽车、半导体、芯片、新能源、电子等,都传出了离开中国市场的零星声音。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一直都有类似“中国+1”的供应链多元化声音,认为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中国的篮子里。在贸易战、疫情黑天鹅后的逆全球化进程里,也都有关键产业回流政策。
而如今中国供应链的不稳定,正好给了他们政策加码的借口。
在中国产业升级、冲击高端制造的关键时节,我们还能否稳得住?
第二个,东南亚崛起论。
在上海供应链暂停时,东南亚、印度却在努力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吸收从中国溢出的产能。
比如马来西亚是电子产业、泰国是汽车和包装食品、印尼有机械和石化、新加坡是互联网、半导体和生物制药等高端产业。
其中最让人坐不住的,是“越南超过了深圳”的论断。
越南3月份的出口额达到340亿美元,超过了深圳的240亿,并且还在高速上升。
之前,对这个GDP还不如广西的邻居,我们少有谈及。但当李嘉诚出手了英国资产,转而投资越南之后,人们又勾起了“不要让李嘉诚跑了”的回忆。
第三个,复制新上海论。
由某些专家提出,核心观点是,既然上海疫情短期内难以解决,就应该将产业链,甚至金融功能,向其他城市拆分疏解。
不禁感叹,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而就在此时,特斯拉做了一件和其他企业截然不同的事:给上海政府写了一封感谢信。
在信中,特斯拉感谢了上海对他们的支持,包括在疫情中安排交通运力,保障6000多名特斯拉的工人和供应商能进工厂,接送员工返厂进行“闭环”管理,以及帮助工厂进行消杀工作……
在这样的基调上,信中透露了特斯拉接下来的宏伟蓝图:上海工厂附近地区新建一座工厂,预计增加45万辆汽车的年产能。
新工厂投产后,预计特斯拉上海的产能会达到100万辆/年,上海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不得不说,太会了。
一方面肯定了中国的防疫政策,一边又解了三种论断的围。
我猜想,曾经发过曹植《七步诗》的马同志,是不是也读过孔明的《出师表》?
其实,早在3月初就有记者从特斯拉得知,其在现有的厂区附近,又规划了一大片土地。
从上海土地交易市场官网公告来看,这一块46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类型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
从1月份上海临港区的公示里,也显示了一块紧挨着现在超级工厂的土地。很可能就是新厂所在。
上海临港先进制造片区K02规划草图
也就是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扩建计划,其实早已有定论。
而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放风,火候拿捏如此精准,体现的就是首富说话的艺术了。
在与中国打交道的十几年里,马斯克已搞懂了外来和尚该念哪本经。
上一次,特斯拉进入中国时,踩中了什么时间点?
是2018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紧张关头。中国要向世界展示自己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推动全球化继续运转。
当时,马斯克站出来公开抨击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大肆夸赞中国的官员们懂科学。
他说,“我非常热爱中国,愿意多到这里来”,“特斯拉将力争把上海工厂建造成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之一。”
比起顶着雾霾在天安门广场跑步,最后也没捞到一根鸡毛的扎克伯格,更会讲政治的马斯克,一边吃火锅,一边赢麻了。
马斯克访华时带火的餐饮
2018年5月,特斯拉上海公司成立;7月,签下合作协议,确立在临港建设超级工厂;
2019年1月,工厂开始建设;10月,上海超级工厂建成投产,前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中国展示了中国速度、供应链实力、人才红利、政策优惠的种种便利。
而中国热情如火的消费市场,远低于加州的生产成本,也让马斯克和特斯拉彻底破局。
特斯拉股价起飞的走势,与上海工厂交付车辆的速度,基本一致。
每天都要发好几条推特的马斯克,在上海超级工厂停产的3周里,都在干什么呢?
一边,暗戳戳地推进收购推特的大计;
另一边,是高调地办了一场赛博牛仔节,他打扮成黑衣墨镜牛仔,热烈庆祝特斯拉德州超级工厂开业。
本轮上海疫情至今,他就此话题只发推两次:
该说什么,他都懂。
毕竟,过去十年里,只有2个外国企业家,能在中南海紫光阁的朱漆绿瓦间进进出出。
一个是马斯克。
2017年,马斯克进入紫光阁,来接见的是国务院副总理;
2018年,马斯克来访中国,由国家副主席接见,这一行还见了北京、上海两位市长;
2019年,马斯克三进紫光阁,这次直接把特斯拉跑车开进了大院。总理对他许诺,“我们可以向你发放‘中国绿卡’”。
另一个是苹果的CEO库克。
在2012年-2016年,库克高频访华,其中5次进入紫光阁。每次都由不同的副总理接见。
苹果、特斯拉,两家公司一前一后,中国也亮明了意图。
苹果从2009年开始大力扶持中国的产业链,创造了几十家“果链”上市公司,也为中国的消费电子供应链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底座。
等到中国的小米、OPPO、vivo、华为进军智能手机时,已经有了现成、成熟的技术供应商。
由此创造了一个中国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崛起的黄金十年。
特斯拉的引入,也是要整合、倒逼、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启一个新十年。
特斯拉进入中国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实现百分百的国产化率。所有零部件,从电池、电控、电机、车身、底盘、中控等,都要用国产供应商。
到2021年底,特斯拉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90%,除了最核心的半导体芯片,基本都用上了中国制造。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中国本身就具备领先优势的“三电”企业(电池、电机、电控),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走向了世界舞台。
如宁德时代这样的动力电池龙头,已在全球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远远超出了LG等日韩系企业。
此次上海新建工厂,是属于产能扩张,而非选定第二工厂。
换句话说,这是上海特斯拉的二期工程!
如果这就是最终定论的话,那么全国多个城市的领导可能心又滚烫了。
毕竟,特斯拉在中国要建第二工厂的消息流传已久。
过去一年里,像广州、青岛、沈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海口等城市,都曾对特斯拉抛出过橄榄枝,要“量全市之物力,结与企之欢心”。
但这些消息又都被特斯拉“辟谣”了。
关于特斯拉选择城市的标准,众说纷纭,但大概有以下3个标准:
1.当地有完善发达的汽车产业集群,能发挥供应链配套的优势,也便于其实现百分百国产化的目标;
2.交通便利,最好是国际性的港口城市,方便进出口;
3.在土地、税费、贷款、补贴等政策上,尽可能给出更大的优惠条件;
在2018年超级工厂落户时,上海临港和广州南沙曾打过一次擂台。
据广州南沙的政府人士透露,
“南沙区希望引进的电动汽车厂将研发、运营等部门全部或者部分设在本地,但是特斯拉在中国设立的更多是生产工厂,而并非自主研发部分。”
而上海则大开绿灯,不设任何限制条件,还给了很多超级优惠政策:
特斯拉建厂的土地,价格仅为市场价的十分之一,特斯拉获得了上海银团185亿元的贷款,利率仅为3.9%,远低于一般的商业贷款……
关键在股权独资这一项上,南沙满足不了特斯拉。
而一个特斯拉的落户,让上海的汽车产业完成了转型和反超。
本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上海要落后于深圳,因为后者拥有比亚迪。
但特斯拉落户临港之后,先后有数十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进入上海,临港新区里密密麻麻全是新能源车厂,产业规模光速突破千亿元。
在2021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600亿元,生产了63万辆新能源汽车,居全国之首。其中,特斯拉就贡献了1500亿元。
一个特斯拉这样级别的企业进入,能完全改变中国城市的产业版图。
就像之前,三星半导体落户西安,富士康落户郑州,京东方落户合肥……这些著名的城市招商案例一样。
各地政府愿意在土地、税费、补贴、贷款等方面给出种种优惠,甚至财政勒紧裤腰带也要将俏媳妇娶进门,就是因为这些企业能够带动当地GDP、产值、就业进行跳跃式的发展。
如今,上海因为长三角发达的产业集群、优惠的地方政策、富集的高端人才,再次被特斯拉优先选中。
第二工厂的名头对上海来说是虚的,但产能翻倍——这是确切的、肉眼可见的利益;
而各个城市本有些失落的心,又一次火热起来,围绕第二工厂的竞争又将战火重燃。
马首富只需要等着,看哪座城市能卷出一个最佳的优惠。
这就是战略的选择,说话的艺术。
尾声:战火为何而燃
其实复盘来看,特斯拉很大可能是选了一个绝妙的时间点,公布了本就在计划中的产能扩张。
特斯拉已经到了必须扩大产能的关头。
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拿下全球汽车市场20%的份额,届时年产量要达到2000万辆。
为满足这一目标,特斯拉在全球需要建设10-12座超级工厂。
而目前,特斯拉在全球汽车总产量的占比刚刚超过1%。丰田集团在2021年生产了超过1000万辆车。
今年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美国德州超级工厂相继投产,加起来预计有150万辆的产能。
再算上本来的美国加州弗里蒙特、上海工厂加起来有93万辆的产能,满打满算目前产能也只有250万辆。
特斯拉的产量已经跟不上它的销量增速。反映到消费市场,是特斯拉的交付时间已经延长,而且最近出现了价格上调。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优势正在被追平、赶超。
让我们看看2021年的销量排名:
再看看各大新能源车厂的产能扩建计划:
放眼全球,你能看到任何一个世界强国,没有一个国家不是汽车强国。
这是因为汽车产业复杂而漫长的产业链条,对于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是考验,更是带动。如果汽车都造不好,那就难入高端制造的大门。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几十年的筚路蓝缕,一点一滴迎头追赶的。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头一次有了换道超车,进入全球领先地位的希望。
前段时间有张图片很火,是说苹果一家公司,2.6万亿美元市值,超过了中国主要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总和。
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约1万亿美元,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
比亚迪(约1100亿美元)、蔚来(300亿美元)、小鹏(230亿美元)、理想(240亿美元)、长城(约345亿美元)、吉利(约160亿美元)、上汽(约295亿美元)、广汽(约192亿美元)等所有汽车品牌的总和。
任重道远啊。
如今,随着高层定调,上海的保卫战已经打响。
放眼新能源市场,中原大地群雄并起。
到时候,谁能真正搭上中国的快车?谁又将冲上浪潮之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8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