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周末重磅政策:县域经济

作者:卡夫卡不忙了

本文转载自: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

关于稳增长的政策一波接着一波,周末放了个大招,就是启动县域经济。

整个文件的全称是《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大约很少有人愿意从头到尾,仔细去读那么一份文件,新华社还特别贴心的给做了个摘要。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一并给贴上来了。

聊聊周末重磅政策:县域经济

为什么到现在又再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呢?

我以为其实跟稳增长扩大内需,明确新基建的方向有关,更关系到对未来的人口规划。

很多人都在那里琢磨,这是要让农民都进城吗?

呵呵,这些年,通过教育绑定学区房的一番操作,农民们但凡有点想法的,基本都在县城里买上房了。

我们那个十八线的小镇,现在光棍汉们除非撩妹本事特别牛逼,一般通过传统说媒手段娶媳妇的,除了彩礼以外,都会要求在县城、起码是镇上核心地段置办个房产。

风气一来,很多有远见的家长更是早早的就给孩子在县城里置办好了房产。

最后那些无法置业县城的农村家庭,大概率就是真的无力支付进城成本了,即便真的想用这些人来给县城房地产市场解套,怕也是徒劳。

很多没有在农村里生活过的人喜欢叉着腰来点评进城的好日子,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知道,但凡你够清心寡欲,不怕人戳脊梁骨,在农村苟活一年都花不了几个钱,还不够在城里交一个月的物业管理费的。

很多最后都不愿意进城的,你以为他们在乎的就是那个县城的户口吗?

当然了,中国南北东西差异很大,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但归根到底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一切。

年轻人为什么背井离乡非要到大城市发展?不就是因为大城市里能提供就业机会吗?

但大城市的空间就那么大,来大城市首先就得面临安身城市里要缴纳的超级地租,本地原住民毫不费力天生就拥有的东西,可能你辛苦劳作一辈子都无法企及。

北上深这些一线城市的房价有多高?即便躺平认命不买了,但你总得要找个安身的地方啊,租房子,哪怕是合租在条件很差的群租房里,也是笔不菲的负担。

大城市里所有沉重的负担都摆在那里,你问年轻人为啥不回去?讲真,能在家乡待下去的年轻人有多少呢?大城市起码能提供工作机会。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了的家乡,大家压力都很大,于是先顾自己再说,只要把结婚恋爱这些事一股脑的从生活里省略掉,苟且就变得更容易了。

于是,中国生育率开始断崖式下跌。

讲真,所谓大量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不愿意结婚导致生育率下滑本来就是个伪命题,真正能从心底执迷于所谓的工作和事业或者有强烈独立主张的女性真的少之又少,问问年轻人为啥连谈恋爱都不愿意了?

因为现在大家集中在大城市里为竞争激烈的工作打拼,为高昂生活成本发愁,大家都默认就这样算了吧。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后代,注重传承的国家,这是民族性使然。

大部分人在考虑婚育问题除了因为被自己必须承担高昂生活成本吓退,更会被接踵而来的育儿成本劝退。

你炒作学区房,炒作不要输在起跑线,炒作各种教育焦虑,其实就是最强的绝育药。

很多人哪怕再多的苦自己可以吃,但被教育焦虑洗脑,于是连奋起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打压教培机构为什么迫切且必要?

但这还不够,只有在宽松且没那么卷的环境里,人口生育率才有可能回升。

看看韩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就业都在首尔经济圈,还只有服务于财团大企业们,才有可能拿到一份体面的收入,于是韩国生育率很快就下滑得比日本更严重。

日本自从开启了一系列的振兴小城市计划,大肆推广乡村小确幸,倒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起码一些年轻人开始去小地方了,离开大城市以后,生育率还是在缓慢回升。

所以我们注意到,这回振兴县域经济,国家可以掏钱,但给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就是常住人口!

如果常住人口能增加,各种投资都好商量,如果当地无法提升常住人口,人口持续下滑,对不起,想想怎么去跟周边发展好的地方搞合并吧。

所以如何产生增量人口?

发展优势产业,设法吸引外来人口。

一些有制造业单项优势的地方,其实已经是经济强县了,就好像去年在抖音里特别流行的曹县的梗。但中国有2800多个县城,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办法把自己做成单向优势强县。

哪怕是你去搞养老产业,休闲服务产业,这都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资源,比如说像巴马这样,有长寿健康传说的地方,诸如此类的。

其实大多数县城能做的,就是赶紧转变思路,服务好本地的居民,革除掉从前制约外出年轻人回来发展的那种小县城地方保护主义毛病,你能把本地尽可能的服务好,打消掉年轻人回来发展的各种顾虑,自然就会形成一些本地特色的聚集产业。

想想看前一段时间提出的打造统一大市场的计划。

很多县城为啥发展不起来,难道仅仅是因为自然资源吗?

如果地方保护主义为了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阻碍发展,最后反过来在建设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他就得被迫降级跟人合并。

世界上的事,从来只有降维打击才会如此轻松的摧毁所谓牢不可破利益联盟,如果你只用鼓励,可能做到吗?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搞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最后城市化的资源都一股脑的倾斜给了那些大城市。

从大城市到特大城市,到国际都市,看起来似乎是无比热闹。

但鸡蛋过于集中在几个篮子里,风险到底有多大?

以前是人口红利,现在是工程师红利,疯狂的涌向大城市、大企业,人家就能气定神闲的掐尖,工厂以前只要年轻人,后来没办法了,年轻人不愿意来了,慢慢也能接受年纪大一点的工人,现在很多所谓白领工作也来个一刀切,35岁以上,天天心惊肉跳。

为什么?因为大量的人涌进来,让他们有了傲慢的本钱。

当许多个有活力的县城都能立起来,分流一部分大城市的功能,反过来大城市的白领工作便也没了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大家都能没那么卷了。

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全国物流体系的建设,在物质上,县城和大城市的差别越来越小了,我们老家十八线的小镇,一样也能有京东送货上门,这在以前你敢想?

六七十年代,冷战斗争的弦崩的很紧,中国搞起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这是利用我国幅员辽阔的优势,来分散经济风险。

当然,受限于当年的基础建设条件,大量的三线工厂最后都因为经营困难而关停并转。

但你不能因为结果而否定三线建设,一个大国,永远不能将未来发展寄托在别人的仁慈之上。

中国走到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再想韬光养晦是不可能的,已经大到令美帝害怕的地步,除非自废武功,否则只能想想看,要怎么去勤修内功,做好双循环。

分散压力,形成经济内生动力,需要县域经济顶上来,毕竟新农村建设太过分散,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而大城市的发展又已经快缺少空间了。

新基建大蛋糕摆在那里,就看哪些地方有能力能分一杯羹了。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8475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8日 下午1:31
下一篇 2022年5月8日 下午1: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