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东流浪站(ID:OasisintheMiddleEast)
半岛地区组
作者:崔可伊、杨昭、蒋志宇
制图:吴科谚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再次爆发冲突,如今影响已波及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粮食各领域。全球79亿人都受其影响,海湾阿拉伯国家也不例外,粮食安全和能源价格便是首当其冲的部分。俄乌冲突背后还体现了美俄博弈,海湾阿拉伯国家是美国传统盟友,但近年来逐渐同俄罗斯增加接触,在向东和向西之间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选择。俄乌冲突如何影响海湾阿拉伯国家?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坚持何种立场?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原因?是本文将探讨的问题。
地大物博的俄罗斯 →不仅仅是“地区冲突”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纠葛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时期,为何两国的危机会引起全世界的震动呢?来看几个数据热知识。
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世界粮仓”,占全球谷物贸易的四分之一。
● 2021至2022年全球粮食(小麦和粗粮)贸易分布(图源: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
俄罗斯拥有全世界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的四分之一。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占全球供应量的约 14%。
俄罗斯还控制着全球约 10% 的铜储量,也是镍和铂的主要生产国。镍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而铜则被视为经济的领头羊,被广泛用于电子产品制造和住宅建设。俄罗斯还出口许多对半导体、喷气发动机、汽车和药品制造至关重要的元素。
根本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说不用俄罗斯的东西,因为可能你刚买的蔬菜上还残留着产自俄罗斯的化肥。因为俄罗斯也是世界第一大氮肥出口国和第二大磷钾肥出口国。
俄罗斯真是方方面面地为全世界提供着经济发展的“燃料”。同样作为为世界提供“燃料”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们,在俄乌冲突下该何去何从呢?
自 1991 年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后,海湾诸国与乌克兰先后建立外交关系。乌克兰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近些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乌克兰的出口战略中将沙特和阿联酋列为重点市场。随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后访问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国,更为双方合作添了把火。
● 2017年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访问沙特(图源:arabnews)
乌克兰+海湾阿拉伯国家=天赐“进出口cp”
乌克兰为何对海湾阿拉伯国家产生合作兴趣?
乌克兰有“粮仓”,海湾土壤贫瘠;海湾有“油罐”,乌克兰虽也是石油出口国,但海湾阿拉伯国家可以为乌克兰在能源开采及设施建设方面提供资金和技术的帮助。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供需关系如此互补的“进出口cp”。
可惜乌克兰政府缺乏管理人才,没有用SWOT分析法进行与中东国家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在2017年时乌克兰就承认在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问题上缺乏了战略眼光。如果一切开始得再早一些,不知如今局势是否会有变化。
关系铁不铁 还得看投票
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关于“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决议上,沙特、卡塔尔、巴林投了支持票,阿联酋和阿曼缺席会议。
对海湾阿拉伯国家而言,乌克兰处于中东与欧洲之前的能源枢纽位置,且乌克兰具备天然气系统运输的能力,因此乌克兰是将中东能源运输到欧洲最高效的合作伙伴。
能源危机下的各国百态
俄乌冲突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极其紧张的石油市场,更为各国的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3月初,油价达到每桶 123 美元,上涨了 68%。油价在面临不稳定因素时的急速上涨,以及能源交易中的各方政治博弈,让各国认清需在短期内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而且要在平衡气候变化目标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 2020年全球十大石油生产国( 图源:BBC)
美国:全面禁止俄罗斯能源进口
欧洲:臣妾做不到啊!
俄罗斯作为仅次于美国和沙特的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每天出口的大约 500 万桶原油中,一半以上销往欧洲。而美国对俄罗斯石油进口依赖程度较低,2020 年约 3% 的进口石油来自俄罗斯。依赖度的不同导致欧美在俄乌冲突后限制俄罗斯能源进口上的行动力存在差异。
欧洲需要足够的时间寻找能源的替代供应,因而英国预计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而欧盟正在将其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减少三分之二。
但美国已宣布全面禁止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口,并下令从美国的战略储备中释放多达 2.4 亿桶石油,以降低高昂的燃料成本。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于欧美的限制进口行为毫无惧怕之意,且宣称:如果某些“不友好”的国家拒绝使用卢布支付能源进口费用,我们将削减对这些国家的能源供应。
美国除了向国内页岩油厂商施压提高产量以外,更要求沙特和阿联酋增加石油产量以平息石油飙升的价格。但这两位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似乎对美国这次的要求颇有微词。
金钱当道 兄弟就是用来两肋插刀的
阿联酋一面表示支持提高石油产量,并声明将鼓励OPEC+同意提高产量,一面又称将遵循OPEC+联盟的承诺。
● 图源:BBC
所提及的OPEC+是聊到石油不可不说的组织,它由13个石油输出国组成,坐拥全球石油产量的 44% 和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81.5% ,对全球原油市场拥有极高控制权,可以说这个组织开个会都能让原油价格抖三抖。而沙特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赚钱的石油出口国,在OPEC+中拥有极高话语权。
沙特很刚地直接拒绝了美国的要求,沙特不愿增加石油产量不仅仅是为了履行OPEC协议,沙特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①如今保持较低的石油产量和飙升的油价,可以充盈国库让沙特大赚一笔;②拒绝这个要求暂时不会惹恼美国,且不会搞僵与OPEC的多年盟友俄罗斯的关系;③与美国提条件:向美寻求更多军事和情报的帮助,以对抗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并拖延伊朗和美国达成伊核协议的时间。
“武当派围攻光明顶”?也撼动不了俄罗斯这颗大树
俄乌冲突对能源方面最大的影响其实并不是石油,而是天然气。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天然气价格走势图中就能看出俄乌冲突对于天然气的影响有多大。
● 2022年1月至3月世界天然气价格变化(以美国、欧盟和英国为例)(图源:BBC)
俄罗斯的天然气扛把子地位不是能轻易撼动的。俄罗斯截至2020年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1544万亿立方英尺(Tcf),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26%。
● 世界天然气市场分布(图源:Ria Novosti)
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有多高呢?欧洲40% 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一些欧洲小国甚至100%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
● 欧洲国家对俄能源依存度(图源:Statista)
“北溪2号项目”为何成为众矢之的?
聊到天然气,就绕不开横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北溪2号项目”。“北溪2号”是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的天然气管道。
在没有“北溪2号项目”之前,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要通过欧洲大陆的其它国家,包括东欧的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而“北溪2号项目”的建成,使俄罗斯天然气的能源巨头跨过了东欧大陆与欧洲消费者直接建立了联系。早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任期内,德国和俄罗斯就已经开始研究合资开通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2号项目”已于2021年9月已经完工,但一直受到多方阻碍而延误启用。
● “北溪2号”项目(图源:CBC)
一方面阻碍来自东欧国家。乌克兰从前苏联继承了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大输气网络主要管道和设施,足以供应整个欧洲大陆每年天然气需求的五分之一。但“北溪2号”的巧妙设计绕过了以乌克兰为首的一众东欧国家,使得这些国家的过境费受到严重打击,单乌克兰一国的过境费损失预估每年高达20至30亿美元。乌克兰的心理活动可想而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更是将“北溪2号”描述为“危险的地缘政治武器”。
另一方面阻碍来自美国。美国一直靠乌克兰来制约俄罗斯在天然气方面的统治地位。若“北溪2号”投入运营,无异于架空乌克兰在其中的制衡作用,将整个欧洲的经济命脉握在俄罗斯手中。
德国方面现在也在打退堂鼓,不少观点认为“北溪2号”不仅对环境有害,在经济上也无利可图,德国没必要趟这趟“把天然气作为政治武器”的浑水。
但如果切断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整个欧洲将陷入深度衰退,仅德国未来两年将损失2380 亿美元的经济产出。
找到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品?非一朝一夕
美国已同意在今年年底前向欧洲额外运送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但杯水车薪,需要18倍才能取代来自俄罗斯的所有管道天然气供应。要想完成替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并不容易,不仅要放弃花费高昂成本建立的输送管道,增加对其他能源的使用,也不是短期内能达成的目标。
前路虽艰难,但口号总是要喊的!欧盟提出要让欧洲在2030年之前摆脱俄罗斯的化石燃料。但欧洲想要完成这一目标,一定无法忽视某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帮助。
海湾小国拥有大“能量”
2月22日,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主持了天然气出口国论坛 (GECF) ,仿佛在提醒世界这个仅有 30 万公民的海湾小国对全球天然气市场有着多大的影响力。
● 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第六次峰会(图源:Aawsat)
虽然目前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主要流向了亚洲,但若俄乌冲突持续,欧洲很有可能成为卡塔尔的目标大客户。而且显然卡塔尔有这样的野心,它计划2025-2027年将液化天然气产量扩大近三分之二,增加的产能将流向何处不言而喻。因为对于欧洲的能源消费者来说,避开俄乌向卡塔尔购买不带“政治标签”的天然气显然是更安全的选择。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卡塔尔能源事务大臣卡比在天然气出口国论坛上表示,目前,卡塔尔最多可以将其10%至15%的液化天然气转移到欧洲。因此卡塔尔乃至整个液化天然气市场都没有能力替代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但欧洲在不久的将来与卡塔尔就天然气产量签署有利于长期供应的协议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能源大抵只冲击全球经济领域,而对全世界更大的威胁来自粮食。据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小麦出口、五分之一的玉米和大麦出口、近三分之二的葵花油出口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
● 全球粮食出口情况(图源:Our World in Data)
乌克兰一直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最大捐助国之一,而俄乌冲突将事态扭转了过来,现在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在努力为乌克兰人提供他们在这场危机中所需的物资。
你天真地以为粮食自产就不会受影响吗?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还出口了世界上大约五分之一的化肥,俄乌冲突使全球化肥价格翻了一倍多。因此俄乌冲突可能会对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和粮食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海湾阿拉伯国家对粮食涨价并不敏感
与中东其他国家相比,海湾阿拉伯国家人口较少,人均收入较高,且手握石油“硬通货”,更有助于抵御粮食价格的上涨,因此短期内俄乌危机对其在粮食方面的影响较小。
● 海湾三国进口俄乌小麦占比(图源: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根据2019年中东国家粮食进口情况来看,阿联酋从两国小麦进口量虽占总量的48%,但海湾阿拉伯国家有能力在其他地方进行粮食采购。
2007年食品价格飙升时,海湾阿拉伯国家从中吸取经验,开始建立战略储备,提升当地生产能力。虽然海湾阿拉伯国家仍进口近 85% 的粮食供应,但他们仍被认为是全球粮食最安全的地区之一。
但海湾阿拉伯国家高比例的粮食进口结构,导致其粮食安全依然存在风险。若市场上粮食供给不足时,一个依赖进口的国家即使拥有足够的资金也无法获得粮食。海湾阿拉伯国家目前提升本国粮食安全等级的途经为:投资应急储备;建立多样化的贸易路线和合作伙伴组合;加大投资国内农业;改善水资源管理;购买非洲农田来应对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
面对俄乌冲突各个土豪国竞相砸钱
沙特贷款1.16 亿美元促农业发展
沙特只有1.5% 的土地为可耕地,无法在国内生产足够的农产品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且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以供于动物饲料。俄乌冲突使其在大麦收产、物流、交易等问题上受到阻碍,让沙特的畜牧业大受影响。沙特农业发展基金 (ADF)批准了近 1.16 亿美元的农业贷款,以促进农业项目发展,为沙特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阿联酋颁布新政策以控制基本食品价格上涨
阿联酋经济部批准了一项关于基本消费品定价机制的新政策,对于生活必需品类供应商涨价前必须提交成本增加的证据,并定期监测全国 40 多家网点的300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阿联酋的目标是到 2051年加强粮食安全并在全球粮食安全指数中排名第一。
阿曼的粮仓装满了16万吨的谷物
阿曼国有面粉厂高级官员表示,阿曼市场不会受到全球小麦短缺的影响,因为他们已与印度、阿根廷、澳大利亚签署了进口16万吨小麦的协议。
虽然目前阿曼小麦产量不到年均消费量的1%,但阿曼正在为鼓励农民种植小麦,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做着努力。2021年阿曼小麦农季产值较2020年增长了16.8%,农民人数增加了 5.5%。
为中东处于粮食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
俄乌冲突引发的食品、化肥和燃料价格飙升,使得埃及、突尼斯、利比亚、黎巴嫩等中东北非国家的粮食危机迫在眉睫。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已承诺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援助,以援助埃及陷入困境的经济。海湾阿拉伯国家伸出援手的原因是担心食品价格上涨对中东北非国家形成潜在不稳定影响,扰乱地区局势。
海湾阿拉伯国家怎么看?
海湾阿拉伯国家对乌克兰冲突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中立态度,以沙特和阿联酋为代表,避免在美俄之间“站队”。对于美国,沙特和阿联酋并未如以往一样紧跟美国立场,乌克兰冲突刚爆发时,两国王储都拒绝了拜登电话,虽然拒接电话的消息后来被白宫方面否认,但之后沙特和阿联酋依旧没有遵从美国建议进行石油增产。对于俄罗斯,沙特和阿联酋没有明确谴责俄罗斯或使用“入侵”“战争”等词汇描述俄乌冲突,只限于从呼吁对话解决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等表态。第二种是谴责态度,科威特在一众海湾阿拉伯国家中独树一帜,在2月安理会提交的关于谴责俄罗斯袭击乌克兰的决议草案中,科威特是80个共同提案国名单上的唯一一个阿拉伯国家。有分析认为,这种强硬态度同科威特曾受伊拉克入侵的历史记忆有关,对领土主权和区域强国有特殊态度。第三种是回避态度,主要体现在卡塔尔的表态中。一方面卡塔尔努力贴近西方立场,埃米尔哈马德声称俄乌冲突是针对乌克兰的“非正义战争”进行声援,还承诺为欧洲提供天然气作为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希望美国以此将自身视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友。另一方面卡塔尔同俄罗斯有投资合作,也希望避免“触怒”俄罗斯,致力于发挥“平衡外交”传统,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提供信息传递的渠道。
不过,海湾阿拉伯国际在国际场合依旧更倾向于西方立场。3月2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的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特别紧急会议中,共 141 票赞成、5 票反对(白俄罗斯、朝鲜、厄立特里亚、俄罗斯和叙利亚)、35 票弃权,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进攻并撤军的决议案获得了通过。相应的,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联酋、阿曼和也门都无一例外投了赞成票。
● 3月2日联合国大会特别紧急会议投票结果(图源:联合国)
OPEC+能否增产抑制油价?
OPEC+在2017年正式建立,2019年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国家签署《合作宪章》使OPEC+机制长期化。OPEC+内部主要有三个运作体系:部长级会议是最高权力机构,经该会议批准才能够形成有约束力的调整产量的政策;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实行双主席国制,负责向部长级会议提交研究报告,也负责执行和监督部长级会议批准后的政策,现任主席国是俄罗斯和沙特,呈现“双寡头”结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是研究型机构,主要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并监督委员会提交研究报告。
目前来看,俄罗斯在OPEC+中的地位仍被其他成员认可。如阿联酋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长认为俄罗斯的能源产量无可替代。欧佩克前主席苏海尔·阿勒·马兹鲁伊(Suhail Al Mazrouei)在大西洋理事会第六届年度全球能源论坛上也表示俄罗斯永远是OPEC+的一部分。沙特王储也表示,仍将寻求同俄罗斯达成平衡石油生产的协议。所以OPEC+能否增产,俄罗斯依旧有很大的话语权。
而且OPEC+也并未有迅速增产准备。2022年3月到5月的OPEC+部长级会议,均决定每月维持原定适度增产计划进行生产。最近一次的第28届部长级会议决定,2022年6月将维持原定适度增产计划,日产量上调至43.2万桶。而且,欧佩克实际产能不足,当月实际产量虽有一定数量增长,但均远未达到当月增产计划产量,更不要说过快增产。
● 普京和OPEC秘书长达成2020年石油产量协议(图源:BBC)
阿联酋在安理会中作用几何?
阿联酋是安理会现在的15个理事国之一,任期到2023年结束,今年3月担任了轮值主席国,通过决议和会议表达态度。整体来看,阿联酋在乌克兰问题上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在安理会中的表述也体现了其中立态度,避免有关于冲突性质和明确支持那一份的表述,关注人道主义援助、粮食危机、儿童权利、妇女权利等议题,而且在表态中一直呼吁各方通过外交方式解决冲突。尤其在2月27日关于乌克兰问题是否召开联大特别紧急会议的议案表决中,阿联和中国、印度一样投了弃权票。
● 2月27日是否召开联大特别紧急会议的投票结果,11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图源:联合国安理会)
● 阿联酋在安理会决议中的表态(图源:笔者自制)
海湾阿拉伯国家会不会加入金融战?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英法德及欧盟对俄罗斯实行了诸如禁用SWIFT支付体系等一系列制裁措施,引起俄罗斯资产市场动荡。主权财富基金是由政府筹集过剩国家储备组成国有投资基金,旨在使国家经济及其公民获益。根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I)数据,中东地区拥有最多的主权财富基金(28 支基金),世界上十个最富有的主权基金中有四个主权财富基金属于中东,分别是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在俄罗斯有大比例持股,海湾阿拉伯国家会如何对待在俄罗斯的金融合作和投资项目,也引发了猜测和讨论。
截至今年3月份,海湾地区的总投资主权财富基金占俄罗斯国有投资实体购买的全部资产的69%。其中,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和卡塔尔投资局是俄罗斯最活跃的主权财富基金:截至2019年10月,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的联合投资价值达到23亿美元,其中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股份;卡塔尔投资局则持有俄罗斯石油公司约 19% 的股份。但受到俄乌冲突影响,海湾主权财富基金的脆弱性也显著上升,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将面临巨额损失。在此情况下,海湾阿拉伯国家有暂停投资的可能,如穆巴达拉首席执行官在迪拜举行的投资会议上表示将暂停对俄罗斯的投资项目,“停下来等着看情况如何解决”;卡塔尔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表示,投资环境和政治环境稳定之前,卡塔尔不打算在俄罗斯进行任何新的投资。
不过,虽然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受到了冲击,但不一定会撤出俄罗斯。埃及的“发展与人权对话论坛”智库出版了题为《俄乌冲突:主权财富基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报告,分析称,全球油价上涨有利于帮助海湾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保持韧性,甚至可以投资相对便宜的俄罗斯资产等待获利。
虽然海湾阿拉伯国家不一定会参与金融战制裁,但西方国家也要求海湾阿拉伯国家不要从中牟利。西方国际担心的是俄罗斯为应对制裁,可能增加在海湾地区的投资,如在迪拜通过加密货币购置房产,阿联酋也因为“灰色经济”被金融犯罪和洗钱监管机构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加强了监控。西方国家对海湾也有施压,比如德国经济部长在访问海湾地区时表示“我不是要求他们加入制裁……但我要求(他们)不要从欧洲和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中获益”。
● 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介绍(图源:Mubadala)
安全与稳定诉求
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流派指出,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国家体系中的国家行为体致力于保障它们自身的生存。因此,无论是在进攻或是防御的背景下,国家首要的行为便是解决其安全问题。作为处于五海三洲交界处的海湾地区,这种需求便愈发地明显。对于海湾阿拉伯国家来说,维持海湾地区的安全稳定是其第一要务。从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至今,海湾地区爆发了两伊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美国入侵伊拉克、也门战争等多场冲突。持续不断的冲突使得当地的安全环境颇为脆弱。尽管海湾地区的冲突拥有复杂的历史与宗教背景,但是,除了海湾地区国家之外,影响乃至主导海湾地区国家间冲突的“棋手”往往是域外大国。这意味着在面对有能力影响海湾地区安全形势的域外大国时,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态度会非常微妙。在两极格局之下,海湾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呈现出“一边倒”的安全依赖。但当两极格局崩溃之后,面对多样化的安全挑战,海湾阿拉伯国家的选择则更趋向于多面下注,即如肯尼斯·沃尔兹所述:“作为一个小国来保护自己的方式是在对抗一个威胁性的大国时进行平衡。”因此,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平衡策略。比如沙特在萨勒曼国王即位后开展平衡外交,俄罗斯与中国都成为了沙特重要的地区伙伴。阿联酋则采取了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在中、美、俄之间寻求战略对冲。卡塔尔虽然对美国极其依赖,是非北约主要盟友,但是其在地区事务中表现出的平衡态度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卡塔尔外交政策中的平衡理念。与此同时,其不明确支持任何一方的表态更加印证了前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国家安全之外,在面临粮食安全、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跨国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时,俄罗斯的话语权在某些时刻与美国的话语权旗鼓相当,甚至更胜一筹。这就使得海湾阿拉伯国家不得不考虑对俄立场的问题。
● 德黑兰街头抗议沙特处决沙特什叶派教士尼姆尔(图源:ultrasawt)
除了外部的安全问题,海湾阿拉伯国家还要面临内部的安全压力。除了可能存在的反战声音之外,对于海湾阿拉伯国家来说,分离主义一直存在。一方面,由部落与家族构成的国家的认同与公民国家的认同天然地不同。另一方面,当地复杂的宗教背景也加强了地区分离主义倾向。以沙特为例,从沙特建国,到伊朗伊斯兰革命,再到当代,沙特东部省份中的什叶派人群与沙特逊尼派,尤其是其中的萨拉菲主义者的冲突接连不断。尽管自2018年以来沙特不断宣扬宗教温和主义,构建国家认同,萨勒曼王储也在正式场合表达对什叶派的接纳与包容,东部地区人群对国家的认同一直是敏感话题。这意味着沙特对其他国家的分离主义问题也极有可能持审慎态度,毕竟对任何一方的支持都有可能被解读成沙特的一种表态。
当然,海湾阿拉伯国家中也存在特例,比如科威特。自海湾战争以来,科威特将安全系于美国之手,根据美国国防部人力资源网站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驻科威特美军人数呈现出递增的态势,这也就不难理解科威特会对俄罗斯发出反对的声音了。
发展诉求
在安全这一最主要的诉求之后,是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诉求。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诉求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展诉求,二是国际地位诉求。尽管海湾阿拉伯国家、都有自己的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规划,比如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阿联酋《2071百年规划》、阿曼《2040愿景》、科威特《2035愿景》、《卡塔尔2030愿景》。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海湾产油国的经济依旧受到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低油价的重大打击。这时,通过欧佩克协调世界上的产油国进行减产就是势在必行的举动。因此,2017年以来俄沙关系迅速升温,同时阿联酋也与沙特构筑能源联盟,签订能源合作协议。从俄乌危机爆发以来,沙特主导的欧佩克拒绝将俄罗斯踢出能源市场。沙特能源大臣3月29日表示,欧佩克+将把政治排除在其决策之外,以支持稳定能源价格的“共同利益”。这实际上就是海湾阿拉伯国家不愿意将自己的经济利益绑上西方战车的委婉说法。与此同时,自冷战结束以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呈现出一种长袖善舞的姿态,无论是阿联酋的援助外交(阿联酋已向乌克兰提供5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还是卡塔尔的斡旋外交,本质上都是两不相帮,调解冲突的中间人、和事佬。也正是如此,海湾阿拉伯国家以较小的国家体量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并获得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因此出于这种外交政策的考虑,海湾阿拉伯国家几乎不可能在俄乌冲突中表态。
域外大国的影响
除了海湾阿拉伯国家自身的诉求,域外大国在海湾地区影响力的此消彼长也深刻地影响着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态度。在俄乌冲突中,影响海湾阿拉伯国家态度的主要参与者便是美国与俄罗斯。总体而言,海湾的域外大国影响力呈现出美消俄长的态势。
对于美国而言,中东收缩战略已经板上钉钉。随着美国在中东投入资源的减少,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受到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尽管拜登政府希望遏制美国在中东衰退的势头、保持在叙利亚东北部与伊拉克驻军的同时,强调与中东盟友的伙伴关系,希望以投资伙伴的军事力量来降低维持其话语权的成本。但是这需要美国做到两点,一是外交政策与军事政策上对盟友的支持。二是提供相应的经济合作,助力盟友经济转型。可惜,美国在这两点上并没有做好。拜登政府上台伊始便强调价值外交与人权政策,持续在卡舒吉事件上向沙特施压,同时冻结了特朗普政府向沙特出售的F-35战斗机。近日,布林肯的中东之行虽然展示了俄乌危机后美国与中东盟友的沟通,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海湾阿拉伯国家对美国支持恢复伊核谈判的恐惧。这种担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被描述为“忘恩负义”。同时,美国与卡塔尔关系的快速升温也让沙特与阿联酋感到不安。拜登政府在帮助海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上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且不提美国收缩的本质便是无法负担在中东的军事成本,这意味着美国同样也无法负担治理成本与发展成本。布林肯在慕尼黑会见沙特外长要求油气增产本身就是忽视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利益与发展利益的举动。更不要说美国的页岩油革命就是与海湾产油国在能源上争利。因此,当霸权国无法向盟友提供足够的保障与利益时,盟友的态度发生变化可想而知。
对于俄罗斯而言,在政治上,莫斯科部分填补了美国撤退所带来的权力真空。阿萨德政府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欣欣向荣,而叙利亚政府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阿萨德访问多哈后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某种程度上,阿萨德政府成为了莫斯科与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沟通的稳固桥梁。同时,与中国一样,俄罗斯也是伊朗的重要伙伴。这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影响伊朗在海湾地区的政策,而这正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在美国无法提供更正式的安全保障,类似于美国在北约和其他条约盟国中享有的保障时海湾阿拉伯国家需要的力量。在军事上,莫斯科是华盛顿之外的世界级武器供应商。在经济上,俄罗斯是欧佩克+的成员,在能源政策上与海湾阿拉伯国家拥有一致的利益。同时,俄罗斯也在加大对海湾地区的投资,在2017 年10月沙特国王对俄罗斯首次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中,俄罗斯投资基金 (RFPI) 宣布将向沙特新未来城(Neom)投资数十亿美元,并参与 Neom 与俄罗斯高科技公司的合作。但是,俄罗斯也存在其自身局限,即它在经济上无法提供长期的发展机会。正如兰德公司的评价:“俄罗斯非常有效地打出了一手弱牌,但其战略仍然充满内在的紧张和约束”。
从地理上看,乌克兰并非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周边区域,但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却波及到了海湾地区,粮食、能源、金融都和俄乌冲突息息相关。一方是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统盟友美国支持乌克兰,另一方是海湾阿拉伯国家近年来交往频率上升的俄罗斯,海湾阿拉伯国家应该支持盟友美国,还是向俄罗斯示好,其中既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也有安全诉求的影响。海湾阿拉伯国家究竟是向西转还是向东看在本次俄乌冲突中并无明显倾向,整体上希望坐在跷跷板的中间,不过两不得罪的态度也已经体现了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倾向,本质上是疏远美国盟友而有意联系俄罗斯的体现。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9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