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吹哨人”似乎成了民航的热词。
自5月13日民航局月度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冯局长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欢迎‘吹哨人’…哪里不稳,哪里就吹哨”的相关要求以来(详见我此前文章),局方各级关于“吹哨人”的组合拳正纷纷打响。
5月19日,民航局下发《关于落实安全“吹哨人”有关要求 更好防范安全风险隐患的通知》,从思想认识、基本原则、制度机制、系统平台、信息利用、奖励政策、齐抓共管等七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中国民航工会从5月19日起至今年9月份在全行业开展“我是吹哨人——民航职工群众性安全隐患排查暨合理化建议”大征集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最高领导人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民航局党组安全工作部署,切实落实冯正霖局长提出的“一线员工要敢做‘吹哨人’”要求,着力推动行业安全发展。
5月23日,《中国民航报》头版同时刊发了三篇与“吹哨人”有关的文章,其中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在署名文章《建立“基层吹哨、领导报到”工作机制 争当守卫飞行安全的空管人》中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要乐于接受刺耳的‘哨声’,包容吹错的“哨声”,积极表扬奖励“吹哨人”…要用制度化手段卸掉一线人员‘少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包袱,使干部职工轻装上阵、敢于亮剑。”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因为这些来自外部的“哨声”背后,每一声都积攒着众多的民意,都代表一线的呼声和期待。拒绝“哨声”,就是拒绝沟通,就是在把一线群众越推越远,而安全,则会离着万丈深渊越来越近。
实现“哪里不稳,哪里就吹哨”这个过程必将充满坎坷,想要形成这种尊重“吹哨人”的安全文化,让行业各级领导真正能够虚心接受各界的批评和意见,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民航局关于“吹哨人”的“造势”已经起来了,我们十分期待会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发展趋势,但同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也在许多民航业内网友的留言中读到了更多的不信任和不乐观。
比如下面的这一类留言的占比超过了九成:
吹是一回事,听是一回事…
领导原话: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如果你问题提出来了不解决,那和没有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你提出问题就必须把他解决,否则就别提!
这局方还嫌我们不够乱啊,分部队长现在两天就发一个提醒消息,让我们不要乱说话,我们怕啊,队长群里真骂啊。
只有这个问题威胁到他自己的利益才会被重视。
我吃了无数的苦头,跳了多少个陷阱,被打压了多少次,到这个岁数才学会了闭嘴,这会谁爱吹谁吹,我不敢,我相信我们单位的领导一定是解决提问题的人。
辞职了才敢留言,大家的哨都被没收了,怎么吹?
谁有问题,把谁解决,就没有问题了。这不在上面看来是很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
建议批评只要涉及利益关系,就有无限阻力。关键还是看上层的格局。格局小,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但等出现问题就亡羊补牢。格局大,先解决问题,不断改善,解决隐患。
我就说了食堂饭不好吃,都要我删了,还是算了吧。
出头鸟提出问题,第一个倒霉,就算在单位没被踢出局,也排最毒最苦的活儿让出头鸟干,干到受不了自动辞职。解决办法就一个,匿名提出,查实了问题,有一个算一个,先把领导开了,否则无解。
让老爷们自己革自己的命,想都不用想,只会是又一次新形式主义的整风运动。
少些不切实际的检查,多些时间听听一线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少些没有意义的会议,多些现场的研讨,安全管理不是口号,不是文件,不是写写画画,而是要实干真干,要尊重能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抹杀提出问题的人!
民航局敢放开并接受匿名举报通道吗?实名举报就怕本人被解决!
建议人手两个微信,以应对各种检查。
我给你留个言还得提心吊胆呢,吹哨这种事咱不专业,算了吧算了吧。
吃饱饭才能吹哨。
灰太狼问喜羊羊:有什么建议尽管放开了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喜羊羊:可以不吃我吗?
灰太狼:叫你提建议又不是叫你提意见,下一条。
喜羊羊:。。。
可见“吹哨人”制度如果真正想要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并不能光指望局方高层的一厢情愿,而是必须要敢于扎进民航改革的“深水区”。
我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发现了诸多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航企安全监管层面,各大航司总部的机关部门对下属各运行单位、各分子公司从上至下的的安全要求很多,但有很多问题隐患是系统性的顽疾,比如机构的设置,制度的缺陷,岗位的欠缺,政策的偏离,经费的限制,等等。不少问题的“根”其实还在机关、在总部,不解决上层建筑,基层则难为无米之炊。
“吹哨人”的文化是从下至上,是基层要敢于挑战上级权威,敢于给整个系统找毛病,敢于给上级机关提建议。但许多总部机关“高高在上”太久太久了,只有我总部机关指挥你整改的份,岂有你让我机关改进工作的道理?
再如局方监管层面,很多航企打着安全擦边球司空见惯,各地方民航监管部门和属地航司、机场平时的关系大都密切友好,下来搞安全监察时走走过场,抠抠规章字眼,下个不痛不痒的整改,我完成监察计划和整改指标,你简单改几个文字,提交个整改计划,一套安全监察流程作罢,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真正牵扯到航企机构建设、岗位设置、经费预算、系统结构等深层次问题隐患,需要航企费钱费力深层改革的问题,还有明显看到打安全擦边球,甚至触碰到民航规章处罚条款的问题,大家往往心照不宣,避而不谈,避免撕破脸,毕竟来日方长。
有一些安全问题表面看是简单的安全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其背后可能涉及到个人利益、涉及到权力纷争,涉及到面子文化,涉及到单位之间的“勾兑”,为了保持一些所谓的“体面”,许多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看不见了就当做没发生,这类问题隐患解决起来更是阻力重重。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些由于个人恩怨,故意的打击报复行为,有的“守株待兔”,有的“钓鱼执法”,有的开“鸿门宴”,一双双看不见的眼睛时刻盯着你等你犯错,然后录下来进行网暴。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区别对待,避免个别人打着吹哨的旗号“借刀杀人”。
这种境况下,上级和下级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同事和同事之间,你不相信我,我不信任你,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有责任心的人慢慢从事事上心变为事事伤心,同事间起码的信任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边是大力鼓励“吹哨”,另一半是没人敢,没人信。
何解,怎样防止新的安全文化改革“剃头挑子一头热”?
我认为,一是要能说动高层,二是要能发动一线,三是要能打动媒体。
靠的,是决心、是坚持、是诚意。
每一步都注定举步维艰,每一步都注定任重道远。
我们愿意去相信,经历改革后的中国民航会慢慢好起来,我们愿意去期待,中国民航会有更美丽的未来。
信心,是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
现在的中国民航人,无比需要它。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9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