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作者:左页

本文转载自:蓝钻故事(ID:lanzuangushi)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作者 | 左页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就业率

最近有很多关于就业的数据出来,也有不少大厂裁员的消息传出。有两个官方数据比较有代表意义,一是青年失业率高达18%,创下历史新高,另外今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但据说目前只有23%的就业签约率。 

再有就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厂,也传出裁员的消息,其中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等等,甚至像业绩一直非常优秀的家电业巨头美的,也听说在裁员。 

这波裁员,有些是因为业绩收缩,但也有些是恐慌性裁员,即对未来预期悲观,尽量减少非核心业务,先过完冬再说。其实也能理解,在这种特殊时期,企业跟个人一样,折腾不起,一旦现金流断了,那就是生死大事,所以尽量让手里握着更多的钱,猫着不乱动(投资),节省能量。 

比如美的,从它4月发布的2021年财报来看,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增长,尤其营收,同比增长了20.18%,净利增速虽然放缓,但也增长了4.96%,另外它的账面现金高达698.47亿元,不缺钱,可它还是传出裁员消息。 

咱们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总的来说,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当然要全面辩证看待,咱们国家前期没有大放水,相对其他许多经济体,物价还算稳定,国家刺激经济的手段还是不少的,并且我相信经济的韧性还在,需求还在。 

政府也很急。看最近高层开的几个大会,以及大会的用词就知道了。 

5月18日,李总理在云南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其中谈到:“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能出尽出”四个字,可以说非常形象了。 

还有5月25日的稳经济十万人大会,说到要用“超常规手段”刺激经济。

此前,一向关心国际民生的退休老人胡锡进先生,则用了“震撼弹级别”这种措辞。 

至于具体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今天就不打算细说,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包括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俄乌战争),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国内疫情+防控。 

今年的环境,对于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作为一快40岁的中年人,我一时找不到好听的话,来安慰这些被疫情占了三年时光的大学生。

不过我发现越是这种艰难的时刻,越是有人喜欢冷嘲热讽,老说时代变了,各种红利没有了,所以这届年轻人不好干了。但我更倾向于认为,目前的困境,只是经济周期或特殊状况使然,不存在哪届年轻人更好干或更不好干的问题。 

所以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讲有关经济周期、经济红利和个人命运的几个故事,主题就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

经济周期大概每十年(有人说7年,也有说20年)一轮回,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都会来。刚出校门遭社会毒打,挺令人悲伤的,但你试过人到中年,遭遇经济下行而下岗失业、无处话凄凉的那种感觉吗? 

其实人呐,都是时代的刍狗,不管你是那一届的年轻人,都逃不出时代的手掌心,关键看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有时坏事也能变好事,好事也未必就是真便宜。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公家饭

第一个故事。 

话说上世纪50年代初,我爷爷还是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那时候国家刚起步、百业待兴,社会上人才奇缺,于是国家出台政策,利用各种手段招工。

我们村里大部分像我爷爷一般年纪的年轻人,都被安排进了公路养护队、地质勘探队、煤矿或铜矿和机械厂等单位,所以他们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培训、考试,却都顺利吃上了“公家饭”,有正式编制,当时叫“商品粮”。 

我爷爷说,当时招工非常简单,只要身体没啥特殊毛病,就能成为“国家的人”,稍好点的单位,招工时会让你把手伸出来看看,如果手上有茧子,证明平时是个勤奋小伙,那就录用了。

这对于当时缺乏就学、参军这些上升渠道,同时又没啥文化的农村青年来说,算是一辈子难遇的政策红利了,所以他们都感觉碰上了好时代,干活特卖力。 

但是没几年,这些年轻人就发现有点不对劲。 

计划经济的弊端显现出来,许多单位效率低下,经常连工资发不出来,甚至饿肚子。我爷爷被分配在地质勘探队,干的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是拿着掘土杆、地质锤满山满谷地敲敲打打找矿藏,风餐露宿、居无定所,非常辛苦。 

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这些国家单位更是没法待了,工人饿肚子上岗成了常事。但与此同时,在农村,虽然也搞大集体,好多人也吃不上饭,但有些活泛的农民钻点小空子、偷偷私养几只鸭子还是可以的,所以不少原本吃上了“商品粮”,本以为一辈子衣食无忧的人都打呼上当了,一些脑子灵、且不太安分的青年人,就从原单位“逃”回了农村,继续种地赶鸭子。 

留下来的,说实话都是比较老实或“没本事”的。我知道我们村一老头,年轻时分在养路段,其实就是每天在灰尘滚滚的沙路上推沙子。以前的马路许多还不是沥青或水泥路,而是用粗沙铺的,车子走多了,沙子就会往路两边堆积,所以需要常年安排养路工人推沙子,不管刮风下雨、夏季冬季,他们都要坚守在路旁,每有车子经过,就要拿起推铲把沙子往中间推——当时路上的车子少,要不然会累死。 

这种活,一般人真很难干长久,关键经常饿肚子,拿不到工资,所以跑也很正常,可这老兄就没跑,一干二十多年,熬过了“三年困难”时期,熬到沙子路变成沥青路。 

但谁能想到呢?对他们那一届年轻人来说,熬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啊。

那些熬下来的工人,比如我刚说的这位养路工人,一直熬到改革开放初期才退休,此时他已混到县养路段中层,坐办公室了。 

更大的利好,是当时他这类事业单位的职位,允许子女顶替,所以他退休后,他的大儿子(按辈分,我叫叔叔)继承了他的职位,虽然这位叔叔只有初中学历,却也顺利吃上了“公家饭”,成为我们村当时少有的几个带着城市气息的农村人。

大概有那么十几二十年时间里,他们家日子不算最富裕,但也算全村最滋润和安逸,几乎人人称羡。 

这位顶他父亲职位的叔叔的儿子,跟我是小学同学,也是我的发小。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家总有喝不完的好酒、抽不完的好烟,以及一整箱一整箱吃不完的方便面——在我小时候,这可是最奢侈的小孩零食。 

可是,风水轮流转,时代很操蛋。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钢的琴》剧照 

时间来到2000年前后,市场经济搞了近20年了,国家通过各类改革,释放出一波又一波的政策红利,其中大量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都实施了“大手术”,不少企事业单位被兼并、裁撤,不少工作人员因此被下岗、转移安置,我发小他老爹,就这波转移安置中“光荣下岗”了。 

这次变动,对他们一家人可以说造成了致命打击,也是他们家生活由奢(相对的)入俭的转折点。我这位叔叔几乎一夜间白了头、苍老了,据说过去经常巴结他的部分商人,逢年过节再也不往他家送烟送酒了,路上遇见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他失落到极点,自信被严重摧毁。

更大的问题是他人到中年,身无长物,年轻时就顶了父亲的位子,因此连一门像样的手艺也没学,完全不知道接下来靠什么谋生。 

有段时间,他跟着我们村里的泥瓦师傅干小工,一天挣过去拿固定工资时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没办法,孩子正上学、长身体,正是用钱最多的时候。 

就这样,又过了三五年时间。那时我已经去了外地上大学,我的发小则去了广东打工赚钱养家了。 

再后来,我这位叔叔不幸得了尿毒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城里医院透析一次,大把的医药费把本就困难的家庭推入了绝境。又过了几年,我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他的儿子,我的发小,则早早结了婚,接过了养家的重担。 

庆幸的是,这么些年下来,国家对农村的补贴加大,农民工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所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逐步好转,我发小在广东安分工作,慢慢混出了一小片天地,他妹妹则顺利考上了中师,成了小学教师,如今一切都还算顺遂。 

所以大家看到了吧,人生命运有时就是跟着时代而起伏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个人在改革、巨变的时代里,啥也不是,今天的得利,可能是明天的陷阱,而明天的陷阱,则可能是后天的好运。 

塔勒布老师说过,人生处处“黑天鹅”,关键学会以不变应万变的技能和自信,高位时不傲娇,低位时不气馁。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时代红利 

第二个故事。我想跟年轻人说一个关于时代红利的故事。现在好多文章都认为,红利时代已经远去了,接下来就是存量博弈时代。其实这种悲观厌世的话听听也就算了,没什么道理的。 

我们一般说的时代红利,大概意思可能是指我上面说到的我爷爷那代人遇到的那种能轻易吃上“公家饭”的政策红利。但其实每个时代都会有它的红利,也会有它的弱点。 

现在老有人羡慕过去年轻人更容易混日子,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现在许多大城市房价太高了,几乎把年轻人的心气全磨灭了,人生被一水泥盒子束缚得死死的。更让人无语的,是有房和没房的区别,也就是“早上车”和“晚上车”的区别,而无关个人能力,所以也就更让错过“上车”机会的年轻人沮丧,因此一再感叹阶层跃升的机会被堵住了。 

但大家也都知道,像我爷爷那辈人,虽然没有购房压力,进国家企事业单位看个“手相”就行了,生活好像很简单,但那也是一个没手机、没互联网的贫瘠时代,想找本书来看都很难,而今天,网络上各类学习资料、技能课程几乎免费开放,其实这就是专属于我们时代的知识红利。问题是,你能抓住和珍惜吗? 

只能说,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不易,也一定会给出它的便利和出路,关键看个人拿不拿得住。 

多年来,我们村老王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当年没在广州买套房。 

90年代初,他是众多前往广州务工的农民工之一。当时改革春风正劲,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到处都在建高楼,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有干不完的活,没过几年,他混成了包工头,又过了几年,他组建了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实际是包工队),包揽建筑设计、材料和人工,月收入小一万,这在万元户都还不多的年代,可了不得啊。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1990年代的广州

赚了钱的老王有点飘飘然,大手一挥,在老家建了村里第一栋二层小洋楼,买了村里第一台大彩电、第一台录影机。我对他们家二楼印象最深,贴着干净的白色瓷砖,地面一尘不染,门口摆着十几双棉拖鞋,每次进屋如同朝拜,这对习惯了家里地面还是泥地的农村人来说,真是太新奇了。对了,我也是在他们家二楼第一次看施瓦辛格演的《终结者》、李连杰的《方世玉》、《中南海保镖》…… 

但这栋二层“小别野”,他们家没住多少时间。 

大概是2000前后,当时我们那掀起一股有钱的农村人转城镇户口的风气,好像就是花两三千块钱,通过走关系,将户口落在城里没人住的旧房里(具体怎么操作的我也不懂,据说有时地址对应的可能是城里的公厕),老王一家因此都变成了让人羡慕的“城里人”。 

当时城镇户口有很多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是不用交公粮,因此也就不用费心去管自家的田地了,荒掉、送人都行。(当时城乡搞剪刀差,以农补工,种地非常划不来,但碍于交公粮的压力,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往往不愿意放弃,每到农忙时节还会回来收粮种粮。) 

没有田地的负累,他们一家常年租住在广州的城中村,相当于半个广州人了,家里的小洋楼因此也就常年没人住,落满了灰。但奇怪的是,在广州租房的那么多年里,老王愣是从来没想过在广州买一处房产。 

对于这事,如今老王每每想起总不免捶胸顿足、懊丧不已,他说当年咬咬牙,以他的收入水平,全款买个广州的房子是完全买得起的,可当时就是没想过这茬,总觉得孩子将来还要回老家中考高考,父母也还在老家,自己将来肯定也回老家养老,因此不可能在广州住一辈子,用大半辈子的积蓄买个“铁盒子”实在划不来。 

1998年,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福利房”成了历史,中国楼市因此进入20年黄金发展期。但1998年,广州房价平均3000元/平米,最贵也不过4500-5000元/平米,在城郊(如今也是市中心)还有比均价更便宜的房产。 

可惜老王错过了购房的黄金期。进入2000年后,广州房价一路飙涨,到了2008年,广州房价已经高达7000-8000元,其实就是这个价位,当时老王如果大胆一点,也还是买得起的,只不过他依然不为所动。 

但与此同时,他的事业却开始走下坡路,与他一起干包工队、拥有建筑师证的合伙人跟他闹矛盾,单干去了,几个曾经跟他一同出去的老师傅纷纷回了老家。他因此丢了月均过万的收入,但因为常年干工程,他拉不下脸去工厂流水线做事,因此在租住地附近开了一家小超市。可小超市投资大,收入却不太稳定,很快就倒闭了。他后来不得不开摩的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另外他的三个孩子也一个个长大,老家的父母则一天天老去,养家的压力陡增。 

更倒霉的是2006年,国家废除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自此农民种地不仅不需要交税,每亩地还有补贴。他花高价给一家人买的城镇户口,因此变成了累赘,而想重新改回农村户口,却比登天还难。 

2010年他的大儿子开摩托车撞上了电线杆,一条腿被路边铁栏杆刮了一大口子。老王说一个人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他花了十几万才保住儿子的腿不至于残废,但一家人的生活从此坠入了底层,再无翻身的机会。 

没几年,他和爱人以及三个孩子,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回到了老家。很长时间里,他靠务农、在繁忙的路口开摩的维生,一直到现在。 

不过老王看得开。他说现在他老了,家族命运的改变要靠下一代了。他如今生活反倒简单,基本就在家里含饴弄孙了,偶尔出去开摩的赚点烟钱,平时开支极小,唯一让他有点难受的,是周围邻居的自建房,一个比一个建得高、建得漂亮,他那二十几年前建的小洋楼,如今显得有些寒酸了。 

我问老王,现在是不是还在后悔当年没入手一套广州房产,从而完美错过了房地产上涨红利。他说,后悔有个屁用,我现在过得挺好!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煤老板

第三个故事,关于山西煤老板。 

话说1983年,改革春风吹满地,山西煤矿业,从各类乡镇企业开始起步。 

艰难走过了十年,到了1993年,国家开放除电煤外的其他煤炭价格,煤价起飞,山西煤老板赶上市场风口,第一次尝到暴富滋味。 

但1998年,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煤价大幅回落,刚飞上天的煤老板,仅过了数年好日子,就掉在了地上摔了个粉碎。有些聪明人及时止损,迅速退出、转行,少数老实巴交、找不到出路的煤老板最惨,只能继续半死不活地熬。 

时间来到2001年,那年中国入WTO,第二年,国家彻底放开煤价,同时工业化用煤进入爆发期,煤价再次飞涨。所以那些当年熬下来、曾被人嘲笑的傻佬帽,如久旱逢甘露,再次复活,成为了人生赢家。 

有多赢呢? 

此后将近十年时间吧,伴随着层出不穷的矿难,这些手捧着万贯家财的煤老板,蜂拥至全国各地买楼、买豪车,买画、买瓷器,当然还有女明星。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最疯狂的时候,太原号称豪车之都。尤其2008年,是他们最高光的时刻。这一年,地产商潘石屹凭借三里屯SOHO69亿的销售额,坐享地产业头把交椅。但他翻开客户名单,发现贡献这69亿销售额的客户之中,有一半都是山西煤老板。 

但2008年最高光的时刻,其实黑暗也同时悄悄降临了。 

这一年9月,襄汾新塔矿业发生溃坝事件,277人死亡,震惊全世界。此后,全国迅速刮起史上最严厉的矿企整顿之风,山西煤矿从2000家骤降至130家。 

大量无力达标的煤老板,不得不黯然出局,只有少量本事大、关系硬的煤老板,幸运地拿到入场券,继续做着财富梦。 

但是谁能想到呢? 

仅仅三年后,世界经济寒流再次袭来,煤矿行业又一次激荡洗牌,许多曾经身价数亿、数十亿的媒老板,亏得连底裤都不剩了,高价迎娶的女明星也跟人跑了。 

讽刺的是,那些2008年黯然出局的煤老板,反倒因祸得福。这些人拿着数千万、过亿的补偿款,转头买下大量北上广的房产,没过几年,又享受了一波房价飞涨的红利。 

你说这是不是“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此后十年,煤矿业进入漫长的冷却期,因为环保、安保的要求,时代的风口戛然而止,造富的神话和血色的矿难,同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留下江湖上零散的传说。 

有人说,那些发了财的煤老板也没闲着,他们投资了大量电影电视剧,甚至组团进入互联网行业,企图再一次追逐财富的风口。 

直到2021年,全球能源危机爆发,煤电价格暴涨,久未闹出声响的煤矿业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山西那片古老的大地隐约又一次传来“一夜暴富”、“日进斗金”的黑金传说。 

只是,没人知道这股风能吹多久,是谁勇立潮头,又是谁逆风飞翔。

所谓福兮祸兮所倚,充满黑色幽默的时代,把贪婪又可怜的人类玩得跟三孙子一样。 

我想起《活着》里的福贵,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业,气死了亲爹,沦落为社会最底层。可没想到,解放了,底层人翻身把歌唱了,靠赌博赢取他们家产那人反倒成了被打击对象,沦为阶下囚。 

长者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所以还是那句话,在变幻莫测的经济潮汐中,你我皆刍狗,得意时别太得意,失意时别太绝望。 

这也是我想对今天身处逆境中的年轻人说的话:环境不好,不用太灰心的,你们现在难,未来可能更难,但属于你们的时代终会到来。

END

跟年轻人聊聊时代与命运
左页 | 蓝钻故事主编

1,山西煤老板有多土有多豪,地球知识局

2,”失业率超18%, 年轻人的反应耐人寻味”:追踪5年的真实调查,文化纵横

3,广州1990~2017年的房价图!看完,想哭,21金融圈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94060.html

(1)
上一篇 2022年5月30日 上午10:46
下一篇 2022年5月30日 上午11: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