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地缘谷(ID:Geo-Valley)
NO.428 作者:黑羊
制图:听风者
1884年,柏林会议召开,在这场列强瓜分非洲的角逐中,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纵横捭阖,利用各大国都想染指刚果的想法,巧妙的通过外交手段,成为了会议最大的受益者,将刚果变为了自己的私人领地——“刚果自由邦”。
英国漫画家弗朗西斯·卡拉瑟斯·古尔德的漫画,描绘了利奥波德二世靠在想象中的刚果自由邦大门上,上面刻着:私有财产,禁止慈善家进入。
而这个所谓的“刚果自由邦”,也就是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为了与隔壁的刚果共和国区分,首都位于布拉柴维尔的刚果共和国称为刚果(布),而首都位于金沙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则称为刚果(金)。
刚果(金)位置示意
1960年,轰轰烈烈的反殖民运动席卷非洲。在刚果国父卢蒙巴的带领下,6月30日刚果宣布独立。但比利时殖民者不甘心放弃在刚果的利益,策动矿藏丰富的加丹加省叛乱。卢蒙巴向联合国求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抵达后反而软禁卢蒙巴,扶持国民军参谋长蒙博托政变夺权。CIA和蒙博托将卢蒙巴绑架后送给加丹加叛军,最终卢蒙巴被叛军杀害,并被毁尸灭迹,年仅35岁。
刚果民族运动卢蒙巴集团领导人、第一任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摄于1960年布鲁塞尔的圆桌会议
这位年轻的刚果国父,伟大的民族英雄,就这样惨死于小人之手,他远大的理想还未来得及实现,就被帝国主义殖民者残忍扼杀。而刚果的乱局,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卢蒙巴被杀害后,刚果爆发了爱国武装斗争,支持卢蒙巴的卡比拉前往东部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加上武装组织主要领导人实行错误的政治、组织和军事路线,斗争很快失败,蒙博托建立起了独裁统治。
洛朗·德西列·卡比拉(1939-200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第三任总统。来源.Pexels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曾经前往刚果,与卡比拉并肩作战,但当地人的愚笨令切·格瓦拉目瞪口呆,他们组织起来的军队毫无纪律可言,内部纷争不休,俨然一群乌合之众,在吃了7个月的苦头之后,病弱的切·格瓦拉只得沮丧地与他仅存的古巴战友离开刚果,而卡比拉也被迫率残部撤往山区。
蒙博托掌权后,便开始大肆敛财,政府内部腐败盛行,政治局面混乱不堪。自从当上总统以后,他就开始了国家非洲化运动,1971年改国名为扎伊尔,倡导本土化。但他除此之外毫无建树,其政府之腐败、管理不善和玩忽职守,令人瞠目结舌。
在主政国家三十余年间,蒙博托有“典型的非洲独裁者”之称。来源.Pexels
蒙博托忙着聚敛个人财富,他治下的扎伊尔就不这么幸运了。在蒙博托的统治下,企业难以维持,经济连年下滑,国内失业率极高,通货膨胀严重,很多国民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有机构统计当时首都金沙萨40%的人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刚果首都金沙萨。来源.Pexels
1994年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后,上百万难民涌入扎伊尔东部地区,卡比拉趁机混入其中返回了扎伊尔,他联合了对抗政府军的图西族武装力量,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卢旺达、乌干达、安哥拉等邻国的支持,建立了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联盟,简称解盟,由他本人担任主席,向蒙博托政权开战,第一次刚果战争就此爆发。
卡比拉以最先控制的东部地区为根据地,指挥军队向北、西、南三面挺进,几个月时间内就占领了约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迫使蒙博托中断在法国的疗养回国。蒙博托全面改组了军队,宣称要组织反攻,收复失地。但政府军长期领不到军饷,纪律松懈、装备落后,战斗力极差。而反政府武装士气高昂,后勤也有保障。因此卡比拉的军队势如破竹,节节挺进,于3月21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东部战略重镇基桑加尼,打开了通向扎伊尔内地的大门。
卡比拉势力进攻示意
扎伊尔的卢旺达难民营。来源.Pexels
5月17日卡比拉的军队攻入金沙萨,推翻了蒙博托长达32年的独裁统治。同日,卡比拉在临时首府卢本巴希宣布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5月29日,卡比拉在金沙萨宣誓就任总统,但刚果并没有获得安宁。
卡比拉雕像。来源.Pexels
刚果国内的基础设施在战争中被破坏殆尽,交通几乎全部中断,百业凋零,穷困疲敝。而且卡比拉虽然已宣誓就任新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总统,但他和解盟实际控制的只有国内少数几个大城市,大片国土处于卢旺达和乌干达部队的占领之下。
在夺取政权前,国内政治基础比较薄弱的卡比拉很依赖于两国的政治、军事支持。而两国出兵的一个重要动机是希望籍此能控制刚果东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但卡比拉并不想让这些财富落入他人之手,于是在共同的对手消失后,卡比拉与两国的关系迅速转为了敌对。
1998年,卡比拉要求卢旺达和乌干达的军队退出刚果,不久之后,在两国支持下,刚果国内的图西族发动叛乱,两国以此为借口入侵刚果,第二次刚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先后有9个非洲国家和超过20个武装势力参与战争,彻底打烂了刚果本就不富裕的底子。
反映图西族遭遇的电影《卢旺达饭店》
战争伊始,反政府武装在卢旺达和乌干达军队的支持下,席卷戈马、布卡武、乌维拉等东部城市。在西部,则以空运奇袭的方式占领下刚果的巴纳纳、博马、马塔迪等战略重地,兵锋直指首都金沙萨。8月16日,反卡比拉势力齐聚一堂,成立了刚果民主联盟。
为挽救危局,卡比拉向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求援。19日,南共体正式委命安哥拉、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出兵刚果,并一举击溃了西部的叛军,保住了首都金沙萨。9月底,乍得、卡扎菲控制下的利比亚和苏丹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向卡比拉提供了支援。
来源.Pexels
至此,刚果战场上出现在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一方主要是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国与卡比拉政府,另一方则主要是卢旺达、乌干达与刚果民主联盟。
这一场刚果内战到此时为止,已经彻底演变成非洲大陆上最大规模的地区性战争,时任美国主管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苏珊·赖斯将其称之为“第一次非洲世界大战”。
尽管卡比拉在盟国的援助下在西线取得胜利,但东线却节节败退。基桑加尼、金杜等重镇先后失陷,开赛省的钻石矿区暴露于叛军面前。11月中旬,受乌干达支持的刚果解放运动组织又在赤道省北部发动叛乱。为此,安哥拉、津巴布韦不得不增兵前线才稳定战局。
到1998年年底,安、津、纳等国支持的卡比拉政府仍然控制着刚果西、中、南部地区,约为国土面积的2/3;而卢、乌等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则占领了刚果东、北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3。双方势均力敌,战争陷入僵局。
第二次刚果战争示意(橘色为支持卡比拉,绿色为支持反对派)
直到1999年,精疲力尽的双方才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坐下来开始谈判,并于8月签订了《卢萨卡停火协议》,但双方的目的远未达到,停火协议沦为一纸空文,混战仍在继续。
2001年,卡比拉遭下属军官刺杀身亡,他的儿子,曾在中国国防大学留学的约瑟夫·卡比拉紧急返回刚果,继任总统,并开始着手推进谈判。经过长期和谈,他成功让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刚果,2002年12月,参战各方成功签署和平协议撤军,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约瑟夫·卡比拉。来源.Pexels
第二次刚果战争是非洲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造成了50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亡,超过100万人被迫流亡。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刚果并没有迎来和平,整个国家仍然冲突不断,激烈的武装冲突时有爆发。
等待越过刚果前往卢旺达的难民。来源.Pexels
由于战争,刚果领土上出现了一系列武装力量派别,他们割据一方,依靠当地丰富的矿产作为经济来源,同政府军分庭抗礼,对百姓进行残酷统治,俨然一副山大王做派,好似当年的北洋军阀。
刚果政府的武装力量主要是由政府军和一部分纪律混乱的民兵组成的,刚果政府军大部分驻扎在首都金沙萨以及南部与西部地区,但因资金问题导致军队缺少正规训练与装备,很难彻底击败反政府的军阀武装。
来源.Pexels
到第二次刚果战争结束时,反政府武装主要有以下几派:一是刚果民主联盟(戈马派),这一反政府武装力量是由当时的反卡比拉势力联合成立的,大约有17000到2万人,主要在刚果南部和东部地区活动。
二是刚果民主联盟(解放运动派),受到乌干达支持,这一反政府武装组织是1999年10月在刚果民主联盟分裂后成立的。
三是刚果解放运动组织,先后受到卢旺达和乌干达的支持,这一武装组织是1998年11月成立的,有大约6500到9000人,主要在刚果赤道地区活动。
虽然刚果政府软硬兼施,采取一系列手段使上述这些反对派转变为合法政党,并逐渐消磨其力量令其淡出了政治舞台,但刚果国内的叛乱始终没有停息过。
2004年,不满政府的图西族发动叛乱,建立反政府的恩孔达武装;2012年,反政府武装“3月23日运动”(简称M23)又在东部发动战事。而除此之外,邻国乌干达和卢旺达等国的反政府武装,也都利用刚果领土作为后方基地,伺机行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刚果境内的安宁。
战后的刚果长期陷入动乱,国内形成大量的武装势力,这些都跟欧美国家的干涉是分不开的。军阀势力的背后站着的是欧美国家的情报部门,他们利用这些军阀的混战大肆掠夺刚果的矿产资源,像割韭菜一样获取大量利益,而视刚果人民的性命于不顾。
另一方面,刚果内部的乱局,其统治者也脱不了干系,刚果的腐败问题十分严重,权贵阶层占据了国家大部分财富,无论是从前的蒙博托,还是现在的小卡比拉,都是寄生在民众身上的吸血鬼。
你唱罢来我登台。来源.Pexels
刚果普通民众并未享受到矿产开发带来的利益,反而饱受政府贪污和地方武装冲突之苦,权贵阶层和地方武装甚至相互勾结,参与走私贸易,这些也都导致了刚果当前的混乱。
目前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战争、饥荒和瘟疫的轮流蹂躏,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成为传染病和暴力冲突的温床。大量人口死于军事冲突、社会保障不足或食物的短缺,冲突持续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和平与安宁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降临到这片土地上。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9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