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ID:cbn-yicai)
导读:冲突造成地区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带来相当大的全球负面溢出效应。
作者 | 第一财经 潘寅茹
2月底爆发的俄乌冲突已过百天有余。相较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在战场上的炮火纷飞,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场冲突所催生的外溢效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难以在这些看似“没有硝烟”的领域中独善其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就已警示道,俄乌冲突正在加剧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的三重危机,对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国家和经济体造成冲击。“冲突的影响是全球性和系统性的,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这些破坏正在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他说道。
世行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由于俄乌冲突加剧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且伴随滞胀风险。
报告指出,俄乌冲突造成地区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带来相当大的全球负面溢出效应,放大了供应链瓶颈、通胀飙升等疫情带来的问题。
▲乌克兰粮食生产和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来源:FAO官网)
粮食危机会持续多久?
此次冲突的双方均为全球“产粮大户”,而粮食的安危维系着每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数据,俄罗斯和乌克兰合计分别占全球小麦和玉米出口的约 30%和20%。同时,俄罗斯是重要的肥料出口国,乌克兰出口的葵花籽油则在全球供应链中占较大份额,亦拥有“欧洲粮仓”之称。随着冲突短时间内难见缓和,全球粮食市场自疫情以来所感受到的阵痛加剧显著。
目前,乌克兰方面至少有2000多万吨粮食急待出口。对于当前的高粮价,俄乌双方都表示“爱莫能助”:乌方指责俄罗斯封锁其港口,导致国内囤积的粮食无法出口;俄罗斯则多次表示,是西方接踵而至的制裁限制了俄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根据WFP的数据,在俄乌战争前的8个月里,有5100万吨粮食通过乌克兰的七个黑海港口进出。
经济学人智库(EIU)行业研究分析师巴塔查里亚(Barsali Bhattacharyya)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即便恢复了乌克兰囤积的粮食出口,也仅能稍稍缓解当前全球市场粮食供给的紧张态势,但当季播种面积的减少和播种的推迟,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后续影响则将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初才能最终体现。
据央视新闻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还无法向需要种子和肥料的国家出口,我们将会在2023年的收获季节面对巨大的挑战。
联合国粮农组织6月3日发布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报告。报告指出5月份食品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57.4点,相较4月下降0.6%,但仍然高于2021年同期22.8%。其中,小麦和禽肉价格维持在高位。随着食品价格飞涨,越来越多的主要生产国纷纷选择限制出口以稳定价格并保护当地市场。
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数据显示,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20多个国家对食品出口实施了限制,包括出口许可证和税收以及彻底的禁令;超过三分之二的限制针对的是小麦、黑麦和大麦等谷物出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粮食危机回应道,在俄乌冲突中拱火浇油只会加剧世界粮食危机,酿成更大人道灾难。
他说,当前全球粮食供应面临极端紧张的局面。俄乌冲突使作为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的俄罗斯、乌克兰几乎退出全球粮贸体系;美西方对俄制裁导致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更使局面雪上加霜。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粮食价格在今年3月就已攀升至历史新高,预计对俄制裁等因素将持续推高全球粮价。粮价每上涨一分,脆弱地区和国家的粮食可及性就降低一分、全球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就增加一分。
《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估计,由于俄乌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冲击,包括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今年将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8亿人陷入粮食危机。
欧洲真能摆脱俄罗斯能源?
不仅仅是粮食危机,俄乌冲突还把欧洲带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能源危机。对于欧洲而言,原本希望通过制裁在经济上束缚俄罗斯从而拖住后者在战场上的进程,但令欧洲没有料想到的是,坐拥丰富资源的俄罗斯并不畏惧。
至今,美欧对俄罗斯已发起了六轮制裁,覆盖了俄罗斯的外贸、金融等多个领域。从最初的禁煤令,到最新轮制裁中的限制俄罗斯海运石油,欧盟也在逐渐尝试将制裁触及俄罗斯的能源领域。
相较于石油、煤炭,欧盟更为依赖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年均进口占比达40%,不少欧盟成员国对俄天然气的依赖甚至高达80%。因此,在巴塔查里亚看来,欧盟要告别俄罗斯的天然气远比预想中的更困难。
深知这一点的俄政府已早早地将天然气交易与卢布结算挂钩。截至第一财经发稿时,已有波兰、保加利亚、瑞典、芬兰、丹麦等欧盟成员由于拒绝这一交易机制,被俄罗斯“断气”。
一直以来,是否要对俄能源禁运,以及如何禁运,成为了欧盟内部最大的争议,甚至被视为检验欧盟团结与否的“试金石”。
欧盟在3月初就信誓旦旦地给出了对俄能源“脱钩”的时间表:计划2022年底前将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减少三分之二,并在2027年前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但从“禁煤令”到最新的“禁油令”,与制裁之初欧盟的“勃勃野心”相比,巴塔查里亚告诉第一财经,在实践中欧盟总是在争吵之后“不断妥协”。
比如,在试图禁止俄罗斯石油方面,最终落地的制裁方案仅针对俄海运石油,为匈牙利等一些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留下了缓和的余地。但也正是这一点,不少欧盟成员国认为,对于匈牙利的豁免没有期限,因此很难估量对俄石油禁运的影响,或许下一步对俄陆路运输的管道石油征收进口税,以期“重创”俄经济。
在尝试对俄禁煤、禁油后,据波兰副外长雅布罗斯基的最新表态,在6月3日欧盟对俄祭出第六轮制裁后,关于第七轮制裁的磋商已在进行中,且第七轮制裁极有可能触及俄罗斯的天然气领域。
巴塔查里亚认为,欧洲国家一旦仓促告别俄气的代价将非常昂贵:无论是由于俄方断气抑或欧洲买方“自我制裁”等因素导致的“断气”,没有其他气源能填补俄罗斯的空缺。缺气不仅会导致欧洲停电、工业关停和更高的家庭能源账单,涟漪般扩散的冲击波将令全球天然气价格急剧上升,“欧盟在这一问题上只会更趋分裂”。
和谈何时恢复?
目前,乌克兰战场上的硝烟仍未消散。战事的胶着也使得和谈的可能性被一拖再拖。双方最新一轮谈判还停留在3月29日,当时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进行了3个多小时,结束后双方都对媒体发表了声明,被视为俄乌冲突中颇具实质性的一场谈判。但此后,谈判似乎从双方的议事日程上消失了。伴随而来的是俄乌双方对于谁在搁置谈判的相互指责。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告诉第一财经,虽然对俄乌双方久拖不决的战事并不感到意外,但对于双方进展缓慢的和谈有些出乎意料。他表示,“一直以来俄方表态没有太大变化,但乌方面不时会有新的表述,因此,给人感觉乌方在具体的谈判方案方面目前也不是很明确。”
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等消息,在联合国安理会于5月5日就乌克兰问题举行的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发言时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努力,推动停火止战,将冲突造成的人道影响降至最低,并指出乌克兰危机教训深刻,值得认真反思。
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外交部7日称,俄外长拉夫罗夫8日计划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其间将与土外长恰武什奥卢就乌克兰危机现状、恢复俄乌和谈的前景等问题交换意见。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98756.html